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刺激猫内脏大神经,在一根肋间神经记录反射放电(VSR),然后切断与记录的神经同节段或邻近节段的背根,或孤立脊髓,分析 VSR 的传入与传出间的节段关系。结果是不论切断同节段背根或其他节段背根,只要保留一部分节段的内脏传入,即可记录到 VSR,但幅度减小,潜伏期延长。横切脊髓,孤立出一个节段的脊髓,保留其背根腹根,亦可在该节段的传出神经记录到 VSR。孤立出多个节段的脊髓,但只保留高位一根背根,在低位肋间神经也同样可记录到较小的 VSR。  相似文献   

2.
躯体和内脏传入冲动在大鼠束旁核内的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麻痹的大鼠上,分别刺激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坐骨神经、腓肠神经、睾丸和副睾,在对侧丘脑束旁核记录到了45个细胞的单位放电。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时程和放电频谱分布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并且认为这些类型和刺激引起的感觉性质有关。在观察到的45单位中,29个的反应具有痛放电的特性,而且对躯体及内脏的传入冲动呈聚合性反应。其中2个单位只对内脏传入冲动产生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束旁核不仅是接受内脏传入的丘脑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整合内脏与躯体传入信息的中枢。  相似文献   

3.
猫背外侧索中上行纤维的电生理学特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俊 《生理学报》1986,38(1):9-18
在麻醉猫的脊髓的背外侧索中用显微解剖法剥制出神经纤维细束,研究其传入的单位放电活动。根据对自然刺激的反应共记录到五类性质的不同的单位:肌梭传入单位(n=111),对轻压刺激敏感的低阈值机械感受单位(n=85),对触毛十分敏感的毛单位(n=65),毛—低阈值机械感受性混合单位(n=17),以及仅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的高阈值机械感受性单位(n=11)。其中肌梭单位最易观察到,可能是肌梭的传入纤维的直径较粗,因而较易完整无损地被分离到。值得指出,所有传递躯体感受信息的脊髓上行纤维均位于背外侧索的外侧三分之一处,而其他纤维则主要分布于背外侧索的内侧三分之二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取12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颈段脊髓横断面冰冻切片,用焦油紫和Pal-Weigert染色法染色,光镜观察SD大鼠颈段脊髓的组织结构,对SD大鼠脊髓灰质板层的细胞构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Ⅰ层边界呈长弧形,Ⅰ、Ⅱ、Ⅲ、Ⅳ层呈层叠状排列,细胞多为椭圆形。Ⅴ、Ⅵ层均可分为内侧部和外侧部,外侧部分布大型细胞,Ⅴ层内侧部以中型椭圆形、三角形细胞为主,Ⅵ层内侧部以中型梭形细胞为主。Ⅶ层位于中间带,C5-C7Ⅶ层向前角延伸和Ⅷ层一起占据前角大部,Ⅶ及Ⅷ层的中型和大型细胞呈集中分布。Ⅷ层在C1-C4及C8占前角大部,在C5-C7位于前角内侧部。Ⅸ层主要由含大型运动神经元的核团组成。Ⅹ层由中型梭形细胞和小型星状细胞组成。对比观察发现,SD大鼠脊髓颈段板层类似于猫的Rexed分层,但灰质轮廓、板层出现节段、板层形态及其变化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胞内记录猫体感皮层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Chen JH  Teng GX 《生理学报》1999,51(1):31-37
为了从细胞水平探讨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本文应用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观察了猫体感皮层内脏大神经皮层代表区的851个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及电生理特性。其中412个单位为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其自发放电有多种形式,根据诱发反应现象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内脏伤害性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反应(517%)、抑制性反应(3131%)及混合性反应(17%)三类。在形式上具有潜伏期长、反应形式复杂等特点。实验发现85个神经元为内脏及肋间神经的会聚反应细胞。部分神经元用神经生物素进行细胞内电泳标记以显示功能细胞所在层次及形态。结果说明皮层体感神经元具有内脏伤害性感受的作用,并从细胞及突触后电反应特点上探讨了内脏痛的感受机制。  相似文献   

6.
1.在氯醛糖麻醉的猫上,观察了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对脊髓腰段背角神经元传入活动的影响。2.按照对刺激的反应型式,在背角记录到非伤害性低阈值传入、广动力范围、伤害性热敏以及高阈值传入诱发的自发放电抑制等四类神经元。3.刺激 PAG和 NRM对记录到的多数背角神经元皮肤传入反应有明显抑制效应,而对自发放电抑制性神经元产生去抑制。4.比较刺激两脑区的抑制效应:NRM 作用较PAG 强;PAG 活动对背角伤害性反应抑制的选择性较 NRM强;阿片肽拮抗剂-纳洛酮拮抗NRM刺激的抑制。5.这些结果提示PAG和NRM对脊髓的下行抑制,可能有一部分是通过不同神经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刺激外周神经及中缝背核区对猫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电活动的影响。在清醒的去大脑猫上记录刺激桡深神经(NRP)及腓深神经(NPP)时PC的电变化,并观察刺激中缝背核区对PC自发放电以及肢体神经传入冲动诱发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NPP和NRP均可引起小脑皮层第Ⅴ和第ⅦA小叶的PC产生兴奋或抑制反应。刺激中缝背核区对PC自发放电以及诱发活动主要起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自发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HJ  Ma HJ  Liu YX  Wang QS 《生理学报》2004,56(2):192-197
应用记录肾神经传入纤维多单位和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对麻醉家兔肾神经传入纤维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肾动脉内注射50,100和200nmol/kg腺苷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活动,而动脉血压不变。(2)肾动脉内预先应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DPCPX(160nmol/kg),可部分阻断腺苷对肾神经传入纤维的兴奋作用。(3)静脉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kg)预处理,延长并增强了肾神经传入纤维对腺苷的反应。以上结果提示,肾动脉内应用腺苷可兴奋肾传入纤维的自发放电活动,一氧化氮作为抑制性因素参与腺苷诱导的肾神经传入纤维兴奋。  相似文献   

