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裸肉足虫作为联结微生物和大中型土壤动物的重要环节, 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明裸肉足虫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 作者在长白山北坡选择不同海拔梯度(700 m、1,000 m、1,300 m、1,600 m、1,900 m和2,200 m),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对裸肉足虫进行了培养计数, 并采用平板培养、标记、分离再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分类鉴定, 分析比较了不同海拔梯度裸肉足虫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长白山北坡裸肉足虫物种丰富, 不同海拔梯度裸肉足虫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且与土壤酸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林分较为单一的岳桦(Betula ermanii)林带(1,900 m)裸肉足虫丰富度最低, 位于植被交错带的针阔混交林带(1,000 m)裸肉足虫丰富度最大,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海拔梯度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变化趋势与丰富度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1,300 m、1,600 m和1,900 m海拔带以及700 m和2,200 m海拔带裸肉足虫群落组成较为相似。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显示, 裸肉足虫群落组成和结构主要受土壤酸碱度、铵态氮以及碳氮比的影响, 而海拔和土壤含水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综上, 裸肉足虫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并未呈现递减或单峰的变化趋势,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是驱动裸肉足虫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此外, 地上植被也可能通过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间接影响裸肉足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2月~2006年5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84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23个国内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3目32科49属。鞭毛亚门以动基体目的物种占优势,肉足亚门以变形目的物种占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独特性。分析了保护区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肉鞭虫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隶属于肉鞭虫门的11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蚁固滴虫、唇缝口虫、斜缝口虫、喜盐匣壳虫、束拟砂壳虫、尖足法帽虫、长匣壳虫、森林地壳虫、佩氏三足虫、花瓶梨壳虫和鬃鳞壳虫。  相似文献   

4.
甘肃小陇山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8月—2007年7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桃花沟森林公园及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肉鞭虫75种,在桃花沟森林公园的土壤中鉴定出肉鞭虫69种,隶属于4纲10目22科33属,其中桃花沟景区的土壤肉鞭虫58种,普渡峡景区33种;而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符家滩的土样中鉴定出22种。在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肉鞭虫群落中,金滴目、动基体目和变形目为其优势类群;星状棘变虫、噬棘变虫、气球屋滴虫、球形波豆虫、卵形波豆虫和变形泡虫为其优势种。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群落中,眼虫目、金滴目和动基体目为其优势类群;卵形波豆虫为其优势种。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和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的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60、4.00和3.20;桃花沟景区与普渡峡景区土壤肉鞭虫的Jaccard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32,桃花沟景区、普渡峡景区与符家滩土壤肉鞭虫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8和0.20。结果表明,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组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同时也表明自然环境与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中土壤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宁应之  王娟  刘娜  马正学 《生态学报》2007,27(11):4469-4477
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虫90种,其中包括5个未定名种和29个国内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4目27科46属。结果表明,风景名胜区土壤肉鞭虫群落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物种组成具有独特性;物种分布呈现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和水生肉鞭虫群落物种组成极不相似,土壤和水生肉鞭虫群落是不同的2个独立群落。  相似文献   

6.
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和巨大的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指示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其它土壤生物相比,原生动物的一些特征使其更利于成为监测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各类群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有壳肉足虫和纤毛虫更适合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环境监测中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与在水体环境监测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水生原生动物相比,土壤原生动物用于环境监测才刚刚起步。土壤原生动物分类学研究的滞后和方法学上的欠缺是阻碍其作为监测生物的瓶颈。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的土壤原生动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20 0 1年 12月 ,在广东省韶关市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中采集土壤样品 ,采用Singh和Stout的培养法对土样中的原生动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共发现原生动物 4 2种 ,对照区和湿地每克风干土壤中原生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2 377和 113,三大类土壤原生动物丰度中鞭毛虫占优势 ,多于纤毛虫和肉足虫。通过原生动物种类、丰度与土壤理化参数的统计分析说明铅锌尾矿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危害极大。通过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和物种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反映出正在使用的湿地 3土壤受污染严重 ,已停止使用的湿地 1和湿地 2中的胁迫效应已有所减轻 ,湿地 4中也存在胁迫效应。在整个湿地系统中根系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差异说明 ,4种类型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毒性效应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类芦>香蒲 >油草 >芒。最后 ,还探讨了造成土壤中鞭毛虫占优势原因 ,主要由土壤特殊的孔隙结构和土壤原生动物的食源决定  相似文献   

