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植硅体形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运用地层中植硅体组合解释过去草原植被及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是要了解研究区现代植硅体形态及表土植硅体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文中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植物根、茎、叶、芒以及种子等不同部位的植硅体,对其中的12种主要禾本科植物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进行分类及统计。研究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禾本科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可分为8种特殊形态类型。C3植物早熟禾亚科的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形态多样。几乎所有早熟禾亚科都能产生圆型硅酸体,以贝加尔针茅(85.5%)、大针茅(89.7%)、克氏针茅(90%)以及芨芨草(96.6%)中的圆型硅酸体含量最丰富。针茅哑铃型主要见于针茅植物叶表皮短细胞中,克氏针茅的针茅哑铃型含量相对较高。羊草中未见针茅哑铃型硅酸体。浴草、披缄草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以齿型为主,分别含87.3%和57.2%,齿型在硬质早熟禾中也占一定比例。沙生冰草中的脊圆型占优势,含74.4%。C3植物早熟禾亚科的叶表皮短细胞产生的截锥型硅酸体含量较少。C4植物虎尾草亚科中的糙隐子草叶表皮短细胞硅酸体以黍哑铃型、简单哑铃型、鞍型为主;黍亚科狗尾草则以黍哑铃型占优势(82.9%)。  相似文献   

2.
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湖相沉积中富含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对于湖相沉积中的昆虫、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植物大化石和孢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新世山旺组在沉积期间,山旺湖周围的植被处于湿润的暖温带到亚热带的古生态环境下。哺乳动物蝙蝠和貘化石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草本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的研究报道。本文首次对山旺组样品中的植硅体进行了研究,为山旺中新世植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从6块山旺组样品中分析出的植硅体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含有丰富的保存极好的草本植物植硅体,代表森林成分的双子叶植物植硅体,以及偶尔出现的棕榈科植硅体。草本植物的植硅体主要来自于C_3/C_4禾本科的PACCAD类群和早熟禾亚科的植物,少数可能来自于在林下封闭生活环境中生长的草本植物。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显示,在湖边森林生活环境下,伴生大量的适合沼生到中生环境的草本植物,在较干旱的地区生长着早熟禾(和PACCAD)的草本植物。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山旺中新世气候比现在更加湿润而且变动较小的观点。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与土耳其和北美大平原中新世湖相沉积中的植硅体组合不同,后者的植硅体组合主要是由多种C_3早熟禾亚科草本和不同种类的PACCAD类群草本植物组成。今后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揭示这种差异是否反映了草本植物群落在大尺度的生物地理上的差异,或者是由于地区性的局部气候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湖北大洪山浅变质岩系“应山群”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北部大洪山东南部浅变质岩系“应山群”包括了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地层。本文记述了京山县晚震旦世白兆山组上段黑色硅质岩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的微体植物化石。化石以丝状体为主,球状体较少,前者可归入Siphonophycus属。此外还见不少黄铁矿交代的丝体化石,它们大体上还保持着原来丝体的外部形态。球状体化石(Sphaeromorphs)均单个产出。白兆山组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应山群”的古生物资料,而且为今后在浅变质岩系的岩石切片中寻找微体植物化石指出了希望。  相似文献   

4.
峡东区上震旦统宏体化石藻类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峡东地区的震旦系剖面,是南方震旦系层型剖面,过去只报道过“Collenia”型藻叠层石。近年来,陆续发现大量微体植物化石、宏体植物化石及后生动物化石,其中带藻类极为丰富,遍及灯影组中段。1978年陈孟莪和马国干为追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在从野猫面(秭归县龙江公社前进四队)下到庙河的半山坡的大路旁,在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发现了宏体化石藻类和可能是属于浮游生物的印痕化石。  相似文献   

