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Lepidoptera:Cossidae)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害虫。为研究利用其性信息素防控六星黑点豹蠹蛾,在光周期L∶D=14∶10、温度19—32℃、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对雌蛾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采用腺体提取法和瓶内收集法分别制备了不同日龄在同一时辰、同日龄在不同时辰的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然后测定雄蛾触角对各种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以雄蛾对腺体提取物的EAG值表示性信息素的产生量,对瓶内收集物的EAG值表示释放量,检测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雌蛾求偶均发生在暗期;雌蛾求偶率与日龄有关,其中2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平均为86.7%;不同日龄雌蛾求偶高峰期均在进入暗期4—6h期间;随着虫龄的增加,求偶高峰期前移。雌蛾羽化当晚体内即可产生性信息素,并且向体外释放,但量较少;2日龄雌蛾产生和释放的性信息素量最大;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从进入暗期后逐渐增加,在暗期5h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少;雌蛾释放性信息素从暗期4h开始,至暗期6h释放量最大。通过林间处女雌蛾诱捕试验证明了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求偶行为与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在时辰节律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榆木蠹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旨在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榆木蠹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5:00-19:00。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21:30-0:3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出现在晚23:00左右,光期未见交尾。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2~3日龄处女雌蛾召唤时间早于1日龄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在羽化1 d后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最高,达41.8%。雌蛾将产卵器伸出寻找缝隙处产卵,分多处产卵,雌虫最高产卵量达720粒,最低产卵量为105粒,卵期为12~22 d不等,孵化率为72%~88%。羽化当晚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晚17:00起逐渐增加, 21:30-22:00时最高, 22:00后逐渐减小。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在22:30最强。21:30-23: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榆木蠹蛾的羽化、交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通过处女雌蛾的野外诱集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EAG)、毛细管气相色谱 (GC) 的测定以及对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是一个由节间膜特化而成的上皮结构,位于腹部末端8~9节之间,为一个可外翻的腹褶,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形体。羽化后2天未交尾的雌蛾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腹面中央由密集的柱形细胞组成,向两侧延伸至背部,细胞由柱形逐渐变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上有多层几丁质,细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  相似文献   

4.
沙柳木蠹蛾性行为及其性信息素滴度的动态节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是为害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在进入暗期后的6 h内,对其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调查该虫求偶和交配的活动规律。通过触角电位技术(EAG)和毛细管气相色谱(GC)对性腺体内信息素的滴度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性信息素产生的昼夜节律和雌虫日龄对性信息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虫在暗期0.5~1 h内即开始有求偶行为,最大求偶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的第2晚。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的1~2 h内。在各日龄的成虫中,1日龄成虫的交配百分率最高。交配平均时间为24.16±2.64 min,随着日龄的增加,交配时间前移。在实验中,未观察到5~6日龄成虫的交配行为。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体内合成早于求偶行为1~2 h,并在暗期的前2 h内达到峰值。性信息素的滴度随着雌虫日龄的增减而减少,最高值为当日羽化雌虫的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实验中,处女雌蛾和性腺体提取物对雄蛾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本研究表明,在沙柳木蠹蛾的性信息素滴度和性活动之间具有同步关系,同时为进一步利用长距离性信息素防治该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桐  孟宪佐 《生命科学》2002,14(4):229-231
综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及在综合防治措施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与化学结构。至今有4种木蠹蛾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另外还筛选出2种木蠹蛾的性诱剂。在我国,对木蠹蛾的防治,应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使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或性诱剂诱捕法和迷向法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袋蛾性信息素分泌的时辰节律和内分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博光 《昆虫学报》1988,(3):236-242
本文报道用定量生测方法发现在成虫期短、无多次生殖循环、成虫不取食的鳞翅目昆虫中存在内分泌对性信息素的控制.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雌虫的信息素腺体含量表现每日双峰的时辰节律.将雌虫饲养于两种光暗条件下,不同雌虫的峰期被错开,将恰在峰期前的雌虫中抽取的血淋巴注射于处于低含量期的雌虫中能诱导被注射的雌虫显著增加信息素的分泌.除头、摘除咽侧体或切断心侧体与咽侧体之间的神经均有效地消除信息素的分泌,但对摘除咽侧体的雌虫重植咽侧体却未能恢复其信息素的分泌.然而对低含量期的雌虫注射保幼激素类似物738,能诱导其显著增加信息索的分泌,而江射却未能恢复交配后雌虫的信息素分泌能力.根据本文结果讨论了Barth(1965)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蜀柏毒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规律, 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蜀柏毒蛾奠定基础, 本研究在野外及室内温度22±1℃、 相对湿度75%~80%、 光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蜀柏毒蛾成虫的羽化、 求偶、 交尾、 产卵行为, 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 蜀柏毒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 主要集中在1:00-5:00, 占总羽化量的44.94%, 7:30-11:00进行婚飞和交尾, 交尾高峰期出现在8:30左右, 交配时间少则2 h, 多则8 h, 求偶、 交配均发生在光期。随着日龄的增加, 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 1日龄的处女雌蛾交尾时间较短; 雌蛾羽化当天就可交尾, 2日龄雌蛾交尾率最高, 达36.67%。雌蛾分多处产卵, 雌蛾一生最高产卵量达402粒, 最低产卵量为78粒。羽化当天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 第2天最高, 以后逐日下降; 2日龄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7:00起逐渐增加, 8:30-9:30时最高, 9:30后逐渐减小。雄蛾对处女雌蛾腺体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在8:30-9:00最强, 说明8:30-9: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蜀柏毒蛾的羽化、 求偶、 交尾及性信息素的产生与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 野外处女雌蛾诱蛾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豆野螟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豆野螟Maruca vitrata (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本文在(29±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研究了豆野螟成虫的羽化、交尾行为以及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其羽化行为全天可见,在雌蛾中,86%于暗期羽化; 在雄蛾中,73%于暗期羽化。雌雄蛾羽化行为在暗期第4、5和8 h差异达到显著 (t>4; P<0.05)。交尾活动发生在暗期19:00到5:00之间,交尾持续时间最短约为20 min,最长约为90 min,3日龄进入暗期第5 h具有最高的交尾率。1、6和7日龄成虫具有单个交尾高峰,2到5日龄成虫具有两个交尾高峰。同一日龄成虫交尾在暗期前半段平均花费的时间要明显高于在后半段花费的时间。低龄和高龄的成虫用于交尾的时间明显高于中龄的性成熟成虫。成虫的开始交尾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前移。