8.
广东稻田水体中的淡水肉足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广东省中部两块不同管理方式的稻田水体中肉足虫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以及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过程。共鉴定出 1 8种肉足虫 ,大部分为有壳种类 ;肉足虫的密度可高达 64× 1 0 3个 /L。通过比较 ,发现在应用生物综合防治管理的稻田中 ,肉足虫的种类多、多样性指数高、数量变化较为平稳 ;在施用化肥和人工合成农药的稻田中 ,肉足虫种类少、多样性指数低、数量变化大。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2007年4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小陇山自然保护区麻沿林区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78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12个中国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6目32科47属。群落中变形目为优势类群,动基体目和眼虫目为次优势类群,腰鞭目、领鞭目、源生目、双滴虫目和太阳目为偶见类群,小波豆虫、卵形波豆虫、气球屋滴虫和绿刺日虫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结果表明,小陇山麻沿林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华北高产农田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志平  陈国康  张凯  吴文良 《生态学报》2005,25(11):2992-2996
为了解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有机肥和化肥投入水平等土壤培肥措施对原生动物群落丰度的影响,1999年10月~2000年9月在山东桓台冬小麦套种夏玉米的田间试验中进行了取样分析。田间处理1~处理9,依序为:全还,麦还,全还 化肥1,麦还 化肥1,全还 化肥2,麦还 化肥2,全还 化肥3,麦还 化肥3和全还 化肥1 有机肥处理。应用3级10倍环式稀释培养法对土壤中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3类群原生动物的丰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研究地块肥力状况良好;土壤鞭毛虫和肉足虫占有绝大比例,分别为总丰度的39.47%和59.22%,纤毛虫仅占1.31%;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在不同培肥处理中表现出相似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特征;比较不同土壤培肥措施条件下的原生动物丰度水平为:全还>麦还,全还 化肥1 有机肥>麦还 化肥1,麦还 化肥2,麦还 化肥3>全还 化肥1,全还 化肥2,全还 化肥3;化肥对原生动物丰度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有机肥对原生动力丰度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化肥的施用量水平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作物秸秆采取何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如麦还 化肥培肥地块的原生动物丰度仅略高于全还 化肥。  相似文献   

