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绿茶的主要成分麦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诱导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分别与TNF-α和/或EGCG孵育,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内皮细胞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蛋白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检测细胞液中PAI-1水平。结果 TNF-α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方式增加内皮细胞中PAI-1的表达。EGCG可抑制TNF-α所诱导的PAI-1的表达,并可抑制ERK1/2磷酸化。TNF-α的刺激可使TN-FR1表达明显减少,而EGCG可抑制这一作用。结论 EGCG可能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从而抑制TNF-α所诱导的PAI-1的表达,同时可减少TNF-α对TNFR1的抑制作用,在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1-3(K1-3)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用含重组人纤溶酶原K1-3基因的表达载体pET21a-Angio(K1-3)转化表达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溶解、复性和纯化后,进行SDS-PAGE,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用BCA法测蛋白浓度,用细胞抑制实验(MTT法)和鸡胚绒毛膜尿囊膜(CAM)实验鉴定纯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抑制效果。结果: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与预期值一致;细胞抑制实验和CAM实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的功能。结论:所纯化的重组人纤溶酶原K1-3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为该蛋白在病理性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生命世界》2009,(7):7-7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个多效性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坏死等,一项新研究显示蛋白激酶RIP3是决定TNF-α诱导的细胞坏死的关键蛋白。在受到坏死信号刺激时,一个包含有RIP3和激酶RIPK1的蛋白复合体会被诱导形成。过量表达的RIP3激酶死亡突变体与内源性RIPK1相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坏死途径。RIP3只在一些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化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用不同剂量的AMPK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0~2 mmol/L)或AMPK抑制剂compound C(10 mmol/L)处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10 ng/m L)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用TNFα诱导过表达活性型或显性抑制型AMPK蛋白的HAECs。用荧光染色法观察AMPK对荧光标记的单核THP-1细胞与HAECs黏附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 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二者的蛋白分泌量;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的211位点赖氨酸乙酰化水平,用ELISA法检测NF-κB p65DNA结合活性,并用试剂盒检测p300乙酰转移酶活性。通过小干扰RNA抑制HAECs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后,检测TNFα对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及单核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AICAR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单核细胞与HAECs的黏附,在HAECs中下调TNFα诱导的ICAM-1、VCAM-1的m RNA水平上调和蛋白分泌。AICAR的效应可以被AMPK抑制剂compound C完全阻断。转染活性型AMPKα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CAM-1、VCAM-1m RNA表达和分泌,以及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而转染显性抑制型AMPKα则无明显影响。RNAi干预抑制p300活性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黏附分子表达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AMPK激活可抑制TNFα诱导的p300乙酰转移酶活性,抑制NF-κB p65的211位赖氨酸的乙酰化,降低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以上结果提示,AMPK激活抑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p300酶活性,下调NF-κB p65转录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人纤溶酶原K1-3功能区是一个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以人纤溶酶原k1-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K1-3蛋白进行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血管生成抑制活性分析和小鼠B16黑色素瘤抑瘤实验,结果证实重组K1-3蛋白具有抑制毛细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1-5的制备及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重组人纤溶酶原 Kringle1-5(K1-5)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通过PCR扩增人纤溶酶原K1-5 cDNA,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K1-5, 转化E.coli BL21(DE3), IPTG诱导表达,SDS-PAGE 和Western 杂交检测K1-5的表达。鸡胚尿囊膜 (CAM) 实验和MTT实验分别检测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1-5对鸡胚新生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ET-K1-5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2%, K1-5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洗涤、溶解、Ni-spin 亲合柱层析纯化以及蛋白质复性等步骤后,获得了纯度约为96%的重组K1-5蛋白。CAM实验表明,原核表达的重组人K1-5能有效地按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鸡胚新生血管的形成。MTT实验结果显示,重组人K1-5特异地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 而对非内皮细胞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机制。方法:分别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核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预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0 min,再以高糖(20 mmol/L)干预48 h后,分别采用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内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细胞核及细胞浆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可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内TNFα-mRNA表达,以及p38MAPK、NFκ-B蛋白活化;SB203580(10 mmol/L)、PDTC(10 mmol/L)预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均可抑制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NFα-,且SB203580可抑制高糖诱导系膜细胞内NFκ-B蛋白活化。结论:p38MAPK-NFκ-B信号途径参与介导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NFα-。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化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用不同剂量的AMPK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0~2 mmol/L)或AMPK抑制剂compound C(10 mmol/L)处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10 ng/m L)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用TNFα诱导过表达活性型或显性抑制型AMPK蛋白的HAECs。用荧光染色法观察AMPK对荧光标记的单核THP-1细胞与HAECs黏附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 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二者的蛋白分泌量;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的211位点赖氨酸乙酰化水平,用ELISA法检测NF-κB p65DNA结合活性,并用试剂盒检测p300乙酰转移酶活性。通过小干扰RNA抑制HAECs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后,检测TNFα对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及单核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AICAR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单核细胞与HAECs的黏附,在HAECs中下调TNFα诱导的ICAM-1、VCAM-1的m RNA水平上调和蛋白分泌。AICAR的效应可以被AMPK抑制剂compound C完全阻断。转染活性型AMPKα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CAM-1、VCAM-1m RNA表达和分泌,以及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而转染显性抑制型AMPKα则无明显影响。RNAi干预抑制p300活性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黏附分子表达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AMPK激活可抑制TNFα诱导的p300乙酰转移酶活性,抑制NF-κB p65的211位赖氨酸的乙酰化,降低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以上结果提示,AMPK激活抑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p300酶活性,下调NF-κB p65转录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在高糖孵育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调节及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5.5、11、22及33mM)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天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PN和TNFα分泌情况.结果: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HUVECs中APN的mRNA表达及上清中APN蛋白含量降低(p<0.05),TNFα的mRNA表达及上清中TNFα蛋白含量增加(p<0.05),HUVECs中PPARγ的mRNA表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性细胞因子APN表达分泌下降,可能是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炎症损伤模型,观察聚合度7-15的壳寡糖对炎性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对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的影响。采用p38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验证抑制p38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单核细胞表达IL-8和TNF-α的作用,从而探索壳寡糖抑制单核细胞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壳寡糖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单核细胞表达IL-8和TNF-α,并且抑制p38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因此,初步认为壳寡糖可能通过抑制炎性U937细胞中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IL-8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 ,从中国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 )基因cDNA编码区序列 ,并定向亚克隆至pUC1 9质粒 ,克隆的PAI -1cDNA去除了信号肽核苷酸序列并加入新的起始密码ATG ,编码区序列与文献报道的人内皮细胞PAI -1cDNA序列完全相同 .将PAI -1cDNA定向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 pBV2 2 0 ,构建了重组PAI -1基因表达质粒pBV2 2 0 PAI -1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重组PAI -1蛋白表达占菌体总蛋白 45 % .Westernblotting检测 ,在分子量约为 43.0ku处出现一特异性蛋白质条带 .对形成包涵体的表达产物进行变复性处理及FPLC纯化 ,获得纯度 97%以上的潜伏态重组PAI -1 .经 4mol/L盐酸胍激活后 ,重组PAI- 1具有与天然PAI- 1同样的生物学活性 ,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具有显著抑制活性 .  相似文献   

12.
