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四川南充市区白腰文鸟的巢址选择与雏鸟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2年 1 1月~ 2 0 0 4年 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腰文鸟 2月下旬开始繁殖 ;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9种 ;雌雄参与筑巢 ,营巢期 5~ 6d;雌雄轮流孵卵 ,孵卵期 1 3~ 1 5d ,整个种群的孵卵高峰期在 4~ 6月 ,窝卵数 (5 .61± 0 . 78) (n =1 8)枚 ,孵化率 86 0 7% ;雌雄均参与育雏 ,育雏期 1 8~ 2 1d ,雏离巢率 82 43 % ,繁殖生产力 3. 0 1 ,育雏两个高峰期 :上午 8:0 0~ 1 0 :0 0时和下午 1 6:0 0~ 1 8:0 0时 ,日育雏次数 (1 2 . 77± 6 .0 7) (n =3 4) ,育雏时间间隔(0 . 96± 0 . 42 )h(n =1 61 ) ;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2.
四川南充地区白鸰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中上游的河漫滩内对白鹡鸰(Motacilla alb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鹡鸰2月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10 d;主要雌鸟孵卵,孵卵期13~14 d,上午800~900时孵卵出现一次高峰;窝卵数(5.00±0.52)(n=16)枚,孵化率42.5%;雌雄参与育雏,育雏期15~16 d,下午1800~1900时育雏出现一次高峰,日育雏次数(112.9±48.6)(n=17),育雏时间间隔(5.60±5.34)min(n=1 584);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3.
2004年2~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中上游的河漫滩内对白鶺鴒(Motacilla alb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鶺鴒2月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10 d;主要雌鸟孵卵,孵卵期13~14 d,上午8:00~9:00时孵卵出现一次高峰;窝卵数(5.00±0.52)(n=16)枚,孵化率42.5%;雌雄参与育雏,育雏期15~16 d,下午18:00~19:00时育雏出现一次高峰,日育雏次数(112.9±48.6)(n=17),育雏时间间隔(5.60±5.34)min(n=1 584);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4.
教材和教法研究上节课“鸟类的多样性”是讲鸟类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的多样性。从这节课开始,是讲鸟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鸟类的迁徙等。教材的主线是——鸟类的繁殖比爬行动物完善而复杂(课本第169页)。所以,本节教材的安排是:通过鸟类筑巢、孵卵和育雏等行为的介绍,指出鸟类比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繁育后代要优越得  相似文献   

5.
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2004年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颈斑鸠3月初开始求偶交配,求偶行为复杂,有“婚飞”行为;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8 d。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6种:栖位与巢周隐蔽因子、巢下隐蔽因子、光照因子、人为活动因子、食物因子和营巢树因子;窝卵数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17~18 d,孵化率86.67%;雌雄均参与育雏,育雏期18~20 d,雏离巢率73.08%,繁殖生产力1.82,种群育雏高峰期为7月和8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6.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活在徂徕山林场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筑巢前雄鸟寻选巢址,雄、雌鸟共同筑巢,筑巢材料多种,多是雌鸟衔运。每年筑巢二次,均于墙洞内,并对巢区有依恋性。巢筑完后开始产卵,每窝4—5枚。第一窝产于4—5月上旬、第二窝为6月,1986年6月见一窝产1卵而弃巢。雌鸟孵卵,孵卵期12天。雏鸟由雄、雌亲鸟共同饲育,每雏每次喂一至多种和多只昆虫。每日喂雏有三次高蜂,5—7时是一日中喂雏活动最频时刻。11天163小时喂雏1317次,雄鸟喂雏715次、雌鸟602次。12日龄喂雏192次为最多一天。12、13日龄,雌鸟每日喂雏次数多于雄鸟。  相似文献   

7.
1991-1993年对山西宁武县境内的斑翅山鹑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繁殖密度为963±284对/km2,88%的巢和90%的个体见于农田或邻近农田的灌丛之中。雌鸟营巢和孵卵。产卵期为5-8月,窝卵数为1373±312枚(n=37),筑巢成功率为6111%,孵化率为9234%。育雏阶段,亲鸟有奇特的护幼行为。  相似文献   

