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江西吉泰盆地草丛群落学特点及其利用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丛在吉泰盆地现存植被中,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类型,尤其在盆地中部的低丘和岗地,分布更为广泛。作者根据1980-1982年的植被调查资料,对该地区草丛作了分析,以便为亚热带丘陵草丛的利用方向提供依据。一、吉泰盆地丘陵草丛的生境特点及其形成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的中西部,面积达18,700km~2,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2%。该盆地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山区典型的红壤丘陵盆地。丘陵区的土壤为亚热带典型的红壤,pH值4.8-5.5。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7-18.6℃,年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90,10(4):307-319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常绿阔叶林或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演替阶段。本文对其群落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演替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充分论证了上述的结论。组成这个类型的建群种多是阳性速生树种,木材的用途广泛,应该加以利用,任意砍伐烧垦和改种其它针叶树种都是不妥当的。一般可待其达到成熟龄时予以择伐利用,并促使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罗芳丽  王玲  曾波  叶小齐  陈婷  刘巅  张艳红  Arnd Kuhn 《生态学报》2006,26(11):3602-3609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Steud.)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半淹(植株置于水中,植株地上部分一半被淹没)、水下0.5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0.5m)、水下2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m)4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02、0、40d和60d等4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深度和水淹时间处理下野古草的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含量、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与羧化效率。结果发现,在水淹前期,水淹对野古草的光合特性影响较小,直到水淹60d后,才对野古草的光合特性产生明显影响,且影响程度随水淹深度的不同而不同。野古草在水淹20d和水淹40d后,各水淹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降低,其中水淹20d后,半淹处理的野古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还高出16.1%。水淹60d后,水下0.5m和水下2m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半淹,其净光合速率分别为7.51μmol.m-2.s-1和9.15μmol.m-2.s-1。结果表明,水淹20d和40d对野古草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影响。水淹处理60d后,与对照植株相比,半淹处理植株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水下0.5m和水下2m处理植株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有明显降低。在整个实验期间,半淹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尽管在水淹60d后水下0.5m和水下2m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降低,但降低后的数值仍不低于甚至高于一些自然生长的未受水淹的植物物种。研究表明,野古草对水淹具有很好的耐受能力,是一种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5.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该盆地足个典型的红壤丘陵盆地,丘陵约占盆地总土地面积的1/2以上,土壤多属发育在红色、紫红色砂砾岩和紫色页岩风化物上的红壤,pH 值4.5—5.5。草丛植被即通称的亚热带草坡,是吉泰盆地丘陵区现状植被中面积最大的一类,约占盆  相似文献   

6.
广西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的群落学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是我国湿润亚热带山地一个独特的垂直带类型。本文对广西境内这类森林的群落学特点作了较详尽的分析,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它是处在一个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相对稳定的类型,在涵养水源上起重要作用,应加强保护。群落中有许多珍贵、速生树种可选为发展山地林业之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荒山灌木草丛的群落学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居新 《生态学报》1982,2(4):317-326
在以往中亚热带植被研究中所提到的有关概念,如草坡、荒坡、山地草原、荒山草甸、荒山草丛、灌丛高草群落、草山草坡、灌丛与荒山草地、次生灌草丛、亚热带次生稀树草丛、草灌丛、亚热带草丛、丘陵荒山荒地、丘陵荒坡和亚热带稀树灌木草原等等,均可认为是亚热带荒山灌木草丛的同义语。但,为与Steppe、Meadow(Prata)、Savannah及撩荒地等加以区别,我们采用了“荒山灌木草丛”的术语,而冠以“荒山”二字是为体现其动态特点和人为利用特点。 亚热带荒山灌木草丛在植被类型学上属于“灌丛和灌草丛”植被型组,但却分属于不同的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可见“荒山灌木草丛,并非植被类型学的概念,而是亚热带地区地  相似文献   

