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幼苗出现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次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林隙内种子的天然萌发情况进行观测,分析了林隙内幼苗的萌发数量、存活率及幼苗出现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林隙中大多数萌发的幼苗存活率均较高,平均存活率达50%以上,林隙的形成,不但提高了喀斯特森林树种的萌发率,也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林隙中心、近中心、林隙边缘各区域幼苗的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山拐枣(Poliothyrsis sinensis)、多脉榆(Ulmus castaneifolia)等树种在林隙中心幼苗密度最大,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等树种在林隙近中心幼苗密度最大,而樟叶槭(Acercinnamomifolium)、球核荚蒾(Viburnumpropinquum)、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等则在林隙边缘光照较弱的地方生长良好。幼苗出现的时间分布特征明显,整个观察期幼苗都持续萌发,但大多数树种幼苗出现在第2观测期(3月),幼苗出现数目从第2次到后面的几次观察期显著下降。林隙3个区域幼苗出现不是同步的,林隙中心的幼苗出现最快,与其它两个部位相比,林隙边缘的幼苗出现有滞后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中心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但林隙近中心却更利于幼苗存活。  相似文献   

2.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种子库及其萌发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济明 《生态学报》2001,21(2):197-203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900m^2的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59种。其中19种主要植物已进人繁殖阶段,每年产生成熟种子238.8粒/m^2,种子雨量达351.1粒/m^2。其中对群落更新有作用的成熟有效种子数为150.8粒/m^2。萌发前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41种2642.O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19种。萌发后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28种2504.5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6种。葫发前后种子库的差异主要在于枯枝落叶层的种子含量。当年产生的种子大多数位于种子库的枯落叶层中,随时间推移,寿命较长的种子逐渐移到土壤层中。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全部位于土壤层里。萌发前种子库与现存群落的相似性大于萌发后种子库。群落内有19种主要植物繁殖产生种子,并在萌发前的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存在,群落更新潜力很好。群落遭受破坏的季节不同。其恢复潜力也不一样。群落内平均每年萌发出苗14种54.2株/m^2,当年存活24.5株/m^2,群落更新较好。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森林林隙梯度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翠玲 《广西植物》2008,28(1):57-61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R1)、Shannon-Wiener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至非林隙林地的水平梯度上,林隙不同区域的种类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阳性树种如圆果化香等在林隙中心分布较多,青冈等耐荫性强的树种则在郁闭林下较为丰富,而中度耐荫种类如香叶树、大叶冬青等则集中分布在林隙近中心和林隙边缘处。从非林隙到林隙中心,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即非林隙<林隙边缘<林隙近中心<林隙中心;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则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均匀度的变化与其一致;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程度受林隙发育期和面积的影响较大,变化程度为早期林隙>中期林隙>晚期林隙,大林隙>中等林隙>小林隙,早期林隙和大林隙的边缘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植被恢复的物种组成及生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以群落调查为基础,研究了林隙植被发育过程中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生活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林隙发育的10年至30年时,林隙植物的科、属、种组成逐渐增加,至40年时有所下降,科和属组成与非林隙林分基本持平,但物种数继续增加。表征在林隙的恢复过程中,来自不同分类群的物种增加,群落组成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科、属、种三个等级均表现为林隙发育年龄越相近,相似性系数越大,林隙年龄相差越大时,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越小,体现了林隙植被恢复的连续性。随林隙年龄的增大,高位芽植物和藤本植物逐渐增多,而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则有减少的趋势,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随林隙的发育变化规律不明显。随林隙的发育,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态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子雨、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对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建种种种子雨、种子库的研究表明,建群种早期和晚期的种子雨无活力;种子偏早或偏晚成熟及大籽粒的树种,其种子雨被取食的比例大;种子雨、有活力种子雨、种子库三者的数量变化不一致;有活力种子雨量较大的栲、石栎、小叶青冈、扁刺栲、香桂等,其种子库密度在早期以近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元江栲、银木荷种子库小,存在时间短,翌年无一生年萌发苗;种子库数量动态、消减率动态决定于种子被取食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白背桐次生林土壤种子库、种子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勇  曹敏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6):505-512
 本文讨论了西双版纳常见的次生林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 )林的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的组成及动态。结果表明该林地的种子雨年输入量为745粒/m2,土壤种子库储量在雨季末期为3345±438粒/m2,旱季末期为4555±554粒/m2,种子雨的输入高峰出现在旱季,导致旱季末期土壤种子库储量大于雨季末期。森林破碎化导致的隔离效应阻碍了种子的传播途径,使土壤种子库储量下降,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中鸟类传播的种子比例增大。传播成熟林树种的大型动物到达不了该样地,植被的演替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7.
