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地区西藏小型猪F1代与F0代引入群母猪繁殖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差异。方法观察记录西藏小型猪F1代和F0代的产仔数、产活仔数、离乳仔数、初生重、30日龄和60日龄体重。结果西藏小型猪F1代和F0代母猪其初产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离乳仔数、平均初生重、30日龄和60日龄体重分别为3.83头、2.30头;3.29头、2.20头;3.14头、3.11头;0.66 kg、0.53 kg;2.70 kg2、.30 kg;4.50 kg、4.01 kg;F1代初产仔数和离乳率均显著高于F0代。结论西藏小型猪已经适应了广州高温高湿环境,能够稳定地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
猪肌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性别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辉  杨晓静  陈杰  胥清富  陈伟华  赵茹茜 《遗传》2004,26(6):822-826
试验动物选用生长速度慢的肥胖型猪二花脸猪与生长速度快的瘦肉型猪大白猪,分别于3、20、90、120和180日龄随机屠宰大白猪公猪和二花脸公、母猪各4头,采集背最长肌样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以18S rRNA为内标,定量分析背最长肌中肌红蛋白(myoglobin,M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和性别间比较。结果显示,两品种猪背最长肌MB mRNA的表达呈现不同的发育模式。3日龄时,MB mRNA 表达无论在大白公猪还是二花脸公猪均处在较低水平,之后两品种出现分歧。大白猪3日龄后MB mRNA 表达无显著变化;而二花脸在20日龄有显著的升高(P<0.01),之后维持此高水平表达。因此,两品种3日龄时MB 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20到180日龄,二花脸公猪显著高于大白公猪(P<0.01或P<0.05)。性别间,二花脸公猪和母猪MB mRNA水平在120日龄前无显著差异,180日龄时二花脸公猪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3.8 ±1.5 只, 妊娠期20~21 d , 繁殖间隔期39.3 ±26.4 d , 雌雄比为1.48。幼鼠3 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 日龄开始长下门齿, 5 日龄长上门齿, 7~8 日龄睁眼, 20 日龄可断奶, 55 日龄左右性成熟。3 种生长模型(Logistic 方程、Gompertz 方程和Von Bertalanffy 方程) 对体重、体长、尾和后足的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择优选用Von Bertalanffy 方程对体重、体长和尾长进行描述, 选用Logistic 方程对后足长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将该鼠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 个阶段, 乳鼠阶段: 初生至10 日龄; 幼鼠阶段: 11 日龄至20 日龄; 亚成年阶段: 21至55 日龄; 成年阶段: 56 日龄以后。对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生长、繁殖特性异同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州地区西藏小型猪的繁殖性能和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方法以广州地区雌雄西藏小型猪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繁殖卡的详细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雄性西藏小型猪阴茎首次伸出日龄为(39.50±2.63)d,此时体重为(3.26±0.87)kg;其射精日龄为(65.22±3.69)d,体重为(5.34±1.03)kg。雌性西藏小型猪初情日龄为(142±5.3)d,成年母猪发情周期为(20.35±0.72)d,发情持续期(4.2±0.31)d;其妊娠期约为114 d左右。初产雌性西藏小型猪产仔数为(2.30±0.82)头,2月龄断乳存活率为86.5%;而经产雌性西藏小型猪产仔数为(5.70±1.00)头,其2月龄断乳存活率为91.4%。哺乳期雌性西藏小型猪母性强,护仔行为强烈。结论广州地区西藏小型猪生长发育繁殖正常,产仔率和2月龄存活率等繁殖性能指标与原产地一致。  相似文献   