雄蛾对进入暗期后第5 h和第9 h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对 3日龄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处女雌蛾田间诱蛾试验表明:23:00-01:00为诱蛾高峰期,3日龄处女雌蛾的诱蛾效果最好。该蛾的羽化、交尾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均存在节律上的一致性。雌蛾的性信息素释放的时间较长,见于整个暗期,然而交尾行为发生时间较短,主要发生于两个交尾高峰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性信息素释放系统)位置、 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及雄蛾触角感受器(性信息素接收系统)的种类、 形态、 分布及功能,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和雄蛾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尖末端第8~9节节间膜上的背面中央区域, 腺体表面分布着许多饱满的锥状突起, 2日龄处女雌蛾腺体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 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 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 并与内表皮连接, 内表皮上含有多层几丁质, 胞质中含有脂质粒、 大量空泡、 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雄蛾触角鞭节上有5种感受器, 为毛形感器、 刺形感器、 锥形感器、 腔锥形感器和曲毛形感器, 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 曲毛形感器最少。柄节和梗节被大量鳞片覆盖, 未观察到感器。榆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研究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性信息素的提取、 鉴定及成虫生殖交配生物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鉴定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化学组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性腺提取物,并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提取物及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GC结果显示六星黑点豹蠹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存在7种成分,其中G组分在加入标准化合物反-2-顺-13-十八碳烯醇-1-乙酸酯(E2,Z13-18:Ac)后,峰高和峰面积均相应增加.GC-MS分析结果证明G组分为E2,Z13-18:A.EAG结果显示7种组分均能引起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E2Z13-18:Ac的反应值最大.[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E2,Z13-18:Ac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性信息主要组分,为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六星黑点豹蠹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Adult oviparae of Schizaphis graminum emit a sex pheromone from scent plaques on the metathoracic tibiae, as do oviparae of other aphid species. By allowing males to walk along a wire walkway, a turning response and an increased rate of antennation were observed when the aphids were within 1–2 cm of a pheromone source. Adult males responded but 4th instar larval males did not.The onset of the release of the pheromone by the oviparae is triggered by the initiation of the light phase in a LD-cycle, and is governed by a circadian rhythm with a free-running period of 25.6 hr under continuous illumination of 15 lx. Daily pheromone release peaks 4–7 hr after lights-on and reaches a maximum on days 6–8 of adulthood.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楸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的羽化昼夜规律和(25±1)℃、光周期L∶D=14∶10条件下的雌蛾求偶节律,用Y形管法测定了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楸螟的羽化发生在10:00到23:00之间;雌蛾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求偶,求偶行为集中在暗周期的23:30到01:30之间。采用正己烷提取的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存在性信息素成分,对雄蛾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age and mating status on the circadian variations of gland sex pheromone titre in female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Similar to other nocturnal moths, S. litura females exhibit circadian variations of gland sex pheromone contents, with higher levels during scotophase and lower levels during photophase. The sex pheromone titre in the glands peaks during the first scotophase after eclosion and sharply declines afterwards. Higher pheromone contents during scotophase may facilitate female reproductive activities, and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romone titre and female calling is likely the result of pheromone release during female calling. Interestingly,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mated S. litura female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ex pheromone titre in their pheromone glands (PGs) than virgin females. This finding contrasts with all previous studies of other insect species, in which mating generally reduces the sex pheromone titre in female PGs. In S. litura, mating and male accessory gland fluids can suppress female calling behaviours and re‐mating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uppression of female calling behaviours by mating and male accessory gland fluids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ease of sex pheromones and thus result in higher sex pheromone titre in the PGs of mated femal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螟Sesamia inferens性信息素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的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及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的关系。【方法】通过溶剂浸提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分析大螟雌蛾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的滴度,结合行为观测和多地田间实时性信息素诱捕数据,调查大螟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结果】大螟雌蛾腺体内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含量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前1 h,暗期后4 h快速增加,暗期8 h为第1次高峰,但光期1h又一次高峰,光期5 h还可以被显著检测到。分泌至腺体外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后6 h,高峰期在暗期后10 h,光期后1 h性信息素Z11-16∶Ac滴度达到96.9±20.9 ng/雌。采用溶剂浸提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2.8±1.9,在光期平均为2.5±0.9,统计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而SPME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8.5±1.2,在光期平均为5.7±0.6,统计上二者差异显著。产卵器伸出时间发生在暗期6-8 h,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平均为80.8±4.4 min。大螟的交配发生在暗期4-10 h,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83.4±5.0 min。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四省性诱自动计数的田间每日每小时实时计数数据显示,越冬代诱蛾比较集中,之后的世代则比较分散,田间雄蛾的性诱昼夜节律受地理环境、季节和世代等因子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大螟交配和性信息素释放的昼夜节律在时间上不一致,交配时间在暗期较早时段。雌蛾性信息素有效的释放时间范围比雄蛾对性信息素反应的要小。产卵器伸展与雌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的释放速率加快和扩散 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