毛红椿天然林种子雨、种子库与天然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11年,调查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红椿天然林的种子雨、种子库及林下幼苗数量.结果表明:在毛红椿天然林,种子雨散布时间为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2010年不同样地的种子雨强度为虾公塘气象观测站(320.3±23.5粒·m-2)>虾公塘保护站(284.7±24.2粒·m-2)>大丘田保护站(251.6±24.7粒·m-2),分别以222.0、34.3和22.6粒·m-2完好种子供土壤萌发更新;毛红椿种子储量取决于结实量、鸟类取食和种子活力等因素,鸟类取食是其种子储量大幅下降的首要因素;由于种子不耐储藏以及大量腐烂,种子有效贮藏期不足1个月.12月天然林种子库平均萌发数≤2株·m-2,次年1月土壤种子库种子量最少,为6.7~11.8粒·m-2,平均仅萌发0.4~0.6株·m-2,与林下实生幼苗分布极少相吻合.毛红椿种子雨储备、种子库种子活力保存及幼苗建成等因素影响其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8.
林隙(gap)更新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林隙(gap)更新动态研究进展臧润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93)ResearchAdvancesofGapRegenerationDynamics.ZangRunguo(InstituteofEcologyandEnvir...  相似文献   

9.
梵净山栲树群落的种子雨、种子库及更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梵净山栲树 (Castanopsis fargesii)群落种子雨丰富 ,对群落更新发展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 2 6 8.9粒·m- 2 。优势种及其它主要种类均有种子产生 ,为维持现存群落的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 ,其数量达 375 4.3粒· m- 2 ,分属 30种植物 ,其中木本植物种子 18种 ,草本植物种子 12种。种子库中有现存植物种子 13种 ,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 17种。在种子库中 ,现存群落的优势种和其它主要树种均有活力种子存在 ,群落更新潜力好。在种子库中 ,现存植物产生的种子绝大多数分布于枯枝落叶层 ,只有少部分 (3种 )可分布到土壤层 ,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全部分布在土壤层中。随土壤深度增加 ,种子的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逐渐减小。从枯枝落叶层向下 ,种子库与现存群落的相似性逐渐减小。在天然情况下 ,种子库中优势种及其它主要种类的种子大量萌发出苗 ,现存群落更新良好 ,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0.
文峪河上游华北落叶松林的种子雨、种子库与幼苗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润梅  石晓东  郭跃东  樊兰英 《生态学报》2015,35(11):3588-3597
华北落叶松林下更新不良,为探究其制约因素,开展了山西省文峪河上游5个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种子雨、土壤种子库和幼苗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种子主要集中于9—10月散落。2011年为华北落叶松种子丰年:种子产量高,种子雨密度达(961.93±377.40)粒/m2;种子质量高,完整种子占(89.31±16.13)%。2012年为种子平年,种子产量低,种子雨密度为(252.73±115.12)粒/m2。华北落叶松种子雨主要源于毗邻树木,华北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云杉林的种子雨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针阔混交林。(2)土壤种子库主要由上年种子雨组成,2012年4月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为(695.18±297.23)粒/m2,完整种子占(59.73±9.56)%。种子自然萌发前,约(78.98±24.76)粒/m2具发芽力,基本可满足更新需要。但种子活力保持期少于2 a,只能形成短期持久土壤种子库。(3)华北落叶松更新不良,种子年后仍难以实现幼苗建成,当年生幼苗的出现频度平均为1.6%,且林下难以存活。幼苗发生与种子储量关联性不强,种源条件不是制约华北落叶松更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茂兰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这里有茂密原始的喀斯特森林,它的原生性与其完好的保护状态使之成为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有独特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类型,这里林木苍翠,山水奇异,是科研与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茂兰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这里有茂密原始的喀斯特森林,它的原生性与 其完好的保护状态使之成为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有独特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类型,这里林木苍翠,山水奇异,是科研与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3.
