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蝉棒束孢显微形态变异式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蝉棒束孢居群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方法】通过对15个居群,75个蝉棒束孢菌株17个显微形态性状的观察和测量,采用SAS 8.1软件对蝉棒束孢显微形态性状数据进行描述性、巢式方差和Q聚类分析,获得蝉棒束孢显微形态变异数据。【结果】蝉棒束孢具有大小两型分生孢子,产孢细胞的形态可分为葫芦状和瓶状2种类型;蝉棒束孢在PDA培养基中易形成数量众多的厚垣孢子,菌丝间多能形成融合菌丝,并可观察到少量的融合菌丝在厚垣孢子与菌丝间、产孢细胞间形成。描述性分析表明,蝉棒束孢居群17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3.07%–104.09%之间,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巢式方差分析表明,蝉棒束孢显微形态性状在居群间平均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1.29%,居群内个体间平均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5.27%,菌株内观察值间平均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73.44%。【结论】蝉棒束孢菌株形态性状变异丰富,是形态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蝉棒束孢居群显微形态性状不存在明显的地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Sun ZH  Luan FG  Zhang DM  Chen MJ  Wang B  Li Z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39-3046
粉棒束孢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运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安徽省6个不同地理环境的粉棒束孢种群遗传异质性.结果表明:10个多态性引物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8.5%,但种群水平的多态位点差异较大,在59.6% - 93.2%.基于Nei遗传异质性分析得出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365,基因流(Nm)为0.4931;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表明安徽省粉棒束孢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根据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结果表明,西山种群是单系的同质种群,其余5个种群皆为多系的异质种群,其中鹞落坪种群的异质性最高,琅琊山种群异质性最低.各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根据6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它们分成3个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各种群的地理环境相符,反映出环境的异质性对种群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中国北方13省采集分离的622株球孢白僵菌按省份划分成13个亚种群,其中寄主可以鉴定到目的8目昆虫和蜘蛛目的568株按目划分成9个亚种群,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各多样性指数皆显示我国北方地区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的异质性较强.其中内蒙古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河南亚种群最低;鳞翅目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蜘蛛目亚种群最低.河南与辽宁亚种群间以及蜘蛛目与螳螂目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以及遗传距离最大,宁夏与陕西亚种群间以及鞘翅目与膜翅目亚种群间最小.按寄主目划分的亚种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和平均遗传距离均低于按省份划分的亚种群.这些结果以及基于遗传距离的亚种群聚类分析都证明我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谱系与寄主来源和地理来源均无关系.我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变异主要是由各不同寄主目内科间及属间的变异造成的,也是由各省不同采集地以及采集地内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林杰君  鲍毅新  刘军  王艳妮  张旭 《生态学报》2013,33(11):3460-3469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舟山群岛4个獐(Hydropotes inermis)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2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86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4.34%.獐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10,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Ⅰ)为0.318,各种群的H介于0.157-0.190之间,I在0.228-0.278之间,与已报道的ISSR标记在其它动物物种中的应用结果相比,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个体根据遗传信息的不同可以被分为4个组群,每个养殖场内的个体基本上都在各自独立的组群中,这与地理区域的划分相似.另外发现各养殖场獐种群间已表现出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163).同时,为了解各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计算了各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舟山种群(ZS)和秀山种群(X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45,而岱山种群(DS)和朱家尖种群(ZJJ)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66.基于以上结果,建议加强不同岛屿种群间的个体交流,特别是朱家尖种群(ZJJ)与其它种群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日本岛屿山茶种群的生存状况及了解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采用ISSR分子标记,利用筛选的20条引物对日本5个山茶(Camellia japonica)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茶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70.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1 9,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H)为0.409 5,与其它岛屿种群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表明山茶种群的生存状况较好。基因分化系数Gst=0.205 7,种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821 7,p<0.05),UPGMA也将同岛种群聚在一起,表明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日本岛屿山茶种群的保护经验,建议加强我国岛屿山茶种群的就地保护力度,同时建立山茶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6.
