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足迹家族的青海省资源环境压力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彩虹  赵晶 《生态学杂志》2016,27(4):1248-1256
为了系统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基于足迹家族构建了资源环境压力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及资源环境压力作了测评.结果表明: 1990—2013年,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32 hm2增为3.32 hm2,人均生物承载力由2.33 hm2降至2.07 hm2,2006年后出现生态赤字且不断增高,但1990年以来始终存在生物质盈余;人均碳足迹由5.82 t增至15.85 t,目前已超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7.93倍;人均水足迹从967.67 m3降低到732.05 m3.1990年以来生态压力一直较低(Ⅰb),温室气体(GHG)排放压力由较低(Ⅰb)升高到中上(Ⅱb),水资源压力很低(Ⅰa),资源环境压力由很低(Ⅰa)升高为较低(Ⅰb).生态压力和水资源压力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贡献率逐渐降低,GHG排放压力的影响明显增大.资源环境压力的空间差异较大,2013年西宁市很高(Ⅲb)、海东市中上(Ⅱb)、海西州中下(Ⅱa),其他各市州很低(Ⅰa),主要压力源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今后发展中,各市州应采取差异化减压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先贵  赵晶  马彩虹  肖玲  马彩芳  王晓宇 《生态学报》2016,36(12):3714-3722
为了科学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压力状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构建了基于足迹家族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价体系,并应用于云南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估。结果表明,1990—2013年,云南省生态压力由中上(Ⅱ_b)升至较高等级(Ⅲ_a);虽然林业碳汇23年来提高了73.28%,目前可中和全省14.67%的温室气体(GHG)排放,但碳足迹却增高了325.98%,致使GHG排放由较低(Ⅰ_b)上升至中下等级(Ⅱ_a);人均水足迹增速很小,可用水资源量较高,水资源压力虽很低(Ⅰ_a),但人均可用水资源量却以年均3.66%的速率减少;1990年以来,云南省的资源环境压力升高了一个亚级,由较低(Ⅰ_b)上升至中下等级(Ⅱ_a)。空间上生态压力变化较大,昆明、曲靖、昭通、文山、玉溪和红河等6市很高(Ⅲ_b),保山市和楚雄州较高(Ⅲ_a),大理州和临沧市为中上等级(Ⅱ_b),丽江、德宏、西双版纳、普洱等市(州)为中下等级(Ⅱ_a),怒江州和迪庆州分别属较低(Ⅰ_b)和很低等级(Ⅰ_a);GHG排放的空间差异较大,曲靖和昆明市为很高等级(Ⅲ_b),玉溪市较高(Ⅲ_a),红河市为中上(Ⅱ_b),西双版纳、怒江和迪庆3州属碳汇(Ⅰ_s),丽江和普洱市的GHG排放水平则低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限定值,属很低等级(Ⅰa),其余地区较低(Ⅰ_b);空间上水资源压力亦不尽相同,昆明市的水资源压力很高(Ⅲ_b),楚雄州为中上等级(Ⅱ_b),玉溪市、大理州和曲靖市为中下等级(Ⅱa),其余地区很低(Ⅰ_a);资源环境压力的空间差异很大,昆明市很高(Ⅲ_b),曲靖市和玉溪市较高(Ⅲ_a),红河市中上(Ⅱ_b),昭通、文山、楚雄和大理州等市(州)中下(Ⅱ_a),保山市、临沧市和德宏州较低(Ⅰ_b),其余地区很低(Ⅰ_a)。在今后的发展中,云南省应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GHG排放;加强森林保育,继续提高林业碳汇能力。使山清水秀的云南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态足迹与环境压力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生态现代化总体水平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现代化指数(EM I)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和环境压力的变动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新疆生态现代化指数在全国排名为27位,仍然为我国生态现代化水平落后的地区之一。1980—2005年,新疆综合现代化水平远低于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1998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25957hm2增加到2007年的40551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3.1270hm2减少到2.8266 hm2。区域环境水平呈下降趋势。资源转化率、生态保护指数呈明显上升态势。环境治理指数呈剧烈变动,1996-2003年呈"N"型变动态势,区域生态脆弱性没有明显逆转。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一套结合遥感技术方法的基于能量流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精确评估该地区1994—2018年的能值承载力、能值生态足迹以及环境压力的演变过程,并利用脱钩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进一步揭示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25年以来,在区域尺度,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压力增长了超过两倍,生态安全等级由较安全逐渐转变为轻度不安全。2)在城市尺度,珠海的环境压力在11个城市中最低,生态环境一直处于安全状态,与其相反的是佛山的环境压力很高,生态环境甚至由重度不安全恶化为极度不安全。而惠州生态安全等级变化最大,由安全转变为轻度不安全。3)生态安全等级的演变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经历了弱脱钩到扩张型负脱钩到弱脱钩再到强脱钩的过程,可见环境压力受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在逐渐减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密度下降所带来的人口效应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技术效应促进了环境压力脱钩。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通过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扩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减少人口压力有效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典型特大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机动车数量的骤增、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恶化等城市生态问题,生态足迹可以作为衡量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指标。本文以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沈阳和成都6个特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05—2012年6个城市的交通生态足迹。结果表明:6个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均有所增加,城市交通的生态环境压力逐年增加,化石能源间接生态足迹在城市交通生态足迹增长中起到主要作用;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和小汽车及其高出行率导致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是城市交通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完善的轨道交通及慢行交通等绿色出行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特大城市自驾出行的次数,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6.
