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杨柳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全世界杨柳科共有650种。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花序下垂利于风媒,花序直立利于虫媒。钻天柳属具有利于风媒的雄花序和利于虫媒的雌花序,这是一种进货不完全的现象,是杨柳科中最原始的类群;杨属是杨柳科中适应风媒的分支;柳属是适应虫媒的分支。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是较典型的温带科。其现代分布中分化中心在东亚地区。根据地史资料、化石资料以及杨柳科和其外类群的现代分布情况,我们认为,杨柳科  相似文献   

2.
刘东华  高信曾 《植物研究》1994,14(3):306-312
本文研究和比较了杨柳科2属7种植物次生韧皮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杨属和柳属植物在次生韧皮部解剖上有某些共同特征:次生韧皮部具有明显分层现象;韧皮纤维和含晶细胞与筛管分子,伴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呈切向带相间排列;筛管分子均为复筛板,端壁倾斜平均含量有7-8个筛域。2两属植物在射线和晶体类型上有明显区别:柳属植物次生韧皮部无石细胞;杨属植物不具功能韧皮中含有石细胞。3两属植物均有一些较为原始的韧皮剖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和比较了杨柳科2属7种植物次生韧皮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杨属和柳属植物在次生初皮部解剖上有某些共同特征:次生韧皮部具有明显分层现象;韧皮纤维和含晶细胞与筛管分子、伴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是切向带相间排列;筛管分子均为复筛板,端壁倾斜平均含有7-8个筛域。(2)两属植物在射线和晶体类型上有明显区别:柳属植物次生韧皮部无石细胞;杨属植物不具功能韧皮部中含有石细胞。(3)两属植物均有一些较为原始的韧皮部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席以珍 《植物研究》1988,8(3):23-42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布于我国的4属30种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柽柳属的代表种, Tamarix elongata外壁内部的超微结构。本科花粉为三沟, 少数属种为三拟孔沟。根据扫描电镜观察, 柽柳属花粉外壁表面具粗网状纹饰和细网状纹饰, 以及界于这两个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水柏枝属外壁表面具粗网状纹饰, 细网状纹饰, 小穿孔以及小的蠕虫状突起。红沙属和枇杷柴属均为细网状纹饰。 本科柽柳属花粉与杨柳科中柳属的花粉特征较相似, 本文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松、杉、柏是群众中使用的通俗名称,有如杨树和柳树一样,代表着杨柳科的杨属和柳属的概念,而松杉柏的概念比起杨属和柳属在某种意义上要复杂的多。松杉柏它们都属于裸子植物松杉纲,其中主要是松杉目的松科、杉科和柏科,而松、杉、柏大体应分属于这三个科。但是目前对各科植物应用的名称则常常是混杂的,如冷杉、云杉属于松科,但名称上用了杉字,而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柳属(SalixL.)植物时发现了新疆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新记录组粉枝柳组(Sect.Daphnella Seringe ex Duby)及新疆新记录种粉枝柳(Salix rorida Laksch.)。该种雌花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和倒卵形,先端锐尖,苞片基部两侧各具3~4个腺点;雄花苞片倒卵形和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稀凹陷,在个别苞片基部一侧会有不明显的2~3个腺点,与其他分布区的粉枝柳稍有差异。主要分布在哈巴河中、上游及其2个支流,生于河岸及人工渠道岸边,海拔900~1 500m之处。  相似文献   

7.
封面说明     
正封面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张胜研究员拍摄于海拔3000 m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螺沟风景区。海螺沟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其海拔垂直高差达6000 m,形成了自然界独特的7个植被带和7个土壤带。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川滇柳(Salix rehderiana)是中国特有的杨柳科柳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400~4000 m的地区,且多生长于灌丛、  相似文献   

8.
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树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各部位在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对国内外柳属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综述了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为柳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柳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产柳属植物的分布,并探讨了该属的起源与演化问题。 我国产柳 属植物255种,约占全世界总数的46%,隶属于37个组,几乎包括了该属所有的进化类型。 因此,中国是世界柳属植物种数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出现,是形成这一分布 特点的重要原因。我国柳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亚分布区 的一部分; 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分布区的一部分; 它们又都有一些中欧-西伯利亚和北极-高山成 分。青藏高原与其他分布区间的联系很少,是柳属又一个重要的分布中心。作为泛北极植物 区系的典型属之一的柳属,可能起源于东南亚热带山区。  相似文献   

10.
对28种表型相似、种间界限模糊的柳属植物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柳属中有7种角质层蜡质纹饰,分别是平滑蜡质层、壳状蜡质层、痂状蜡质层、片状晶体、膜片状晶体、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其中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为柳属所特有,而片状晶体和膜片状晶体为首次在柳属植物中发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柳属植物叶表皮毛被的微观形态特征并不似其宏观形态(疏毛、绢毛、绒毛等)那样具有显著差异,微观形态主要表现为毛被密度、长短和卷曲方式(分为直,微弯曲和深度卷曲三种)的不同.研究表明叶表皮蜡质纹饰类型、气孔器的形态等微形态特征较为稳定,对柳属植物中表型相似的种类有很好的鉴定价值,但对组、亚属水平的界定作用不大;分布于寒冷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柳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相对多样,这可能是植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进化.  相似文献   