9.
佟振清  陈水村 《生理学报》1988,40(6):586-591
实验记录大鼠丘脑束旁核躯体-内脏会聚(PfSV)神经元伤害性放电。观察刺激尾核(Cd)对 PfSV 神经元放电的影响。(1)Cd 对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有抑制作用(n=19)。(2)Cd 对刺激腓浅神经和内脏大神经诱发同一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均有抑制作用(n=11)。结果提示,躯体和内脏痛觉信息可会聚到丘脑束旁核同一神经元,Cd 可能不仅能抑制躯体痛也能抑制内脏痛。  相似文献   

10.
Chen JH  Liu SZ  Teng GX 《生理学报》1999,51(4):449-453
应用胞内记录和标记技术,观察了猫皮质第Ⅱ感觉区内脏大神经代表区的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反应诱发反应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251个记录单位中,有109个为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其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抑制性及混合性三类。在形式上ISPS及EPSP-IPSP序列反应较多。对其中21个神经元用神经生物素进行细胞内电泳标记,显示细胞的形态特点是胞体较小,分布于皮质Ⅱ、Ⅲ、Ⅴ层,其中兴奋性和神经元形态多为  相似文献   

11.
福尔马林引起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深入开展内脏痛的研究,建立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方法:实验选用Wistar 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40~270 g。本实验分两个部分:①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0 .1ml,5 %) 复制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②检测吗啡(1 mg/kg,2 mg/kg,4 mg/kg)对模型疼痛分数的影响。结果:①福尔马林具有显著的致痛效应,实验组的疼痛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②疼痛分数能够反映内脏疼痛程度;③吗啡对模型具有显著、剂量依赖的止痛效应(P< 0.01) 。结论:①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可作为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②疼痛分数能客观反映了内脏疼痛程度,可作为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一种刺激内脏大神经的慢性测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四氟乙烯绝缘多股银丝作双极电极,埋置于左侧大内脏神经上,以刺激大内脏神经引起行为反应所需的最小电流强度作为内脏痛觉阈值。刺激参数为短串单相方波,串长500ms,波宽1ms,频率40Hz,强度为每隔5s递增约0.1mA,至出现行为反应时停止。30只家兔121次测试,内脏痛阈均值为1.16±0.056mA。在18只家兔中每只兔测定12次痛阈,其阈值相当稳定,波动在0.07mA 之间,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无显著意义。在14只家兔中静脉注射芬坦尼(20μg/kg),5min 后阈值升高显著,维持15min,其后渐趋恢复。作者认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内脏痛阈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用微电泳给予μ受体激动剂羟甲芬太尼(OMF)和κ受体激动剂U-50488,主要观察它们各自对大鼠孤束核呼吸相关单位自发放电的影响。 在44个呼吸相关单位中,微电泳给予OMF呈现压抑效应的21个,兴奋效应的7个,双相效应的5个,其余11个单位未见明显改变。在7个OMF产生压抑效应的单位中,有6个单位的压抑效应能被纳洛酮对抗。在3个OMF引起兴奋效应的单位中,有2个单位的兴奋效应能被纳洛酮对抗。 在45个呼吸相关单位中,微电泳U-50488呈压抑效应的15个,兴奋效应的5个,双相效应的3个,其余22个单位自发放电无明显改变。在9个U-50488产生压抑效应的单位中,有7个单位的压抑效应能被纳洛酮对抗。在2个U-50488产生兴奋效应的单位中,1个单位的兴奋效应能被纳洛酮对。在6个OMF产生压抑效应的单位中,4个单位能被U-50488对抗。结果提示OMF和U-50488产生的压抑、兴奋效应可能是由阿片受体介导的,并且可能是由不同亚型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ediction of percentage body fat using BMI and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 using waist circumference (WC) in individuals of Chinese, European, and South Asian origin.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 Healthy men and women of Chinese, European, and South Asian origin (n = 627) between the ages of 30 and 65 years were recruited to ensure equal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representation across BMI ranges (18.5 to 24.9, 25 to 29.9, and ≥30 kg/m2). Participants were assessed for demographics, anthropometry, lifestyle, and regional adiposity. Percentage body fat and VAT were measured by DXA and computer tomography scan, respectively. Results: BMI and WC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and regional measures of adiposity in each ethnic group. At any BMI, the percentage body fat of Chinese participa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Europeans, but that of South Asians was greater by 3.9% (p < 0.001). Above a WC of 71.0 cm, the Chinese participants had an increasingly greater amount of VAT than the Europeans (p = 0.017 for interaction). South Asian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VAT than the Europeans at all but the most extreme WC (above 105 cm) (p < 0.05). Discussion: Compared with Europeans, percentage body fat was higher for a given BMI in South Asians, whereas VAT was higher for a given WC in both Chinese and South Asian men and women.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 of ethnic‐specific anthropometric targets.  相似文献   

