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建立SRV-1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针对SRV-1env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染SRV-1 Raji细胞提取出的含有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反应。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将DNA样本进行10倍梯度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使用该方法对正常Raji细胞以及感染SIV、STLV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样本进行扩增,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检测40份储存猴血标本。结果使用巢式PCR扩增出的特异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5×10-3ng/μL,而且方法特异。用此方法检测40份猴血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初步建立SRV-1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为SRV-1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CaMV35S启动子、CP4 EPSPS和巢式PCR引物,应用PCR方法,从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将扩增产物回收后测序,经同源性分析扩增产物为CaMV35S启动子和CP4 EPSPS的一部分序列。与常规PCR相比,巢式PCR在检测转基因大豆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讨论了PCR检测过程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单克隆起源。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8例MNU诱导的胸腺淋巴瘤组织进行T细胞受体β链(TCRβ)和γ链(TCRγ)克隆性基因重排分析,并对TCRγ基因重排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8例胸腺淋巴瘤检测TCRβ和TCRγ均呈克隆性基因重排。DNA序列测定证实TCRγ基因PCR扩增产物为基因重排产物。结论巢式PCR TCR基因重排检测及DNA序列分析证实,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是来源于T细胞的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SV5的PCR方法并加以初步应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SV5序列,针对其中的SH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同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反应以证实此PCR反应的特异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巢式PCR提高此方法的灵敏度。利用此方法对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出的序列测序结果证实与报道的SV5SH基因相对位置的序列一致。AccIII限制性内切酶可对PCR产物进行特异性酶切。巢式PCR比一次PCR的敏感度有所提高。用此方法检测的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结果为阴性。[结论]本文首次初步建立了检测SV5病毒的PCR方法,排除实验室用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SV5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2016年9月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德国进境的杨木原木中检出活体象甲科昆虫。【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mt COⅠ)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该虫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该虫的形态特征与条纹根瘤象相似;测序分析发现,其COⅠ序列特征与Gen Bank中条纹根瘤象mt COⅠ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树表明,其与条纹根瘤象聚为一组。【结论】以上结果证实该虫为条纹根瘤象。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带皮杨木中截获该有害生物,需引起检验检疫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用定量PCR加巢式PCR方法,提高了对Coxiella burnetii (C.b)CoMl基因的检出率;通过对鸡卵中病原微生物Coxiella burnetii的基因检测,明确鸡卵的食品安全性;并对明确Coxiella burnetii的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方法]提取鸡卵DNA,用定量PCR加巢式PCR方法检测上述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鸡血白细胞中的微生物.[结果]用定量PCR加巢式PCR方法可检出4个以上的Coxiella burnetii Coml基因,用此方法可测出鸡卵中Coxiella burnetii Coml基因达104-106个,阳性率为5%-22%;对阳性鸡卵Coml基因PCR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有变异菌株的存在;免疫荧光法可见鸡卵中含有该微生物.[结论]由此认为鸡卵中存在病原微生物Coxiella burnetii,可能是Q热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黄瓜尖镰孢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株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inum)、23株镰孢菌属(Fusariumspp.)真菌和分离自土壤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为材料,采用化学裂解法提取总DNA,进行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试验证明PCR-RFLP程序不能完全区分Fusarium属内不同种,而巢式PCR对黄瓜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运用优化的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程序对染病黄瓜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在接种发病早期(未显症时)检测出黄瓜枯萎病菌,PCR-RFLP在感病品种接种后3d即可检测到病原菌,而巢式PCR在接种后5d才能检测到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SUSD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H32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H322细胞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 DNA,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含有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人SUSD2基因片段,以质粒pc DNA3.1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SUSD2。