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省驻马店发现大别山原矛头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硕  史静耸  李丕鹏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84-1085
<正>2016年9月17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村民王孝在自家果园中(33°11′32.45″N,113°37′19.42″E,海拔218 m)采集到1号蛇类标本,置于75%酒精保存后,送至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经鉴定为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原矛头蝮属(Protobothrops)大别山原矛头蝮(P.dabieshanensis),为河南省蛇类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相继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得2号雄性茂兰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maolanensis,为广西自治区爬行类新纪录。这2号标本基本符合茂兰原矛头蝮鉴别特征,但有些特征又与越北原矛头蝮P. trungkhanhensis相似,提示两个物种的分类关系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蛇类新纪录——中介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6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小龙门林场进行教学实习时,采集到2号蛇类标本,经鉴定为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为北京市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AStrauch(1868)最初报道中介蝮Gloydiusintermedius(Strauch)的模式标本产地为日本北海道、黑龙江流域以及黑龙江省的兴安岭山区。现代研究普遍认为中介蝮在我国分布于西北地区,西起新疆、东至山西及内蒙古。黑龙江省的蝮蛇只有体形粗壮,具有“黑眉”的黑眉蝮Gsaxatilis(Emelianov)和体较细小、具有“白眉”的乌苏里蝮Aussuriensis(Emelianov)两种。1996~1998年我们在编写《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志》和进行全国“陆生脊椎动物普查”的过程中,先后对黑龙江省大…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24日,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8°37′N,120°36′E,海拔339 m)发现1号雄性活体蛇类标本,经查阅文献和鉴定,确认为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系华东地区及浙江省蛇类属、种的地理新分布,也是我国发现角原矛头蝮仅有的第5个分布点。本次采集的角原矛头蝮标本全长615.0 mm,头长26.0 mm,体长484.0 mm,尾长105.0 mm。头呈三角形,头颈部区分明显,上颌1对管牙,鼻眼间有颊窝,颊窝由3片大鳞围成,其中1枚为第2上唇鳞。上唇鳞10枚,鼻鳞与第1上唇鳞分离。下唇鳞14枚。舌前段2/3为黑色,后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中介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8月8日,在辽宁省凌源市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红石砬子山主峰(40°47'N,118°55'E,海拔1 253 m)采集到2号亚洲蝮属(Gloydius)蛇类标本,经鉴定为中介蝮(G.intermedius),系该种在辽宁省境内首次发现。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标本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其分布格局和生物地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秦岭蝮和六盘山蝮分类地位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湘君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6,25(2):210-213
秦岭蝮(Gloydius qinlingensis)和六盘山蝮(G.liupanensis)的鼻间鳞形状和斑纹与高原蝮(G.strauchii)相似,鳞片变化范围也有很大重合,但它们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作者对六盘山蝮和秦岭蝮的鳞片(背鳞、腹鳞和尾下鳞)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并和高原蝮的数据比较.运用75%法则,秦岭蝮和高原蝮之间背鳞和尾下鳞多数数据的差异系数大于1.28,而六盘山蝮和高原蝮之间小于1.28.作者初步认为秦岭蝮应该是高原蝮的一个亚种,而六盘山蝮是高原蝮的一个北方居群.  相似文献   

8.
作者有幸在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中发现采于海南岛的山烙铁头蛇属(Ovophis Burger in Hoger and Romano Hoge,1981)标本1号。该属广泛分布于中国、东亚和东南亚大部地区,但在海南岛尚无报道。本文对该标本详加描记。根据其鳞被特征,特别是尾下鳞成单,将其鉴定为过去仅知分布于越南山区的越南山烙铁头蛇Ovophis tonkinensis (Bourret,1934)是为中国蛇类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广东天井山林区发现角原矛头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4~7月,在广东天井山林区采集到3条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这是该蛇在我国野外第二次被发现,天井山是新发现的一个分布点。本次野外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角原矛头蝮在我国的自然分布,为深入了解该蛇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宁夏发现阿拉善黄鼠裸体变异关键词阿拉善黄鼠,裸体,变异1989年7月底和1990年4月在宁夏海源县红羊乡,月亮山拐沟湾大炮梁山顶和沟底的黄土高原高山丘陵草原,海拔2130─2012米处,分别发现黑褐色裸体黄鼠各一只。这是20多年来,在该地区捕获30多...  相似文献   

11.
玉龙龙蜥Diploderma yulongense(Mathey,Denzer,Hou&Wang 2012)于2012年根据 Andrews R C等1914年在玉龙雪山采集的历史馆藏标本命名.至今对该物种尚未进行过研究,对其自然生活史资料和分布范围知之甚少.2019年7月,作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下麦地乡采集...  相似文献   

12.
李操  温涛  郭鹏 《动物学杂志》2009,44(2):135-137
2008年7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野外考察期间采集到一条游蛇科幼蛇.经鉴定,该蛇为方花丽斑蛇(Mactdophis bellus),为四川省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3.
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境内的攀枝花大黑山森林公园、攀枝花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共采集到贡山链蛇(Lycodon gongshan Vogel and Luo,2011)标本2号,为四川省首次发现该物种。2号标本(标本号R20140901和PZH20170901)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在江苏省采到8只蝙蝠,经鉴定为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为该省翼手目新纪录,这意味着我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均有该物种分布.江苏样本比文献记载的其他地区样本体重稍轻,体型略小,但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略高,符合菊头蝠主频率与体型大小成负相关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5.
2021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风景区乌岭沟东北(27°53′N,104°45′E,海拔1 380 m)采集到2号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标本(标本号:WG202107005和WG202107006)。通过形态学比较并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2号标本是黔北角蟾(B. qianbeiensis)。目前,已知黔北角蟾分布于贵州省桐梓县黄连自然保护区和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在四川宜宾发现黔北角蟾确定为四川省两栖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发现绯鼠耳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吉林省集安市采到绯鼠耳蝠 (Myotisformosus)样本 5只 ,为吉林省蝙蝠科新记录。对其体型与头骨进行了测量。对回声定位声波进行了录制和分析 ,发现其回声定位声波为FM型 ,一次完整声波包括1~ 2个谐波 ,主频率 (5 4 5 4± 6 3 9)kHz,通过回声定位声波特征推测 ,绯鼠耳蝠在较简单的环境中捕食中等大小的昆虫。  相似文献   

17.
2018年8月下旬,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采集到11号石龙子科(Scincidae)蜥蜴标本。经形态比较鉴定,该批标本均为刘氏石龙子(Pleistiodon liui),是河南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也是该物种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被发现。通过形态学分析,发现刘氏石龙子可能存在雌雄性二态。基于COI基因658 bp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渡石龙子(P. capito)和黄纹石龙子(P. tunganus)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刘氏石龙子聚成一支系,支持先前基于形态数据的黄纹石龙子种组的单系性。  相似文献   

18.
2020年7月30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碾子沟(30°00′46″N,110°32′18″E,海拔615 m)采集到1号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和分子系统关系比较,确定为四川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ichuanensis),为湖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该标本(CSUFTHPS2007080)存放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此次发现增补了四川竹叶青蛇的生物学信息,也表明该物种在武陵山脉及其延伸地区可能有着更为广泛的地理分布。建议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以便为该特有种种群和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