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判断肿瘤细胞来源、分类及鉴别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网状纤维作为细胞外间质成分,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通过网状纤维染色观察网状纤维在肿瘤组织中的形态变化是肿瘤鉴别诊断中又一重要参与依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网状纤维染色,对一些不同类...  相似文献   

2.
DMD的ATP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患者病变肌肉的酶组织化学病理改变,加深对其发病机制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对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肌肉活检,标本经处理,分别在HE染色、改良Gomori三色染色以及ATP酶染色(pH9.4和pH4.3)下进行观察,研究病变肌肉酶组织化学的病变特征及其意义.结果在DMD组织中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纤维圆形化,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到不透光纤维.在再生肌纤维中可见到IIc型纤维.结论 DMD病变组织中纤维坏死显著,伴有不同程度的再生,故临床症状严重,病程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病理诊断常用 Comori醛复红 ,Weigert来复红 ,Verhochff法 Unna地衣红对弹力纤维[1] 进行特殊染色来观察显示皮肤、肺、血管组织中弹力纤维的增生、变性、散乱、断裂 ,其染色结果可呈紫色、兰黑色、褐色 ,但复染苏木素定位胞核和 VG显示胶原纤维染色后 ,对比不鲜明 ,经尝试用结晶紫改良 Weigert染色法后 ,弹力纤维呈绿色 ,胶原纤维红色 ,肌肉组织及背景黄色 ,对比鲜明 ,色彩艳丽、清晰 ,收到了理想效果。材料和方法1 .材料1 .1 标本来源 :本室活检和尸检正常或病变的心肌、皮肤、肺组织 ,经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5 μm。1 .2 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氨银液配制方法与改进染色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改进网状纤维染色中氨银液的配制方法和染色方法,与传统染色方法比较其染色效果与脱片率。结果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切片背景清洁度、网状纤维清晰度、网状纤维与胶原纤维对比度3项指标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切片脱片率低于传统方法。结论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氨银液配制方法、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可提高氨银液配制的成功率,延长氨银液有效期,提高网状纤维的染色质量,减少网状纤维染色的脱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粘膜上皮基底膜有效、便捷、直观的实验方法,及基底膜、Ki67免疫组织化学、粘液多重染色在胃腺癌组织染色中的可行性。方法用过碘酸希夫(periodie acid Schiff,PAS)反应、六胺银法(methenamine silvermethod,PASM)、网状纤维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Picrosirius red,SR)和IV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5种染色方法对多种胃粘膜异型增生及胃腺癌病理标本基底膜进行染色,并利用Friedman检验、Wilcoxon检验定量分析、比较基底膜阳性区域面积。此外,在同一张胃腺癌组织切片上进行显示基底膜、蛋白质、粘液的多重染色。结果 5种基底膜染色方法中,IV型胶原免疫反应阳性面积与SR染色阳性面积(胃粘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标本除外)无显著性差异、PAS与PASM染色阳性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网状纤维染色阳性面积最大。多重染色实验结果显示胃腺癌Ki-67、阿尔新蓝(Alcian blue,AB)-PAS二重染色和Ki-67、AB、SR三重染色,分别显示对应结构,效果良好。结论观察基底膜,胃粘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标本中IV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与SR染色要分别选用;胃粘膜轻度异型增生及胃腺癌标本中IV型与SR染色可相互替代;PAS与PASM染色法可相互替代,我们推荐较为便捷的SR和PAS染色;网状纤维染色观察比较直观,可选用。此外,SR、PAS也可分别应用于胃腺癌Ki67免疫组织化学与AB的多重染色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还原型辅酶 四唑氮还原酶 (NADH- TR)组织化学方法是区别肌肉 、 型纤维的重要技术 ,该酶的显示对神经肌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实用意义。传统的酶组织化学方法 ,染色前多采用 1 %甲醛 -钙液及丙酮等固定液在 4℃下对组织进行处理 ,而后冰冻制片。实际应用中发现 ,经这些方法处理的组织 ,染色后酶活性明显降低 ,且容易扩散。我们经大量实验 ,在酶显色前 ,改用自行研制的组织保护液 (Tissue Protection Solution,TPS)对组织进行前期处理 ;同时对孵育液的配方进行改良 ,收到了理想染色效果。