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东沙隆起早中新世生物礁中的大有孔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5个钻孔岩芯的大有孔虫的时代为早中新世,其中E1井及E2井为Aquitanian期;E4井、E5井及E6井为Burdisalian期。讨论了生物礁类型,大有孔虫的组合时代、对比、沉积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米兰柯维奇旋回在我国前第四纪地层之保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算机滑移窗口频谱分析方法对我国塔里木盆地及珠江口盆地几口钻井中某些井段的电测曲线进行处理,发现米兰柯维奇旋回特征分别在上述钻井的石炭系和第三系中保存较为理想,认为该方法是证实米氏旋回在碎屑岩地层中保存的理想方法。并对米氏旋回在前第四纪地层中的保存与否作了进一步讨论,认为米氏旋回特征可以在地史时期的地层中被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3.
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界线在浮游生物地层分带中的具体位置长期存在争议,笔者依据珠江口盆地西部50余口钻井微体古生物资料中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记录,辅以沟鞭藻和主要孢粉事件对研究区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生物地层界线展开研究,探讨了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 ciperoensis,Globoquadrina dehiscens,Globigeri-noidestrilobus以及钙质超微浮游生物Sphenolithus ciperoensis,Zygrhablithus bijugatus和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等标志性化石的地层意义,并重新厘定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古近系与新近系的生物地层界线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LW5井3 070—3 480m井段81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86个孢粉属种类型;另有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膜。根据孢粉和藻类化石组合面貌、丰度变化和特征分子的分布规律,将研究井段地层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3 070—3 325m井段为Polypodiaceaesporites-Dinocysts组合,层位相当于珠江组,时代为早中新世。本组合含丰富的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孢粉以Graminidites,Zonocostatites和Chenopodipollis等为主,沉积环境为滨浅海,气温较高,指示了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古气候;3 330—3 470m井段为Alni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组合,与珠海组层位相当,地层时代为晚渐新世。本组合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少量出现,孢粉含丰富的Pinuspollenites和Abietineaepollenites,出现较多的Cedripites等,反映海陆交互的古环境,显示了气温低的亚热带古气候。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PY30井早中新世―更新世地层中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490-690m和1 040-1 170m井段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均较高,700-1 035m和1 179-1 809m化石丰度中等,井段下部1 818-3 478m化石稀少,种类单调。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的存在,对该井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在490—3 478m地层中识别出1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或联合化石带,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更新世,据此建立了该井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框架,探讨了下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上新统以及上新统与更新统界线划分的钙质超微化石标志。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异度及特征性环境指示种丰度的变化,划分了8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从而讨论了早中新世至更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L2-X井中新世地层沉积连续,含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是研究区较为典型的中新统钻井剖面之一。在L2-X井1 490~2 640 m井段内分析有孔虫岩屑样品127个,共鉴定有孔虫71属110种,其中浮游有孔虫12属37种,底栖有孔虫59属73种。根据浮游有孔虫标志种,在中新世地层中共识别出10个有孔虫化石带或联合化石带。依据有孔虫分异度、丰度及组合特征,对早中新世—中中新世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井段2 565~2 640 m(下中新统下部),受白云运动影响,为浅水大陆架向深水大陆坡过渡的沉积环境,之后开始稳定地接受深水大陆坡沉积;井段2 050~2 040 m(N8b亚带,中中新统下部),浮游有孔虫的含量急剧降低,这表明L2-X井在该时期可能发生了一次快速沉降,水体进一步加深;井深1 680 m之上(N13带,中中新统上部),浮游有孔虫的百分含量升高、玻璃质底栖有孔虫逐渐占据优势,底栖深水种逐渐消失,指示了在该界面之上,L2-X井的水体逐渐变浅,由深水大陆坡逐渐向浅海外陆架沉积环境转变。L2-X井识别出的胶结质壳有孔虫,形态类型以M4a和M4b占主导地位,可用于指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标本观察和资料分析,作者认为在中国中部严重为害花生的新珠蚧学名应是Neomargarodes gossypii Yang,并且对该虫的各虫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8.
七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7种珠藓科植物的孢子。观察结果显示:孢子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形状及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等方面,在属间和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这7种珠藓科植物的孢子在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本研究也显示孢粉学资料可以为研究珠藓科系统演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阳英  徐凤霞 《广西植物》2017,37(4):517-523
荔枝科是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依兰属是番荔枝科较为原始的类群,其有性生殖过程,特别是胚胎发生与发育的研究结果,可以补充被子植物胚胎学原始特征的相关基础资料。该研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依兰胚珠、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依兰的胚珠为倒生胚珠、厚珠心、三层珠被,第三层珠被(中间珠被)发生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于外珠被与内珠被之间、胚珠合点端两侧发生并隆起;雌配子体为蓼型。此外,依兰的个别胚珠中存在双雌配子体现象,且两个雌配子体均由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来,大小、形状相近,呈线形排列。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原始被子植物胚胎发育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珠颈斑鸠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晏安厚  马金生 《动物学杂志》1992,27(1):38-39,52
珠颈斑鸠(Stre propelia chinensis chinensis)是苏北优势留鸟。作者从1974—1987年中,在苏北对珠颈斑鸠的生态进行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一)野外标志 珠颈斑鸠雌雄鸟的体形、体色相似,成体的颈部有半圈黑色分又的羽毛,顶端白色,状如珍珠,跟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orientalis)(俗称斑鸠、苏北部分猎户称它斑子)、火斑鸠(Oenopopelia tranquebarica humilis)的颈部无白色珍珠状羽斑之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文献,综述了研究内容及发展过程。纵观二十多年来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历史,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1)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侧重于化石带的报道及主要化石属种的描述;(2)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为高分辨率钙质超微生物地层研究阶段。评述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12.
前言 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bner)是世界性杂谷类的重要害虫。国外研究较多(Brindley and Dicke,1963);我国在解放以后,对于它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关于这一害虫的内部生殖器官似及精珠的构造等报导尚少。生殖器官和精珠等的研究,不但可以明确其构造,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它的生殖特点,有助于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动,并为研究导致不育性等问题提供有用的资料。 本文为玉米螟生殖器官研究的一部分,记述雌蛾的内部生殖器官以及精珠的构造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血细胞对葡聚糖凝胶珠的包囊反应。结果表明:棉铃虫血细胞对不同类型的葡聚糖凝胶珠具有不同的包囊能力,其中对SephadexA-25葡聚糖凝胶珠具有很强的包囊能力;棉铃虫血细胞启动对SephadexA-25葡聚糖凝胶珠的包囊反应是较迅速的,而包囊的完成大概是在凝胶珠进入棉铃虫体内12h之后;在离体的情况下,棉铃虫血细胞仍然能包囊葡聚糖凝胶珠。  相似文献   