李佳丽  蔡悦  栾丰刚  王滨  李增智 《生态学杂志》2010,21(12):3239-3247
由球孢白僵菌引起的家蚕白僵病是影响蚕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皖南泾县和皖西南潜山县蚕区的病蚕、蚕室环境、蚕室周边桑园、松林及农田调查取样,共分离出124株球孢白僵菌;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它们及用于防治松毛虫的菌株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追踪家蚕白僵病的来源及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两个地区的球孢白僵菌种群均为异质性明显的种群.潜山的蚕病亚种群是多源的,而泾县的蚕病亚种群是单源的;泾县蚕病亚种群和潜山的蚕病优势亚种群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只在蚕室内循环侵染家蚕,引起低频常在性的地方性白僵病;而潜山的非优势亚种群可以在蚕室外的少数转主寄主中传播.在两地松林的松毛虫种群中流行的类群、真菌杀虫剂生产菌株以及在潜山蚕室附近引起螳螂种群流行病的类群均与蚕病类群无关,表明其对蚕业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双氰胺对碳酸氢铵在土壤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双氰胺对碳酸氢铵中的铵态氮在土壤中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碳铵与双氰胺的机械混施,还是含双氰胺的长效碳铵,在抑制铵态氮硝化产生硝态氮的同时对氨挥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土壤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更高的铵态氮含量,并对碳铵施入后土壤的酸碱化强度起到了缓冲作用。添加双氰胺不但提高了碳铵的氮肥利用率,还减少了肥料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茶园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格局,探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差异和扩散特点及其与茶园景观格局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区域,在运用ArcMap10.5和R软件包raster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选取周边景观格局不同的18个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530个个体),基于23个微卫星位点对这些个体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测定,采用ARLEQUIN 3.5.2, FSTAT 2.9.3和R软件包adegenet 2.0.0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采用STRUCTURE 2.3.4和R软件包adegenet 2.0.0中的DAPC程序分析其种群遗传分化;利用BAYESASS 3.0.4估算种群间最近几代的迁移率;同时利用景观遗传学的统计方法Mantel、距离矩阵多元回归模型(MRM)和一般线性模型(GLMM)将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与景观组成和景观结构的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供试18个茶小绿叶蝉种群的23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9~52,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3.686~4.397,基因多样...  相似文献   

9.
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粗多糖对果蝇寿命、果蝇体内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研究了粗多糖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0∶1、时间2 h、温度90℃、浸提2次、醇沉乙醇浓度70%、醇沉时间为24 h;在该条件下的粗多糖得率为8.65%。孢梗束粗多糖能明显延长雌雄果蝇的寿命,延长率分别为18.78%和26.23%;孢梗束粗多糖能显著提高雌雄果蝇的SOD活性,并明显降低了雄性果蝇体内MDA含量,说明人工蝉花孢梗束粗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和延长果蝇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1.
活血丹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威  宋文静  金则新  李钧敏 《生态学报》2015,35(17):5761-5768
活血丹(Glechoma lonituba)是唇形科活血丹属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斑块活血丹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以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并探讨其与生境异质性、繁殖体传播和人为干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活血丹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低,各斑块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以水渠边斑块最高,平葛村斑块次之,竹林下斑块最低。2)活血丹物种水平的克隆多样性较高,各斑块活血丹的克隆多样性以水渠边斑块最大,平葛村斑块次之,竹林下斑块最低。3)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129,表明活血丹的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于斑块间;斑块间的基因流较小,仅为0.2004。4)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活血丹一定的空间距离下存在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竹林下斑块在10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05.994cm;平葛村斑块在20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35.388cm;水渠边斑块在15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40.336cm。应用软件SPAGeDi 1.2软件对各斑块的空间遗传结构进行量化,表明平葛村斑块具有最强的空间遗传结构,水渠边和竹林下斑块的空间遗传结构较弱。活血丹的遗传结构、克隆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其繁殖体传播特征、人为干扰和繁殖权衡的影响,是其对生境异质性的适应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17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7年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采集的41株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样本进行了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基于UPGMA法和贝叶斯模型对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采集的样本可以分为两大群,且种群的划分表现出了与来源地理纬度的一致性。因此按照各样本所属地理纬度将样本分为北纬33°-34°、北纬35°-36°、北纬37°-38° 3大种群。结果表明,分离自北纬33°-34°地区的玉蜀黍黑粉菌遗传多样性最丰富,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16,Shannon指数(I)为0.33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变异中来自种群内部的变异为86%,种群间变异14%(φpt=0.14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在高温、紫外照射、紫外保护剂和杀菌剂等逆境胁迫下分生孢子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Pf9606分生孢子在36~45 ℃高温下连续处理24 h后,该菌孢子几乎不能存活;36~45 ℃短时高温处理后,随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孢子存活率明显降低;随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玫烟色棒束孢孢子存活率明显降低,当紫外照射50 s时,孢子存活率为55.33%,当照射时间延长为180 s时,孢子不能存活;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高浓度的荧光素钠可提高玫烟色棒束孢抗紫外照射能力,抗坏血酸的理想浓度为0.2 mg/mL,荧光素钠的理想浓度为0.9 mg/mL,而不同浓度的刚果红和氧化锌对玫烟色棒束孢没有保护作用;玫烟色棒束孢与杀菌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70%代森联和58%甲霜灵锰锌混用后,对该菌孢子存活影响较小,不同浓度下孢子存活率均达85%以上,而常规浓度的氟吗·锰锌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存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Four new alkaloids isariotins G–J (14), together with the known isariotins, were isolated from cultures of the Lepidoptera pathogenic fungus Isaria tenuipes.