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报告由小鼠EHS瘤提取的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经链霉蛋白酶(Pronase)消化,再经Sephadex-G50层析分离得到LN总糖肽。它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MBK及S180肉瘤细胞与LN基质的识别及粘着,并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与五肽(YIGSR),卵清蛋白及其糖肽,胎球蛋白及其糖肽比较,LN总糖肽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YIGSR及胎球蛋白糖肽,而其它三者均无抑制作用。因而提示:LN分子中一定结构的糖链特异地参与了LN对肿瘤细胞表面LN受体的识别与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3H-TdR参入细胞DNA为指标研究了EGF等生长调节因子对小鼠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发现不同癌细胞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考虑到这也许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如恶性度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恶性度与这一敏感性是否相关,我们观察并比较了C_3H10T1/2CL_8(一种来源于鼠胚的正常成纤维细胞,简称NC_3H_(10)及转化的C_3H_(10)T1/2CL_8(用~3H-TdR转化的上述细胞,简称TC_3H_(10))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实验证明,细胞恶性转化后,对EGF的敏感性明显降低,~3H-TdR参入率降至原先的1/4以下。用DBcAMP作用于NC_3H_(10)和TC_3H_(10)均能抑制~3H-TdR参入DNA并可抑制EGF诱导的~3H-TdR参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有关物理的致癌因素如放射性同位素,像生物、化学的致癌因素一样,亦能引起其转化细胞对外源性生长调节因子敏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基膜(basement membrane)中的一种主要大分子糖蛋白。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可能与LN有关。肿瘤细胞与LN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表面LN受体进行的。本文采用亲和层析法从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分离LN受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Lewis肺癌LN受体的表观分子量为70,000,还原后SDS电泳图为一条较宽的条带。氨基酸组成中疏水氨基酸占38%,苏氨酸、絲氨酸、门冬氨酸(包括门冬酰胺)占23.5%,通过硝酸纤维素膜片法用HRP-LN测定受体与LN的结合特性,证明具有配基结合专一性,饱和性及高亲和性(Kd=0.95×10~(-9)mol/L)。  相似文献   

5.
用Trizol法提取胎盘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人层粘连蛋白α4链LG3组件的特异扩增产物。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中,PCR与酶切鉴定正确后进行序列测定。用测序正确的克隆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体外重组,构建了LG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DE3)菌株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人胶原α_1(Ⅰ)、α_2(Ⅰ)和α_1(Ⅲ)链cDNA探针,采用斑点杂交技术观察了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发现Cp及Fn对成纤维细胞胶原mRN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同时加入石英粉尘和Cp时,其刺激胶原mRNA增长的程度高于单独加入石英粉尘或Cp时的刺激作用。提示Cp对石英粉尘的促纤维化有协同作用。本实验同时证实Fn也具有类似于Cp的促纤维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层粘连蛋白在Vero细胞分泌物中的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胶体金间接免疫标记电镜技术证实,Vero细胞在微载体培养过程中分泌胶原蛋白纤维.并形成网状结构;Vero细胞还分泌层粘连蛋白.与胶原纤维结合,构成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分布在基质膜与细胞连接的部位,参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  相似文献   

8.
用Trizol法提取胎盘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人层粘连蛋白α4链LG3组件的特异扩增产物,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中,PCR与酶切鉴定正确后进行序列测定,用测序正确的克隆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体外重组,构建了LG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DE3)菌株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正常、异常增生组织、舌癌及舌癌淋巴结转移灶中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意义。结果发现:正常舌粘膜、轻度异常增生组织的基底膜处层粘连蛋白呈连续线状分布,中度和重度异常增生组织基底膜层粘连蛋白的分布有局部断裂。舌癌中层粘连蛋白的分布呈多种形式,分化好的舌癌层粘连蛋白呈线状,但明显不连续,分化差的舌癌中的层粘连蛋白常呈碎片状,而舌癌的淋巴结转移灶中层粘连蛋白的分布与原发灶相似。统计分析表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与舌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舌癌的转移无关。观察结果表明:舌癌分化程度愈低,层粘连蛋白的缺损愈严重,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分布特点可以作为判断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但不能判断舌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带有6×His标记的小鼠层粘连蛋白α_5 LG3组件的重组蛋白。方法与结果:从小鼠心肌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出小鼠层粘连蛋白α_5 LG3组件的cDNA片段,并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LG3,限制性酶切分析和DNA序列测定均证实该克隆插入片段为小鼠层粘连蛋白α_5 LG3组件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用IPTG诱导,LG3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表达,并经Ni-NTA层析柱获得纯化。结论:层粘连蛋白α_5 LG3组件的重组蛋白得到表达和纯化,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3H-TdR进入体内后可直接参入分裂细胞的DNA中,造成对DNA的损伤。因此研究其致癌作用不但对其可能造成的污染具有实际意义,在理论上对探讨DNA损伤与细胞癌变的关系也有一定价值。