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项新的基因转移技术--生物弹道技术,主要涉及实现这一技术的装置及应用中的问题,并讨论了问题的起因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物弹技术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基因转移,遗传转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植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单株的成功事例很少,这主要是因禾谷类植物细胞的特殊性和现有基因转移技术固有的缺陷所致。由Sanford等发明的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明、作用、特点及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望成为实验室常规的基因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3.
生物催化研究和产业化都在迅速发展,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成功的技术转移很少。缺乏集成研发平台成为生物催化技术转移的瓶颈。在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不足以进行技术集成的现状下,建议中国科学院建设酶工程集成研发平台,依托此平台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关系,建立生物催化产业的产学研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BIA 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发展的全新概念.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在免标记的状态得到实时的追踪和分析.文章简单介绍BIA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在以后的几期杂志中,还将介绍一系列应用实例.结合已发表的近400篇应用文献,读者可以看到此新技术应用范围之广,得到的信息之多,堪称开创了生物技术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谱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质谱是带电粒子按质荷比大小顺序排列的图谱,最初主要用来测定元素或同位素的原子量,随着科学的发展及高性能质谱仪器的出现,质谱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生命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以其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喷雾质谱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质谱技术,为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在简介近年来比较常用的几种生物质谱技术的基础上,概述了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核酸研究及检测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国栋 《生物磁学》2006,6(1):66-68
李国栋教授是我国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生物磁学,广义磁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之一,每年为本刊撰写磁学领域发展的“专论与综述”。其每年撰写的内容包含:①生物磁性和生物磁场;②磁场生物效应;③生物磁技术;④生物磁法研究;⑤生物磁应用[编按]  相似文献   

7.
2003-2004年生物磁学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综述性论文开始写于 1 979年 ,其后每年撰写。每年撰写的内容包含 :①生物磁场 ;②磁场生物效应 ;③生物磁技术 ;④生物磁法研究 ;⑤生物磁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以其能在常温常压下将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简单物质、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许多废气处理,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可生化气体的净化原理和工业应用经验的重要体系。文中介绍了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处理厂、养殖场排放的恶臭气体、工厂排放的硫化物的发展,并分析了解决生物膜堵塞的途径,以及分子生物学在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待该技术在国内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以其能在常温常压下将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简单物质、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许多废气处理,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可生化气体的净化原理和工业应用经验的重要体系。文中介绍了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处理厂、养殖场排放的恶臭气体、工厂排放的硫化物的发展,并分析了解决生物膜堵塞的途径,以及分子生物学在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待该技术在国内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国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生物磁学,广义磁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每年为本刊撰写磁学领域发展的“专论与综述”。其每年撰写的内容包含:①生物磁性和生物磁场;②磁场生物效应;③生物磁技术;④生物磁法研究;⑤生物磁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生物讨论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玲 《生物学杂志》2001,18(4):40-41
1 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生物讨论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 ,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 ,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生物讨论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为构建“生物讨论教学模式”提供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一般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思想理论 ,赞可夫、布鲁纳等是其主要代表。与传统教育思想、理论不同的是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强调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纯化合物进行结构测定,并定性或定量分析其微结构的一种研究手段.随着脉冲傅立叶变换技术和超导磁体的发展和普及.15N和31P等核磁共振谱(以15N和31P原子为测定对象得出的图谱),以及诸如二维核磁共振谱等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并完善,核磁共振波谱法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调研大量国外文献基础上,介绍NMR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人类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有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基因的产物,蛋白质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1种不同的氨基酸可以根据遗传基因组合成数量庞大的蛋白质,而且又由于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使得蛋白质在表型上千变万化。不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相应的功能,而就现今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年龄越发年轻的肿瘤而言,蛋白质在其发生发展、侵袭以及转移等生物学特为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理论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侵袭和转移机制、各种生物标志物和药物作用靶点及赖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差异性表达蛋白质。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恶性肿瘤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RAPD技术在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 ,最初人们对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是从形态学开始的 ,进入 2 0世纪80年代 ,分子生物学与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检测遗传多样性更为直接的方法。目前 DNA水平的分析方法已成为最有效的遗传分析方法 ,原则上可以做到对任何基因组中任何片段进行分析。本文对 RAPD技术及其在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RAPD技术随机扩增多态 DNA标记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是 Williams和 Welsh等于1990年同时建立的一项 DNA多态性检测新技术 ,是一项建立在 PCR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1 前 言在石油生产、贮运、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 ,由于事故 ,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 ,都会有石油烃类的溢出和排放。例如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 ;输油管线和贮油罐的泄漏事故 ;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 ;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 ;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石油烃类大量溢出 ,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 ,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 ,即使尽力回收 ,仍会残留一部分 ,对环境 (土壤、地面和地下水 )造成污染。其进入土壤后 ,会破坏土壤结构 ,分散土粒 ,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应基能与无机氮、磷结合并限制硝化作用和脱磷酸作…  相似文献   

16.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叙述了人体组织阻抗特性、生物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全面介绍了生物阻抗技术在细胞测量、体积测量、人体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监测、人体成分分析、生物阻抗成像等各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技术在工农业的应用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磁技术在工农业方面的应用,并对磁生物学效应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为构建携带猪β干扰素基因的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逆转录病毒载体,用PCR技术扩增了猪β干扰素基因和卵清蛋白5调控序列,然后将其重组到切除了P70启动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HX中。用酶切和PCR等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卵清蛋白5‘调控序列和猪β干扰素基因已正确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HX中。为进一步制备高滴度,高感染性的逆转录病毒,从而制作鸡的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03-2004年生物磁学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李国栋 《生物磁学》2004,4(4):25-27
本综述性论文开始写于1979年,其后每年撰写。每年撰写的内容包含:①生物磁场;②磁场生物效应;③生物磁技术;④生物磁法研究;⑤生物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