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范围内,预计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重度抑郁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致残的第二大疾病,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尽管最近在神经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抑郁症病理生理学基础上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神经发生是新的神经元产生的过程,神经发生除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外,近几十年来研究发现,神经发生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和症状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神经发生的调控机制,不仅可以阐明神经发生在抑郁症病因学中的作用,同时对理解治疗药物的药理学机制以及发现新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综述对神经发生在抑郁症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征的一种精神疾病,近年抑郁症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不加以干预,对患者及患者家庭、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现有研究均停留在假说阶段.众多假说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肽性区域(5-HTTLPR)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分别发挥重要作用,其基因也是抑郁症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对BDNF、5-HTTLPR在抑郁症及抗抑郁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药物成瘾和抑郁症的共患率日益提高,已发展成为常见的精神共病状态,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及潜在的机制仍不明确,开发针对药物成瘾共病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仍是一项重大挑战。大量的文献表明,药物成瘾和抑郁症存在着共同的发生脑区及分子机制。该文阐述了伏隔核、外侧缰核和中脑腹侧被盖区等脑区在这种共病中的重要性,还介绍了κ阿片受体、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分子在这种共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这些发现为研究药物成瘾与抑郁症共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药物成瘾共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应激可诱发抑郁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在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可分泌不同作用的炎症因子,介导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其机制尚不明确。抑郁症与应激、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极化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情感障碍性疾病,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神经炎症机制在抑郁症的研究中逐渐深入。临床和动物模型均证实,抑郁症体内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等典型神经炎症反应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染色体结合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危险相关模式分子,可被免疫活性细胞和坏死细胞释放至细胞外,启动脑内炎症反应。HMGB1拮抗剂的研发也为神经精神类疾病治疗拓宽了治疗途径。该文重点介绍了HMGB1介导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无害的非医疗干预手段。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改善效果不尽相同。本研究以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为出发点,综述有氧运动、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多模式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改善作用,分析不同运动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不同运动方式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机制。虽然不同运动方式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存在不同,但是均会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一中介缓解疾病进展。本研究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确定最佳运动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在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抑郁症与高血压共同发病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由于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少,故而在临床上只能采用分而治之的诊治策略,即用降压和抗抑郁联合疗法来治疗此病,却忽略了高血压与抑郁症临床共病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随着近些年生物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在诸多慢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和阐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抑郁症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导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提出以肠道菌群重建的微生态治疗可能是临床防治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 在各种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中,光疗因副作用小、成本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光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利用人工光源或自然光源,通过不同时长和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达到防治疾病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验证了光疗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然而,目前光疗抗抑郁作用的神经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光疗的应用范式也尚存争议. 本文简述了光疗在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及光疗抗抑郁的神经机制,为光疗抗抑郁的优化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 FGF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成员之一,属于一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在脑组织中,FGF9主要表达于海马和皮质区,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维持细胞存活的功能。研究发现,FGF家族在抑郁症患者的多个脑区出现表达紊乱,FGF9在抑郁行为中扮演着负调控角色,但其介导抑郁行为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FGF9及其家族成员在抑郁中的作用; 围绕其受体(FGFR)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特点,深入分析FGF9调节抑郁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结合运动抗抑郁的神经营养假说,提出经由FGFR/GSK3β/β-catenin通路的FGF信号,可能介导抑郁症的运动干预机制的假设。这些将为FGF9介导抑郁行为和运动抗抑郁的有关研究提供理论的基础和探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脂肪烃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番茄、木瓜和西瓜中,对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和抑郁症有预防或治疗作用,还能改善不同原因引起的认知和记忆障碍,预防三甲基锡等物质引起的神经毒性。本文综述了番茄红素预防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使得细胞以及组织的活性和功能得以有序进行,从而保证机体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生物钟的紊乱有关。抑郁症不仅会对患者自身的情绪造成巨大影响,对机体内部的生物节律也会产生影响;而生物钟基因的多态性以及生物钟对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神经信号通路的调控,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用生物节律的变化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包括光疗法、剥夺睡眠、睡眠/觉醒相位提前、联合疗法以及时间药理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京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T2DM合并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体检中患T2DM的3000例患者随机抽取1200例进行调查,所有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根据SDS结果分为T2DM合并抑郁症组和T2DM非抑郁症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93%,不同性别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与糖尿病病程、运动情况、胰岛素治疗、并发症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有关(P0.05),与饮食控制、血糖监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并发症≥3个、糖化血红蛋白≥8.0%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经常运动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93%,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并发症≥3个、糖化血红蛋白≥8.0%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常运动是北京市T2DM患者抑郁症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的精神疾病。其患病率达15%,带来的负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2.3%,且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健康。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社会、环境、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肠道微生物作为人体最大、最直接的外环境,在抑郁症形成中的作用已明确,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兴起以及关于"抗抑郁药安全且有效"的说法被提出,肠道菌群失调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肠-脑轴"被提出,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调致抑郁症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微生态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和肥胖症等众多脑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是脑内一类重要的神经调质和调节能量稳态的关键活性因子,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视为众多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潜在干预靶点。大量研究显示,规律的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或缓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及肥胖的发生风险,对促进不同人群脑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能参与其中。此外,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还可通过调节奖赏系统功能促进运动参与,与运动促进脑健康形成"良性循环"。该文主要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运动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互动关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运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肥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运动促进脑健康理论提供新的视角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延霞  张桂青 《生物磁学》2011,(6):1194-1196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2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现对有关难治性抑郁症的病因学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与总结,了解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便于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尽可能及早地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以提高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2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现对有关难治性抑郁症的病因学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与总结,了解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便于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尽可能及早地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以提高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探索抑郁症的核心分子机制,寻找更有效、更关键、更直接的抗抑郁症药物靶点,成为现今抑郁症研究的新热点。现综述归纳总结抑郁症神经环路中的关键核心脑区外侧僵核的神经环路及在情绪调控中的生理功能,重点阐述其在抑郁症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自杀率高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且普遍存在起效慢、药物耐受、副作用多、易复发以及疗效时间有限等局限性,使得抗抑郁治疗亟需开发新的策略。近年研究发现,在抑郁症动物模型中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调控神经细胞存活,促进神经发生,提高神经元可塑性等,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为临床抗抑郁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应用于抗抑郁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大的精神疾病,且发病的人群正在急剧增加。抑郁症的成因复杂,其病因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的病因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受体异常、神经退化及内分泌、炎症细胞因子、表观遗传调节和大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等。随着新病因的揭开,抑郁症治疗的新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发的新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抗抑郁药、以及新药氯胺酮。本文就抑郁症发病的成因及主要的新药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为揭示抑郁症致病机制及其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是一种发生率高、易复发、危害大的精神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神经营养假说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维持神经元生存、促进突触生长的作用,倘若前额叶、海马等脑区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可抑制相应脑功能从而最终导致抑郁;故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的途径是增加脑中的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提高突触可塑性和促进神经元生存.总之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下降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在众多神经营养因子中,VEGF是一种多功能的因子,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管生成,保护缺血和退变的神经元,引发成年大脑神经元再生,从而影响抑郁.而研究表明,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与正在进行的血管生成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对VEGF在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及其调控对抑郁症的影响进行阐述.发现VEGF在调节海马神经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VEGF及其下游信号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