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猫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诱发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观察了20史猫扣带回前部461个神经元对电刺激对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及其电生理特性,在被观察的神经元中,176个为刺激相关神经元。根据诱发反应的特性,将其分为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114个,64.77%)、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34个,19.32%)及非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28个,15.91%)。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59.46%)、抑制性(22.30% 相似文献
2.
躯体内脏相关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世纪末叶虽曾有过躯体内脏信息可在中枢或外周相互作用的提法,但一向缺少实验依据,从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仍是二者的神经通路和中枢区域迥然有别,现代研究表明,来自躯体与内脏的信息,不仅在脊髓背角神经元甚至在脊神经节神经元上互相会聚,提示躯体内脏相关确有其相应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猫扣带回前部内脏大神经刺激相关神经元的膜电生理特性,以便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为痛觉理论“特异性学说”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及细胞内注入极化电流的方法,测量和计算神经元的膜电学参数。结果:将20只猫扣带回前部176个内脏大神经刺激相关神经元,分为内脏伤害(148个)和非伤害(28个)感受神经元。发现它们在膜电阻、时间常数、膜电容及I—V曲线等方面存在差异。注入去极化电流引发的放电幅值及频率也存在差异。结论: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可能在细胞膜结构、细胞大小等形态学方面存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一种刺激内脏大神经的慢性测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四氟乙烯绝缘多股银丝作双极电极,埋置于左侧大内脏神经上,以刺激大内脏神经引起行为反应所需的最小电流强度作为内脏痛觉阈值。刺激参数为短串单相方波,串长500ms,波宽1ms,频率40Hz,强度为每隔5s递增约0.1mA,至出现行为反应时停止。30只家兔121次测试,内脏痛阈均值为1.16±0.056mA。在18只家兔中每只兔测定12次痛阈,其阈值相当稳定,波动在0.07mA 之间,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无显著意义。在14只家兔中静脉注射芬坦尼(20μg/kg),5min 后阈值升高显著,维持15min,其后渐趋恢复。作者认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内脏痛阈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研究猫SI中内脏大神经皮质代表区的851个神经元膜电生理特性,用胞内注入极化电流的方法,测量和计算出神经元的膜电学参数,并进行内脏痛伤害感受及非相关神经元的电学特性比较,发现二者在膜电阻、时间常数、膜电容、静息电位、细胞活跃程度及神经元深度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别。注电流引发的频率-电流、动作电位幅值-电流、及I-V曲线也有差异,结果提示SI区内脏伤害感受及非相关神经元在形态及膜结构上可能有不同之处,为痛觉特异学说提供资料。部分神经元用神经生物素进行细胞内电泳标记以显示功能细胞所在层次及形态,从单一皮层感受神经元的反应及形态特点探讨了内脏痛的感受特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记录大鼠丘脑束旁核躯体-内脏会聚(PfSV)神经元伤害性放电。观察刺激尾核(Cd)对 PfSV 神经元放电的影响。(1)Cd 对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有抑制作用(n=19)。(2)Cd 对刺激腓浅神经和内脏大神经诱发同一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均有抑制作用(n=11)。结果提示,躯体和内脏痛觉信息可会聚到丘脑束旁核同一神经元,Cd 可能不仅能抑制躯体痛也能抑制内脏痛。 相似文献
7.
