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色林错裸鲤的年轮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描述了色林错裸鲤 (Gymnocyprisselincuoensis)的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片上的生长标志及特征 ,指出色林错裸鲤臀鳞上的繁殖痕迹 ,以及耳石磨片早期生长中出现类似月周期的生长阻断、光镜下透明带中日生长增长的减少甚至消失等现象与色林错裸鲤的繁殖习性及多变的高原环境相关。在 5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 ,以耳石磨片上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清晰且规律性强 ,是最好的年龄解释材料 ,而鳃盖骨和脊椎骨上都只能观察到少数几个轮纹 ,并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各种年龄鉴定材料比较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年轮特征。微耳石和星耳石可用于鉴定年龄,而矢耳石易碎,不适合鉴定年龄。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青海湖裸鲤年龄的判别能力为:背鳍条>微耳石>臀鳞>脊椎骨。对8龄以下个体,用背鳍条磨片鉴定年龄效果较佳;对8龄以上个体,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脊椎骨上的年轮计数明显低于微耳石磨片,微耳石磨片是高龄青海湖裸鲤较为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色林错裸鲤的年龄鉴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色体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 的年龄、年龄形成时间以及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对年龄解释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取样的258尾标本中,臀鳞鉴定的年龄在1-21龄之间,背鳍条磨片为1-20龄,耳石磨片为1-29龄。背鳍条和耳石磨片对年龄的判别能力分别为98.41%和94.44%,而臀鳞只有62.30%。在这三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年轮计数最高;尤其是15龄以上的个体,耳石磨片年龄计数与臀鳞及背鳍条磨片计数相差可达5-8龄。年轮的形成时间在每年的4-6月。  相似文献   

4.
暗纹东方鲀年龄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耳石、脊椎骨、鳃盖骨等识别和鉴定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Abe)的年龄,在描述其轮纹特征基础上,比较其在判读暗纹东方鲀年龄和生长特征上的异同与准确性。结果表明,耳石磨片上的轮纹特征明显、清晰且规律性强,是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脊椎骨轮纹也很清晰,但测量时有一定难度,也是较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鳃盖骨上年轮较难判定,只能作为辅助材料。本文还对牙齿能否作为年龄鉴定材料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5.
错鄂裸鲤年轮与生长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描述鳞片、背鳍条和矢耳石三种材料轮纹特征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些年龄鉴定材料在判读错鄂裸鲤年龄和反映生长特征上的异同。在个体早期生长阶段,耳石轮纹阻断、8龄以上个体鳞片上年轮环纹的缺失和背鳍条出现轮纹的重叠是影响错鄂裸鲤年龄准确判读的主要因素。采用耳石和鳞片的体长退算数据,Von Bertalanffy方程较好地描述了错鄂裸鲤的生长。由于背鳍条的生长在个体的生长过程中始终呈现为负的异速生长,因此耳石、鳞片在解释个体生长时优于鳍条。  相似文献   

6.
曾霖  唐文乔 《动物学杂志》2010,45(1):94-103
分析了采自新疆克孜河174尾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unis)和258尾叶尔羌高原鳅(T.yarkandensis)的矢耳石及部分个体的背鳍条(n=11和12)、主鳃盖骨(n=20和25)和脊椎骨(n=38和45)的轮纹标志,探讨了用其鉴定年龄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背鳍条磨片和主鳃盖骨均无明显可辨的年轮标志。小个体长身高原鳅的脊椎骨磨片年轮比较模糊,总的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分别为52.63%和70.00%。叶尔羌高原鳅脊椎骨磨片的年龄判别能力为93.33%,但5龄以下个体存在轮纹的断裂、分支和聚合现象,鉴定吻合率为78.57%。所有矢耳石磨片均有日生长增长、生长阻断和年轮等生长标记,年轮由宽而不透明的暗带和窄而透明的亮带组成。174尾长身高原鳅中有171尾矢耳石磨片能观察到年轮特征,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高达98.28%和94.74%。258尾叶尔羌高原鳅有244尾矢耳石磨片能观察到年轮特征,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也高达94.57%和93.44%。两位鉴定者对同一尾鱼的脊椎骨磨片和矢耳石磨片进行年龄计数,长身高原鳅的总吻合率分别为75.00%和80.00%,叶尔羌高原鳅的总吻合率分别为73.81%和83.33%,两鉴定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矢耳石是两种无鳞高原鳅类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脊椎骨可作为高龄个体的辅助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7.
