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工产品中转基因玉米Bt11成分实时荧光PCR定量(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在玉米自身基因和外源基因的边界序列之间设计了具有品种和品系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 ,并以实时荧光PCR技术 ,建立了加工产品中转基因玉米Bt1 1成分品系鉴定检测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实验对加热条件和时间对检测转基因成分的影响作了探讨 ,并检测了部分市售食品和饲料。检测结果发现 ,加热时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 ,对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的影响越大 ;在所检测的样品中可以检测出转基因玉米Bt1 1成分 ,有些样品还同时检出其他转基因成分。本研究实验建立的方法 ,可以用于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 ,也可以用于定性检测 ,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确证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深加工价值链条最长、产品系列最丰富的粮食品种,其多样性的下游产品既可以替代石油基炼化产品.又可以衍生出食品添加剂产品.既再生环保.又营养健康。中粮集团(以下简称“中粮”)作为国内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充分认识到玉米产品的价值和意义.在玉米产业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3.
以魔芋膳食纤维、海藻酸钠、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魔芋仿生椰果罐头。通过试验确定了魔芋仿生椰果罐头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魔芋膳食纤维3%、海藻酸钠03%、木薯淀粉08%、糖酸比35。在此条件下生产出的魔芋仿生椰果质地均匀、表面光洁、口感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关于对玉米产量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大垄双行的作物方法与玉米品种等存在的关系,通过玉米的产量来反应出大垄双行对玉米的影响。通过研究实验可以发现,玉米的产量与密度相关,但是过高的密度反而不利于玉米产量增长,大垄双行作物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对那些耐密型的玉米品种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由于胚乳培养在植物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中的潜在价值,多年来不断地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仅在少数植物上取得成功。玉米(Zea mays L.)胚乳培养工作虽然开始较早,后来也有一些研究,然而一直未能分化出胚乳植株。1979—1983年我们进行了玉米未成熟胚乳离体培养的工作,诱导出愈伤组织并成功地诱导器官发生,分化出根、苗。现将我们研究的部分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6.
黄桃罐头营养丰富,是我国第二大出口罐头产品,但是其颜色差异较大。采用目视比色法,以潘通色卡为参比物,由10位训练型评价员选择和黄桃罐头颜色相对应的潘通色卡号,然后再用色差仪检测黄桃罐头的Lab值,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金黄色、黄色、淡黄色、暗黄色。然后由有一定黄桃罐头消费习惯的人进行了系统的食品感官评价测试,旨在了解特定消费群体对不同颜色的黄桃罐头的嗜好性特点。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1)根据有经验型评价员将黄桃罐头色泽分为四类:金黄色、黄色、浅黄色、暗黄色。(2)初步得出这四类颜色对应的潘通色卡L值、b值范围和G值、B值范围。(3)人们对于金黄色和黄色的桃罐头印象会更好一些,认为其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7.
成蛋白(formins)在细胞骨架的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并通过该过程参与细胞的动态调控。研究成蛋白对进一步了解真核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玉米(Zea mays)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成蛋白家族并未被系统性鉴定以及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对两种模式植物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成蛋白进行同源性分析,鉴定出玉米中22个成蛋白家族成员,其氨基酸数目为300~1 699 aa,蛋白分子量为36 376.32~184 309.82 kDa,等电点为6.88~9.76。基于它们的结构域组成,这些成员可以分为16个植物Ⅰ类成蛋白,6个植物Ⅱ类成蛋白。亚细胞定位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成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膜上,且主要与抑制蛋白(profilin)以及ROP(rho-related GTPases from plants)蛋白互作。GO功能富集网络分析表明,玉米成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骨架的组成以及介导肌动蛋白聚合过程。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成蛋白基因受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以及光照、昼夜节律、温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并且都...  相似文献   

8.