饭店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饭店生态足迹模型,给出了饭店占地、能源、水、食物、棉织品、纸制品、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和平均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并构建了基于生态足迹的饭店生态效率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青岛市5家中高档饭店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表明,各饭店食物与能源的生态足迹之和占其生态足迹总量的94%以上,饭店的总生态足迹、各种平均生态足迹与饭店的星级呈正相关,饭店的生态效率亦随饭店星级的提高而提高;但同星级饭店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均有较大差别。说明通过一系列绿色管理措施降低饭店生态足迹、提高饭店生态效率,具有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7.
生态产业园的复合生态效率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晶茹  吕彬  张娜  石垚 《生态学报》2014,34(1):136-141
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在国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已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与国外不同,我国的生态产业园最终将演化为生态城市,其功能也从工业生产功能发展为融生产、生活和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生态效率是评价一个研究对象投入产出效益的量化工具,将生态效率的理念融入生态产业园,从园区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作为生态城市演化的一个特定阶段的视角,提出了复合生态效率的概念,构建了园区复合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说明了复合生态效率指标在产业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粟酒裂殖酵母菌对环境压力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航  黄艺 《生态学杂志》2011,30(8):1845
粟酒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运用于细胞周期控制、染色体分离、基因沉默、线粒体来源论和减数分裂的研究.由于粟酒裂殖酵母与人类进化的亲缘关系较近,因此近年来其被运用于对非自然环境压力的研究中.大多数压力会直接或间接引起粟酒裂殖酵母的活性氧压力.本文从基因组、蛋白质组和整体细胞结构上概述了粟酒裂殖酵母的基本特征,重点探讨了粟酒裂殖酵母在物理辐射、氧化物、重金属和激素类化合物等环境压力下的响应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粟酒裂殖酵母响应途径以及可能涉及的组分,并对该模式生物该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环境评价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吕彬  杨建新 《生态学报》2006,26(11):3898-3906
生态效率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中观(区域)和微观(企业)的发展规划与管理中的有效工具。回顾了生态效率的概念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其内涵和指标体系,探讨了几种典型计算方法与模型,并介绍了国内外在企业、行业和区域3个层次上的应用实践,讨论和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生态效率研究的焦点问题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徐凌星  杨德伟  高雪莉  郭青海 《生态学报》2019,39(12):4328-4336
工业园区因物质能量的高度集聚,生产-消费过程的网络关联,以及区域示范带动效应,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受到持续关注。本研究以福建省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例,应用物质流、生态网络和生态效率等测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2012—2016年间园区循环经济的网络关联和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园区物质流结构单一,关联度和稳定度明显较弱;(2)园区网络的韧性不足,关键节点的级联效应显著,尤其对中下游企业的影响程度大;(3)生态效率指数分析发现,园区关键节点企业在循环经济效益方面带动能力不足,影响园区循环经济的前景。为此,从园区网络关联稳定度和企业生态经济效率优化提升的角度,探讨园区未来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可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专一化工业园区探索可行的循环经济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模型及应用——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资源生态足迹可以直接反映区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压力.本研究在现有的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充分考虑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建立了包括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和生态需水4类帐户的城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模型,并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确定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对沈阳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沈阳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态势,但各年度均为水生态赤字;2005年较200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人均下降0.31 hm2,2006、2007年有小幅回升,2008、2009年趋于平稳,说明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有一定改善,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2.
