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麻疯树柄细蛾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是在我国新发现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潜叶蛾类重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该虫形态、发育习性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本文对麻疯树柄细蛾成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形态及大小进行了详细描述。95.54%(n=426)的老熟幼虫在10点至18点结茧。89.19%(n=111)在夜间20点至次日凌晨6点羽化。交配在清晨进行, 持续30~210 min不等。87.53%(n=441)的卵在夜间20点以后至次日6点以前产出。卵多产于叶脉边缘与叶片形成的凹陷处。66.77%(n=8 266)的卵产于叶片背面, 其余产于叶片正面。每雌产卵平均60.03粒(n=32)。麻疯树柄细蛾在攀枝花全年均可发育。以成虫在每年2月至5月越冬。一年发生10代以上, 世代重叠明显。以6月室外平均气温25.15℃条件下, 全世代发育需18~20 d。卵期3~4 d, 1龄幼虫期1 d, 2龄幼虫期1~2 d, 3龄幼虫期1~2 d, 4龄幼虫期1~2 d, 5龄幼虫期2~3 d, 预蛹期1 d, 蛹期4~6 d, 成虫产卵前期1 d。  相似文献   

2.
‘弥河银瓜’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以薄皮甜瓜品种‘弥河银瓜’子叶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取生长5d的甜瓜子叶为外植体,置于MS+2.0mg·L-16-BA+0.5mg·L-1IBA+3.5%蔗糖+0.7%琼脂(pH5.8)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100%芽分化频率。在不定芽伸长过程中,生长调节剂最佳浓度为0.5mg·L-16-BA+0.1mg·L-1IAA。潮霉素是较合适的筛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体内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采用在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雪松皮下接入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幼虫的方法,探明5种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存活、钻蛀取食及纤维素酶、酯酶、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存活和钻蛀取食有显著影响,接种于马尾松的天牛幼虫存活率100%;接种于雪松的松墨天牛幼虫存活率仅55.56%。松墨天牛取食不同寄主后,其体内纤维素酶、酯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取食火炬松的Cx酶活性最高,为(4.5754±0.1975)μmol·g-1(FW)·min-1,C1酶和β-l,4-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幼虫消化道中最高,分别为(2.8199±0.0510)μmol·g-1(FW)·min-1与(3.0793±0.1733)μmol·g-1(FW)·min-1;而以取食黑松和马尾松的酯酶、羧酸酯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372.74mmoD/min·μg和744.82mmoD/min·μg。  相似文献   

4.
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采集紫花含笑(♀)×钙土含笑(♂)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顶芽和侧芽,置于H+0.25 mg·L-16-BA+0.125 mg·L-1NAA+0.10 mg·L-1KT+0.05 mg·L-1IAA上培养,不定芽诱导率可达115%;诱导的不定芽在H+0.3 mg·L-16-BA+0.3 mg·L-1KT培养基中增殖及生长较好.经过壮苗后的芽条在H+2.8 mg·L-1NAA上的生根率可达100%,且单株根数多,芽条生长健壮.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1)明显促进根的发生,但对根的后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组培苗移栽至红土腐殖土珍珠岩=111的混合基质中,60d时成活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5.
眉斑并脊天牛幼虫龄数及各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开平  陆温  刘德星  骆峥嵘  高鹏宇 《昆虫知识》2008,45(1):138-140,F0002
测定头壳宽度室内观察结果表明,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Fabricius)幼虫有4龄。1~4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66±0.20),(1.45±0.20),(2.22±0.23),(3.26±0.29)mm。其龄数(Y)与幼虫头壳宽(X)度符合关系式Y=0.2975+1.1606X。在25℃条件下,1~4龄幼虫的平均龄期分别为(5.25±0.60),(4.94±0.58),(5.98±0.63)d和(22.92±1.28)d,整个幼虫期为(39.09±2.14)d。还对眉斑并脊天牛各龄幼虫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有机物对虎头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几种有机附加物对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anum Griff.)组培苗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增殖的影响。以MS+1.0mg·L-16-BA+0.5mg·L-1IBA+5g·L-1琼脂+30g·L-1蔗糖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马铃薯汁、香蕉汁、苹果汁和番茄汁等有机物,设有多个复合处理,1个对照。pH6.0 ̄6.5,以121℃灭菌20min。每处理接种9瓶,50d开始统计增殖指数,以后每隔10d统计1次。以原球茎的质量增加值为指标。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强40μmol·m-2·s-1,光照时间14h·d-1。得到如下结果(表1):1.20d后,原球茎开始增殖,同时有部分伸长生长。50d后…  相似文献   

