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测定了裙带菜、叉开网地藻、海带、囊藻、海蒿子、鼠尾藻、萱藻和水云等8种褐藻的77K荧光光谱并同菠菜和红藻条斑紫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红藻和高等植物明显不同,褐藻没有作为PSⅠ特征的730 nm荧光峰。按荧光主峰的波长,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裙带菜、叉开网地藻、海带和囊藻的荧光主峰位于690 nm,海蒿子、萱藻、水云和鼠尾藻的荧光主峰在705-720 nm。这种77K荧光特异性预示褐藻同高等植物之间在PSⅠ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在植物界中,只有高等植物才有世代交替现象吗? 答:世代交替现象不光是高等植物都具有的生殖规律,它也存在于一部分低等植物中。例如:绿藻中的石莼、浒苔、几种刚毛藻,红藻中的石花菜、多管藻,褐藻中的海带、水云、网地藻、裙带菜、马鞭藻、黑顶藻、真菌中的异水霉,都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现象。问:什么是等世代交替和不等世代交替? 答:等世代交替和不等世代交替是世代交替中的两种类型。等世代交替的植物,其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大小及外观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孢子体为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配子体是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  相似文献   

3.
裙带菜PSI复合体的77K荧光发射光谱与菠菜的明显不同,缺少730nm长波荧光峰,位于715nm处,其捕光色素-蛋白质复合体有墨角藻黄素-叶绿素a/c-蛋白质复合体和叶绿素a/c-蛋白质复合体两种,菠菜只有一种叶绿素a/b-蛋白质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对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藻胆体在室温和77K处于不同浓度磷缓冲溶液和不同解离时间的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藻胆体在0.9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由于没有发生解离,光能传递效率高,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7nm,属于别藻蓝蛋白-B。当藻胆体悬浮在0.3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1分钟,77K荧光光谱的主峰出现在684nm.又出现655nm和666nm荧光峰,它们依次属子C-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在2小时;655nm荧先峰成为主峰,684nm荧光峰为次峰,666nm荧光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先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能传给别藻蓝蛋白-B。我们提出在螺旋藻藻胆体中存在两类C-藻蓝蛋白,一是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另一是与别藻蓝蛋白-B相连接。  相似文献   

5.
对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藻胆体在室温和77K处于不同浓度磷缓冲溶液和不同解离时间的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藻胆体在0.9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由于没有发生解离,光能传递效率高,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7nm,属于别藻蓝蛋白-B。当藻胆体悬浮在0.3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1分钟,77K荧光光谱的主峰出现在684nm.又出现655nm和666nm荧光峰,它们依次属子C-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在2小时;655nm荧先峰成为主峰,684nm荧光峰为次峰,666nm荧光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先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能传给别藻蓝蛋白-B。我们提出在螺旋藻藻胆体中存在两类C-藻蓝蛋白,一是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另一是与别藻蓝蛋白-B相连接。  相似文献   

6.
褐藻光合作用色素_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褐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褐藻的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及捕光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进展。并就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褐藻的特点、褐藻与其它不铪 生物的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同源性以及褐藻PSI复合物77K荧光发射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褐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技术、褐藻的光系统I、光系统II及捕光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进展。并就褐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褐藻的特点、褐藻与其它光合生物的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同源性以及褐藻PSI复合物77K荧光发射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层理鞭枝藻胆体在不同浓度磷酸冲溶液中解离过程中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和光能传递,完整藻胆体的77K荧光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5nm,它是末端发射体(核心-膜连接多肽和别蓝蛋白-B)的荧光峰,部分解离藻胆体的荧光光谱的主峰位移至652nm,次峰位于685nm;660nm为一弱荧光发射肩,它们依次为C-藻蓝蛋白,末端发射体和别藻蓝蛋白的荧光。严重解离藻胆体的荧光主峰移至644nm;次峰由685n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是形成溃疡的大肠炎症,病因不十分明确,治疗非常棘手。日本东京工科大学日前发表公报说,其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褐藻——波状网翼藻所含的藻醇能抑制溃疡性结肠炎。褐藻是一种褐色的海生多细胞藻类,包括海带和裙带菜。波状网翼藻多分布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北太平洋地区。东京工科大学教授佐藤拓已率领的研究小组,在利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鼠进行研究时发现,让实验鼠口服波状网翼藻所含的藻醇,实验鼠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层理鞭枝藻藻胆体在不同浓度磷酸缓冲溶液中解离过程中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和光能传递。完整藻胆体的77K荧光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5nm它是末端发射体(核心-膜连接多肽和别藻蓝蛋白-B)的荧光峰。部分解离藻胆体的荧光光谱的主峰位移至652nm:次峰位于685nm;660nm为一弱荧光发射肩。它们依次为C-藻蓝蛋白,末端发射体和别藻蓝蛋白的荧光。严重解离藻胆体的荧光主峰移644nm;次峰由685nm移至682nm;660nm荧光发射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光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可传递给末端发射体洞时又表明C-藻蓝蛋白不仅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而且还与末端发射体相连接。提出该藻胆体光能传递链如下:核心-膜连接多肽藻红蓝蛋白→C-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B  相似文献   