鱼类年龄的准确鉴定是研究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基础。本文对黄河上游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耳石、背鳍条和臀鳞等3种年龄材料的年龄解释一致性以及最佳年龄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首次建立了花斑裸鲤低龄个体年龄判别方程。结果表明:花斑裸鲤3种年龄材料上年轮可读性依次是耳石背鳍条臀鳞,最大鉴定年龄分别为25龄、17龄和16龄;对于6龄及以下个体,背鳍条作为年龄鉴定材料更有优势;对7龄及以上个体,耳石效果最佳;同时对6龄及以下个体以全长、体长、体重和空壳重为自变量,采用逐步选择法进行判别分析,最终提取全长和体重建立年龄的分类函数;全部样本正判率和交叉验证正判率显示,该年龄判别模型的正确区分度较高,可用于6龄及以下个体(全长93~259 mm;体重6.25~177.10 g)的年龄判别。  相似文献   

8.
色林错裸鲤的生长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对藏北高原色林错湖泊中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生长方程、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方程和三次多项式方程都可以反映色林错裸鲤的生长过程,但Gompertz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12龄之前的生长特征,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更适合描述18龄以后的生长特征。这种情况反映了色林错裸鲤具有洄游性鱼类更换生活环境的生活史特征。雄性体长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484.1906[1-e^-0.06839(t-0.06028)],雄性为Lt=485.3285[1-e^-0.0710(t-0.5679)]。体长和体重关系为W=0.00023L^-5.5303(♂)和W=0.00046L^2.4072(♀)。生长拐点为12.9龄(♀)和14.2龄(♂)。与其它裂腹鱼类相比,色林错裸鲤的生长过程尤为缓慢,这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更为恶劣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2015年和2016年在孟屯河上游捕获的仔稚鱼为研究对象, 对其种属进行了鉴定, 观察了耳石形态特征、确证了耳石轮纹沉积规律, 并基于耳石日轮技术对其孵化期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Ⅰ, COⅠ)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 采集仔稚鱼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在松潘裸鲤仔稚鱼生长过程中, 微耳石由近圆形发育成贻贝形, 矢耳石由锲形发育为箭矢状。采用温度标记处理松潘裸鲤仔稚鱼, 确定耳石轮纹沉积具有日周期性, 生长轮为日轮。依据耳石日轮数, 结合采样时间及耳石轮纹沉积规律, 并采用大多数裂腹鱼类日龄为日轮数N+1的关系, 推算出2015年松潘裸鲤样本的孵化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15日, 2016年样本孵化时间为7月13日至8月18日, 这些结果为研究松潘裸鲤野生种群繁殖期及其资源保护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色林错渔业生产的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是藏北色林错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本文介绍了色林错渔业的开发利用情况,并对色林错裸鲤最小捕捞年龄、捕捞强度、最小网目以及最佳年捕捞产量进行了探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们认为对色林错鱼类资源的利用必须以保证现有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核心,在满足维持一个足够数量及年龄结构的繁殖群体的基础上,以获得最佳持续经济利益为目标。以往强调甚至采用的最大持续产量理论在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并不能作为鱼类资源利用的追求目标或确定渔产量的标准,而只能作为对其捕捞强度的参考。总的允许渔获量应当根据最适捕捞死亡率F0.2来确定。本文最后提出了色林错湖泊鱼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8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沈丹舟  何春林  宋昭彬 《四川动物》2007,26(1):124-125,F0003