8.
寿带(Terpsiphoneincei)是雀形目王鹟科的鸟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往研究曾对我国部分地区寿带的繁殖习性进行了报道,但对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缺少描述。为进一步了解寿带的繁殖习性及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本研究于2014至2017年每年的5至7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观察。观察发现,寿带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筑巢繁殖,雌雄亲鸟均参与筑巢、孵卵和育雏。寿带巢多位于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几种植物上,平均窝卵数(±SD)为(3.8±0.6)枚(n=25巢),孵卵期12~13 d(n=4巢),各巢卵的平均孵化率(±SD)为91.7%±17.7%(n=9巢),窝雏数(±SD)为(3.6±0.8)只(n=19巢),巢内育雏期约10 d,巢成功率为34.5%(n=29巢),弃巢和天敌捕食是巢失败的主要原因。寿带雌鸟具有栗色短尾型和栗色长尾型2种形态,而雄鸟具有栗色长尾型、白色长尾型和栗色短尾型3种常见形态,且雄鸟以栗色长尾型所占...  相似文献   

9.
记录了云南思茅太阳河自然保护区2个红头咬鹃巢的繁殖。红头咬鹃的巢位于枯树干侧面的洞中,窝卵数2~3枚。红外相机监测记录显示,雌、雄亲鸟均参与孵卵,雄鸟白天孵卵,时间较短,雌鸟从傍晚至次日上午孵卵,时间较长。雏鸟孵出后,主要由雌鸟在巢中暖雏,雄鸟送回食物。2个巢均未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0.
野生画眉鸟繁殖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历时7年,通过对湘中山区定点观察调查,在画眉鸟的求偶,占区、营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习性方面,获得许多宝贵的资料,其中画眉鸟每年产卵窝数,画眉鸟的机警性,窝雏性比等资料,与以往教科书或专著中有关记载颇不相同,这些发现,可供进一步研究画眉鸟的繁殖生态习性作参考,并为画眉鸟的人工繁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四川南充市区火斑鸠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 0 2年 5~ 1 1月、2 0 0 3年 4~ 9月对南充市火斑鸠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月下旬迁到 ,5月下旬开始繁殖 ;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6种 ;两性参与筑巢 ,营巢期 7~ 8d ;隔 2~ 3日产枚卵 ,窝卵数 ( 2 2 1± 0 0 9)枚 (n =1 9) ;雌雄轮流昼夜孵卵 ,日换孵两次 ,孵卵期 1 1~ 1 2d ,孵化率 92 86%;育雏可分三个时期 ,育雏高峰期每日 7:0 0、1 3 :0 0、1 8:0 0时左右 ,育雏期 1 7~ 1 8d ,雏离巢率 1 0 0 %,繁殖生产力1 86,种群育雏高峰期 7月和 8月上中旬 ;雏鸟于 1 7或 1 8日后离巢迁到郊外 ,9月下旬集群 ,1 0月中下旬迁飞。  相似文献   

12.
暗绿绣眼鸟每年4月20日迁来,5月中下旬筑巢,筑巢期7天。筑巢期间交配,巢成后即产卵。每窝产卵4枚,年产1窝。孵卵期10天。雏鸟均在孵卵期的最后一上小时内全部出壳。经亲鸟喂食11天,雏鸟出飞离巢。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6月,对1窝普通夜鹰的繁殖习性及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普通夜鹰育雏期约为18 d.雌、雄性都参与孵卵和育雏.育雏期每天有3个喂食高峰期,分别是晚上20:00~22:00、凌晨0:00~2:00、早上4:00~6:00.育雏过程中,亲鸟的领域性弱,护雏性强.初级飞羽在雏鸟出壳6 d后长出,但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白城地区干草原栗斑腹鹀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斑腹鹀在吉林省为留鸟,一年可繁殖两次,其雏鸟为典型的晚成鸟.4月末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5月中旬产卵.雌雄鸟筑巢时间分别是43min/d和36min/d(筑巢第4天).平均窝卵数为5.09±0.58枚/巢(n=31),孵卵前、中、后期雌鸟孵卵占白天活动时间的35%、74.5%和67.6%, 孵化期为12d,孵化率为36.3%, 2、8日龄喂雏分别为4.5次/h和9.0次/h.雏鸟的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发育除嘴峰外,生长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而嘴峰长的生长近似直线,栗斑腹FDA1雏鸟生长发育体重的生长模型为W=14.95/1+(e-0.552(t-3.63)),雏鸟11日龄后出飞,繁殖成活率为27.7%.  相似文献   