5.
陈昌斌  倪兵  徐寿彭  马庆海 《植物研究》2003,23(4):T006-T008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vat.nana(Roxb.)Keng f.)营养体各部分及生长发育各时期叶片的硅酸体进行观察研究。凤尾竹营养体各部分硅酸体形态分别为:叶片竹节形;叶鞘鞍形、钝方形;箨叶哑铃形;箨叶鞘鞍形;杆的表皮部位有少量椭圃形硅酸体,而内部来见成形的硅酸体;地下茎及根皆来见成形硅酸体。成熟硅酸体均沿脉横向排列。硅酸体在叶片、叶鞘、箨叶和箨叶鞘中基本上是按生长发育顺序从不成形到成形,由小到大变化的,分布由不规则到沿脉横列。同一叶从叶鞘到叶片呈现出由鞍形→钝方形(椭圆形)→竹节形渐变的趋势。光镜下,硅酸体内一般有折光率不同于其它部位的l到多个细小颗粒聚在一起形成的核状结构。凤尾竹不同生长发育期各部分硅酸体的晶核存在状况、硅酸体的形态和大小的演变趋势体现了硅质在植物器官表皮细胞上的连续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6.
植物硅酸体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国外植物硅酸体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1. 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植物标本、表土、地层、考古样品的采集;2. 实验室硅酸体分析方法,包括:现代植物、表土、地层、考古等样品硅酸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嵩草属植物硅酸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德山 《广西植物》2002,22(5):394-T003
对国产狭义嵩草属 (K obresia,Cyperaceae) 3个组 2 7种植物进行了硅酸体系统分析研究 ,同时结合近缘的苔草属 (Carex) 2个组的植物硅酸体特征 ,深入探讨了植物硅酸体系统分析研究在莎草科苔草族 (Cariceae)中的系统分类学意义。认为 :(1 )嵩草属及其临近类群在属间、种间及种下水平的系统分类学比较研究都可以借助植物硅酸体系统研究的证据。 (2 )穗状嵩草组 (sect. Elyna)的硅酸体系统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除矮嵩草 (K.humilis)及其近缘种同其他穗状嵩草组的种类有所不同 ,它很可能有一个不同于穗状嵩草组其他类群的嵩草组(sect. K obresia)的亲缘。 (3 )从植物硅酸体系统特征的研究来看 ,拟苔草组 (sect. H emicarex)的一些种接近于穗状嵩草组 ,如高山嵩草 (K . pygmeae) ;而另一些种接近于嵩草组 ,如禾叶嵩草 (K . graminifolia) ;也有一些种类的硅酸体系统特征更接近苔草属 ,说明这个组很可能是多源的 ,即本组的单一花穗和果囊形态特征由不同类群的复合花序种类趋同演化而出。(4 )嵩草组的硅酸体系统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说明嵩草属原始类群在硅酸体系统特征方面与外部形态特征演化的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江西九江第四纪红土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孢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孢粉记录表明:该地红土是湿热环境下的产物;红土形成时期发育了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类植被;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如中国北方黄土。古土壤A层被侵蚀及铁、铝氧化物的高含量可能是造成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佳的主要原因;亚热带植被中乔木类植物硅酸体抗溶解力弱;经工土中禾本科植物夺地 体保存与风化指标、全有机碳成正相关;禾本科植物硅酸体总量自剖面底部(网纹红土)一顶部(褐黄土层)逐渐增多,可能暗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存在较为普遍的气候恶化趋势,气修总体向变冷、变干方向发展;红土剖面5m及3.0左右古土壤A层的出现及剖面风化指标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红土经历了堆积与风化同时进行的加积型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化石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概述近年来在扬子地台震旦纪陡山沱期岩层中发现的后生植物化石,对这些化石进行详细的形态分析,并与世界其它地区发现的晚前寒武纪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和现生藻类进行比较,综合阐述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早期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陕西宁强宽川铺组微体植物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年,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送给笔者一批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的样品,要求分析、收集微体植物化石,并给予鉴定;这批样品采自陕西宁强石中沟至瓢家垭剖面。笔者从该队划属下寒武统宽川铺组的薄层燧石收集到大量浮游微体植物化石(凝源类),丝状和球形微体藻类化石;这些化石为我们了解我国震且系一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微体浮游植物的面貌及探讨微体植物化石的生物地层意义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蒙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供岩样  相似文献   

11.
1 压型化石 植物遗传体在沉积物中被压实而呈扁实状态 ,随着细胞的压扁 ,内部的结构随之消失 ,常常留下一层与植物残骸原形一致的碳质薄膜 ,这种化石类型称为压型化石 ,是最常见的植物化石类型。在压型化石上植物叶片表皮层、气孔等的细胞形态均可完好保存。2 印痕化石 印痕化石是植物遗体在埋葬前陷落在松软细密的底质上的印迹。由于植物遗体在埋葬时业已消失 ,所以印痕化石很少或不粘附碳质。从印痕化石上不能看到细胞的细节 ,但却能发现植物体的主要特征 ,如通过植物叶片的印痕化石可知叶形、脉序等特征。3 模型化石 立体的植物器…  相似文献   

12.
如果告诉你在植物的茎叶中生长着多彩缤纷的宝石,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不仅如此,某些植物中宝石的含量还相当多,象水稻的茎叶中,宝石的含量可达到干重的10~20%。一般禾本科植物中的含量都在1~3%左右,多数木本植物的叶子中宝石的含量都小于1%。由于这种宝石实际上是充填于高等植物组织细胞中的非晶质硅酸体,所以人们一般叫植物硅酸体或植物蛋白石(plant opal)。植物硅酸体的形态和数量在不  相似文献   