11.
CHAPS对M_(412)的动力学和共振拉曼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CHAPS对紫膜中菌紫质在光循环过程中M_(412)的衰减速率及质子泵功能的影响.光循环中间体M_(412)快、慢衰减组分的衰减速率及质子衰减速率均受到CHAPS的影响,综合激光拉曼光谱对M_(412)和其它光循环中间体相对含量的测定,表明CHAPS对紫膜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其膜脂完整的液晶结构,而使紫膜光循环动力学过程及质子泵功能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糖化酶一个主要组分的纯化和有关光谱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糖化酶粗酶制剂,经抽提、硫铵分级和DEAE-纤维素层析等程序纯化了糖化酶一个主要组分,并经电泳鉴定被纯化至均一状态,分子量为89000。于不同条件下,测定了该组分的圆二色性谱和荧光发射谱,取得了关于该组分构象的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3.
1983年我国报道了从γ-射线处理的“矮杆齐”大麦中得到了一株黄绿色的突变体1832C[1]。本文用光谱技术对该突变体的光合色素成分进行了鉴定。1 材料和方法  材料为六棱裸大麦“矮杆齐”和由该品种大麦诱变形成的黄绿色突变体1832C(Mb1832C),以及作为对照的缺失Chlb的突变体大麦Chlorina-f2[2]都于3月初播种于实验田中。  每个样品取30g新鲜的叶片,先用自来水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把洗净的叶片摊放在干净的纱布上吸干表面水分,剪碎,加入100mL预冷的含有0.4mol/L山梨醇、0.1mol/LTris-HCl(pH7.6)的缓冲液,用组织捣碎机先慢速捣碎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离的叶绿体作实验材料,发现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南方种源的4阶导数吸收光谱在680nm处峰值较大,在670nm处峰值较小,而北方种源中出现了在680nm处峰值较在670nm峰值小的类群,推断北方种群反应中心活力有下降趋势。南、北种源之间的低温(77K)荧光发射光谱有明显差异,PSⅠ、PSⅡ发射峰位置出现地理变动。低温荧光激发光谱分析表明,地理变异主要发生在叶绿素a的分子状态上。研究还表明,完整的针叶因为有角质层、松脂等物质干扰,检测不出光谱的差异,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主综述了二维核磁共振谱在测定二萜类生物碱结构中的最近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四种草螽雄性鸣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我国的长瓣草螽Conocephalus(Anisoptera)gladiatus,中华草螽C.(Amurocephalus)chinensis,悦鸣草螽 C.(Anisoptera)melaenus和斑翅草螽C.(Anisoptera)maculatus雄性鸣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草螽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简单,鸣声均由1种类型的脉冲组序列构成.长瓣草螽雄性鸣声每个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13 s,脉冲组间隔约0.12 s,每个脉冲组通常由8脉冲构成,鸣声的频率范围5~20 kHz.中华草螽雄性的鸣声脉冲组由2个脉冲构成,每次鸣叫持续时间约为3.3 s,两次连续鸣叫间隔约10.5 s,鸣声频率范围为20 Hz~20 kHz.斑翅草螽雄性鸣声的脉冲组由10~13个脉冲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2.1~2.5 s,两次连续鸣叫间隔时间约为3 s;鸣声频率从5.5 kHz到高于20 kHz.悦鸣草螽雄性鸣声由单一规则的重复脉冲组序列构成,每个鸣声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35 s,脉冲组间隔约0.023 s,每个脉冲组由3个脉冲构成,脉冲组重复率20/s,鸣声频率6.0~20.0 kHz.  相似文献   

17.
脑甙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对存在于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中的单糖脑甙类化合物(cerebrosides)的结构进行分类和光谱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针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见解,同时也总结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获得了马尾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pNPV)包涵体在Ag胶中的SERS谱。包涵体是通过膜蛋白的COO-和NH2基团吸附在Ag表面上,Trp和Phe残基侧链接近Ag表面,Tyr残基侧链远离Ag表面,SERS谱中没出现AmideⅠ和AmideⅢ带。强的低波数谱带(238cm-1)的出现表明包涵体与Ag表面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酰化酶中金属锌离子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酰化酶是含锌金属酶。该酶每摩尔蛋白中含2摩尔Zn(Ⅱ)离子。金属鳌合剂与酶作用,通过竞争螯合Zn(Ⅱ)离子使酶活力下降。残余活力与残留金属含量呈正相关。竞争螯合的结果,生成不含金属的脱辅基酶蛋白,并导致酶活力的丧失。脱辅基酶由于加入Zn(Ⅱ)离子而恢复其活力。实验表明金属锌离子是氨基酰化酶催化活力所必需。与Zn(Ⅱ)离子相似,Co(Ⅱ)离子也可与脱辅基酶相结合并使之复活。 在190—240nm区域内对比了天然酶、脱辅基酶蛋白与Co(Ⅱ)置换氨基酰化酶的圆二色谱。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与天然酶相比,在脱辅基酶中由于金属离子的丧失导致主链构象发生变化,其中α螺旋增加约7%。因而锌离子(钴离子)对蛋白主链的反应最适构象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脱辅基酶与Co(Ⅱ)离子结合,酶的主链构象恢复至与天然酶几近相同。可认为这是促使酶复活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癌症病人血液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癌症病人全血、血浆和血红蛋白的激发波长—发射波长—荧光光强三维光谱,观察到特征谱带625nm的荧光本原物质存在于血红蛋白部分,比较了十五种癌症(28例),十例非癌症病人和健康人血液在625nm带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