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明确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并进行政策问题确认。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结果 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尚处于试点推行阶段,各方反响不一;政策的推行面临一系列诸如人事制度、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争议追究等体制、机制上的政策问题。结论 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需夯实基础、合理规划、加强监督,逐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策的稳步推行。  相似文献   

2.
推行医师多点自由执业从理论上讲可以打破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这种不均衡分布的局面。由于医师异地执业出现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究竟是执业医师本人承担、接受或输出医疗机构承担并不明确,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或医疗损害可能会出现“三方都不想管、三方都要负责”的局面。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结果并不满意,多数属于“叫好不叫座”。尝试从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层面解读我国医师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后得出:必须完善医疗损害鉴定机制,构建执业医师自由人制度,医师本人需购买异地执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强制性保险,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医师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3.
医师多点执业从理论上通过调动医疗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社区患者医疗服务需求,调动医师主动参与基层卫生服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并在医疗联合体基础上,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但是公立医疗机构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支持医师多点执业。本文对医师多点执业与公立医疗机构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关系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成为医改的一大亮点,有关其利弊的争论众说纷纭。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势必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然而也存在不利因素。立足于我国执业医师现状,对医师多点执业利弊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正在各地逐步推开。文章依据国家新医改政策,以医师多点执业为基点,对医师多点执业现状和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行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医疗单位的实际,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09年起探索和推动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执业医师具有多点执业资格而未能开展多点执业的仍然为数甚多,政策实施进展相对缓慢,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社会办医等改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迟滞性影响。本文重点剖析现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医院补偿机制等制度性约束,以期为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医疗授权管理制度》,通过对医疗小组组长、住院总医师等岗位进行授权,实施医疗准入、追踪和全过程管理,落实执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医师执业行为,确保临床医疗技术合理应用。同时,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与退出机制,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被授权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与服务区域不相称,呼吁互联网医疗的介入并深度发展,这对于均衡资源配置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均大有裨益。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给予有力支持,进一步巩固医药卫生改革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医事法律的立法理念和立法内容比较滞后,导致互联网医疗在医师执业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与其形成断裂,亟需通过立法加以弥合,为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困境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阐释各阶层间的内在逻辑,旨在为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提供建设性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法辅助4位卫生政策与管理专家核检,总结并归纳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进程中的制约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解构各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及传导环路。结果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困境的12类制约因素存在一个“四阶梯结构”与“一条传导环路”。直接因素为“医生积极性不足”及“个人利益受损威胁”,深层要素是“宏观政策的调控力不足”,通过“政策—制度—组织—个体”逐级递阶掣肘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进程。结论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必须根植于“政策与立法”的双向保障,依赖于“制度与组织”的全面建设,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10.
在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地区扩展至所有省份的背景下,对前阶段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地区的推进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的积极性不高,总的局面依然没有打开,通过对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患者对目前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在北京地区8家医疗机构内,对959名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患者人群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评价。结果 患者人群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总体支持率较高,达到77.0%。结论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过尚需进一步完善并且有效地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医师执业模式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医师执业模式较为单一,多点执业进展缓慢,不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通过国内外医师执业模式比较中发现,我国在医师培养、资质认定、法律保障、保险体系、医师监督管理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建议我国从医师监督管理、法律保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完善多点执业配套制度,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面对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失衡、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落实推行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举例分析浙江、河南、福建医疗资源下沉的不同实践模式,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存在的困境。建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加大政府财政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并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增加供给的主体;鼓励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缓解医疗人才供给的不足,促进医疗供给结构调整,促使医疗资源下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庆市各级内镜医疗机构医疗执业现状,分析导致医疗执业状况不佳的原因,为改善医疗执业状况和医患关系,促进我国医疗执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137家已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院,506名内镜医师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重庆内镜医师当前的基本素质状况以及医师们如何看待所面临的卫生改革、所处执业状况、管理体制、行业内协会职能、执业内镜医师法、继续教育培训等。结果:54.81%消化内镜医师对自己的工作表示满意,40.13%的医师感觉工作一般;在对医疗事故的调查中,遇到和未遇过医疗事故的比例分别为5%和95%;目前主要困惑重庆消化内镜医师的是以下问题:缺乏休息时间、工作较大强度,比例占到36.09%。结论:应改善消化内镜医师执业环境,缓解消化内镜医师工作压力,有效地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符合广东省医疗卫生现状和特点的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基本框架。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备选指标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果 预调查和2轮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100%、96.67%、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0;正式两轮咨询一级指标权重权重比例接近,P<0.005 ;正式两轮咨询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161、0.191。结合专家对指标评价总分的排序和各指标重要性、可操作性变异系数,最终筛选25个指标。结论 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6.
医师多点执业由于管理、制度和医师因素的原因,政策优势还无法真正显现。结合云南、广东等地试点的展情况,分析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对政策实施的影响,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需要正确引导与加强监管并举,把多点执业关注点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向倾斜,并积极探索团队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了公立医院补偿模式的特点,以及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之间的关系;梳理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补偿机制的建议,即在政府按照医改要求足额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改革政府投入机制、医疗服务收入分配机制和医保支付方式,并建立有效的监管和奖惩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基于内容分析方法,运用多机制框架比较分析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和青海省四省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具体做法。结果 研究发现,政策协同性和激励作用有待加强;政府责任有待加强;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医保作用未充分发挥;药品流通领域仍存在挤压空间。结论 建议采取多机制联动的医药价格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和调控责任;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医保控费、补偿和约束引导作用;进一步挤压药品流通领域水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政策和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医院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对医院资金必须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有效监督,加强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健全医疗服务成本及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及成本构成要素的监测,为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建立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提供依据。在医疗这一重要的社会消费领域,需要给公众真实客观的信息,加强宣传和沟通也极为重要。总之,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建立规范高效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也是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加快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国公立医院临床医师对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及效果的评价。方法 对我国东、中、西3省(直辖市)1638名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我国公立医院临床医师对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和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分别为3.16分和3.41分。并且,不同地区、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师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我国公立医院临床医师对临床路径实施工作的认可度不高;西部地区和二级医院的临床医师更偏好实施临床路径;临床医师对临床路径实施可提高医疗服务过程质量的认同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