8.
罗芳丽  曾波  叶小齐  陈婷  刘巅 《生态学报》2008,28(5):1964-1964~1970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和2m深度水淹(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 m)2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5、15、20、40 d和60 d等5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采用Chlorolab-2液相氧电极(英国Hansatech公司生产)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1) 水淹60d后,秋华柳和野古草的存活率均为100%,而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和马唐分别在水淹40d和15d后全部死亡.(2) 在相同的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速率(放氧速率)显著高于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Scop.)) (3) 在长期水淹的条件下,秋华柳和野古草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在水淹60 d后,水淹2 m的秋华柳和野古草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但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其水下光合速率分别为0.202 μmol · m-2 · s-1和0.139 μmol · m-2 · s-1.同时,研究也表明在水淹40 d和60 d后,秋华柳表现出比野古草强的水下光合能力.研究表明,秋华柳和野古草在存活率和水下光合方面对长期水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是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9.
耳草属(HedyotisL.)的起源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耳草属的系统学,古地理学和细胞染色体资料分析和推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地点在冈瓦纳古陆,很可能在古陆辽阔的东北部地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应晚于侏罗纪,有可能在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并在侏罗纪得到广泛的传播,其迁移的路线有四条,即从起源中心向东经上耳其,伊朗进入东南亚地区,向东南通过古南大陆向印度板块和徜大利亚扩散,向北进入北美地区,向西南进入南美洲地区,随着冈瓦纳古陆的分离,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以及澳大利亚与古南大陆的分离,植物迁移与扩散的速度受到了制约,耳草属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在于传播途径的隔断和第四纪冰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小萍  曾波  陈婷  叶小齐  罗芳丽  刘巅 《生态学报》2008,28(4):1864-1871
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var. depauperata Keng)在三峡库区长江及其支流江(河)岸有广泛分布,对水淹有很好的耐受能力.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在水淹时通气组织发生增强,通气组织的产生改善了植株通气状况,提高了植物对水淹的抵御能力.为了研究水淹是否会影响野古草的通气组织发生以及野古草通气组织发生对水淹的反应,考察了不同水淹深度、不同水淹时间和不同水淹方式处理时野古草茎中通气组织的发生情况.实验中共设置3个水淹深度:不进行水淹(对照)、植株地下部分淹没、植株完全淹没于水下2m深处;5个淹没时间:植株被淹没的时间长度分别为5、10、20、30d和60d;2种水淹方式:连续水淹和间歇水淹.实验结果表明:(1)在无水淹情况下野古草茎中可以产生通气组织,通气组织产生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强;水淹加快了野古草通气组织发生的进程,促进了野古草通气组织的提前发生.(2)野古草茎中通气组织并不会因为水淹的时间越长而产生越多,植株通气组织的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因水淹时间的增长而继续增大.(3)淹没深度对通气组织发生有一定影响,总的看来,地下部分淹没野古草植株的通气组织发生要强于完全淹没植株.(4)不同水淹方式对野古草通气组织发生的影响因水淹深度不同而有差异.在完全淹没情况下,连续水淹植株的通气组织比间歇水淹植株的通气组织发达;在地下部分淹没情况下,除水淹初期外,随水淹时间的延长,连续水淹植株通气组织发生与间歇水淹植株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但若违反自然规律地滥采滥用,则会破坏资源,毁灭资源,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出发点。1植物资源的地域性及其保护利用植物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即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13.
玫瑰茄(Hibisaus sabdariffa Linn.),又名山茄,国外常见的俗名有“罗塞耳”(Rsoelle)、“卡凯蒂”(Karkade)、“酸模”(Sorrel)等,亦有“希比斯克斯花”(Hibiscus flower)之称。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非洲①,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1940~1945年间引入福建②。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1964年开始试种,对其栽培方法和纤维、种子油等的利用进行过研究③。现闽南诸县已有生产性栽培,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亦有栽培。玫瑰茄株高1—2米,茎淡紫色,叶异型,下部叶卵形而不分裂,上部叶掌状三深  相似文献   