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NMR spectroscopic and mass spectrometry data. Compounds 14 exhibited antimalarial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鲐鱼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丽艳  苏永全  王航俊  王军 《生态学报》2011,31(23):7097-7103
以往研究表明,台湾海峡的鲐鱼分属2个地理种群,即东海种群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为研究这2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对鲐鱼闽东(30尾)和闽南(30尾)种群进行了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种群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9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43个.闽东和闽南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7.75%、64.59%,0.1779、0.2123,0.2725和0.3228,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同一水平.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台湾海峡鲐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生境广及生命周期短被认为是台湾海峡鲐鱼具有较高遗传变异水平的原因;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鲐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而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Nm显示2个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种群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2个种群有基本相同的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鲐鱼闽东和闽南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幼体较强的扩散能力、海洋环流及洄游特性可能是造成台湾海峡鲐鱼种群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槭属植物是世界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植物种类,种质资源丰富且大多数种类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针对目前我国槭属植物杂交育种工作中面临的品种混杂不清、亲缘状况不明等情况,该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槭属25份植物材料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选用12条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获得84条谱带,其中81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例(PPB)达96.43%,表明槭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较高。25份槭属植物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405与0.952之间,平均值为0.627,表明不同品种或物种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较大。根据Nei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78处,UPGMA结果将25份植物材料分为2个类群,其中鸡爪槭品种(或变种)聚为一类,显示了各品种(或变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余槭属植物则聚为类群II;在0.646处,可进一步分为6个亚类群,部分鸡爪槭品种间表现出了叶形、叶色等表型形状与其遗传关系的相关性。研究未发现鸡爪槭品种(或变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存在相关性。我国槭树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国对槭树新品种的开发及选育工作仍十分薄弱,建议采取自行选育结合国外引进新品种的方式,丰富我国的槭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0个不同地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群体遗传结构。145个病菌样品ITS序列可推导出13种单倍体型(haplotype),其中,Haplotype 5为优势单倍型,有127个菌株。湖北随州地理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极大,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4685–0.40385。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13%和87%;Mantel测试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分化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该菌经历过种群扩张,群体间存在有效基因流。  相似文献   

18.
【背景】昆虫病原真菌对寄主的侵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IFCF01菌株对小菜蛾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然而有关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致病的相关基因少见报道。【目的】筛选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相关基因,为更好地利用玫烟色棒束孢防治小菜蛾提供基因靶点。【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2–3龄幼虫4、8、12、16、24、30、36 h的虫菌混合样品(处理组)及纯培养玫烟色棒束孢(对照组)进行测序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功能模块和信号通路。【结果】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混合样品与纯培养玫烟色棒束孢对照组对比分析共获得28 384个差异基因,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74个,上调表达118个,下调表达156个。筛选获得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上调表达基因可能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侵染有关。GO二级分类显示,差异表达基因能够注释到36个GO条目中,包含18个生物学过程、9个细胞组分和9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17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注释到132个通路中,其中有66个DEG显著富集在14个通路中。这些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大部分为玫烟色棒束孢侵染过程中潜在致病毒力相关基因。【结论】本研究为筛选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致病相关基因提供重要数据库,也为阐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侵染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