采用PCR、双酶切鉴定以及测序验证c DNA片段大小和序列正确。将重组载体pc DNA3.1-SUSD2转染H32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USD2蛋白的表达。[结果]PCR、双酶切鉴定以及测序结果显示pc DNA3.1-SUSD2包含大小、序列正确的SUSD2片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USD2蛋白在转染pc DNA3.1-SUSD2的H322细胞中表达高于转染pc DNA3.1的H322细胞。[结论]成功获得SUSD2基因全长序列,并成功构建SUSD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有效地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322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汤思琦  武扬  梁定东  郭恺 《生态学报》2023,43(1):388-397
基于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平台的有关记录和文献以及WoldClim网站,获取栎树猝死病菌的地理分布数据及气候数据,并用SPSS软件和刀切法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栎树猝死病菌现代和未来情景下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并计算和绘制栎树猝死病菌高风险区质心转移轨迹。通过不同年份和不同气候情况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1,说明MaxEnt模型准确并适用于预测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同时结合其主要寄主植物的地理分布进一步增强预测模型的可信度。预测结果表明,最冷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栎树猝死病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而2030s(2021—2040年)、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在3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5-8.5),栎树猝死病菌的潜在适生区相较于现代情景下都有所增加。此外,高风险区面积在3个年代3种情景下的面积增长率均高于45%。高风险区质心变化的预测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及检测结果易判断的PCR方法,并应用于大规模猕猴种群的弓形虫常规检测中。同时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的一致性。方法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p30(SAG1)设计了内、外两对进行巢式PCR扩增以及B1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单一PCR扩增,将DNA样本进行10倍倍比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繁猕猴共150只进行了弓形虫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0^-3ng/uL,而且方法特异。两种PCR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巢式PCR检测阳性率(10%)稍高于单一PCR检测阳性率(8.67%)。结论巢式PCR和一次PCR方法都可应用于猕猴弓形虫的常规检测中,并提示巢式PCR比单一PCR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12.
为深入研究NBS-LRR基因在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抗落针病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该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植物NBS-LRR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云杉NBS-LRR基因全长cDNA序列(PbNBS-LRR),分析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成功获得PbNBS-LRR基因的全长2 616 bp(基因登录号:MK044348),且包含一个2 508 bp的完整阅读框(ORF),共编码83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具有NBS-LRR类抗病基因典型的NB-ARC结构域和LRR结构域。(2)云杉PbNBS-LRR与北美云杉(Picea sitchensis)NBS-LRR类抗病蛋白相似性最高,达到98%;分子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PbNBS-LRR与北美云杉NBS-LRR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糖松(Pinus lambertiana)和火炬松(Pinus taeda)。(3)qRT-PCR分析表明,NBS-LRR基因在川西云杉、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和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的根、树干韧皮部、嫩枝及针叶中均有表达,在川西云杉和粗枝云杉的根部以及丽江云杉的树干韧皮部中表达量最高;在落针病病原菌侵染川西云杉和粗枝云杉的初期(5月)以及丽江云杉的后期(9月),NBS-LRR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73倍、2.11倍和90.49倍,表明NBS-LRR基因参与了云杉落针病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3.
Seventy-seve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hippelaphus), 40 roe deer (Capreolus capreolus) from the Northwestern (NW) Alps (Turin Province, NW Italy) and 29 roe deer from the NW Apennines (Alessandria province, NW Italy) were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 (MAP) by culture, IS900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IS1311 PC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for strain characterisation. MAP identification (nested PCR and/or culture) allowed us to detect 32.9% MAP-infected red deer and 22.5% infected roe deer in the NW Alps and 41.4% MAP infected roe deer in the NW Apennines. On the basis of the polymorphism present in the IS1311 sequence, all MAP isolates were characterised as cattle strai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MAP circulates widely among populations of wild cervids in NW Italy.  相似文献   

14.