凝血系统相关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与高血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YH  Liu BW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4):324-328
摘要高血凝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子,在As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及其它相关基因的突变及表达异常导致高血凝的产生。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V基因、凝血酶原基因、组织因子基因,抗凝系统的血栓调节蛋白基因、抗凝血酶Ⅲ基因,纤溶系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均与高血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长抑制因子Kringle 5 是目前发现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活性最强的纤溶酶原片段,特异性高而毒副作用小,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K5基因的序列设计PCR引物,通过PCR从已有的克隆载体扩增出人纤维蛋白溶酶原的K5部分基因,将K5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5b,经序列测定,成功构建了pET15b-K5非融合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破碎后上清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5%的目标蛋白,脱盐后对分子量测定推测形成了三聚体。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法证明蛋白产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BA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的BAECs中,分别转染构建在腺相关病毒载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2J2,2C11,F87V两周后,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ng/ml)和放线菌素D(ActD)(5ng/m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通过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计数观察其凋亡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Bcl-2和P38和丝裂原激动蛋白激酶ER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后BAECs 凋亡细胞数减少,Bcl-2表达增加, P38表达减低, ER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能明显的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BAECs凋亡,并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P38的表达水平和通过增加ERK的磷酸化水平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溴结构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BET)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原代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小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后用肿瘤坏死因α(TNFα)刺激模拟炎症过程,以小分子化合物JQ1特异性抑制BET蛋白,分组如下:(1)对照组;(2)TNFα(25 ng/m L)处理组;(3)TNFα+JQ1处理组。采用Realtime-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炎症因子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5X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各组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转录活性。2.LDL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随机分为2组:JQ1组(n=8,JQ1腹腔注射,50 mg/kg,每天一次)和对照组(n=8,DMSO溶媒组),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饮食8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弓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炎症因子m RN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使用JQ1干预后,炎症因子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VCAM-1及白细胞介素-8(IL-8)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LDLR-/-小鼠高脂饮食诱导8周后JQ1显著下调了主动脉弓部VCAM-1蛋白表达。5X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与TNFα(-)相比,TNFα(+)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增强,JQ1可以显著下调报告基因活性(P0.01)。结论:BET蛋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血管内皮炎症基因转录;抑制BET蛋白下调了NF-κB目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了内皮激活及高脂诱导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选用酵母α-因子启动子前导肽系统有效地表达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3′端不翻译区的长度对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RIPs)之一,该蛋白家族作为细胞重要应激传感分子,在调控细胞存活、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RIP3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生物学过程,是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与坏死不同死亡途径转换的关键开关分子.本文就RIP3分子的发现、结构特点、细胞亚定位、生理功能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RIP3分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它能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降解胞外基质,从而利于细胞迁移。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恶化和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尿激酶为中心,尿激酶受体介导的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肿瘤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2基因在HT1080亚克隆中的表达曹祥荣(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210024)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表达目前认为纤溶酶系统是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蛋白水解过程中重要的酶,纤溶酶能直接水解细胞外间...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非协调性异种器官移植时,目前已经证实表达人α-1,2-岩藻糖苷转移酶(HT)或者补体调节蛋白的供体动物器官均可以部分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是否共表达人HT和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与CD59)的转基因小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能更有效的克服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利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建立转人HT,DAF和/或CD59基因的小鼠动物模型,流式细胞技术筛选表达不同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将小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与15%的人血清共孵育,检测细胞表面天然抗体的沉积、补体的激活以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等.三种目的基因均可以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表达,并且HT基因的表达显著减少了引起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半乳糖α-1,3-半乳糖(α—Gal)的表达.功能实验表明,与单一目的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相比,共表达HT/DAF或HT/CD59的转基因小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对抗人血清介导溶破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强.而且三基因共表达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对抗人血清介导溶破细胞的能力最强,可以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并且可以减少黏附分子的表达.高水平表达人HT,DAF和CD59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可以完全克服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并且可以部分克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本研究表明,表达三种基因的转基因小鼠的器官异种移植时存活时间可以显著延长,对异种移植来说也许是更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