7.
黄芩的愈伤组织培养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暗培养条件下,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物质积累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基本培养基MS中的氮源浓度为60mmol·L-1(NH4+:NO3-为1:1),KH2PO4为1.5mmol·L-1,附加80g·L-1蔗糖、0.3mg·L-1IAA、2mg·L-16-BA和200mg·L-1蛋白胨,培养温度为(25±1)℃。培养40d后,愈伤组织生物量为28.7g·L-1,总黄酮产量达10.2g·L-1。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昆虫体色不仅在昆虫系统学中,而且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等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取食植物叶片的幼虫体色表现为绿色,该绿色是由类胡萝卜素与蓝色四吡咯色素结合所形成,叶绿素又属于四吡咯化合物。但目前尚未见昆虫体内含叶绿素的报道。【方法】在田间套笼饲养玫瑰三节叶蜂幼虫,饲养至5和6龄时,借鉴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并在6龄时用杀虫剂茚虫威处理,观测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5和6龄玫瑰三节叶蜂幼虫均含有叶绿素,且5龄幼虫含量高于6龄幼虫。其中,5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1.6780 mg·g-1,叶绿素b为0.6847 mg·g-1,类胡萝卜素为0.4797 mg·g-1;6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1.2726 mg·g-1,叶绿素b为0.5187 mg·g-1,类胡萝卜素为0.4863 mg·g-1。剔除幼虫消化道后,5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0.4008 mg·g-1,叶绿素b为0.2618 mg·g-1,类胡萝卜素为0.2444 mg·g-1;6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0.4299 mg·g-1,叶绿素b为0.3826 mg·g-1,类胡萝卜素为0.2859 mg·g-1。用茚虫威处理后,6龄幼虫体内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含消化道)显著下降,其中,叶绿素a下降约48%,叶绿素b下降约34%,类胡萝卜素下降约37%;而对于剔除消化系统的6龄幼虫,茚虫威处理后,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结论与意义】玫瑰三节叶蜂幼虫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杀虫剂能降低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且其体色可能与叶绿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采集紫花含笑(♀)×钙土含笑(♂)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顶芽和侧芽,置于H+0.25mg·L-16-BA+0.125mg·L-1NAA+0.10mg·L-1KT+0.05mg·L-1IAA上培养,不定芽诱导率可达115%;诱导的不定芽在H+0.3mg·L-16-BA+0.3mg·L-1KT培养基中增殖及生长较好。经过壮苗后的芽条在H+2.8mg·L-1NAA上的生根率可达100%,且单株根数多,芽条生长健壮。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明显促进根的发生,但对根的后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组培苗移栽至红土:腐殖土:珍珠岩=1:1:1的混合基质中,60d时成活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对欧李试管苗生长和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Cerasus humilis Bunge,又名钙果)试管苗设置两组实验:(1)继代繁殖时,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4mg·L-16-BA、0.04mg·L-1NAA、30g·L-1蔗糖和7g·L-1琼脂,加不同浓度多效唑,培养28d后,调查试管苗繁殖系数、嫩梢长度,观察茎杆细胞形态;(2)诱导生根时,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3.0mg·L-1IAA、20g·L-1蔗糖和7g·L-1琼脂,加不同浓度多效唑,于温度(20±3)℃、光强约50μmol·m-2·s-1、10 ̄12h·d-1光照下,培养20d,调查生根情况。获得如下结果:1.加0.1mg·L-1多效唑的繁殖系数和嫩梢长度稍低于不加多效唑的;多效唑浓度超过0.1mg·…  相似文献   