15.
栗斑腹在吉林省为留鸟 ,一年可繁殖两次 ,其雏鸟为典型的晚成鸟。 4月末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 ,5月中旬产卵。雌雄鸟筑巢时间分别是 43 min/d和 3 6min/d(筑巢第 4天 )。平均窝卵数为 5 .0 9± 0 .5 8枚 /巢 (n=3 1 ) ,孵卵前、中、后期雌鸟孵卵占白天活动时间的 3 5 %、74.5 %和 67.6% ,孵化期为 1 2 d,孵化率为 3 6.3 % ,2、8日龄喂雏分别为 4.5次 /h和 9.0次 /h。雏鸟的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发育除嘴峰外 ,生长曲线均符合 Logistic方程 ,而嘴峰长的生长近似直线 ,栗斑腹雏鸟生长发育体重的生长模型为 :W =1 4.95 /1 +(e- 0 .552 ( t- 3.6 3) ) ,雏鸟 1 1日龄后出飞 ,繁殖成活率为 2 7.7%。  相似文献   

16.
宋策 《动物学杂志》1997,32(1):29-31
1993-1995年,连续三年在辽宁凤城地区对戴胜繁殖习性进行 观察。结果发现,戴胜每年3月中旬迁来,9月下旬迁离。每年繁殖两次,繁殖期在4月中旬至7月末。窝卵量:第一窝9-10枚,第二窝5-7枚。雌鸟边产卵边卵卵。孵卵期;第一窝18d,第二窝15d。  相似文献   

17.
四川南充地区棕背伯劳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及近郊对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棕背伯劳2月中下旬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多筑巢于庄稼地或菜地边缘区域的高大乔木上。对20巢共13个巢址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个,累积贡献率达82.38%,其中巢位与光照因子贡献率最高,达33.47%。棕背伯劳的产卵期、孵化期及育雏期分别为5~7 d、12~14d1、4~16 d,育雏期亲鸟的喂食模式有3种。雌鸟在育雏期的暖雏高峰主要出现在8:00~9:00和16:00~17:00时。  相似文献   

18.
郭宗明  陈伟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06,25(4):858-861
2005年4~6月,在四川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西南石油学院和嘉陵江中坝区域内对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棕头鸦雀4月开始繁殖。影响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主要有7种。雌雄鸟参与筑巢,营巢期5~6 d。窝卵数4~5枚(n=5)。雌雄鸟孵卵,孵卵期13~14 d。孵化率89.47%(n=4)。雌雄参与育雏,育雏期12~13 d。雏鸟离巢率88.24%(n=4)。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2005年7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龙门河村,对灰林(Saxicola ferre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灰林在湖北兴山龙门河地区的繁殖时间为4月中旬至7月下旬。主要在农田边、公路旁、河岸边、山间小路旁等山坡草丛中营巢,巢址选择在牲畜较少光顾的、较陡的土坡上,上方往往有茅草等遮挡,较为隐蔽。筑巢工作全部由雌鸟承担,一般需要5~7 d即可完成。雌鸟每天产一枚卵,产卵时间一般在清晨。窝卵数5枚(n=15),第4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化,孵卵工作全部由雌鸟承担。雌鸟的孵卵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孵化期13~14 d。雏鸟晚成性,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12~13 d。雏鸟离巢前体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黄腹角雉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了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典型栖地、种群密度、配偶、求偶炫耀、巢与卵的特征、觅食区及雌鸟孵卵行为。为在原产地对野生种群繁殖习性的首次系统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