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类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 1967—1971年,美国的Diener发现马铃薯纺锤块茎病是由分子量仅为1.2×10~5的RNA引起的,称作类病毒。类病毒的发现是生物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揭示了一类比病毒更小的病原的本质。这样小的核酸引入到适当的寄主后,能独立复制和致病,开拓了研究生命物  相似文献   

2.
北京栽培的多年生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发生一种矮化病(CaSD),病叶组织中未发现病毒颗粒,但发现一种分子量约为1.9×10~5的核酸。这种核酸对核糖核酸酶敏感,抗脱氧核糖核酸酶,称谓CaSD-RNA。在CF-11纤维素柱上层析,90%以上CaSD-RNA可在含15%乙醇缓冲液中洗脱下来。分子展层后用暗场电镜观察,在不变性条件下为类似棒状的结构。在变性条件下为环状分子结构。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证实,CaSD-RNA为环状分子。其侵染性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人工合成的柑桔裂皮类病毒和菊花矮化类病毒的互补DNA探针,经固相分子杂交(dot blot)检测了柑桔、菊花等样品。结果表明:与生物学检测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相比,这是早期诊断类病毒病和检测类病毒的一种较为灵敏、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人们还认为起催化作用的酶一定是蛋白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分子和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是分工的。近年来陆续发现一些RNA分子能起催化作用,改变了这一观念。由于RNA分子具有携带信息和催化作用双重功能,实验室的研究亦表明,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能产生ATP,锌离子等催化则可产生RNA片段,无酶存在下RNA能复制,但DNA原料在无  相似文献   

5.
从苹果锈果病组织中分离到类病毒RNA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鉴定类病毒环状分子结构的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在患有锈果、花脸、裂果等症状及不显症状的苹果锈果病成熟果中,存在着一种环状低分子量RNA,称之为ASSD-RNA-1,其分子量略小于马铃薯纺垂形块茎类病毒(PSTV),在病树枝条中除存在ASSD-RNA-1之外,还存在另一种环状分子,称为ASSD-RNA-2,其分子置比PSTV略大,在热力学上ASSD-RNA-2较ASSD-RNA-1稳定,变性温度前者高于后者,在成熟的病果中未检出ASSD-RNA-2,研究了患病组织核酸提取物的侵染性,提供了锈果病类病毒病毒病原的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6.
7.
斯托氏变形杆菌印rovidencia stuartii)含 有一种限制性内切酶Pst I,其切割位点是 CTGCAG[1];球芽抱杆菌(Bacillus globiggi)含 有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Bgl I和Bgl I,) Bgl I的识别位点是GCCNNNN}NGGC, Bgl II的识别位点是A杏GATCT[1]。这些限制性内 切酶在DNA重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中都是常用的工具酶。本文参照Greene等121的 方法分离和纯化了Bgl I和Pst I酶。在所采 用的球芽抱杆菌的菌株中,Bgl II的含量似乎 较少,未能得到较好结果。现简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产气气杆菌茁霉多糖酶的研究I.酶的提纯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 10016的茁霉多糖酶(pullulanase E.C.3.2.1.41)用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型凝胶电泳进行纯化,得到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一的纯酶。纯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3—5.8,耐热性较差,50℃ 4小时后仅存活力10%。纯酶在pH4.3一8.6稳定。酶作用于糯米淀粉的米氏常数Km为2.0×10-2克/毫升。用聚丙烯酰胺薄屡凝胶等电聚焦测定酶的等电点pI为3.8,用SDS凝胶电泳测定酶的分子量为51,000—52,000;此酶是一种糖蛋白;含糖总量为6.5—7.0%;纯酶能专一性的水解茁霉多糖、糯米淀粉,也能分解糊精,而不作用于糖原、纤维二糖以及环状糊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牛蒡子液体制剂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含量的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采用Dionex Summit高效液相色谱系统,ODS C18柱(4.6mm×250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280nm,柱温30℃下对牛蒡子液体制剂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牛蒡子苷进样浓度在0.098~0.98mg/ml、牛蒡子苷元进样浓度在0.0304~0.304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0%,RSD为1.9%(n=6)和98.6%,RSD为2.3%(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牛蒡子液体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粘虫是禾谷类重要害虫之一。在自然条件下,粘虫能被病毒所感染,导致流行病(Raun,1961;Tanada,1961,1962)。目前,已证实在行军虫(Pseudaletia unipuncta Haworth)中有核型多角体病(Chapman et al,1915;Steinhaus,1951)、质型多角体病(Tanada etal.,1960)、颗粒体病及非包涵体病毒病(Wasser,1952)的存在。Tanada的工作表明:不  相似文献   

