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变态是动物学中一个较重要的专用名词,有关内容在中学课本也多处涉及到。现择要介绍一点动物变态的知识,供动物学教学参考。何谓动物的变态动物由于外在和内在的原因,个体形态发生变化,这叫变态。但动物学所讲的变态,是狭义地从发生学角度理解,即胚胎不直接转变为成体,而是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先形成形态、生理、生态方面特殊的幼体,行独立生活和生长,以后在某阶段发生急剧变化,转变为成体。青  相似文献   

2.
活的不可培养的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的不可培养微生物(VBNC)即一些微生物明显地丧失了可培养的特性,但是保留了自身原有的代谢活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回复到可培养的状态。从VBNC细菌的诱导条件、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3个方面对VBNC细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一、真核细胞基因的基本结构 1.转录单位: 从已知的数十种基因的顺序,可得出一个具有功能的基因的共同规律,在基因5’端-25至-75区,有CCAAT和TATAAA区(后者又称ATA box或Hogness box),相当于促进子区(Promotor),为体外转录所必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以理论和试验来说明音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种子萌发所起的影响。在农业实践上音波所起的作用,据现在所知:有缩短植物成熟期,加速萌芽和增强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这一些非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同时在今後把物理科学应用到农业科学中开辟了极广阔的前程。  相似文献   

5.
6.
分离的蚕豆细胞核的RNA聚合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riton X-100对叶绿体膜的作用,可快速地从蚕豆幼叶制备较纯净的细胞核,它具有较高的RNA聚合酶活力。比较了两种分离核的方法,证明利用匀浆法制备的核具有较高的活力。核活力与发育时期有关系,茎端和第1对幼叶的核活力显著高于第2和第3对叶片的核活力。此外,核活力明显地受反应液内锰离子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敲除pckA基因的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核杆菌pckA基因编码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诱导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用敲除pckA基因的牛结核杆菌BCG和野生型BCG分别感染小鼠,取肝、肺、脾进行病理分析,并进行脾细胞培养,检测CD4 、CD4 /CD8 、细胞因子IFNI-γI、L-12和TNF等。用敲除pckA基因的BCG感染的小鼠比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体内产生的结核结节少且不典型,炎性程度低。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脾脏内的CD4 T细胞和CD4 /CD8 、细胞因子IFN-γ、IL-12、TNF均明显高于敲除pckA基因BCG感染的小鼠。pckA基因为结核杆菌生长所必需,其编码产物PEPCK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一种很好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吸附在细胞膜上的缩氨酸引起的膜的弹性形变,以及膜对缩氨酸的包裹行为,得到膜的平衡方程,用它可以来处理大尺度的形变,弯曲能量、吸附能量和弹性形变的相互竞争导致膜对缩氨酸发生从不吸附到部分吸附乃至完全包裹的结构转变.在膜的形变很小的时候,可以得到系统能量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9.
人是从那里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困难——人是从古猿变来的;甚至你还会进一步说,在这个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这个现在看来比较明了的道理,恰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认识过程才达到的呵!现在让我们首先来谈谈,远古的人们是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的。最初的原始人可能还想不到自己的起源在人类诞生的最早时期,“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恩格斯:《反杜林论》),这些最初的原始人为艰苦  相似文献   

10.
张海银 《生物学通报》1993,28(9):46-46,48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论文被重新发现3年后的1903年,萨顿(Sutton)和鲍维里(Boveri)根据各自的研究。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性,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这个从细胞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植物的臭氧污染胁迫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地面空气中的臭氧(O3)属于二次污染物,是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前体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来,全球受O3污染的区域增加,污染程度也日趋严重。O3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发现,不同植物对O3的敏感性不同,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植物自身的特性及环境因素;O3污染降低植物的净同化作用,减缓植物生长,改变同化物的分配,可对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该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O3污染研究领域应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选育具有对O3污染抗性较强的植物尤其是作物品种;2)深入研究减轻O3污染对植物危害的栽培管理措施;3)加强研究O3污染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4)研究植被在治理O3污染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臭氧污染与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普遍性和不断发展的趋势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造成的重大影响已引起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流层臭氧(O3)在空气污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占据重要角色,该文重点探讨了O3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光合、分配、生长和产量形成等主要过程的影响及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长期效应,并评述了相关研究方法进展。主要结论包括:O3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减少根冠比改变碳分配量,而最终导致粮食生产和森林生物量损失率高达30%;气候变化、CO2和O3协同作用对植物影响较为复杂,有促进也有抑制;生态系统模拟已成为研究O3污染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区域评估和未来气候预测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Hybrid poplar plants were exposed to 0.5 ppm SO2, 0.25 ppm O3 or 0.5 ppm SO2 + 0.25 ppm O3, 12 hr/day for 24 days to ascertain their effects on leaf growth and abscission. The data revealed that both O3 alone and O3 + SO2 promoted leaf abscission, while SO2 alone had no effect. Leaf area and dry weight were reduced while leaf abscission was stimulated by ozone fumigation. The interaction found between SO2 and O3, with all the parameters measured, was an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in which SO2 reduced the toxic effect of ozone. The data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leaf position, demonstrated that ozone did not affect development of the six youngest rapidly growing leaves. However, ozon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th leaf area and leaf weight, at later stages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臭氧对真菌杀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根霉 ,黑曲霉 ,青霉 ,酵母菌等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放电时间与致死率的曲线关系 ,并观察了与空白对照后其菌落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电时间的增长 ,致死率明显升高 ,且能够达到完全杀菌。  相似文献   

18.
臭氧对几种园艺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靛蓝胭脂红褪色反应检测抗体是否能催化经佛波酯(PMA)激活的THP-1单核细胞产生臭氧(O_3),并借助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的积聚,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细胞内胆固醇的臭氧氧化产物5,6-secosterol生成的情况,探讨抗体催化水的氧化作用对动脉粥样病变形成潜在的影响。结果显示,THP-1单核细胞经人IgG、PMA共同孵育后,显著产生了O_3的化学信号,对靛蓝胭脂红具有明显的褪色作用,过氧化氢酶能加强这种褪色反应,而乙烯苯甲酸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THP-1单核细胞经人IgG、PMA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共同孵育后,其细胞内积聚的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及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比值均明显增多,并显著产生了胆固醇的臭氧氧化产物5,6-secosterol,乙烯苯甲酸对它们均有抑制效应。以上结果表明:激活的THP-1单核细胞在抗体的催化下具有产生臭氧的能力,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一种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田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臭氧动态暴露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估臭氧(O3)污染对农田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是污染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运用开顶式气室(OTC),对冬小麦‘ 嘉403’(Triticum aestivum cv. Jia 403)进行了O3动态暴露的田间原位试验。实验设置过滤空气组(CF)、自然大气组(NF)和两个不同浓度的 O3动态暴露组(DO100和DO150)。结果表明:1) O3浓度增加,一方面可以改变灌浆期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引起表观 光量子产额、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光响应参数的显著降低。这表明灌浆期叶片光合能力的下降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O3暴露可以改变小麦形态特征,如植株变矮、叶片衰老加速、 叶面积变小,并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