一些作者把~3H-TdR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观察肿瘤的发生率,未对~3H-TdR是否能升高诱发肿瘤发生率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在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抗癌药物顺铂的共同作用下,癌细胞内微丝组装的变化。结果发现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促进肌动蛋白微丝组装,使其含量增加;而多靶性抗癌药物顺铂与肌动蛋白微丝的结合,抑制微丝组装过程,造成微丝含量减少;两种试剂共同作用于癌细胞时,肌动蛋白微丝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非常接近。本研究为上述两种物质对癌细胞内微丝组装的拮抗性作用提出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IL-3和羟基脲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IL-3和羟基脲分别诱导K562细胞,不能引起细胞凋亡;而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可以引起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后,DNA含量低于二倍体的细胞数达31.90%,并产生明显的凋亡小峰.同时,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可抑制细胞周期中的S期,阻止细胞从S期进入G2/M期,使细胞周期延长,对K56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电镜下可观察到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的K562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凝聚,紧靠在核膜边沿,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的染色质结构,产生凋亡小体.提示IL-3和羟基脲具有协同效应,IL-3可提高K562细胞对羟基脲的敏感性,并可协同羟基脲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显示 CD3+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 ,而 S- 10 0 +树突状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 ,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n 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 ,但各组之间 n NOS的表达程度不同 ,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我们认为 ,对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检测 ,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疗效 ,而且也为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两种第二信使系统的正负调控作用的假说与细胞增殖失控的癌变机理之间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本工作利用HMBA 诱导分化剂和信使通路的阻断剂研究了两种第二信使系统(DG-PKC,cAMP-PKA)在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分化调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人胃癌MGc 80-3细胞在诱导分化剂处理24 h 后,其DG 水平与PKC 活性分别下降了64.7%和28.7%,而cAMP 及其结合蛋白的含量分别上升了62%和32.6%(48 h 后结果更为显著)。PKA-RⅡ表达增强,并从胞质移向核内分布。当用PKC 抑制剂H_7取代HMBA,阻断PKC 通路,24 h 后,DG 水平及PKC 活性均下降,而cAMP 含量上升了1.04倍。反之在HMBA 诱导分化的同时加入PKA 抑制剂使其cAMP 通路受到阻断后,cAMP 及其结合蛋白含量下降。而DG 含量与PKC 活性均上升到与对照组水平相似。PKA-RⅡ又仅仅在胞质中出现。以上实验充分显示了cAMP-PKA 与DG-PKC 两种信使系统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正负调控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pRev-TRF-NT-3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通过Fcopack293细胞将其与pRev-Tet-On分别进行包装,制备了重组缺陷型的hNT-3和Tet-on逆转录病毒,用这两种病毒感染原代培养大鼠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并经强力霉素(Dox)诱导,获得Dox浓度依赖性hNT-3表达的OECs,最后经过Western-Blot检测hNT-3的表达以及通过DRG与NT-3转染后OECs联合培养来对表达的hNT-3活性进行鉴定,结果:(1)hNT-3-pcDNA的多克隆位点,用EcoR Ⅰ和Hind Ⅲ酶切,PCR扩增,再用Sall和Hind Ⅲ切下全长编码的hNT-3 cDNA,定向连接到pRev-TRF上,pRev-TRF全长为6.5kb,NT-3全长为0.78kb,pRev-TRE-NT-3重组体经过鉴定,确认插入子的方向和完整性,结果与预期相符。(2)hNT-3修饰的OECs培养上清经Western-blot检测,与hNT-3抗体结合的蛋白条带分子量约为28kd,hNT-3修饰过的OECs上清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OECs的表达量,且hNT-3表达量与Dox浓度有依赖性。(3)与hNT-3修饰的OECs联合培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有许多DRG细胞向外迁移,这些细胞折光性强,突起较长而纤细,并形成复杂的网络。而未修饰的OECs组,只有少量的细胞迁移生长,细胞迁移和突起生长都很局限,空白对照组的DRG没有向外迁移的细胞和向外延伸的突起;且对照组的突起生长长度明显比NT-3修饰的实验组短(P<0.01)。这些结果表明,Tet-On调控NT-3表达在OECs转染成功,为进一步体内移植修复损伤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用外源性cAMP加氨茶碱处理艾氏腹水癌小鼠,于不同瘤龄期观察到癌细胞膜对cAMP的转运功能和膜内蛋白质分子侧向扩散运动的变化、以及膜内可动性蛋白质分子的百分比的改变。这些表型变化均在接种后5—7天最为显著。接种后第7天,实验组癌细胞膜对cAMP的转运加强,而膜内蛋白质分子侧向扩散运动??减慢,抑制率达72.8%,二者P值均小于0.01。而接种后第9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二者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这些变化表现了癌细胞膜的功能状态的变化。进一步阐明了我们过去工作——3’,5’-cAMP对体内艾氏腹水癌细胞作用机理,接种后第9天癌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不是外源性cAMP的积累,而是内源性的代谢结果;阐明了接种后第5天cAMP-PDE活性下降的动因。同时我们也进一步看到膜功能、膜结构和胞质内cAMP水平及其二酯酶活性等变化的动力学关系,以及它们和癌细胞增殖抑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说明这些变化在癌细胞“逆转”中的意义与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相同剂量镉盐作五组大白鼠肝中镉吸收试验,以原子吸收法测出连续五天肝镉含量浓度曲线,以第二日为高峰期,后三日曲线趋平,由于曲线为不规则形,故以拉格朗日(Lagrange)补插式作成其数学模式。 以不同配方饲料分四组喂鼠,给以相同剂量镉盐一次灌胃,进行肝吸收对比,结果、普通玉米粉对照组,维生素D_3玉米粉组,乳品玉米粉组,铁、乳品玉米粉组肝含镉量依次减少,差异显著,说明铁、乳品、维生素D均能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程度地抑制机体对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