隔区属于边缘系统,与本能行为,情绪反应和内脏活动关系密切。近年发现隔区还参与镇痛,但其实验主要涉及体躯痛,并且是以动物的行为变化为指标。本室已往的研究证明,丘脑后核(PO)中有对内脏伤害性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内脏大神经伤害性传入冲动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1.在氯醛糖麻醉的猫上,观察了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对脊髓腰段背角神经元传入活动的影响。2.按照对刺激的反应型式,在背角记录到非伤害性低阈值传入、广动力范围、伤害性热敏以及高阈值传入诱发的自发放电抑制等四类神经元。3.刺激 PAG和 NRM对记录到的多数背角神经元皮肤传入反应有明显抑制效应,而对自发放电抑制性神经元产生去抑制。4.比较刺激两脑区的抑制效应:NRM 作用较PAG 强;PAG 活动对背角伤害性反应抑制的选择性较 NRM强;阿片肽拮抗剂-纳洛酮拮抗NRM刺激的抑制。5.这些结果提示PAG和NRM对脊髓的下行抑制,可能有一部分是通过不同神经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对福尔马林灌胃致内脏疼痛大鼠的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反应的影响.方法:经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后向大鼠胃内灌入2.5%福尔马林2ml诱发内脏疼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VSC)内抗Fos蛋白(标记神经元)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单一或双重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福尔马林灌胃后大鼠出现烦躁易激惹,呼吸变快,持续1h;而预先侧脑室注射CBX则动物疼痛行为学反应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福尔马林灌胃后大鼠VSC中的Fos免疫反应数目增强;大鼠预先侧脑室注射CBX后VSC中的Fos免疫反应数目明显减弱.结论:延髓VSC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参与福尔马林灌胃致内脏痛的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缝隙连接影响神经元对内脏痛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研究18只猫扣带回前部312个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及其对电刺激同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其中,82个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其自发生物电活动有5种主要形式.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等特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分为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76个,92.68%)和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6个,7.32%).内脏伤害性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65.86%)、抑制性(17.07%)及混合性反应(17.07%)3种.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的传入通路投射到同侧扣带回前部;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具有内脏伤害感受作用,存有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为痛觉特异性学说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尾神经中传入单位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实验观察了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尾神经中各种传入单位的反应特性,发现糖尿病大鼠的部分C单位和Aδ单位具有自发放电,它们的机械阈值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C单位对持续1min的机械性阈刺激的反应同对照组相似,而在阈上机械性刺激期间呈增频效应,撤除阈刺激和阈上刺激后后放电均明显增多。除C单位、Aδ单位外,Aβ机械感受性单位的传导速度也明显减慢,但在C单位、Aδ单位和Aβ机械感受性单位中,各种亚单位的比例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C单位和Aδ单位机械阈值的降低有助于其行为伤害性阈值的下降,C单位和Aδ单位的异常电活动是糖尿病大鼠产生对痛刺激敏感性升高和感觉异常的外周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电针和吗啡对伤害性刺激猫内脏大神经引起的海马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氯醛糖麻醉并箭毒化的50只猫中,观察了强电流刺激内脏大神经时的背侧海马诱发电位(Hippocampal evoked potential,HEP)以及电针和吗啡对其影响。结果显示,用20V电压刺激内脏大神经可以兴奋包括 Aδ和 C 纤维在内的几乎全部纤维,并且可以在海马内记录到波形稳定的 HEP。以负波为主的 HEP 在海马锥体细胞层附近以及下脚复合体的表浅层记录到,以正波为主的 HEP 在海马锥体细胞顶树突的中下部记录明显。只有刺激强度达到兴奋内脏大神经的 Aδ纤维时才可记录出 HEP。吗啡对 HEP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针也可以明显抑制 HEP 的振幅,并有后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包括痛纤维的冲动可以传至海马。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氯醛糖麻醉、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去神经和切断迷走神经的猫中探讨室旁核和室旁核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这种血压升高由两个成分组成。第一成分可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六烃季铵和阿托品所阻断,第二成分不能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所阻断。