【背景】2015年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物实验室从日本邮寄进境的鸡爪槭中检出一种短体线虫。【方法】通过采用形态学鉴定、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该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将该线虫的形态特征和测计值与已知种群比较,与Pratylenchus vulnus最为接近;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r DNA-ITS区序列特征与P.vulnus序列相似度为99%;系统发育树表明,其与P.vulnus聚为一组,证实该线虫为伤残短体线虫P.vulnus。【结论与意义】伤残短体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我国进出境检疫部门曾多次从入境货物中检出该线虫,但从入境邮寄物中检中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在陕西省的毛泡桐腐木桩上观察和采集到一株绒毛状真菌子实体,编号为HMNWAFU-CF-HS002。[目的] 为了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方法] 获取宏观彩色图像并对显微结构进行测量、统计和绘图。此外,用PDA培养基分离纯化该菌的培养物,并结合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进行rDNA ITS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 HMNWAFU-CF-HS002的形态特征与Punctularia atropurpurascens高度相似。系统发育分析将HMNWAFU-CF-HS002聚在P.atropurpurascens的单系分支中。[结论] 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系统发育结果,HMNWAFU-CF-HS002被鉴定紫黑点壳菌(Punctularia atropurpurascens),为中国的新记录种。此外,毛泡桐为其新记录寄主。至此,Punctularia属下的3个种,均在中国有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北京口岸从泰国进口的红毛丹果实表皮中检出活体粉蚧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分布、潜在入侵危害性等情况。【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粉蚧为多孔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multipori(Takahashi,1951),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蔓粉蚧属Maconellicoccus。同时详细介绍了该粉蚧的形态特征,以及我国口岸对曼粉蚧属的截获情况,讨论了多孔曼粉蚧的检疫意义。【结论】口岸应对该虫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措施,严防该虫入侵我国。  相似文献   

17.
[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造成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形势日益严重,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其临床分布特征和流行病学规律有助于临床感染的有效防治.[目的]研究沧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检出的200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  相似文献   

18.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引起犊牛呼吸道综合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亲缘关系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疑似患有犊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菌落形态和染色疑似巴氏杆菌的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和血清型鉴定,选择巴氏杆菌7类23种毒力基因,筛查临床分离株的毒力基因的分布。【结果】从8个省份的237份病料中分离出3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率为13.1%。16S rRNA测序分析表明31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同一亚群,其序列同源性与中国分离株HB01以及国外分离株USDA-ARS-USMARC-60712、USDA-ARS-USMARC-60214、ATCC 43137以及36950亲缘关系较近。对分离出的31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7类共23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显示3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所携带的毒力因子大多分布在17–19个,且集中度较高。【结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犊牛呼吸道综合症的主要流行血清型,通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临床分离株进化树和毒力基因分析,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山西以及河北的7株分离株进化来源于同一分支,且均缺失毒力基因tadD和hgbA及携带毒力基因hsf-1,提示着其亲缘关系可能与其携带的特定毒力基因存在一定相关性。该研究为犊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zooepidemicus,SeZ)是引起马腺疫的主要病原,还可引起猪链球菌病,加强该菌的地方株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有效防控相关疫病十分必要。【目的】对新疆地区2个马场SeZ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分析,并分析3株新疆分离株的分子流行与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分离纯化的3株病原菌(ZHZ113、ZHZ211和ZHZ523)进行染色观察、生化及药敏特性检测,对16S rRNA和SeM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链球菌7个管家基因arcC、nrdE、proS、spi、tdk、tpi和yqiL为目的基因对3株分离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研究。【结果】3株SeZ的药敏结果显示这3株分离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不同,但均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土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3株分离菌均属于Ⅱ群(兽疫链球菌)。3株菌的MLST分型结果分别为ST39、ST419、ST421型,其中ST419和ST42...  相似文献   

20.
An Alu-like element was identified in the 5′-UTR of psam 3, a Pisum sativum L. gene which shows enhanced expression during early events of AM formation. Two sets of primers specific for the 5′-UTR of the gene psam 3 and for the Alu-like element, respectively, were designed to study psam 3 gene organisation by targeted Alu PCR carried out on pea genomic DNA. PCR products free of Alu-like sequences were produced. A 1.0 kb DNA fragment showing up to 65 percnt; similarity to a Bam HI repeated sequence of Vicia faba was isolated in both wild-type and mycorrhiza-resistant pea. Southern 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other Bam HI related sequences in pea. The possibility that Bam HI repeated sequences might constitute complex repeating units together with an Alu-like element in the P. sativum genom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