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有效规范临床用药,进行合理用药指标的监控,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方法 依据临床用药知识库,将用药规范和制度与医嘱系统流程融合;采用商业智能技术,抽取医院管理、医嘱、检验等临床业务数据库,建立主题模型,监测临床用药的各项指标。结果 软件化定制了临床用药规范和制度,在医嘱系统中实现提醒和审批流程。实时、精细化展示合理用药指标报表,并能进行潜入分析。结论 减少不合理用药医嘱,同时极大提高了合理用药数据统计、分析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总额预付制度对于三级综合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访谈法、比较法等收集信息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实施效果分析。结果 医院对管理策略的合理调整,有助于多种角度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临床医务人员在诊疗行为方面趋于规范化,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 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医院医疗费用的控制,医保的管理意识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北京市单病种政策执行情况,为付费制度改革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对医院单病种运行指标分析,评价单病种运行现状;选择盈亏的典型病种对照临床路径,探究原因。结果 单病种政策有效降低了平均住院日、个人负担、次均费用,部分病种偏离率较高;病种盈亏与政策是否及时调整有关。结论 北京市执行单病种政策有效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但政策长期不调整使医院执行政策走形。建议政府部门通过扩大病种范围、设立定额标准调整规则、配套监管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控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补充指标调研,分析门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补充指标,对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进行调研,并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3.04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82%,注射剂使用率为22.11%,通用名使用率为98.47%,抗菌药物的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百分率为28.81%,处方平均金额为47.65元。结论 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评价医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2007—2009年全国监测点医院的药物使用状况。方法 根据全国监测点医院的用药数据,采用金额分析和数据汇总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监测点医院的购药总金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各个省市的增长速度有所区别。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心血管用药连续3年位列前3名。结论 随着医疗市场的扩大,药品消耗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用药结构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平台上,开展首席药师制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提高医嘱合理性,实现临床用药事前监控。方法 通过设置首席药师制度,开展合理用药监控工作,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其成效结果 合理用药水平显著提高,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率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 首席药师制度开展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促进学科发展,真正做到临床用药的事前监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探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中西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中西部3省市6区县15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处方抽样,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抽取的2 630张处方,比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次均处方金额、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以及使用抗生素、激素、注射剂处方的比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次均处方金额、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使用激素处方比例以及使用注射剂处方比例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使用抗生素处方比例未出现明显下降,甚至有所上升。结论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能有效降低门诊处方费用,能有效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合理用药效果在我国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军队医院评价医疗成本运行现状和成本管理,提供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基于平衡计分卡(BSC)原理和医院发展规律筛选指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结合层次分析法(AHP) 确定各维度指标的权重。结果 从BSC的4个维度建立了一套完整反映医院成本控制战略目标的核心指标及权重,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42个三级指标。结论 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全面,权重系数的确定合理,可进一步用于军队医院的成本控制评价。  相似文献   

9.
????? 目的 设计一套医院医疗设备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对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方法 结合企业最新、最实用的管理方法,提出医院医学工程科有效开展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管理的新方法。结果 制订并实施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监督管理体系。结论 体系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合法性,使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都得到保护,从而提高医院医学工程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建立并实施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对医院业务发展以及质量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 实施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对《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执行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某省级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能基本满足该院临床治疗需求;对门诊医保患者费用控制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住院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对不同疾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不一。结论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用药考核制度,需加强中高档药物使用的监管,并增加相应的适应症限制,应考虑将临床治疗可供选择、药价适应的药品纳入目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量化可比、简便易行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对我国现有的医疗质量评价的文献进行循证分析,按循证医学的标准和引用频率提取综合性医院的共性指标和中医院特有的非共性指标,从而拟定指标体系草案。运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专家咨询,采用相乘模型的综合指数法筛选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和比例分配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反映中医院特色的二级指标6个,占26%。结论 整套指标体系既有医院的共性指标,又强调了综合性中医院的特性指标,既能突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特色,又能结合中医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员工视角 的县级公立医院薪酬体系外部问题探究     
目的 运用描述分析方法探讨县级公立医院薪酬体系的外部问题。方法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展开现场调查,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归纳得出补偿制度、薪酬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医保制度、社会认知5个方面的问题。其中补偿制度、薪酬制度方面的问题平均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45.08和46.95分;社会认知方面的问题平均得分最高为52.84分。结论 针对县级公立医院薪酬体系外部问题,应从加大补偿力度,完善补偿和薪酬制度、加强对灰色和医保方面的监管力度,完善其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群体对医院的认知,着力推进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薪酬改革。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明确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规制的失效环节,分析公立医院药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为政府应对规制失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规制关键环节进行评价,并针对特定问题运用目的抽样方法对专家进行定性访谈。 结果 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规制关键环节中,失效程度排序为药品流通规制、药品定价规制、药品价格加成规制、公立医院补偿规制、医疗服务低价规制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规制。结论 需要对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规制体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基于对医生告知行为的调查,发现目前临床中存在的医疗告知行为方面的不足。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17名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告知行为情况的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在医疗告知方面存在缺陷:医疗告知主体高年资医师参与度不高;医疗告知对象主要是患者的近亲属,而不是患者本人;医疗告知注重风险告知,而忽视了对患者病情及医疗方案等内容的告知。结论 目前临床工作中在医疗告知方面不足,医疗机构应该通过完善制度、培训医师及管理部门加强监管等方面来保障医疗知情告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以临床信息系统(CIS)为基础构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分析应用CIS及医疗质量信息化监管系统前后的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安全指标变化。结果 实施CIS及信息化医疗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后医疗效率和质量安全指标均有显著性提升。结论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是深入挖掘利用CIS、充分发挥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