11.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青海省柳属(SalixL.)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45种(含种以下5变种、1变型),隶属15个组(Sect.),分别占青藏高原组、种的100%、40.9%和我国组、种的40.5%、17.5%,居我国第4位。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包括祁连山系东段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2000~4000m,是世界柳属植物海拔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青海柳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多型性突出;(3)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成分和青藏高原分布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的地位;(4)特有现象不明显,仅占青海种数的8.9%;(5)两雄蕊或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绝对优势,占青海种数的93.3%。青海柳属植物与邻近的东部(甘肃东部、陕西)和东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区联系密切。由于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了适应高寒和干旱环境的青海柳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学部基金的资助下,《中国杨柳科植物分类、分布与系统发育》课题组建成了中国杨柳科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柳属的数量分类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属(Salix L.)由于雌雄异株、风媒花等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研究的难度为植物分类工作者所熟知。六十年代,用刚刚定型的数量分类学作为工具[22],对柳属进行定量研究,Crovello的系列工作,[6-12,19],引起我们的注视。  相似文献   

14.
多倍体育种是杨柳科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对植物的倍性进行检测,然而解离缓冲液选择是否合适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缓冲液对杨柳科植物叶片进行了解离,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解离细胞核的前向散射光(FS)、侧向散射光(SS)、相对荧光强度(FL)、G_0/G_1期峰的变异系数(CV)以及背景碎片系数(DF)等参数。结果比对分析表明,SLB-3缓冲液解离出的细胞核DNA平均荧光强度高、变异系数小,同时对所有被测物种均有较理想的解离效果,是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杨柳科植物倍性的理想解离缓冲液。SLB-3解离缓冲液的配方为:0.5 mmol·L~(-1)四盐酸精胺,30 mmol·L~(-1)柠檬酸钠,200 mmol·L~(-1)Tris,80 mmol·L~(-1)KCl,0.5%(v/v)Triton X~(-1)00,p H7.5。通过研究,我们建立了利用FCM测定杨柳科植物倍性的实验体系,为杨柳科植物多倍体育种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聚集中国     
《生命世界》2008,(1):10-10
小神经球传代法扩充干细胞;水稻矮缩病毒研究新突破;能源植物研发中心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正式启动;我国完成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实验;癌症研究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刘超明  唐美庆  马坤  刘星韵  于涵  张颖 《生态学报》2017,37(7):2334-2341
为探究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和对这部分氮素的来源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198个采样点,典型落叶阔叶乔木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植物叶片进行采样,测定其叶片样品含氮量和δ~(15)N值。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6.5—38.6g/kg,平均(24.0±4.0)g/kg;柳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7.2—36.2g/kg,平均(25.9±4.1)g/kg。研究区域范围内杨属、柳属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均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对角线型分布,与该区域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异相吻合。由于研究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无明显的变异,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变化反应了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和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95‰—8.10‰,平均(1.15±2.48)‰;柳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04‰—9.73‰,平均(2.31±2.60)‰。杨属和柳属植物叶片的δ~(15)N值均呈现出西北高、中部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与叶片含氮量空间分布趋势相反。中部城区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交通污染对大气含氮化合物增加的影响;西北部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该区域受人为活动排放源的影响较少,自然的氮循环是其较高δ~(15)N值的主要原因;东南部较低的δ~(15)N值则有可能是由农业活动和交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调查中发现,早春低温时期,大多数高海拔植物的花芽苞片具有浓密柔毛形态特征。该研究以柳属植物为实验材料,运用红外线测温仪与红外热成像仪,在太阳光照射与遮荫两种情况下,对温带地区自然环境生长的白玉兰花芽进行测温,观测花芽内外温度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并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柳属花芽与木兰属花芽内外温度变化,分析花芽温度与光强的关系,探讨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柳属植物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光照强度有关,花芽苞片上的柔毛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热量,海拔越高,苞片具有更浓密的柔毛。(2)柔毛能防止花芽内部热量散失,使幼嫩的花芽在冬季或早春低温环境下免受低温影响。因此将花芽或花序苞片上具有浓密柔毛的植物称为"花芽被毛植物",其被毛特征是植物对早春低温环境适应性趋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而校园植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统计了39个中国高校校园的完整植物名录,并对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研究各区域内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和区域间植物组成的相似性。此外,我们还选取了两个常见行道树分布的科——樟科(Lauraceae)和杨柳科(Salicaceae),分析它们在不同纬度校园间分布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我国南方地区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较高,但各区域间较为相似,相似性系数在0.675~0.721;北方地区的校园植物虽然丰富度较低,但各区域间的差异较大,相似性系数在0.417~0.609。与东、西部地区相比,同纬度中部地区的校园植物特异性较低。樟科植物的丰富度从南向北依次递减,杨柳科植物的种丰富度从南向北依次递增。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形成。这些信息有助于各地校园合理配置植物,并将为各地区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镕(1903—1981),字君范,植物分类学家。早期从事真菌研究,20世纪30年代起致力于研究种子植物的分类,是我国菊科、旋花科和龙胆科植物系统分类的奠基者之一。在开拓和发展我国菊科植物分类研究上成绩显著,编著了《中国植物志》(菊科)三卷册,发现了菊科重羽菊属及各类植物的新分类群百余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创建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和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柳属与杨属植物远缘嫁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植物远缘嫁接成功的可能性及嫁接体的观赏特性,进行了柳属与杨属植物的属间远缘嫁接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枝接或芽接均可使柳树/杨树或杨树/柳树嫁接成活,其中采用改良插皮接,旱柳/沙兰杨嫁接成活率较高,达90%以上,嫁接组合生长良好,6年内未出现后期不亲和现象,但沙兰杨/旱柳组合在嫁接后会出现“小脚”现象;垂柳/小叶杨、金丝垂柳/小叶杨在秋季芽接.成活率也较高,达70%以上,且嫁接体愈合良好。但是,以柳属植物为砧木,小叶杨为接穗,嫁接组合的成活率较低,仅10%~16%。柳属与杨属植物嫁接体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望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应用,创造新奇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