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病大鲵中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方法】从大鲵肝脏中分离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再用大鲵和鲫鱼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患病大鲵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JZ01,经人工感染健康大鲵,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且从人工感染病鲵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该致病菌对健康鲫鱼也有致病性。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鉴定,以及进一步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此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三嗪、先锋噻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是大鲵的一种致病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该菌对大鲵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营养琼脂、MaC培养基从草鱼肠道中分离到3株细菌,暂时编号为TC-1、TC-2和TC-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药敏试验、动物试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及PCR-SSCP分析等系统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株均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其中TC-2菌株对小鼠、斑马鱼有致病性;3株杆菌均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等多种药物敏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株弗氏柠檬酸杆菌16S rDNA序列与DSM30039模式株同源性分别为99.59%、99.47%和99.53%,且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进一步采用V3区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弗氏柠檬酸杆菌SSCP图谱中菌株间带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弗氏柠檬酸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性致病菌,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人类腹泻和食物中毒,强毒株常会使动物出现败血症甚至急性死亡。目前,关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水产动物致病性的报道较多,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人的危害性却未被充分认识。因此,近年来受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病例有加重的趋势。文章主要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致病性及其分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溯源、鉴定及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从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中分离纯化了一种植酸酶并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其反应最适pH为4.0~4.5,最适温度为40℃,在37℃下以植酸钠为底物的Km值为0.85nmol/L,Vmax为0.53IU/(mg.min),具有较好的抗胰蛋白酶的能力。酶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45kDa,成熟酶蛋白N端序列为QCAPEGYQLQQVLMM。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对虹鳟体内分离菌进行分子鉴定分型及耐药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16S rRNA基因比对进化分析及管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等方法,确定分离菌的种属地位、分析种内分子变异特征;利用纸片扩散法与PCR方法,分析分离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之间关系;进行人工感染小鼠试验,评估分离菌致病力强弱。结果显示,分离菌(GZBJ2017)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RNA基因与弗氏柠檬酸杆菌16S r RNA基因同源性达95.4%,结合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确定分离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菌7个管家基因均发生变异,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为新序列型,与标准菌株ST-132亲缘关系最近;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氧氟沙星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卡那霉素6种药物耐药;分离菌携带Sul1、Sul2、Intl1等3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本研究对本次虹鳟发病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虹鳟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防治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属内溶菌谱分属于3个群的弗氏柠檬酸细菌噬菌体中,选出13株制成免疫血清,经血清中和试验,可将5l株噬菌体分为6个血清群,11个血清型。以电镜观察形态为基础,结合一级生长试验,噬菌斑形态观察,对温度、pH和柠檬酸钠试验,将13株噬菌体分为3类:第一类2株。具有等轴六角形头部和易弯曲的长尾,尾部无收缩性,属于长尾病毒科。血清学属于A群和B群,群间有低度相关。属内溶菌谱属于I类。 第二类4株。具有长六角形的头部和复杂尾,属于肌病毒科。血清学同属c群。属内溶菌谱分属于和I类。第三类7株。具有六角形头部和复杂尾,可能也属于肌病毒科。血清学分属于D、E、E群,群间有低度相关。属内溶菌谱属于币ll和币I“类。  相似文献   

7.
鲟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8.
分离到一株新的甲醇利用细菌,初步鉴定为弗氏柠檬酸细菌(Citrobacter freundii)4-1-1。该菌能以甲醇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甲醇无机合成培养基上,28—42℃条件下均能生长,以32℃为最适温度;pH5.4—8.0下可生长,最适pH为6.4—7.0;对甲醇最高耐受量为5.5%(V/V)。在适宜条件下,该菌比生长速率常数为0.691/h,甲醇转化率为36%。  相似文献   