5.
大白×梅山猪资源家系生长性状QTL的检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大白猪和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F2 资源家系 ,在 2 0 0 0年 ,随机选留 6 6头F2 代个体 ,获得出生重、6 0日龄体重、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及 6 0日龄至屠宰前平均日增重的表型数据。结合 4 8个微卫星标记构建的猪 1、2、3、4、6和 7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 ,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对各数量性状进行QTL区间作图 ,利用置换法(permutation)确定显著性阈值。研究发现 ,猪 4号染色体上有一个染色体水平极显著 (P <0 0 1)的QTL影响 6 0日龄至屠宰前平均日增重 ,并达到基因组显著水平 (P <0 0 5 )。在染色体水平 ,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QTL位于 2号染色体 ,6 0日龄体重QTL位于 1号染色体。 6号染色体的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QTL达到建议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套用NRC(1998)部分预测模型,计算了小型猪维持阶段以及生长猪(0.4-6 kg、6-20 kg、20-40kg6、-40 kg)、妊娠母猪、泌乳母猪和种公猪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量。  相似文献   

7.
分别于出生当天、3、20、30、45、90、120、180日龄随机屠宰二花脸公、母猪各4头(30日龄仅有公猪),于20、30、90、120、180日龄随机屠宰大白猪公猪4头,采集背部皮下脂肪组织.用RT-PCR方法,以18S rRNA作内标,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 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和性别间比较.结果表明:脂肪组织中GH-R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差异,二花脸母猪GH-R mRNA水平出生时较低,45日龄达到高峰,之后维持稳定;二花脸公猪GH-R mRNA水平在出生时较高,至45日龄达到最高值,之后显著下降,但总体上没有性别差异;大白猪公猪GH-R mRNA水平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P<0.01).脂肪组织中IGF-1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性别和品种差异,二花脸母猪显著低于公猪(P<0.05),大白猪公猪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P<0.01); 脂肪组织中IGF-Ⅰ R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但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和品种差异.结果提示:猪脂肪组织中GH-R、IGF-1和IGF-Ⅰ R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发育模式,IGF-1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可能正是两品种猪脂肪沉积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甘肃鼠兔幼子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苏建平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1,21(2):94-100
根据3 窝14只甘肃鼠兔幼子56 天的生长发育资料初步分析了甘肃鼠兔的生长发育规律。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拐点,甘肃鼠兔的体重生长可划分为加速增长相(0~0.5日龄)和减速增长相(20.5日龄以后)。按照瞬时生长率曲线的拐点,体重增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缓慢生长期(0~6.5 日龄)、快速生长期(6.5~34.5 日龄)和渐进生长期(34.5 日龄以后)。文章对使用逻辑斯蒂方程和其它“S”形曲线描述动物生长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如果只用1条“S”形曲线描述动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就有可能会因为成年期动物生长规律的变化而破坏模型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同时引起模型拟合精度的降低。为克服这一问题,作者建议:在使用“S”形曲线拟合动物生长模型时,生长过程的资料最好不要覆盖体重波动较大的成年阶段。  相似文献   

9.
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鉴定影响生长速度的QTL或基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5′调控区TA突变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突变所产生的基因型的判定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猪生长性状的测定指标包括60日龄体重(body weight at 60d,BW60)、前期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of stage one,ADG1)、后期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of stage two,ADG2)和全期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of whole stage,ADG),所采用的记录数分别来自165,276,275和275头无亲缘关系个体.采用SAS软件包的GLM程序对MSTN基因型与猪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STN基因型对猪BW60,ADG1和ADG2的效应不显著(P>0.1),对ADG2的效应在剔除基因型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以后几乎达到显著水平(P=0.0522),突变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TA)具有较高的后期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10.
布氏田鼠的一些生态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呼伦贝尔草原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 Radde)生态的一些资料简报如下: 1.布氏田鼠的生长 1975年6月,先后捕7只孕鼠,经笼养分别在6月5、8、9、12日产仔,幼鼠12—16天睁眼。这批幼鼠中有16只从6月养到9月,定期称重,到90天后处死。幼鼠初生平均体重2.05克;26日龄平均体重15.77克,平均日增重为0.54克;38日龄平均体重23.84克,此期平均日增重0.70克;64日龄平均体重30.2克,此期平均日增重0.25克;90日龄平均体重31克,日增重0.03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