检测并比较了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鳞片、耳石、脊椎骨和背鳍条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材料上均具有年轮特征,以耳石最明显,且易于识别,为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的年轮也较明显,但高龄鱼外围的年轮常挤在一起,使鉴定结果偏低;背鳍条上的环纹清晰,但边缘出现轮纹的重叠,影响年龄准确判读;脊椎骨上通常只能观察到比较有限的环纹,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利用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确证了耳石生长轮沉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生长轮与年轮关系,推算了第一年轮形成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仔鱼微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二天形成,在实验条件下,轮纹沉积具有日周期性,生长轮为日轮;成鱼轮纹沉积具有年周期性,生长轮每年增加1轮。基于耳石日轮技术推算养殖和野生软刺裸裂尻鱼第一年轮形成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28日至3月13日(n=40)和2017年3月8日至5月10日(n=75)。养殖和野生样本耳石轮纹数年际间的分析结果发现,软刺裸裂尻鱼耳石轮纹数和耳石年生长宽度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耳石年生长面积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加。这些结果揭示了软刺裸裂尻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有助于增加年龄鉴定的准确性,进而为种群动态研究和渔业管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藏双须叶须鱼八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耳石、星耳石、脊椎骨、鳃盖骨、臀鳞、胸鳞、侧线鳞和背鳞等8种年龄鉴定材料识别和鉴定西藏双须叶须鱼的年龄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 以确定适宜的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 臀鳞形态特化严重, 胸鳞、侧线鳞、背鳞的年轮特征不明显, 与微耳石比较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分别为41.63%、51.26%、50.50%和51.26%, 其他4种年龄材料与微耳石比较的IAPE相差不大, 依次为: 星耳石(12.28%)、脊椎骨(15.67%)、鳃盖骨(17.81%); 低于23龄时, 微耳石鉴定的平均年龄与耳石和脊椎骨鉴定的平均年龄较为接近(P>0.05), 分别为14.39龄、13.13龄和13.20龄, 显著高于鳃盖骨和4种鳞片(P<0.05); 高于23龄时, 7种年龄鉴定材料都显著低于微耳石所鉴定的平均年龄(P<0.05)。用微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49龄, 星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35龄, 脊椎骨鉴定所得最大年龄为34龄, 鳃盖骨为34龄, 臀鳞为22龄, 胸鳞为19龄, 侧线鳞为16龄, 背鳞为17龄。微耳石年龄鉴定的年龄读数与体长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P<0.01)。综合分析认为, 微耳石最适宜作为双须叶须鱼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需求条件进行定量研究, 实验结合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原位生境调查,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构建产卵环境诱发野生亲鱼自然繁殖, 解答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环境需求。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温、水深、流速、光照及底质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卵石河床质较细砂等底质环境可显著提升自然交配诱导率及繁殖效果; 在合适的底质条件下,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适宜条件: 水深为0.15—0.2 m、流速为0.2—0.4 m/s、水温为10.8—14.3℃; 15D﹕9L比例的光周期有利于促进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发生。在人工模拟环境中, 水深≥0.45 m、流速≥0.8 m/s、温度≥17℃或≤6℃、全光照等环境中未观测到自然繁殖活动的发生, 这些被认为是其自然繁殖环境的限制条件。研究阐明了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野生亲鱼自发产卵繁殖的环境需求, 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技术, 为自然产卵场生境调查评估、改进人工繁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血红蛋白时序转换 利用花斑裸鲤全基因组数据鉴定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 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花斑裸鲤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定位。结果表明, 花斑裸鲤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 分别为hbae1、hbae4、hbae5、hbbe1和hbbe3, 与斑马鱼(Danio rerio)相比, 花斑裸鲤基因组缺少hbae3和 hbbe2 基因, 暗示第四轮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后所经历的小规模基因删除事件在花斑裸鲤特异性血红蛋白基因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hbae1基因在胚胎发育的120h至432h内持续表达, hbbe1基因在96h开始表达持续至432h, hbbe3基因杂交信号出现在胚胎发育120h至384h内, 在胚胎发育全过程中未能观察到hbae4和hbae5基因的杂交信号。