双侧室旁核毁损后,植物性神经阻断前、后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引起的升压反应都明显减弱。侧脑室和室旁核微量注射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可显著抑制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室旁核和中枢的,尤其在室旁核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51只清醒麻痹家兔身上,记录了丘脑束旁核痛兴奋(PfPE)和痛抑制(PfPI)单位的放电。观察刺激尾核头背部(DHCN)对 PfPE 和 PfPI 单位自发放电和痛放电的影响。(1)刺激 DHCN时,在28个 PfPE 单位中,19个的自发放电发生抑制反应,7个无变化,2个增强;在6个PfPI 单位中,5个的自发放电增加,1个无变化。(2)刺激 DHCN 时,在38个 PfPE 单位中。2个的痛放电兴奋增强,6个无变化,30个被抑制。其中12个呈抑制反应的单位,8个立即发生在刺激 DHCN 之后,并延续700—1600ms,在10个 PfPI 单位中,7个的痛放电发生兴奋反应,3个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DHCN 对丘脑 PfPE 和 PfPI 单位在处理痛觉信息上具有调制作用。根据抑制的潜伏期短和延续时间长的特点,推测这种调制作用可能既通过直接通路又有间接环路参与。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观察了孤束核(NTS)内微电泳神经肽Y(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和化学感受性刺激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在62个单位放电中,其中对微电泳NPY表现兴奋反应34个单位,19个单位表现抑制反应,无反应单位9个。微电泳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呈兴奋反应的单位主要表现兴奋作用(16/21),对抑制反应单位主要表现抑制作用(7/11),对化学感受性刺激的兴奋单位(8/14)和抑制单位(5/9)均主要以兴奋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常小儿胫神经诱发脊髓电位特征和脑瘫小儿该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刺激后胫神经(PTN)诱发叠加技术,利用体表无创伤性双极记录方法观察了16例正常小儿和43例脑瘫小儿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正常小儿的SCEP自下而上潜伏时逐渐延长、电压减小。从椎体C6到T10表现为Pa-Na-Pb三相波,T10~T12为Pa-Na1-Na2-Pb波,T12~L4为多相复合波。左右侧SCEP波形相似,潜伏时、电压相同,它们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别;但不同节段之间SCEP差异显著;脊髓传导速度为57.14m/s。脑瘫小儿SCEP正常者占14%;全髓反应低下者占20%;左右侧反应不对称者占46%;节段性反应低下者占15%;其它异常约占5%。不但节段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全脊髓左右侧电压间以及颈、腰骶髓的潜伏时间出现显著差异。脊髓传导速度减低(患侧46.22m/s,对侧53.48m/s)。结果提示:(1)正常小儿脊髓活动左右对称,不同脊髓节段对PTN刺激反应不同。(2)脑瘫小儿脊髓活动左右不对称,一侧功能下降时对侧有一定代偿力,脊髓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7.
实验在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猫上进行,用箭毒制动。以玻璃微电极记录背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观察刺激中缝核(NR)对伤害性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海马单位放电的影响。在记录的104个单位中,对伤害性刺激发生显著反应的82个。其中伤害性兴奋单位(NEU)38个;伤害性抑制单位(NIU)44个。伤害性无关单位(NUU)22个。刺激NR后,检测了63个单位,其中NEU的自发放电和伤害性放电出现抑制效应的,分别占单位数的40%和60%。26个NIU出现抑制加强的占60%;出现脱抑制的占25%。12个NUU,有的转变为NEU,有的转变为NIU,有的则维持原状。结果表明,海马CA1区存在内脏伤害性相关单位,该神经元分为NEU和NIU两类,刺激NR对它们中的多数均起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电针刺激可在大鼠脊髓诱发Fos样蛋白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利用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电针“三阴交”穴位可在大鼠脊髓诱发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电针后大量Fos免疫反应(FLI)细胞出现在脊髓腰膨大的背、腹角,但标记最密集区为背角Ⅲ,Ⅳ层。在动物足部注射福尔马林产生的伤害性刺激亦可在脊髓腰膨大背、腹角诱发大量FLI细胞,但以背角Ⅰ,Ⅱ层标记最为密集。因此电针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c-fos表达在分布上是不同的。电针诱发的Foc蛋白可能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9.
刺激隐神经C类纤维诱发体感皮层电反应(平均诱发电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猫的隐神经A类纤维单独兴奋时,可引起同侧脊髓背表面电位 A-SSP(潜伏期 2.6±0.4ms)和对侧体感皮层诱发电位 A-CEP。A-CEP由早成分(潜伏期 9.6±1 1ms)和晚成分(203.0±10.gms)组成。当 C类纤维选择性传入时,出现特异的 C-CEP(潜伏期 134.4±25.9ms)和C-SSP(115.8±15.6ms)。C-CEP的幅值较A-CEP 小,并随C类纤维传入的数量而改变。C-CEP的最大幅值位于后乙状回一定部位,多为负或正-负电位,在皮层深层其相位倒转。与A-CEP相比,C-CEP的中枢延搁时间较长,跟随频率较低,对镇痛药较敏感。表明C-CEP不同于A-CEP,它是由C类传入所引起的,是在体感皮层内产生的。当A类和C类纤维同时传入时,只有A-CEP和A-SSP出现,而不出现C-CEP和C-SSP。在阻断电流逐渐增强过程中,C-CEP较C-SSP后出现;而在撤销阻断过程中,则C-CEP较C-SSP先消失。提示C类传入在中枢可能被A类传入所抑制,这种抑制可以发生在脊髓和脊上水平,后者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