13.
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化石证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概述近年来在扬子地台震旦纪陡山沱期岩层中发现的后生植物化石,对这些化石进行详细的形态分析,并与世界其它地区发现的晚前寒武纪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和现生藻类进行比较,综合阐述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早期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明  任东 《昆虫知识》2007,44(6):908-908
研究节肢动物食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即是研究相关的破损植物化石。通过对早期植物化石的统计分析,有关陆生节肢动物植食性习性的早期化石证据主要集中在2个地质年代大量出现。第一阶段在晚志留世到早泥盆世(4.17~4.03亿年),这一时期发现了很多有被取食痕迹的植物孢子、茎化石等。节肢动物对这些植物组织取食习性的演化非常迅速,因为类似植物化石的发现仅比破损植物化石的出现早了400万年。距离第一次植食性化石证据集中出现的8000万年后,即晚古生代又有了一次该类型化石大暴发式的出现(第二阶段)。这批化石表明,此时植物被取食的部位已经扩大到根部、叶子、树干、种子等。这一阶段最早的化石集中出现在晚密西西比世到中宾夕法尼亚世(3.27~3.09亿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现状,主要特征、在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演化上的意义及今后研究展望.贵州凤冈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Pinnatiramosus qianensis Geng(黔羽枝)具有陆生维管植物的某些重要特征;新疆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群中出现了早期陆生维管植物主要类群,显示了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的早期特征;云南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的发现有助于对全球植物古地理分区的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纪具有丰富的微体植物(隐孢子、三缝孢、管状体和表皮等).为早期陆生植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我国是探寻陆生植物起源、分异和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在志留纪地层中开展早期陆生植物化石的野外和室内工作,能够揭示各时段的陆生植物特征,提出新的观点和演化模式,将推进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系统演化的研究.随着我国志留纪陆生植物化石研究程度的提高,基于有力地层时代证据基础上建立的早期陆生植物组合(主要是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将为我国志留系划分和对比提供证据,特别是碎屑岩地区和化石十分稀少的层段.  相似文献   

16.
化石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类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脊椎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微体古生物化石,细菌化石……等等。那么,化石有哪些用途呢? 化石的用途很多。让我们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吧。 (一)对生物进化论的贡献 1883年8月,达尔文在南美阿根廷的朋塔阿耳塔地区发现了很多巨大的陆生动物遗骸。其中有大懒兽、磨齿兽以及被达尔文称之为“最  相似文献   

17.
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内一套以灰岩、白云岩夹岩溶角砾岩及砂泥岩为主并含石膏、盐岩的沉积地层,产丰富海相动物化石,时代属中三叠世早期。本文从重庆市统景镇雷口坡组3块样品中获得了大量微体植物化石,是该组微体植物化石的首次发现,对其生物群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组合中见有Aratrisporites granulatus,A.paraspinosus,Lundbladisporasp.和Taeniaesporites kraeuseli等常见于三叠纪的陆生植物孢粉以及海相疑源类Sulcusicystisechinatus,时代为中三叠世,与海相动物化石所示时代一致。后者或许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化石。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雪荣  张蕾 《植物学报》1998,15(2):33-40
本文阐述了硅在植物中的形态、分布、吸收、积累、生理作用及其与其它元素的关系。研究表明:1.硅主要以二氧化硅胶(SiO2.nH2O)的无机物形态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和细胞壁。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很大。根据硅的含量,可将一般栽培植物分为三种类群;同时根据植物硅钙摩尔比值可将植物分为喜硅植物和非喜硅植物。硅在植物各部分分布不均匀,并且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中的硅含量不断变化。植物中硅的积累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2.植物主要以单硅酸形态吸收硅,不同植物吸收硅的能力不同。水稻具有主动吸硅能力,其吸收过程受体内代谢活动影响<请合法使用软件>其它大多数植物主要以被动方式吸收硅,但不排除具有选择性吸收硅的可能性。3.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硅是一些植物(如禾本科植物、甜菜、木贼属植物及某些硅藻)的必需元素。硅对其它很多植物具有有益作用。硅对植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抗逆能力三方面的影响 上。在去硅条件下,多种植物表现出缺硅症状。4.硅对植物吸收利用对其它营养元素产生影响。硅对不同元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同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某种元素的作用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阐述了硅在植物中的形态、分布、吸收、积累、生理作用及其与其它元素的关系。研究表明:1硅主要以二氧化硅胶(SiO2.nH2O)的无机物形态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和细胞壁。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很大。根据硅的含量,可将一般栽培植物分为三种类群;同时根据植物硅钙摩尔比值可将植物分为喜硅植物和非喜硅植物。硅在植物各部分分布不均匀,并且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中的硅含量不断变化。植物中硅的积累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2植物主要以单硅酸形态吸收硅,不同植物吸收硅的能力不同。水稻具有主动吸硅能力,其吸收过程受体内代谢活动影响<请合法使用软件>其它大多数植物主要以被动方式吸收硅,但不排除具有选择性吸收硅的可能性。3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硅是一些植物(如禾本科植物、甜菜、木贼属植物及某些硅藻)的必需元素。硅对其它很多植物具有有益作用。硅对植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抗逆能力三方面的影响上。在去硅条件下,多种植物表现出缺硅症状。4硅对植物吸收利用对其它营养元素产生影响。硅对不同元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同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某种元素的作用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活中的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1804年,de Saussure就发现植物中含有硅;此后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硅的习性逐渐获得了早期植物学界的公认。Sachs于1862年正式提出硅是否参与植物营养过程的问题,接着人们利用土培、水培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