杂交信号主要位于胚胎正中轴、后部侧向中胚层、背主动脉腹侧区、尾部造血区及卵黄。正义探针作为阴性对照, 在胚胎发育阶段均无任何杂交信号。花斑裸鲤具有与其他鱼类不同的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及血红蛋白转换表达特征; hbae1、hbbe1和hbbe3基因在花斑裸鲤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hbae4和hbae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有所弱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种群动态研究匙形双穴吸虫感染在时空上的变化,并研究该虫感染是否存在对宿主性别、左右眼及眼球不同部位的寄生偏好性,摸清匙形双穴吸虫在色林错裸鲤中的感染情况,分析种群消长原因,探究其生活史策略。跨年按不同季节采捕色林错裸鲤,记录全长、体重和性别,采集并统计匙形双穴吸虫囊蚴数量,计算不同时空下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通过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判断不同性别宿主、左右眼及眼球不同部位的感染数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以检验匙形双穴吸虫是否存在寄生偏好。共剖检色林错裸鲤165尾[全长28.7—49.5 cm,平均全长(37.9±4.0) cm,体重196.9—827.2 g,平均体重(473.3±127.9) g,包括雌性82尾,雄性83尾],共检出匙形双穴吸虫515只,最大寄生量为32只/尾。在时间上,匙形双穴吸虫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在2020年夏季最高,秋季和春季呈下降趋势, 2021年夏季感染率下降,平均丰度却呈上升趋势, 2021年秋季与2020年秋季感染率与平均丰度较为接近。在空间上,根据色林错裸鲤全长范围,以5 cm为分组间隔,将其分为5个全长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在25 cm≤TL<3...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短盖巨脂鲤的鳞片作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短盖巨脂鲤具圆鳞、基区、侧区和顶区的鳞纹上皆具片状突起,辐射沟分为初级、次级和三级三种形态、鳞焦中央的鳞纹呈网状。  相似文献   

18.
对反交试验获得的18个月的拟鲤、粗鳞鳊和欧鳊F1代进行了鉴定.对不同于拟鲤、粗鳞鳊和欧鳊三种鱼的可量和可数形态特征分析表明,拟鲤×欧鳊和拟鲤×粗鳞鳊杂交种比粗鳞鳊×欧鳊杂交种与它们的双亲更容易区分.拟鲤杂交种间具有很多形态上的相似性,例如,上侧虹膜在拟鲤为红色,杂交种则介于双亲之间.在粗鳞鳊×欧鳊杂交种中也可以观察到居间类型.拟鲤×粗鳞鳊和拟鲤×欧鳊各自的杂交种可以通过眼睛的大小、较少的侧线鳞数和2行咽喉齿等特征相区分.粗鳞鳊×欧鳊杂交种与另外两个杂交种相比,具有更多的臀鳍分支鳍条数和一个中央具一黑线的虹斑.三个种进行杂交再获得的互交种通常不易区分.  相似文献   

19.
皮鳞鱼属(Rugogymnocypris)系岳佐和、黄宏金于1964年以采自西藏羊卓雍湖的皮鳞鱼Rugogymnocypris tibetanus为模式而建立的。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被着排列不整齐、分布不均匀、较大、埋于皮下的鳞片”,并以其极相似于裸鲤属(Gymnocypris)而定的属名。 1962、1963和1965年我们在青海湖渔场先后收集到四尾具有类似皮鳞鱼鳞片的青海湖裸鲤标本(图1);1974年,在西藏班公湖采到一尾类似的高原裸裂尻鱼标本(图2)。访问当地渔工和群众,一致认为“皮鳞鱼”标本是极为罕见的。不由使人怀疑,“皮鳞鱼”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水系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的形态差异,采用常规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分析了采自这4个水系206尾样本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各水系间松潘裸鲤的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和背鳍、胸鳍、腹鳍及臀鳍鳍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成分分析显示,头部(吻端至胸鳍起点/体长、吻端至头背部末端/体长、头长/体长)和尾部特征值(尾鳍背部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臀鳍起点至尾鳍腹部起点/体长)对形态影响最大;判别分析发现,岷江和雅砻江安宁河种群与其他种群明显分开;聚类分析显示,岷江水系种群聚为一支,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水系种群聚为另一支,金沙江水系种群聚在一起,大渡河和雅砻江水系种群未按水系聚在一起,而其聚类关系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基本一致;形态差异系数分析显示,可根据臀鳞行列长进行亚种的区分。大渡河和雅砻江水系的松潘裸鲤为硬刺松潘裸鲤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