14.
丽珠肠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743000)蒋维国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的急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本文用双歧杆菌制剂丽珠肠乐治疗85例秋季腹泻患儿,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为本科1993年9月~...  相似文献   

15.
丽珠肠乐治疗腹泻54例疗效观察江西宜春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宜春336000张若莲,丁春平,殷萍,彭小红,万洁华腹泻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自微生态调节新药丽珠肠乐问世以来,我们用该药治疗54例腹泻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6.
褶纹冠蚌光珠与骨珠珍珠囊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泌物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珍珠前体物质的能力较光珠的强,故骨珠的形成速度比光珠快;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的差异决定了光珠和骨珠的形成;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差异可作为检验和预测人工培育珍珠质量的细胞学标准。  相似文献   

17.
珠被是胚珠外的保护层,在被子植物中,通常由1~2层组成。如果有2层珠被则依内外不同而称为内珠被和外珠被;当胚珠只有1层珠被时,则称为单珠被。它往往比2层珠被厚而且细胞数目多。无论单珠被还是双珠被,除了珠孔以外,它们完全将珠心包围起来。受精后,在胚珠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中国珠足甲螨属的一新种角珠足甲螨,珠足甲螨属和孔珠足甲螨属中国6个新纪录种:南方珠足甲螨、俄罗斯珠足甲螨,疣珠足甲螨,塞氏珠足甲螨,棒珠足甲螨和刺孔珠足甲螨,并对上部分种类作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上第三系钙质超微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丰富,分布广泛,演化迅速的钙质超微化石,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尤其随着我国陆架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扩大,已越来越为国内古生物学界所重视。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北坡上第三系的钙质超微化石。通过对区内五口近海钻井钙质超微化石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划分和对比本区上第三系提供了直接的化石依据,对进一步研究盆地地质发展史提供了有用信息(图1)。  相似文献   

20.
从云杉属的畸形珠鳞看珠鳞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杉属(Picea)畸形现象调查中,发现畸形珠鳞也是常见的一种畸形现象。将畸形珠鳞进行归类、对比、并且做出一个排序:由典型的短枝式珠鳞逐步向正常的鱼鳞状珠鳞过渡。典型的短枝式珠鳞有一个较明显的轴,轴上着生若干枚鳞片,在鳞片的远轴面基部着生孢子囊(胚珠或花粉囊);过渡形态轴的珠鳞轴逐渐缩短扁化(但并未完全消失),上部的鳞片逐渐变小、数量减少,下部两枚侧生的鳞片逐渐发达,相背扭转方位约90°,然后剩下的鳞片之间逐步愈合,最终转变为正常的鱼鳞状。作者认为这类珠鳞的畸变是返祖现象,可能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珠鳞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