11.
从酵母变异株20B一12经过超声波处理、硫酸铵沉淀、DEAE纤维素和磷酸纤维素层析等步骤,纯化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A和C,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一的条带。其中不含Dnase、Rnas:和蛋白酶活力,无内源.DNA。测定了RNA聚合酶A和c对弘鹅膏蕈碱的敏感性。酶A在a-鹅膏荤碱为400μg/ml时,活性受到抑制,而酶c在该浓度时,几乎不受抑制。(NH4)zSO4对酶A的最适浓度为20mM,对酶C有二个最适浓度,分别为40raM和240raM。无二价金属离子Mn+或Mg2+,酶A和c几乎无活力。两种酶最适Mn2+浓度均为2.5mM,Mg2+浓度均为5mM。两种酶以热变性小牛胸腺DNA为模板,测活性均较天然小牛胸腺DNA为模板时高。  相似文献   

12.
溶葡球菌酶的纯化和某些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14.
15.
1.应用本实验室构建的克隆菌株枯草杆菌0044进行了溶葡球菌酶的发酵生产,产量为150—200mg/L; 2.通过DEAE-纤维素,CM-纤维素和Sephadex G-50层析纯化了该酶;并以NaCl盐析方式,首次获得了该酶结晶; 3.测定了溶葡球菌酶的某些性质; 4.观察并讨论了溶葡球菌酶与溶菌酶等在溶菌作用上的相互加强。  相似文献   

16.
溶葡球菌酶的比色测定及某些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葡球菌酶是一种专一地溶解葡萄球菌的溶菌酶。和蛋清溶菌酶一样,通常采用比浊法进行测定,底物或为葡萄球菌、或为该菌的细胞壁、或为该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本文报道一种简便灵敏的溶葡球菌酶比色测定法,以偶联了KNR艳蓝染料的葡萄球菌(死)细胞或偶联了KNR艳蓝染料的该菌细胞壁肽聚糖为色源底物,根据酶作用后释放出的可溶性KNR生成物计算酶活性。本文采用该比色测定法检定了溶葡球菌酶的某些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18.
从苜蓿上经单斑分离得到H-10分离物,经生物学鉴定和电镜下形态、大小的观察以及理化性质的分析,确认为苜蓿花叶病毒(AMV)。在芸豆和豇豆上只产生局部坏死斑而无系统病状。致死温度50--55℃,l 0分钟,体外存活(室温下)12-24小时,稀释限点2×10-3一10-3,蚜虫传,等电点4.60。提纯制品在电镜下呈现五种颗粒,其宽度大致相等,约18—20nm, 但长度分别为58、45、37、29nm,第五种最小颗粒近球形,直径为18—20nm。病毒经分析超离心后出现四个主峰,其沉降常数分别为97S、87S、77S和675;经3%凝胶电泳后虽可检出16个组分,但其中四个组分是主要的。初步认为这四个组分即B M、T6和Ta。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染料DAPI、PyroninY和FITC分别染同一细胞内DNA、RNA和蛋白.在紫外光、绿光和兰光顺序激发后,用MPVⅡ显微荧光光度计测量反映单个细胞内DNA、RNA和蛋白含量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发射光谱分析,每种染料荧光之间的干扰是可以忽略的.测量结果与FCM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显微荧光光度术对单个细胞多参数相关测量的优点是简单、便宜,并可用于对活细胞获得形态学和定量细胞化学的组合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异硫氰酸肥和卜流基乙醇等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RNase是不会起作用的,含RNA,DNA和RNase的溶液(水相)在酸性pH下经酚/氯仿反复抽提使RNase蛋白变性,而RNA游离进入水相的能力明显优于DNA,反复抽提后的水相经异丙醇沉淀,便可获得高质量的RNA。样品粉碎后,酚/氯仿反复抽提在超净台中进行,其余操作在带盖的经处理的离心管内完成,排除了外源RNase污染的可能性。由于变性剂始终和**A在一起(水相),内源RNase虽存在,但不起作用。故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的优点,重复性和RNA质量都较好,完全能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