14.
长序狼尾草是我国牧草新资源。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贵州的自然环境条件,对长序狼尾草的资源、生长特性、主要营养成份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长序狼尾草是一种具有较大生物蕴藏量的、较优质的野生牧草,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确定了长序狼尾草在贵州的5个主产区。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沉水植物种子萌发率低是常见问题, 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可促进种子萌发。为探索吲哚乙酸在沉水植物苦草群落重建中使用的效果和限制因素, 实验设置了不同底泥-水质组合、季节温度和光照强度以及吲哚乙酸浓度梯度, 观察苦草种子萌发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对吲哚乙酸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 IAA的使用减弱了富营养湖泊底泥对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降低了高光照对苦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扩大了苦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范围, 提高了苦草种子的累积萌发率和萌发速度; 但IAA的使用效果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定温度范围内IAA的使用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随环境因素的增多对萌发的促进效果降低, 此外, 极端环境因素(冬季低温、富营养湖泊底泥-富营养湖泊湖水组合)也会降低IAA对萌发的促进效果; 而非极端的逆境中, IAA的使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富营养湖泊底泥-纯水组合处理下苦草种子的萌发与IAA浓度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可为IAA应用于苦草群落重建工程以提高苦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用收割法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菰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该群落的生产量。菰群落的抽条密度在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97.8±13.5根/m2,现存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1520.88±346.32g/m2。利用生产结构图对菰群落3—6月份的枯死叶量进行了估计,并主要利用Mason等(1975)的方法对菰群落的枯死凋落量进行了估算,由此得到菰群落的生产量为1792.02g/m2,比最大现存量高出17.8%,P/B=1.24。菰群落的种子生产量很低,约为14.56g/m2。  相似文献   

17.
用收割法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菰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该群落的生产量。菰群落的抽条密度在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97.8±13.5根/m~2,现存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1520.88±346.32g/m~2。利用生产结构图对菰群落3—6月份的枯死叶量进行了估计,并主要利用Mason等(1975)的方法对菰群落的枯死凋落量进行了估算,由此得到菰群落的生产量为1792.02g/m~2,比最大现存量高出17.8%,P/B=1.24。菰群落的种子生产量很低,约为14.56g/m~2。  相似文献   

18.
以组织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外源Ca(NO3)2对汞(Hg)胁迫下菹草无菌苗抗氧化酶系统、可溶性蛋白、总抗氧化能力(T-AOC)、非蛋白巯基(NP-SH)、植物络合素(PCs)以及脯氨酸代谢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Hg胁迫使菹草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降低,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没有明显变化。外源添加25 mmol·L-1Ca(NO3)2后,明显提升了SOD、POD、APX及GR的活性;(2)Hg胁迫使菹草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及T-AOC大幅降低,并引起NP-SH和PCs大量积累。外添Ca(NO3)2则有效减缓可溶性蛋白含量及T-AOC的下降,显著降低NP-SH和PCs水平;(3)脯氨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外源Ca添加后,脯氨酸代谢关键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及δ-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Hg胁迫打破了菹草无菌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内在平衡,而外添Ca(NO3)2有效促进了可溶性蛋白合成,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使菹草无菌苗维持较高的总抗氧化能力,并通过调节脯氨酸代谢来减轻Hg胁迫对菹草的伤害,增强植物对重金属Hg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巢草螟属(Ancylolomia H(?)bner,1825)分类位置是隶于草螟亚科。现根据幼虫卷叶造巢的习性属于草螟类群取名。全世界至今已知64种和5个亚种。我国种类据陆近仁等(1953)记载只知A.chrysog raphella Kollar一种。 1965年Bleszynski发表见于中国的有A.japonica Zeller及A.rotaxella Blesz.。其后,他于1970年又发表中国有A.indica Felder&Rogenhofer和A.likiangella Blesz.。我们近来研究国内历年采集的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本属还有四个是科学上未曾报道过的新种,四个种是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是生物体内合成L-肉碱的关键酶。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L-1中克隆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实现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高效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酶学性质分析,为生物转化生产L-肉碱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克隆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并将其开放阅读框(ORF)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15b;表达产物经His.Bind Resin纯化后对BBH进行酶学性质及三维空间结构分析;并以静止细胞进行L-肉碱的转化。【结果】成功地克隆了一个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bbh(GenBank:JQ250036),并实现了其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融合蛋白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单个亚基的分子量约46.5 kDa,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7.5。该酶在45℃以下稳定。在pH6.0时该酶有最高的pH稳定性。以表达bbh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静止细胞转化L-肉碱,L-肉碱产量可达12.7mmol/L。【结论】Pseudomonas sp.L-1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与现有报道的bbh基因有较大的差异。由该基因表达的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能有效地转化γ-丁基甜菜碱生成L-肉碱。本研究不仅丰富了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资源,而且为L-肉碱的生物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