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华南虎(Panthere tigris amcyensis),是我国的珍贵动物之一。如今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华南虎的分布区域逐渐缩小,且野生数量已为数不多,鉴于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越来越少,人工哺育华南虎的繁殖更有其现实意义。 我园对华南虎的饲养与繁殖已有20余年历史,其中华南虎的繁殖也有几十胎的记录,但有关完全用人工哺育,从未吃过初乳长大的华南虎的繁殖资料尚未见报道。现将我园人工哺育华南虎的繁殖六例记录加以整理,为人工哺育华南虎的繁殖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2.
圈养华南虎食物通过消化管时间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苹果皮作标记物 ,对 4只圈养成年健康华南虎的食物通过消化管的时间进行试验性测定 ,结果平均值为 18 36± 3 5 8h (13 83~ 2 2 5 7h) ,其中 9∶30投喂的为 2 1 97± 0 74h ,16∶4 0投喂的为 15 2 0± 0 87h ,牛肉、混合饲料间和虎个体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瑛莹 《动物学杂志》2020,55(2):264-271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镜检法分别对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血常规进行分析,并对获得结果做比较分析,探究建立适合华南虎血细胞分析的方法。收集临床华南虎血液标本40份,分别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检法对红细胞、白细胞进行计数检测,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分析。如人工计数和仪器计数获得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则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性,否则应用非参数检验(两个相关样本: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 > 0.05);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率,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红细胞计数(r = 0.915)、白细胞计数(r = 0.832)、淋巴细胞比率(r = 0.832)、中性粒细胞比率(r = 0.481)应用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相关性均较好。单核细胞比率(r = 0.283)、嗜酸性粒细胞比率(r = 0.309)、嗜碱性粒细胞比率(r = 0.146)两种检测方法相关系数都低于0.4,且P值接近或大于0.05,呈弱相关或极弱相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准确测定华南虎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计数具有准确、快速、可靠的优点;然而,该法不适用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必要时人工与仪器结合方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实现华南虎血细胞快速准确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的13个老虎分布国中,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老虎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印度支那虎和孟加拉虎四个亚种。据估计,东北虎约18-22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省的东部,沿中俄边界一线;华南虎在新中国成立初曾经分布于中国的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省,现在已经野外功能性灭绝,所能见的华南虎多为人工饲养的,  相似文献   

5.
第用雄性激素诱导罗非鱼雌鱼雄性化的试验…… …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学教研室鱼类组等(l)鱼港内斑尾复暇虎鱼生物学的初步调查····…… ....................................·……陈大刚〔、3)布氏田鼠杀灭方法的试验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室一组(6)驯养梅花鹿产生畸型茸的原因······,··…秦荣前(9)喂酶前后猪胃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观察·”二 ............……:.···············……丁达明等(ll)人工喂育幼华南虎···········……顾金根、张…  相似文献   

6.
华南虎是世界上密切关注的旗舰物种,在过去的10 年间没有发现野生华南虎存在的证据,因此它是极度濒危的虎亚种。福建梅花山圈养华南虎群体是整个圈养华南虎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 12 只华南虎。基于组合长度为 3934 bp 的线粒体序列分析发现梅花山圈养华南虎拥有 3 种线粒体单倍型; 而基于 20 个微卫星位点基因型分析显示梅花山圈养华南虎一共有71 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是3. 55,等位基因丰度的平均值是3. 32,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 PIC) 分别为0. 513 和0. 445。这些提示梅花山华南虎圈养群体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鱼类人工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多倍体育种是鱼类育种最热的领域之一。本文概述了鱼类人工多倍体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鱼类人工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人工多倍体鱼类可育性等方面。鱼类人工多倍体育种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三倍体鱼预期是不育的,四倍体是可育的,但目前两性可育的四倍体的报道还很少。本文还对人工多倍体鱼的生物学意义作了简单的阐述。本文旨在为对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人工多倍体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尖吻蝮人工养殖灌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彩 《蛇志》2012,24(3):277-279
目的探讨采用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湖南京湘源蛇类养殖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观察记录随机抽取的30条尖吻蝮幼蛇及30条尖吻蝮成蛇在机器灌喂后每条幼蛇的体重数据,每3个月测量1次,观察12个月统计尖吻蝮的体重增长情况,并与常规灌喂方法饲养的尖吻蝮进行比较。结果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成活率为86.67%,平均体重达(482.39±40.19)g;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96.67%,平均体重达(1346.13±117.51)g。而同期常规灌喂技术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全部死亡,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76.67%,平均体重(878.56±82.39)g。结论人工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及成蛇的体重增长快速,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成年虎性行为失常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饲养条件下虎的自然交配,是进行繁殖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外尚无采用人工授精成功的先例。1978至1987年期间,笔者对我园饲养的10只成年虎的性行为作了详细观察。其中,有东北虎1对,华南虎3雄5雌。当一有发情表现,即让其早晨或傍晚合笼自然交配或激发发情。这里谨将观察到的几种性行为失常表现介绍于后,供参考。一、无性冲动表现发情期间合笼过程中雌雄互不理睬,各踞一处;有的雌虎虽与雄虎接触,但始终不表现趴下不动的求配反应。在虎交配动作的程序中,雌虎若不表现求配姿式,雄虎就不可能进行爬跨交配,因此雌虎的配合尤为重要。二、过分警…  相似文献   