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建立结核病小鼠模型,并对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气雾攻击方式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接种至C57BL/6J小鼠体内.在感染后的4周、6周、8周对小鼠进行micro-CT活体动态扫描,无菌分离肺脏和脾脏,肉眼观察病变情况,活菌菌落计数,组织病理检测(HE和抗酸染色).结果 肉眼观察和micro-CT扫描发现,不同时间小鼠肺部感染情况逐渐加重,至感染后第8周时病变弥漫至整个肺部;HE染色肺组织出现弥漫性肉芽肿样实变;抗酸染色可见结核分枝杆菌.结论 通过大体病变、病理、影像、菌落计数几个方面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证明利用气雾攻击法感染的结核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该模型在形成病变时与结核患者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其完善的综合评价有助于在相关研究中对该小鼠模型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显示纤维蛋白的两种特殊染色方法 ,旨在选择一种更适合于显示纤维蛋白的特殊染色方法。方法对富含纤维蛋白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改良Masson染色、PTAH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染色见纤维蛋白多数呈红染的细丝、相互连接成网状,也可相互融合。改良Masson染色显示纤维蛋白呈红色,PTAH染色显示纤维蛋白呈深蓝色。结论 改良Masson染色和PTAH染色均可用于显示纤维蛋白,但改良Masson染色时间短,结构清晰、对比明显,是观察纤维蛋白染色效果最佳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例未进行真菌培养的肺真菌球患者术后的组织病理进行实验研究以确定病原菌属。方法 1例咯血并左肺上叶占位的患者接受了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肺真菌球,曲霉感染可能性大,但病变组织未进行真菌培养。本研究对其组织病理标本分别进行了真菌荧光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组织PCR。结果真菌荧光染色清楚地显示亮蓝色有隔菌丝,呈锐角分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病原菌为曲霉属;组织PCR检测结果阴性。结论当病变组织未进行真菌培养时,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确定病原菌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改良,使染色操作更加快速和简单,以便能用于术中先天性巨结肠的快速病理诊断。方法以传统的亚铁氰化铜法为基础并进行改良,将底物碘化乙酰硫代胆碱的浓度增加10倍,高浓度的底物加快渗透组织,缩短孵育染色时间。在孵育染色后用DAB(二氨基联苯胺)处理,使阳性产物更加稳定,颜色由棕色加深为棕黑色,不容易退色,更易于观察。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直肠黏膜固有层腺体之间可见增生的胆碱能纤维,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呈棕黑色,而正常直肠黏膜固有层腺体之间没有增生的胆碱能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为阴性。与传统的亚铁氰化铜法相比较,本改良法染色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但孵育染色时间从原来的60~120min缩短至10~15min。结论本改良法使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操作比传统方法更加快速和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手术中先天性巨结肠的快速病理诊断,对临床医生制定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SR-G-AB显示胶原、网状纤维和粘液的复合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细胞的染色中,为了证明双重纤维和粘液物质,通过分别选用和组合的天狼星红(Sirius)苦味酸、Comori和阿尔辛蓝(Alcian blue)醋酸染色试剂,已能够显示鼠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呈红色,网状纤维呈黑色,粘液物质呈绿蓝色,背景呈黄色。对比清晰,色彩鲜艳,是较为理想的复合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2.
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显示心肌、骨骼肌的肌纤维主要结构及病变时 ,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 (phoshangstic acidHematoxylin,PTAH)染色是常用的一种结缔组织染色法 ,此法不但能清晰地显示正常肌纤维的横纹 ,同时还能显示其它多种组织成分 ,特别在尸检工作中应用较普遍。1 .PTAH染色机制在 PTAH染液中只含苏木精一种染色剂 ,在磷钨酸参与下 ,经氧化成熟后能将不同组织及正常与异常部分染成蓝色和棕红色两种不同的颜色。Mallory在最初并未阐明 PTAH染色反应原理 ,但其方法仍符合现代组织化学的基本理论。PTA酸根基团中存在着许多空间 ,而这些空间和分子对…  相似文献   

13.
