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的免疫激活因子,可活化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其作用范围从T细胞增殖的诱导,众多细胞因子释放,免疫抑制到免疫耐受和免疫无反应性,并与自身免疫和免疫机能不全有关。超抗原由某些细胞,病毒,支原体和寄生虫产生,它可以激活比普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T细胞),并可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超抗原以不同于普通抗原的方式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MHCⅡ类子分子及T  相似文献   

2.
黄健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3):7-9,24
本文综述了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其装配形成了惭型肝炎病毒(HBV)核壳体的结构、表位与免疫学特性研究的进展,HBcAg的强免疫原性及铭免疫应答特点,特别是其初次应答仍主要由B细胞高效呈递。说明不应忽视B细胞水平上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脾内直接免疫法和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腹水中单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8~64和10-3~10-4(ELISA)。与其他10种鼠源性病毒和BHK21细胞无非特异性反应。与传统免疫方法相比较,即节省了抗原、缩短了免疫时间,又可避免因免疫抗原致病性强而导致动物死亡的缺点,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4.
免疫突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波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2002,22(4):321-323
1994年科学家们首次提出,在抗原递呈细胞和CD4^ T细胞的接触界面存在的一个高度有序的超分子结构域,被称为免疫突触。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突触的形成是T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和活化的关键步骤,是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不同DNA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增强免疫效果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孟昕  阮力  魏博  刘文军  朱既明 《病毒学报》2000,16(3):212-218
造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A)、e抗原(HBeAg)及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HSV-1-gD)基因为目的基因,进行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选择了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和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的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单纯疱毒gD抗原的DHA疫苗单独免疫,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抗原阳性的IB,其中包括16例陕西尸检病例组织中的6例休克期和1例多尿期病例,17例上海病例中的3例休克期和9例少尿期病例及3例江西病例中的1例休克期病例。IB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肺泡、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肠道、腺垂体、扁桃体、胰腺、前列腺等组织的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和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可在该组细胞小同时检测到病毒RNA,多为胞浆内弥漫阳性,仅少数组织中显示出病毒RNA阳性IB结构。电镜观察阳性组织细胞中出现由大量微丝微管及颗粒样结构组成的IB结构,其小的病毒颗粒状结构、内质网及纤维丝状结构呈病毒抗原阳性,上述结构位于高尔基体区。结果说明该病毒有感染上皮细胞的特性,对其宿主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是极其温和的,且多表现在亚细胞水平。IB可能是病毒过量表达抗原的堆积或病毒复制部位,而微丝微管结构可能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原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辉  曹诚  李平  李杰之  马清钧 《遗传学报》2000,27(2):95-100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为载体,由其基因构建了含有不同时期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WTE、CTB~NANP,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含有子孢子期的B、Th细胞表位。将纯化的质粒免疫Balb.c纯系小鼠,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小鼠进行疟原虫子孢子攻击实验  相似文献   

8.
基因免疫的研究已成为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注射的DNA直接转专职递呈细胞,它可激活CD4T细胞、B细胞和CD8T细胞。但也有证据表明DNA转染的肌细胞或角质细胞生产抗原后,转送给浸润在附近递呈细胞,激活相应的细胞。DNA免疫刺激序列的发现,使人们在基因免疫时应用或设计特殊DNA的结构成为可能。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是基因免疫中最有前任的生物佐剂。  相似文献   

9.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为载体,由其基因构建了含有不同时期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WTE、CTB~NANP,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含有子孢子期的B、Th细胞表位。将纯化的质粒免疫Balb/c纯系小鼠,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小鼠进行疟原虫子孢子攻击实验,保护率为60%一80%。将纯化的质粒混合后免疫恒河猴,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恒河猴进行食蟹疟原虫攻击实验,显示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切去3’端穿膜序列的EB病毒膜抗原(MA)基因,插入pSV2-dhfr质粒的SV40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SV2-dhfrGPTR,使两个SV40早期启动子分别调控MA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将该重组质粒转化CHO-dhfr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阳性克隆,用氨甲喋呤加压扩增,建立了表达EBV-MA的克隆细胞系。westernblot分析证明,所表达的蛋白的分子量大约为340kd和220kd。经过细Sepharose2B琼脂糖凝胶层析初步纯化的抗原与福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2周后小鼠血清中出现明显的gp340/220特异性抗体,表明切去嵌膜区结构的EBV-MA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具有同天然膜抗原相似的分子量大小、糖基化程度、免疫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可望成为EB病毒人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1.
朱波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2001,21(5):377-37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CpG特征结构是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DNA并产生针对抗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主要机制 ,它在体内及体外均能诱导以Th1细胞为主的高水平、高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是质粒DNA疫苗及裸DNA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实验中CpG ODN已被用作抗原疫苗、DNA疫苗治疗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强有力佐剂。CpG特征结构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以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因为它能够作用于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最主要的专职抗原呈递…  相似文献   