从玉米幼嫩叶片中提取玉米叶绿体基因DNA,通过PCR克隆出叶绿体同源重组片段trnA和trnI、叶绿体特异性启动子Prrn以及终止子psbA.构建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pBAIRTARED,含有一个人工操纵子,其中,筛选标记基因aadA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AsRED处于Prrn启动子和psbA终止子控制.将构建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观测到重组细胞呈现红色,表明构建的载体可以用于玉米叶绿体转化以及表达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转基因玉米的转化途径,主要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碳化硅纤维介导法等,并分析了抗虫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玉米、利用转基因玉米作载体生产特殊蛋白等转基因玉米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李玉英 《生态学报》2011,31(6):1617-1630
为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应用田间原位根系行分隔技术研究了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和施氮对玉米抽雄期的根系空间分布、根系形态和作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间互作和施氮均增加了玉米和蚕豆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尺度上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与两种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均呈正相关,而与蚕豆的根瘤重呈负相关;抽雄期的土壤含水量与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呈显著的负相关。玉米根系可以占据蚕豆地下部空间,但蚕豆的根却较少到间作玉米的地下部空间,也就是间作后增加了玉米根系水平尺度的生态位。蚕豆和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分别在0-40 cm浅土层和0-60 cm 土层,且间作玉米根系在60-120 cm比单作和分隔的多。因此,种间互作和施氮扩大了两作物根系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生态位,改变了作物根系形态,即扩展了两者水分和养分吸收的生态位,增加了作物吸收养分的有效空间,从而提高了间作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以木糖异构酶基因为筛选标记的玉米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糖异构酶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可以在含有不同浓度木糖的培养基上筛选出玉米再生植株,其中50%-100%木糖浓度的总体筛选效果较好,但不同玉米基因型之间筛选的最佳浓度差异很大。通过DNA点杂交、PCR及PCR.Southern印记法检测表明,木糖异构酶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中。以木糖作为筛选剂,可以减小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玉米的矮生基因及其遗传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景瑞 《遗传》1979,1(5):40-43
降低玉米株高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 一。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玉米矮化的原因,矮生基因 的表型效应、传递规律和应用方法,是玉米矮化育种工 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施氮和隔根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系分隔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3、0.5和0.7 g· kg-1)下,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根系互作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互作和增施氮肥可以增加玉米株高、叶片长和叶片宽,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未隔根处理玉米成熟期的根干质量与隔根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在0.1、0.3、0.5和0.7 g· kg-1施氮水平下,未隔根处理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8.8%、6.3%、3.6%和0.7%,单株经济产量分别增加17.7%、10.0%、8.2%和0.9%.未隔根处理真菌和固氮菌数量与隔根相比显著增高;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固氮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玉米成熟期的根冠比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固氮菌数量相关性不显著.根系互作有利于改善玉米植株生长,增加玉米产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但其效果会随供氨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西(酒泉)、中(张掖)、东部(武威)代表站25年的气温和玉米产量资料,计算出各区域玉米生育期内≥0℃、5℃、10℃、15℃、20℃活动积温,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分离出玉米气候产量。采用多项式法、线性倾向、累积距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积温和玉米气候产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河西走廊灌区不同区域积温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玉米生育期内≥10℃的活动积温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玉米产量随≥10℃积温的增加而提高;灌区气候变暖后玉米气候产量比变暖前明显增加,自西向东分别增加124%、186%和301%。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提高喜温作物玉米产量,表明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可以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建立玉米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在乳熟期采摘的玉米果穗我们通常把它称为鲜食玉米,这种类型的玉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作加工。鲜食玉米可分为笋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诸多品种。它既可以作为粮食也可以作为菜肴,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风味独特,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作为黑色食品的黑玉米,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备受青睐。从种植成本、生长期以及适应性等方面来看,与其他玉米相比鲜食玉米都有较大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实现鲜食玉米产业化生产,对农民的增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提升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田作物布局作为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内容,一直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田块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可持续防控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本研究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对马铃薯-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单作3种作物间套作模式进行田间种群数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马铃薯单作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晚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一代成虫为害高峰期早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二代幼虫为害低峰期(8月26日-9月7日)时,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单作(P<0.05),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向日葵(P<0.05),整个调查期间,马铃薯单作虫量要大于两种间套作。此外,天敌昆虫群落调查表明:间套作玉米异色瓢虫量显著高于马铃薯单作(P<0.05),间套作向日葵的草蛉、食蚜蝇虫量高于马铃薯单作。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对越冬代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有影响,马铃薯播种初期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马铃薯甲虫的定殖扩散。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玉米(Zeamays)和其定植微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玉米与叶际微生物组之间的互作遗传机制,该研究采用数学模型量化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4种方式:互利共生、拮抗、侵略、利他,分析230份玉米叶际微生物组数据,利用网络作图研究玉米与叶际微生物组之间的互作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微生物互作网络中确定了67个中心节点微生物,通过网络作图筛选到玉米405个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最终定位到23个枢纽基因,发现其在促进植物生长、抵御病原菌侵染、耐受非生物胁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在作物遗传育种以及构建新型菌剂促进植物生长方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玉米联会复合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莫兵  施立明 《遗传学报》1990,17(2):81-85
以改进的去污剂微铺展技术制备玉米联会复合体标本,硝酸银染色,以光镜和电镜作相继观察。结果表明,三倍体玉米配对时除形成三价体和出现同源转换及双联会复合体外,还出现单价体和非同源配对。本文列出了玉米的SC核型,并对联会复合体侧轴加厚的数目、分布形式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动态     
微生物工业技术研究所等开发出无二次公害的微生物絮凝剂生产技术,其成本不到以往的1/4。 利用鱼罐头加工的废水和豆渣培养微生物来降低成本。特别是把水产加工废水作为微生物营养源,可望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生产出絮凝剂又处理掉废水。  相似文献   

20.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芝  荣廷昭 《遗传》2008,30(10):1249-1256
摘要: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 一直受到育种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重视, 因此近10年发展很快。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文章就近年来玉米遗传转化取得的进展、影响转化的重要因素作一小结, 并就目前转化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