肥大细胞用甲苯胺蓝染色之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肥大细胞是存在于多种组织内的一类细胞 ,并因所在组织器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肥大细胞是抗感染免疫的第一线细胞 ,在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研究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常用的肥大细胞染色方法有甲苯胺蓝染色法、阿尔辛蓝—番红染色法等。肥大细胞具有复杂的异质性 ,因此上述方法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其生物学特性 ,而且有时也难客观地反映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我们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对食管、肠、子宫、乳腺等器官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时得到了一点体会 ,供参考。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 :根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内皮微静脉周围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网的形态、密度、排列方式及其空间联系,探讨高内皮微静脉周围网状的组织构筑与功能。方法:用镀银染色光镜观察法和冻裂割断扫描电镜观察法观察健康、成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基质网状结构。结果:高内皮微静脉周围基质结构主要由密集、交织的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并在高内皮微静脉周围形成轮样结构。结论:高内皮微静脉周围网状纤维形成网状纤维网,并与淋巴迷路周围的淋巴迷路周围的网状纤维网相连,可能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通路。  相似文献   

15.
在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中,线粒体染色是一种常规的染色技术。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多存在着染色步骤复杂,染色时间过长及分化难以掌握等缺点。针对上述缺点,我们根据线粒体中含有大量的类脂质(蛋白质-磷脂)这一组织结构特点,采用劳克坚牢蓝(Luxolfastblu...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75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1秒钟肝穿刺,2例外科手术肝活检,标本均送免疫组化双标记及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罗丹宁铜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77例病因不明肝功能异常患者除6例无诊断学异常及3例非特异性炎症外,其余68例(88.31%)经肝组织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急慢性肝炎1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7例、代谢性肝病4例、脂肪性肝病11例、药物性肝损伤10例、先天性肝纤维化及肝小静脉闭塞病各1例。结论肝组织病理检查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诊断价值较高,但由于病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重视临床资料收集,通过临床及病理特点相结合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神经髓鞘染色新方法的建立及其原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神经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中,髓鞘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任何因素的神经纤维损伤,均可导致髓鞘的变性、崩解或脱失。普通染色中髓鞘不易着色,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均需要特殊染色法来观察髓鞘的损害程度。常规髓鞘特殊染色多采用传统的苏木素(如Wei1氏和Loyez氏法)及锇酸染色法。  相似文献   

18.
超声快速石蜡病理制片方法简便快捷,切片质量好,组织染色清晰,与常规制片无明显差别,是目前国内手术中快速制片常用方法之一。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常常因为肿瘤组织较小而全部做成快速石蜡切片,在临床没有后续标本送检的情况下,使得赖以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就必须在快速石蜡切片上进行。因此,超声快速石蜡切片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脑老化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两例人脑标本,样本一:女性,64岁,生前诊断有血管性淀粉病变;样本二:男性,16岁,死于急性心肌炎,两例标本均于死后12 h取脑,取皮质和海马部位,进行GFAP的常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老年脑星形胶质细胞呈明显激活状态,GFAP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胞体增大,突起粗短,刚果红染色可见老年斑周围GFAP阳性细胞成簇聚集;年轻脑GFAP阳性细胞数目少,胞体瘦小,突起细长,未见GFAP阳性细胞成簇聚集.统计学分析表明GFAP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在老年脑和年轻脑具有差别显著性(P<0.Ol) .结论:衰老和血管淀粉样病变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激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六胺银 (Methenamie silver)染色广泛用于病理检测 ,是临床肾活检的重要的染色方法之一 ,该法可特殊地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系膜基质、肾小囊壁层基膜以及肾小管基底膜的病理变化 ,亦是显示真菌、尿酸盐 [1 ] 等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临床送检组织时多时少 ,预先配制的六胺银贮备液往往因放置过久而失效 ,导致染色失败。我们在 Gomor氏六胺银贮备液 [2 ] 的基础上将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进 ,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1.试剂配制 :1.1 硝酸银分装于 EP管中 ,每只 2 5 mg,加盖 ,贴好标签 ,置 4℃冰箱内保存 ;六次甲基四胺 30 0 m g/只 EP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