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以往的20年间,有关发展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曾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进展不大,通常诱生基于抗包膜抗体的疫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应答,特别是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抑制细胞和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控制上是必需的。因此能诱生细胞免疫应答的疫苗在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播散上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有关黏膜疫苗的理论、艾滋病黏膜疫苗的种类以及经口免疫耐受性问题,并提出艾滋病应当视为一种自身免疫病。故抗炎症或免疫抑制药物应用似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是控制艾滋病的最佳方法,动物模型证实该病毒疫苗是可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和抗体可达到足够高的水平以预防该病毒感染,但有型特异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不能单独预防该病毒感染,但能将病毒血病控制在低水平,目前,人们研究重点集中于病毒特异性抗性体和T细胞反应。现有疫苗尚不能诱导对原发性病毒株具有广泛中和能力的抗体。然而,重组痘病毒疫苗和DNA疫苗提示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对来自不同进化分支的原发病毒株有广泛的交叉反应力,人们需找到新的免疫原来诱导中和抗体,以取得最佳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5.
精液中的AIDS病毒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和与细胞无关的游离病毒。由于精浆内游离AIDS病毒可在无精液细胞感染下单独出现,其体内来源不明。精液中AIDS病毒是否在血清学阳性后出现,目前尚不能肯定,血清学阴性个体精液未必没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6.
莫凌 《微生物与感染》1999,22(6):8-10,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是指HIV感染者体内潜伏的和具有复制活性的病毒数,它包括血浆中的循环HIV-RHA和整合到细胞内的HIV-DNA即前病毒。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早期感染者的组织中已存在大量病毒和病毒产物,因此可用病毒载量来评估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和病毒的复制情况。近年来病毒载量的测定已被广泛地用于多项临床研究及观察中,现就HIV感染者病毒载量研究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可使被感染者体内CD4细胞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艾滋病。关于HIV-1如何杀死免疫细胞的精确机制仍是1个争论的问题。现已知道,细胞凋亡为HIV-1诱导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机制。HIV可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也可以通过活化作用,同源被感染的细胞的介导,以及CD^8 T细胞诱导细胞凋亡。且细胞因子在HIV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HIV-1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很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其中约50%的HIV感染者最终因侵袭性真菌病而死亡。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大大降低了 HIV感染者深部真菌病的发生率。因此,深入研究HIV与深部真菌病的关系,对预防、诊断和治疗HIV感染者深部真菌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归纳了HIV感染者深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治疗进展,有助于临床医师预防和诊治HIV感染者深部真菌病,也为将来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0份沈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血浆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扩增HIV-1的p17与p2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将所得亚型结果与经过亚型特异性引物的复合套氏PCR鉴定基因亚型的方法所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份HIV-1病毒株分属B'、CRF07-BC和CRF01-AE 3种基因亚型.本文所研究样本的p17区段的ks/ka值小于1,而p24区段的ks/ka值大于1;p24部分的基因同源性高于p17部分,即我国HIV-1 B'、CRF07-BC和CRF01-AE 3种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基因变异较大,而p24区段相对较为保守.提示上述3种亚型HIV-1病毒株的p24区段更适合于HIV-1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2.
从10份沈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血浆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扩增HIV-1的p17与p2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将所得亚型结果与经过亚型特异性引物的复合套氏PCR鉴定基因亚型的方法所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份HIV-1病毒株分属B′、CRF07-BC和CRF01-AE3种基因亚型。本文所研究样本的p17区段的ks/ka值小于1,而p24区段的ks/ka值大于1;p24部分的基因同源性高于p17部分,即我国HIV-1B′、CRF07-BC和CRF01-AE3种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基因变异较大,而p24区段相对较为保守。提示上述3种亚型HIV-1病毒株的p24区段更适合于HIV-1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3.
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包膜蛋白含有HIV最重要的抗原成分,一直是HIV的研究热点。高质量、高水平的表达HIV包膜蛋白对于HIV诊断试剂、中和抗体和疫苗的研究都至关重要,但HIV包膜蛋白糖基化严重,且疏水区多,不利于蛋白的表达获取。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常用于HIV包膜蛋白生产的几大表达系统,主要包括大肠杆菌、酵母、植物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5.
张蕾青 《微生物与感染》1997,20(4):12-13,3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靶细胞需要CD4受体及辅助受体的参与,不同的HIV株进入靶细胞需不同的辅助受体,亲T细胞HIV株进入靶细胞需融合因子辅助,而亲巨噬细胞HIV株进入靶细胞则需另一种辅助受体CC-CKR-5辅助受体的发现,为研究HIV的致病机制及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的治疗已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现已有23种抗病毒药物,但耐药性的出现使治疗效果下降。回顾性研究显示药物耐药性可以先于新的药物治疗而存在。前瞻性研究显示若事先掌握病人的基因耐药资料,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将好于未掌握资料者。本文将详细综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机制和临床意义以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免疫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体内免疫系统“自身-非已”识别上的失调在艾滋病免疫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而艾滋病的发展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诱发的自身免疫性密切相关。HIV编码的超抗原与HLA分子之间表现表明的分子模拟。模拟MHC的两组互补分子间的免疫调节失调在艾滋病的进展有和发病机制上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于1985年发现第1例AIDS患者,据估计到2001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HrV)感染者和患者累计数已达84万人,而且我国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1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数较上年增长了58%。HIV主要通过静脉吸毒、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以及不良性行  相似文献   

19.
20.
北京地区部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于1985年发现第1例ADS患者,据估计到2001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es,HIV)感染者和患者累计数已达84万人,而且我国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1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数较上年增长了58%.HIV主要通过静脉吸毒、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以及不良性行为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