9.
从发病的鲟肝、胰、肾脏及血水分离到5株细菌,命名为4s-11,4s-12,4s-13,4s-14及4s-15。经人工感染,菌株4s-15具有致病性,鲟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并再次分离到此菌株,故菌株4s-15是鲟此病病原菌。菌株4s-15经生理生化细菌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为维氏气单胞菌。菌株4s-15对左氧氟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防治鲟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河触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报道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河蟹的病原性、并导致其病理变化,药对物该菌的敏感试验及生产中药物治疗效果。从垂死的病蟹肝胰脏中分离得到可疑病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导致健康蟹发病死亡。该菌可导致河触的肝胰腺、鳃等发生病理变化,最终引起败血症而死亡。通过16种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筛选出有效药物,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采用凝胶柱层析、聚丙烯凝胶电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扩散等方法对施氏鲟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及其相关蛋白(Yolk protein,Y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氏鲟血清Vg是一种糖脂磷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410kD,由分子量为205kD的两个同源亚基组成。Vg的3种相关蛋白YP1、YP2和YP3。其中YP1相对分子量为370kD,是一种糖脂磷蛋白,由相对分子量为97kD和33kD的两个亚基构成。YP2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44kD的磷脂蛋白,由相对分子量为94kD和45kD的2个亚基构成。YP3为相对分子量为66kD的磷蛋白,由相对分子量为30kD的同源亚基构成。  相似文献   

12.
13.
黄喉拟水龟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俗称石龟、石金钱龟、黄板龟等,为龟科拟水龟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福建以及越南、日本等。黄喉拟水龟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近年来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细菌性病原感染是黄喉拟水龟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目前已报道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1]、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2]、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momas  相似文献   

14.
对患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从患病中华鳖皮肤、肝肾脾重要器官分离纯化病原菌, 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及人工感染试验, 并利用K-B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J22是为中华鳖腐皮病病原, 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3.30×104 CFU/g。J22株理化特性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致, 16S rRNA序列与产吲哚金黄杆菌同源性为99%, 综合判定J22株是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及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 对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耐药; 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对分离株消毒效果较好。分离菌株J22是中华鳖病原菌, 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内服, 配合使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等外用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5.
16.
Hepcidin也称为铁调素,是在肝脏中特异表达的一种阳离子小分子抗菌肽。2000年,Krause,et al.首先从人血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LEAP-1抗菌肽[1]。2002年,Shike,et al.首次从杂交条纹鲈的鳃分离出鱼类Hepcidin,并从金眼狼鲈(Morone chrysops)克隆到  相似文献   

17.
罗汉果中甘露醇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徐位坤  孟丽珊  李仲瑶   《广西植物》1990,10(3):254-255
从罗汉果的新鲜果实中提取分离出一种非三萜葡萄糖甙的甜味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测定鉴定为D-甘露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垂体的SMART cDNA 质粒文库, 首次从文库中筛选得到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 POMC) cDNA 全长序列, 分别为阿黑皮素原A 型基因 (Proopiomelanocortin I,AsPOMC-A, EV824935) 和阿黑皮素原B 型基因(Proopiomelanocortin II, AsPOMC-B, EV825368)。 其中,AsPOMC-A 和AsPOMC-B 分别在文库中出现128 次和19 次。AsPOMC-A 全长1122 bp, 有792 bp 的开放阅读框, 共编码264 个氨基酸。 AsPOMC-B 全长1216 bp, 有792 bp 的开放阅读框, 共编码264 个氨基酸。以其氨基酸序列为分子标记, 比较了3 种鲟鱼的共6 种POMC 的氨基酸同源性, 并利用已报道的鱼类的POMC氨基酸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可识别2 个大的单系类群, 即类群I: 非新鳍亚纲类群(仅包含辐鳍亚纲的长吻雀鳝), 类群II: 新鳍亚纲类群。AsPOMC 可能是一种进化上更原始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中华鲟年龄鉴别和繁殖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中华鲟的年龄鉴别和葛洲坝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后1981—1982年群集于坝下的宜昌至石首江段的中华鲟繁殖群体结构的特点。根据匙骨大小与中华鲟长度呈显著相关推算了中华鲟在海洋中的生长速度,计算了体长和体重的函数值及尾叉体长、体重和胸围的复相关。根据鳍条骨和匙骨年轮排列格局特点计算了中华鲟初次产卵和重复产卵的比例,同时,就宽区宽带轮和狭区狭带轮交替过程反映的生物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