福建闽清福建青冈天然林种子雨和种子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青冈种子雨持续2个月,其高峰期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总量为12.44个m~(-2),在种子散布过程中完好种子、虫蛀种子、败育种子、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的比例差异明显,其中虫蛀种子是萌发种子的19.44倍.土壤种子库中虫蛀种子占53.79%,与种子雨相比,完好种子和萌发种子数量分别减少2.15个m~(-2)和0.20个m~(-2).土壤种子库种子存活率仅13.51%,动物捕食率达45.90%,说明动物的捕食和搬运是福建青冈种子缺失的原因之一.福建青冈天然林土壤种子库有69种植物种子,但种子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种子库中78.42%种子分布在2~5 cm土层中.福建青冈天然林中实生幼苗少与福建青冈种子本身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福建青冈种子发育成熟后因动物侵扰、虫蛀、霉烂和败育等情况发生,难以在土壤中长期保存,以致福建青冈林分天然更新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更新机制,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群落中有木本植物37科58属70种,以樟科、蔷薇科、无患子科和漆树科为主。常绿树种41种,占总种数的58.6%;落叶树种29种,占总种数的41.4%,这体现了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学性质。群落的优势乔木树种有轮叶木姜子(Litseaverticillat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狭叶润楠(Machilusrehderi)和翅荚香槐(Cladrastisplatycarpa)等。灌木优势种有皱叶海桐(Pittosporumcrispulum)、裂果卫矛(Euonymusdielsianus)、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和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优势种种群结构有5种类型:单峰型,如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阳性乔木,为林窗更新种,随林窗的郁闭将衰退消失;逆J字型,如轮叶木姜子、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皱叶海桐等耐荫性强的常绿阔叶树种,更新能力较强,为顶极群落优势种;间歇型,如青冈栎、狭叶润楠、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等树种,群落中的个体多集中在小径级阶段,能长期存在于群落中;L字型,如桂皮(Cinnamomumtamala)、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革叶铁榄等;单柱型,如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南天竹等常绿灌木树种,个体集中于幼苗、幼树阶段,为顶极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因此,这表明调查区域的植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15.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900m2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59种,其中19种主要植物已繁殖产生种子。群落每年以种子雨形式向种子库输入种子351.1粒·m-2,其中对群落更新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150.8粒·m-2。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共有41种2510.5~2646.8粒·m-2。种子库中活力种子的种类和数量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间种子库的差异主要在于现存植物活力种子的变化。土壤种子库每年输出活力种子171.9粒·m-2,其中萌发输出21.9粒·m-2,动物采食输出133.5粒·m-2,病菌危害引起的输出为3.2粒·m-2,种子自然衰老引起的输出为13.3粒·m-2。每年输出超过输入21.1粒·m-2。演替前期植物种子没有输入,只有缓慢输出,但没有萌发输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隶属于4目7科;鸟类59种,隶属于6目18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猕猴(Macaca mulatt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区域为保护区的核心区(H=2.76)。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腹锦鸡为昼行性动物,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等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腹锦鸡和鼬獾日活动节律呈双峰趋势,花面狸和豹猫呈单峰型。本次监测结果可为进一步加强喀斯特森林鸟兽物种保护管理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