15.
孙文颖  肖命良 《动物学报》1990,36(3):251-256
实验用SD大鼠,记录丘脑束旁核(pf)的痛敏单位放电。下丘脑外侧区(LHA)微量注射赛庚啶(cyproheptadine,3μg/μl)后观察到:1.pf痛敏单位的自发放电与(痛)诱发放电频率明显增加,且诱发放电时程延长;2.部分痛敏单位自发放电由注射前散在的单脉冲形式转变为注射后的散状间簇状或完全的簇状式放电;3.LHA注射等量配药液对pf痛敏单位放电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LHA局部的内源性5-HT参与该区对丘脑水平痛信息的抑制性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6.
慢性实验中,电刺激清醒家兔内脏大神经模拟内脏痛刺激,以前肢回缩反应(Withdrawreaction,WR)为痛反应指标,探讨了背海马内微量注射埃托啡对WR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侧海马内微量注射埃托啡2μg/2μl,可显著提高兔WR阈值,作用维持20min。(2)该效应对剂量有依从关系,并能被静脉注射0.4mg/kg纳洛酮拮抗。(3)海马内微量注射埃托啡后,WR阈值提高和呼吸频率抑制呈分离现象。提示:海马内阿片受体可能参与内脏痛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不同饥饿时间对鲤幼鱼内脏器官指数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在(25±0.5)℃条件下, 将35尾实验鱼[体质量(21.34±0.42) g, 体长(9.39±0.08) cm]随机平均分成5组, 即: 对照组(S0)、1周(S1)、2周(S2)、4周(S4)和8周(S8)饥饿组, 相应时间的饥饿处理后测定各实验组鱼体内脏器官指数及力竭运动后过量耗氧(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EPOC)。结果发现: 除了体长以外, 鲤幼鱼体质量、空壳湿重、内脏团湿重、肝脏湿重、消化道湿重、心脏湿重和鳃湿重等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S2、S4和S8组的幼鱼空壳指数显著高于S0和S1组(P<0.001)。S2、S4和S8组的幼鱼内脏团指数和肝脏指数都显著低于S0和S1组(P<0.001)。S1组幼鱼消化道指数显著低于S0组, 但显著高于S2、S4和S8组(P<0.001)。心脏指数和鳃指数在所有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S1组幼鱼运动前代谢率显著低于S0组(P<0.001), 但显著高于S2、S4和S8组(P<0.001)。S1组幼鱼运动代谢峰值和代谢率增量与S1组差异不显著(P>0.05), 但显著高于S0、S4和S8组(P<0.001, P=0.003)。各组间幼鱼代谢峰值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个饥饿组幼鱼运动代谢峰值比率都显著高于S0组(P=0.002)。S1组的幼鱼EPOC与S0和S2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 但显著高于S4和S8组(P=0.043)。综上所述: (1) 鲤幼鱼各个组织器官对饥饿胁迫的响应不尽相同, 这可能与其执行的生理功能差异有关; (2) 短期饥饿胁迫提升了鲤幼鱼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这可能有利于其摄食和逃逸能力的提高, 进而提高其生存适合度。  相似文献   

18.
家兔隔核中去甲肾上腺素对皮肤与内脏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溯  莫浣英 《生理学报》1989,41(2):128-135
本工作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或耳尖部皮肤测定清醒家兔内脏痛阈或皮肤痛阈,以探讨隔核去甲肾上腺素在内脏镇痛和皮肤镇痛中的作用以及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内阿片肽系统的关系。实验观察到,双侧隔核内微量注射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宁(10μg/2μl)或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0μg/2μl)对内脏痛阈无明显影响。注入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1μg/2μl)使内脏痛阐明显升高;而注入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1Cμg/2μl)则内脏痛阈明显降低。隔核内注入酚妥拉明(10μg/2μl)或心得安(10μg/2μl)均可使皮肤痛阈明显提高。提示,隔核内NA通过β受体调制内脏痛;通过α受体和β受体调制皮肤痛。隔核内注入异丙肾上腺素(1μg/2μl)明显地镇内脏痛,此作用可被PAG内注射纳洛酮(1μg/2μl)或注射抗亮啡肽抗血清(1:20,000)所减弱;但可使PAG内亮啡肽样物质释放量增加。这提示,隔核内NA的镇内脏痛作用与PAG的内阿片肽系统有关;其中亮非肽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