12.
陈仁彪 《遗传》1986,8(4):1-6
免疫现象的第一步是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 别。脊椎动物和人体有两类免疫活性细胞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反应: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可溶 性抗原反应,T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细胞表面 抗原反应。这些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类似的异 型二聚体(heterodimer) ; 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 ptor, BCR)由轻链(L)和重链(H)构成,T细胞抗原 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由,链和0链构成。抗原 分子多种多样。一个抗原分子还往往会有一个以上的 表位(e pi tope)或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均应有与它互补的对位(paratope)即抗原受体可与它 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一个脊推动物或人体的B细胞 和T细胞必需而且事实上具备极为丰富的抗原受体贮 备库。在抗原刺激下,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B细胞 或T细胞发生克隆扩增(clonal multiplication),每个克 险只具有一种抗原结合特异性。这里有两个矛盾。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内基因有限,与为如此众多受体 蛋白质分子编码需要大量遗传信息之间的矛盾;另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的全能性与一个成熟淋巴细胞只 表现一种抗原受体特异性之间的矛盾。探究这些矛盾 的奥秘是近三十年来免疫遗传学中一个吸引人而又使 人烦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DNA免疫     
用编码抗原蛋白的质粒DNA进行免疫可诱导抗体免疫应答和细胞倡导的免疫应答。人们称之为DNA免疫。这种方法可使宿主细胞直接产生想要的蛋白抗原,并且抗原具有适宜的三维结构。该方法已使多种动物模型产生了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力。DNA免疫有可能保护人类抵抗疾病,同时避免目前采用疫苗技术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固定对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在组织固定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固定剂对抗原性和组织结构的破坏,使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清晰可靠,我们观察研究了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BF)、酒精-甲醛(AF)、甲醛钙(Fca)、Carnoy氏液、Bouin氏液、Karnovsky氏液和Hely氏液,分别对ABC法显示基底膜Ⅳ型胶原,SP法显示血管内皮第Ⅷ因子和小肠固有层浆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同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不同固定剂固定的同一抗原物质可出现明显差异。本文还简要阐述了有关固定剂的作用机理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相关性。为观察研究组织和细胞的某种或某些抗原物质,而准确选择适当固定剂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preS抗原决定簇与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preS抗原决定簇片段与核心抗原进行融合,分别构建了在核心抗原中间对应第75~83位氨基酸之间的融合及在核心抗原羧端对应第156位氨基酸处的融合,并在tac启动子的控制下于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均被表达,其单体分子量大小与推算值一致.电镜观察和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测定都表明融合蛋白能形成颗粒,其密度略小于天然的HBc颗粒。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preS1抗体,表明PreSl(21~47)在核心抗原elloop区的融合能大大提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T细胞是通过其表面受体-T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T cell antigen specific receptor,TCR)识别抗原并进行免疫应答的.T细胞如何识别以及清除抗原一直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免疫应答的重要过程是淋巴细胞的活化.而T细胞活化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鉴于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T细胞在抗原识别与活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T细胞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抗原表位是诱生免疫反应的抗原最基本单位,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大致分为B细胞、Th细胞及Tc细胞抗原表位。如何确立这些抗原表位是近年分子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确立病毒B细胞抗原表位的方法及策略,并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维持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昀  吴长有 《生命科学》2010,(6):506-514
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对某一抗原产生特异性识别及应答的同时,记住该抗原,当再次遭遇同一抗原时,能发生快速和强烈的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后,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提呈抗原短肽段,与T细胞相互作用。在T细胞抗原受体信号和共刺激信号的协同作用下,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收缩,小部分细胞作为记忆细胞长期存活。免疫记忆T细胞在表型特征和功能上都存在多样性。深入研究机体记忆性T细胞的特征,不仅能指导新型疫苗的设计,而且可望帮助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纯化的抗EBNA亚型抗体,结合显微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技术,检测在不同感染状态下,三种亚型EBNA抗原在细胞中的表达程度。结果表明,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的Raji细胞EBNA-1表达量较大,经巴豆油和正丁酸诱导进入钝挫感染状态后EBNA-1表达减少,而EBNA-2的表达增强。B_(95-8)细胞也有相似的趋势。表明EB病毒的激活可能与不同EBNA亚型表达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抗体靶向超抗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强大的T细胞激活剂,超抗原具有激活T细胞杀伤HLA-DR 肿瘤细胞的能力,但这种杀伤作用无特异性。抗体靶向超抗原通过抗肿瘤抗体与超抗原偶联,既具有超抗原活性,又具有肿瘤靶向性,从而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到目标细胞,进行有效的特异性杀伤,因此,抗体靶向超抗原在肿瘤的生物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