11.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于1994年12月至1995年2月设置13个采样站,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土壤原生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原生动物37种,其中:鞭毛虫11种,肉足虫9种,纤毛虫17种;优势种为梨波豆虫,球波豆虫,小滴虫,聚滴虫,跳侧滴虫,磷壳虫和钩刺斜管虫;原生动物密度在采样站间的变化范围在33-577个/g干土之间,格鲁玻科湖岸边土壤站最低,而阿德雷岛苔藓下土壤站最高,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原生动物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着性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three level ten-fold dilution method)”的方法,对取自添加了DDT、林丹的盆栽实验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丰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作为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的抑制效应的初步探索性研究。实验发现,在添加了DDT、林丹的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的丰度与对照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其种群结构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其中作为优势类群的鞭毛虫、肉足虫平均数量最小时仅为CK对照的0.3%、2.5%,而对污染最为敏感的纤毛虫则在土壤中完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受典型POPs物质污染的土壤,即使其含量很低,也对原生动物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野外调查和群落多样性指标数据统计结合的方法, 对上海市世博会会址区域内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目的是了解该地区的土壤健康状况, 并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样共获得土壤动物10,765头, 隶属于23个类群。中小型土壤动物中蜱螨目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 弹尾纲是次优势类群; 大型土壤动物中, 后孔寡毛目为主要优势类群, 等足目、鞘翅目和腹足纲为次优势类群。总体结果显示: 该地区土壤动物种类丰富, 其垂直分布整体遵循随土壤层的加深而递减的趋势; 但水平分布因采样点的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暖温带北京小龙门林区土壤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有关暖温带土壤动物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报道。为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于1993年4月~1994年1月,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定位站设立了5个采样点,按国际通用方法每月进行一次定性定量的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各类土壤动物标本35 294号,它们隶属于5门、16纲、54目、176科、252属、356种。其动物类群数量及组成为:大型土壤动物(腹足类、蛛形类、多足类、膜翅类等)822个,小型土壤动物(蜱螨类为主)3129个,湿生土壤动物(线虫最多)31 227个,原生动物(主要为肉足虫及鞭毛虫)年平均量为789 238个/克·干土。土壤动物的数量消长趋势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区系特点较突出,其种类组成情况和我国其它地区及相邻国家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Ⅱ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地带中,凋落物层原生动物的年平均现存量以温带(吉林长白山)和暖温带(北京小龙门)的为最大,北热带(云南西双版纳)的次之,中热带(海南尖峰岭)的最小;0~5cm土壤层的原生动物年平均现存量以暖温带和北热带的为最大,亚热带(武昌珞珈山)和温带的次之,高寒带(青海海北)和中热带的最小。各地带各样点凋落物层的原生动物现存量均大于0~5cm土壤层的。从丰度来看,在原生动物三大类群中,肉足虫现存量最大,鞭毛虫次之,纤毛虫现存量最小。各地带各样点的原生动物丰度高峰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温度、pH值和有机质、总氮、总磷及总钾含量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I.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结果表明,鞭毛虫以波豆虫类和变形鞭毛虫类种类最多,其次为金滴虫类和无色眼虫类。肉足虫以有壳种类占优势,其中又以表壳目种类最多。纤毛虫最重要的3个类群为下毛目、肾形目和前口目,其中又以下毛目种类最丰富。凋落物层的种类多于0 ̄5cm土壤层,其原因在于凋落物层具有比0 ̄5cm土壤层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290种原生动物中,中热带分布有72种,北热带106  相似文献   

17.
中国淡水与土壤有壳肉足虫最新分类名录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中国淡水与土壤有壳肉足虫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根据最新分类系统修订了已报道淡水与土壤有壳肉足虫的分类,共计3纲3目20科3属244种(包括52亚种).其中淡水种类37属233种及亚种,土壤种类1属64种及亚种,淡水与土壤共有17属53种及亚种.首次对中国淡水有壳肉足虫进行区系分析,用Jaccard共同系数分析西藏、贵州梵净山、湖南索溪峪、湖北东湖、江苏南京等5个地区的淡水有壳肉足虫区系相似性,区系相似性系数在0-0.25或0.25-0.5范围内,表明各地区间的区系为极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采用模糊等价矩阵聚类法分析5个地区间的区系远近关系,结果表明其他4个地区与西藏的相似程度和地区间距离呈反比:西藏-贵州梵净山(0.35)>西藏-湖南索溪峪(0.324)>西藏-湖北东湖(0.22)>西藏-江苏南京(0.094).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和嫁接对重要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茄子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真菌数量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的活性呈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是影响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因子,蛋白酶是影响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嫁接能提高土壤酶活性,缓解连作土壤带来的胁迫。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北方大面积发生的入侵植物黄顶菊为研究对象,对黄顶菊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主要功能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通过rep-PCR聚类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其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利用16S rRNA序列比对,对主要优势菌群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相对于本地植物万寿菊和空白对照,黄顶菊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固氮菌、有机磷细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rep-PCR分析显示,黄顶菊根际4种功能细菌的种群结构与本地植物和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3种土壤中相同的聚类群极少.多样性分析表明,黄顶菊根际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结构更加复杂,优势种群比较明显,生态多样性较高.对从3种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主要优势菌群的鉴定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研究结果为阐明黄顶菊入侵的微生态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将一小撮溶于水的土壤置于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视野内便会出现一些形状不同、活动各异的微小动物,它们就是生活于土壤中的单细胞动物——土壤原生动物。在原生动物门中,除寄生性的孢子虫亚门外,其他三个亚门(鞭毛亚门、肉足亚门和纤毛亚门)都有在土壤中生活的种类(表1)。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