10.
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对温、光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PTGMS,Photo-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go543S为材料,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o543S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表现为低温条件下不育,高温条件下可育,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值为29.5℃,对温度传感的部位是幼穗,敏感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致减数分裂,对应的剑叶叶枕距变化范围为-12.2-+0.7cm;育性敏感期在人工恒温28.0℃条件下,无论长日(14-16h)或短日(10-12h)处理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不受光周期影响,在人工恒温31.5℃条件下,无论长日还是短日处理均表现可育,但短日可明显提高其可育性。  相似文献   

11.
珍珠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而且还能加工成高级装饰品和化妆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当前人工养殖河蚌育珠是农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河蚌育珠的历史、育珠的研究现状作一个介绍,以供参考。一、珍珠生产的历史回顾我国是世界上采集和应用珍珠的最早国家。在公元前2200年,《尚书禹贡》中就记载了大禹治水后曾规定江浙等地产的蚌类珍珠作为贡品。春秋时代的《书径》中也有关于珍珠的  相似文献   

12.
胥执清 《四川动物》2003,22(3):184-190
近20年来,关于华南虎的数量及保护、拯救工作的报道频频见于各种学术期刊、杂志和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近几年来更常见于Internet网。有关华南虎野生数量的变化众说纷纭,多是“估计”值,本文就各估计值做一归纳统计,以阐述其走向濒危的过程,分析原因,并建议在目前国家财力不是十分雄厚的情况下,华南虎的保护拯救工程应积极寻求国际资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个性研究在动物生态研究和迁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作为最濒危的虎亚种,目前仍然缺乏对其个性特征的研究探索.本文通过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对6只圈养华南虎进行个性评估,并对比不同性别的华南虎个性特征的差异,使用新异物体测验进一步验证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的结果.最终提取...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控温和田间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了结球白菜9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nkinsis)胞质雄性不育系CMS7311育性转换的温度特征。结果表明:随温度变化CMS7311有明显的育性转换,人工恒温和人工变温条件下诱导CMS7311发生育性转换(不育→可育)的温度范围为日均温6-12℃,有效诱导的最短时间为3d,显诱导的温度范围为6-9℃。自然变温条件下,有效诱导的温度低限为日均温3.5-6.8℃,但诱导育性转换的最短时间要适当加长。无论恒温还是变温,在日均温9℃下处理9d育性转换达到最大,接近正常可育(0级或1级)。正常情况下,温度处理后到发生育性转换大约需要10-16d,育性转换发生在孢原细胞形成至花粉分化阶段。由于白菜生长的顶端优势作用,在相同诱导条件下,同一植株侧枝较主枝的育性转换时间晚8-10d,且转换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并发展人工种子技术,是为了快速地繁殖优良品种或杂种,可适用于采用三系法或二系法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对一些难以用种子繁殖的品种或遗传性状不稳定、育性欠佳的植物种,也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尤其是一些通过遗传工程创造出的新型植物种如体细胞杂种或转基因植物,都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繁殖或保持。另外,人工种子技术还可用于脱毒苗的保持和快速繁殖。与普通试管苗相比,人工种子成  相似文献   

16.
提高圈养大熊猫仔兽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2001年,对提高圈养大熊猫仔兽存活率进行研究,采用了母兽育幼、人工辅助育幼、保姆育幼、人工育幼等多种方法,特别是模仿大熊猫母兽的育幼行为和活动以及用人工巢进行人工育幼。人工巢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育幼时的温度、湿度及呼吸的新鲜空气与母兽育幼环境近似,也便于科技人员观察、抚摩,促进幼仔身体活动及护理幼仔。采集母兽的初乳及常乳饲喂;抽取健康母兽的血液制成口服血浆,适量喂仔;用美国产的两种奶粉配制的人工奶,代替母兽常乳收到良好的育幼效果。在本项研究的4年中,将卧龙大熊猫育幼成活率由54.16%平均提高到90.32%,创大熊猫育幼史的最高水平,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提供了新的应用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华南虎的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对华南虎的极危现状和致危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和分析,比较系统地叙述 国内外组织机构对华南虎的保护拯救,建议尽快制定、实施“中国华南虎及其栖息地工程”,加快就地保护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用HITACHI 76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3只东北虎幼体进行了8项生化指标的测定,运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对东北虎幼体雌雄个体间及东北虎幼体与华南虎成体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虎雌雄个体间血清中K 含量呈极差异显著(P<0.01),而葡萄糖、Na 、Ca2 、HCO3-、尿素及肌酐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在Cl-、肌酐含量上,雌性东北虎幼体与雌性华南虎有显著差异(P<0.05);雄性东北虎幼体与雄性华南虎在Cl-含量上无显著差异,在葡萄糖及肌酐含量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答:无籽西瓜制种时不需要每年都用化学药剂(一般用秋水仙素)来处理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四倍体种子后,根据四倍体西瓜有较高育性的特点,可以用它来继续播种繁殖,以获得四倍体种子,但一定要注意四倍体西瓜的保纯。其方法如下:少量栽培时可用人工套袋进行自交,对次日可能开  相似文献   

20.
黑枕黄鹂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对黑枕黄鹂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该为夏候鸟,种群遇见率为1.38只/km,5~8月为其繁殖期,5月底开始营巢,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2-4枚,孵化期为16~17天,经亲鸟巢内喂育15~17天离巢,离巢后的锥鸟仍需亲鸟喂育8~10天,方可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