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深部真菌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其致病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及毛霉属等。全世界因深部真菌感染引起的耐药率不断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抗真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药物疗效[2],如何改善深部真菌的耐药性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深部真菌感染现状、深部真菌的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深部真菌感染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由于临床诊治时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导致各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日渐增强,后续治疗可供选择药物愈来愈少,这类真菌感染性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氟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等。其中氟康唑常被选作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但长期使用,不但会导致耐药性大大增加,而且在耐受氟康唑类药物后真菌也会对其他抗真菌药物产生一系列交叉耐药性[1]。因此,目前有许多中药研究是在与氟康唑类药物协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抗耐药试验的[2-5]。  相似文献   

3.
李瑞莲  王倬  杜昱光 《微生物学报》2017,57(8):1206-1218
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发现,病灶感染病原常以生物被膜的形态存在。生物被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所造成的持续性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认识研究真菌生物被膜及其耐药机理对于防治临床真菌感染有着重大意义。白色念珠菌是一种临床感染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也是目前真菌生物被膜研究的主要研究模型。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DNA构成,其形成由微生物间的群体感应调控,并受到环境中营养成分及其附着物表面性质影响。研究发现,胞外基质的屏障作用、耐药基因的表达等机制与生物被膜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就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结构组成、形成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模型、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等几个方面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真菌感染的临床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随着国内外对真菌感染和致病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挑战也应运而生。近年来,真菌感染的致病菌谱与以往相比不尽相同,许多新的致病菌种被逐一报道,而原有的真菌引起的疾病也出现了新的临床表现。抗真菌药物研发加速和广泛应用的同时,各种简捷灵敏的药敏试验方法被建立起来并加以标准化,但致病真菌的耐药现象则成为困扰临床的难题。从分子耐药机制入手寻找打破真菌耐药壁垒的突破口,是真菌学研究和新药研制的目标;注重早期诊断,完善治疗方案,是治疗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四年间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真菌药物。方法运用WHONET软件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4年间临床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与其耐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率由2002年的9.0%升至2005年的13.8%,白色念珠菌仍是引起临床感染的主要真菌,但其构成比由2002年的69.7%降至2005年的49.1%,而近平滑念珠菌的构成比4年间增加了9.5%,成为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4年间临床酵母样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增加了9.6%~16.8%。结论临床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加,种类增多,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8a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回顾性分析近8a自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深部感染真菌,利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卡进行体外药敏试验。2003年至2010年共检出9 854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19.9%上升至2010年的34.3%。院内深部感染的真菌主要分布于内科(55.9%);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84.6%);主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60.9%);非白色念珠菌比例逐年增高。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分别为0.9%、4.0%和4.6%;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28%。临床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重视临床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深部真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了解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3 292例医院真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 3 292例真菌感染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29%,其次为泌尿道、消化道、血液等;引起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占89.0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5.98%;分离出的菌株对所试药物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为0.00%,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相对偏高.结论 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易感因素,加强对真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规范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329株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深部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唑类药物作为当前临床抗真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其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临床深部真菌分离株耐药性增强、感染菌种发生变化^[1]。为了解近年来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状况、分析真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对我院2004~2008年5年间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嗜角蛋白真菌感染能引起人体皮肤浅表和深部疾病,其感染发生率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的药物种类之一,但由于可选择药物种类有限,因此多数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患者存在长期、过度使用单一广谱抗生素的情形,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形成,严重制约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治疗效果,从而加重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的传染风险,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素之一。本文就嗜角蛋白真菌致病类型、常用药物、药物作用机理、耐药性形成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未来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以期为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治疗、真菌耐药性形成机理及预防真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真菌色素与各种真菌感染的病理学和临床诊治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真菌色素相关的临床理论和实用技术。方法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和系列文献为基础,从真菌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特征和其对耐药性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真菌色素所担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作用。结果真菌色素与其相应真菌菌株的生理代谢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是真菌细胞形态的固有结构,有极强的抵御外来离子辐射、极度温度变化、pH值改变和抗真菌药物作用的混合功能。结论致病性真菌色素是各种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性毒力因素,也是引发耐药性形成的真菌固有的功能形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3月18~19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38位来自国内外的真菌领域顶尖专家,660余位全国同道共同参与的这场真菌盛会,涉及12个临床及基础领域,涉及医学真菌基础、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治、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的研究、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研究进展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可谓大咖云集,内容丰富多彩。此外,本次会议推陈出新,首次按真菌分类设立了曲霉、念珠菌、隐球菌及其他真菌感染的专题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目前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常规分离临床标本中的酵母样真菌,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法国生物-梅里埃API20CAUX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到193例有临床意义的酵母样真菌,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62.7%),热带假丝酵母菌(20.2%),光滑球拟酵母菌(9.3%)。在6种抗真菌药中,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增高。结论近年来由酵母样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明显增加,应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强抗真菌药物的效能并避免真菌耐药,以分子伴侣Hsp90作为药物靶点是一个新的有前途的策略。对于系统性真菌感染,如果想要达到有效的联合用药效果,就需选择对病原真菌Hsp90有特异性作用的抑制剂。本文总结了Hsp90与病原真菌耐药的关系和对真菌毒力特征的调节,Hsp90功能的调节及其客户蛋白,并讨论了为治疗真菌感染而研发Hsp90抑制剂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黑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暗褐色或黑色物质,在真菌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与真菌的形态和毒力密切相关,具有增强真菌在逆环境中的存活力、抵抗宿主免疫攻击和耐受抗真菌药物等作用。随着临床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现象增多,探讨真菌黑素与其抗药性关系将为阐明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为开发新型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本文重点从真菌黑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致病真菌抗药性方面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外耳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120例患耳外耳道脓性分泌物,菌株经ATB express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20例菌株中,33例真菌感染,18例细菌和真菌合并感染,69例细菌感染。真菌耐药率不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接近100%。结论外耳道真菌感染率增高,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强,临床医生应参照药敏试验合理谨慎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三甲医院为样本来源,调查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现状,分析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420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20例标本中检出真菌105例,感染率为2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81.90%。感染的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3.33%,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易并发院内真菌感染,而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部位、住院时间等有关。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住院病例中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536例,占检出病原菌的8.37%。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39.37%;毛霉菌与曲霉菌的感染次之,分别达到16.79%和13.62%。呼吸内科、老年内科和ICU病房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高,其次为泌尿道。真菌对酮康唑、咪康唑和益康唑耐药率相对较高,对5一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相对敏感。结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医院感染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物尽量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今后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127例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采用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条进行试验,按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27株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占59.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4%,药敏结果显示5种主要酵母样真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全敏感。结论从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中分离出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已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监测与控制,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真菌耐药和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有关。念珠菌是人体内的重要条件致病真菌,其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靶酶的改变、靶位的缺乏、真菌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下降、多药耐药蛋白表达增高、固醇合成旁路下游的改变、生物膜的形成等,最新文献报道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念珠菌的耐药形成中存在一定作用。该文就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