抚顺市环城林整体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抚顺市环城林带3个不同功能区,进行连续5天每天3次采样,对环城林净化、滞尘、杀菌和减噪的整体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林带区内与林区外大气均值浓度相比,SO2、NOx、TSP分别降低了133%、160%和427%。不同地区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叶片吸硫量排序为:市区>林区外>林区内;空气中主要污染菌种为细菌,占884%;环城林对1~4kHz频段噪声的减噪效果最大,减噪效应取决于声源距离和树种。树种减噪效应排序为: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落叶松〔Larixgmelini(Rupr.)Rupr.〕>刺槐。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城镇扩展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多时相TM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辖区城镇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城镇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88—2004年间,沈阳市辖区城镇面积持续增加,扩展强度逐渐增强,2000—2004年间的城镇扩展规模和强度达到最大;城镇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市区西南方向是城镇扩展的主方向,近郊及各级经济开发区是扩展的主要区域;城镇景观格局日趋复杂,城镇发展紧凑程度降低;城镇景观格局演变与城镇扩展特征关系密切,表现出时空分异特征;工业化发展与开发区建设、政府政策与城市规划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沈阳市辖区城镇扩展与城镇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沈阳城市森林生态规划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工业发展与城市化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城市森林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首先对城市森林生态规划的内涵、原则及其总体目标进行了阐述,然后重点对沈阳城市森林生态规划建设进行了介绍,同时,针对沈阳市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以期对沈阳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海燕  程全国  魏建兵  黄骁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067-4074
利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沈阳市1995—2014年自然资本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95—2014年,沈阳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小幅波动,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人均足迹广度和足迹深度整体上呈波动式增加;足迹广度和足迹深度的变化率逐渐趋向稳定;耕地自然资本利用从2004年开始由资本流量过渡为资本存量,资本存量取代资本流量成为区域耕地自然资源需要的来源,且存量流量利用比逐渐增大;林地一直在利用资本流量,资本流量占用率基本保持不变;草地和水域一直在利用资本存量,且存量流量利用比逐渐增大;沈阳市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协调好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与存量流量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可通过开发新能源、合理规划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来减少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沈阳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阳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研究了沈阳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小气候温湿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气温日变化趋势是早晨气温最低、午后气温最高,但受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最高峰比太阳辐射峰值迟滞约2 h.一年四季气温日变幅为森林停止生长期(休眠期)>生长季前期>生长季后期>生长季中期.森林生长季前期、中期、后期土壤温度为白天高于夜间,而停止生长期(休眠期)为夜间高于白天.不同生长期土温日振幅为上层(20 cm)>中层(40 cm)>下层(80 cm),而同一层不同生长期的土温日振幅为土层深20 cm时,生长季前期>生长季后期>停止生长期(休眠期)>生长季中期;土层深>40 cm(80 cm)时,生长季前期>停止生长期(休眠期)>生长季后期>生长季中期.城市森林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与气温和地温日变化则夜间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于白天,但不同生长期相对湿度值日变化为生长季中期>生长季后期>停止生长期(休眠期)>生长季前期.  相似文献   

17.
沈阳城市森林绿量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平面量推算平面量”的方法,测算了沈阳市城市森林的绿量.结果表明:沈阳市城市森林不同类型单位面积绿量以风景游憩林最高,为3·86m2·m-2;生态公益林最低,为2·27m2·m-2;城市森林分布区单位面积绿量为2·99m2·m-2;城区单位面积绿量为0·25m2·m-2.沈阳城市森林总体绿量约为1·13×108m2·其中,附属林为4·15×107m2,占36·64%;生态公益林2·72×107m2,占23·99%;风景游憩林2·20×107m2,占19·38%;道路林1·84×107m2,占16·20%;生产经营林0·43×107m2,占3·79%.经检验,平面量推算平面量方法测算精度达到91·81%(α=0·05).  相似文献   

18.
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而生态环境脆弱性会威胁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分别选取2000年和2015年的高程、坡度、岩性、土壤类型、NDVI、年均降水量、年均温、人口密度、人均GDP、路网密度、景观多样性、土地利用程度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13个指标,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全局Moran'I和LISA聚类图,从整体特征、空间差异、空间集聚、地类脆弱性分异以及驱动力5个方面,探讨闽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闽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整体处于中度脆弱,但呈现出由中度脆弱向重度脆弱过渡的趋势;2000—2015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强的整体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东南沿海增长不明显,部分地区有所下降,而西北内陆增长明显;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为显著正相关,在西北部山区地带为显著的高高聚集,在东南沿海平原地带为显著的低低聚集,16年间集聚性特征在空间上有所迁移和扩张;2000—2015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在各地类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其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大小顺序始终为:林地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整体由中度脆弱向重度脆弱过渡;2000—2015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有所变化,但人口密度、景观多样性、岩性和土壤类型一直是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分析沈阳市1956-2004年6个时期市区空间扩展规律及其原因基础上,选择地势地貌、地面塌陷危害、水体(河流湖泊和水田)、林地、基本农田和土壤污染6个生态控制因子,将城市拓展区分为优先发展、适合发展、限制发展和严禁发展4个等级,最终形成生态安全格局,揭示了生态安全保障下城市空间扩展的趋势和方向.结果表明:1956-2004年建成区持续扩增;2000年前,沿着浑河在东北-西南轴向延伸程度较大;2001-2004年城市集中向南、跨越浑河开发了浑南新区.沈阳市发展初期,其格局主要由工业生产力布局塑造,政治、经济因素为主导,至2004年,建成区面积已达291 km2,再继续扩张,生态因素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生态安全格局显示东部、西部发展受到限制;北部、南部和西南部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尤其南部扩展空间更大,可以以南部为主要扩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沈阳城市森林常见树种的物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健波  徐文铎  陈玮  何兴元  闻华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455-1459
城市绿化树种的物候配置是城市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沈阳城市森林常见树种为对象,利用6年的物候观测数据,绘出了28种主要乔灌木的物候谱。分析各物候现象之间关系,将其划分成4大组:萌动展叶现象组、叶变色现象组、落叶现象组和花果现象组;并根据叶变色和开花早晚对其进行聚类分组,为城市森林树种选择、树种组成和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