11.
幼虫密度对马铃薯块茎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观察了块茎中不同虫口密度(5、10、15、20、25、30头/块茎)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生长发育、后代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幼虫密度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的结果表明:幼虫的发育历期(7.1~9.1d)、蛹的历期(8.8~9.9d)、雌雄成虫的历期(分别为6.4~12.9d,6.7~11.6d)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延长;幼虫存活率(70.3%~93.3%)、蛹的羽化率(69.8%~91.7%)随幼虫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单头蛹重(9.2~11.4mg)、单雌产卵量(136.8~166.0粒)、成虫的雌∶雄比(0.54~2.17)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对其后代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卵的发育历期(3.0~4.4d)、幼虫的发育历期(6.2~10.8d)、蛹的历期(8.1~10.0d)、雌雄成虫的历期(分别为7.4~11.8d,6.6~10.5d)、世代发育历期(24.4~36.1d)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从延长;卵的孵化率(73.1%~79.0%)、幼虫存活率(55.0%~96.8%)、蛹的羽化率(63.3%~93.3%)、世代的存活率(25.6%~71.5%)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单头蛹重(8.9~9.9mg)、单雌产卵量(93.5~155.6粒)、成虫的雌∶雄比(0.45~2.20)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种群趋势指数(I)(7.44~76.43)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马铃薯块茎蛾的饲养密度建议以1头/13.0~26.0g块茎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幼虫取食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处理(有效成分18 g/100 kg种薯拌种)播种90 d后马铃薯叶片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以及蛹重等营养指标。 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以及蛹重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发育历期显著长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和3~4龄期的体重增加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蛹重、1~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相对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历期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需要,幼虫取食其叶片后,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生长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这有利于减少当季世代数,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对国槐尺蠖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5±1)℃,RH65%~75%条件下,对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各龄幼虫分别采用0:24、10:14、12:12、14:10、1:85种光周期处理。结果表明,以14:10处理的国槐尺蠖1~5龄幼虫历期最短;以16:8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逐渐缩短;不同光周期对于6~7龄幼虫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1~5龄影响不大。成虫53%~56%在夜间羽化,越冬蛹在8~14h光照范围内,随光照长度增加发育历期延长,在14~16h光照范围内,历期随光照延长而缩短。以0:24处理的蛹羽化率最高,发育历期最短。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超  景军  王猛猛  方燕  李恺 《昆虫知识》2013,(6):1614-1621
在室内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80%,光周期12L∶12D)下研究了天仙果(Ficus erecta Thunb.var.beecheyana(Hook.et Arn.)King)、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华东油柿(Diospyros oleiera Cheng)、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和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5种不同科的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Lemyra alikangensis(Strand)取食偏好、生长发育、繁殖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条橙灯蛾对不同寄主植物表现出明显的取食选择差异;不同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的幼虫发育历期、累计存活率、产卵量及营养效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三条橙灯蛾4龄幼虫偏好取食大青,对杨梅和喜树的选择率很低。幼虫历期以大青饲喂组最短为(39.20±1.79)d,杨梅饲喂组最长为(48.25±2.22)d;累计存活率以大青饲喂组最高(45.71%),杨梅饲喂组最低(28.57%);大青饲喂组产卵量最多为(553.75±61.69)粒/雌,杨梅饲喂组最少为(386.25±51.05)粒/雌。大青饲喂组三条橙灯蛾的相对生长率(0.30±0.03)mg·mg-1·d-1、食物利用率(13.46±1.84)%、近似消化率(62.04±6.29)%在各组中均最高,但食物转化率(21.65±0.95)%很低;杨梅饲喂组三条橙灯蛾的相对生长率(0.12±0.03)mg·mg-1·d-1、近似消化率(14.75±1.48)%很低,但是食物利用率(5.41±0.61)%较高,食物转化率(36.79±4.07)%最高。综合各指标认为:在5种供试植物中大青是三条橙灯蛾的最适寄主植物,杨梅则最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   

15.
石坚  王原  梁佳  杜娟  赵章武 《昆虫学报》2021,64(9):1080-1091
【目的】神经肽F(neuropeptide F, NPF)是无脊椎动物特有的一类神经肽,因其C末端是苯丙氨酸(F)而命名,参与昆虫的取食、生物节律、学习记忆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明确NPF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害虫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一种基于工程菌高效合成靶向昆虫基因的dsRNA的方法经济有效地敲降npf,用低浓度(0.01%)和高浓度(0.02%)dsNPF和dsGFP(对照)分别饲喂亚洲玉米螟1龄初、3龄初和5龄初幼虫直至化蛹,检测5龄幼虫平均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产卵量,以及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结果】从亚洲玉米螟1, 3和5龄初幼虫开始饲喂0.01%和0.02% dsNPF时,与饲喂相应浓度dsGFP的对照相比,除个别点外,5龄幼虫的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且dsNPF处理幼虫的龄期越早对发育的影响越大。其中0.01% dsNPF处理的1龄幼虫和0.02% dsNPF处理的3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蛹期死亡,而0.02%dsNPF处理的1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幼虫期死亡。【结论】结果提示NPF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和取食具有调控作用,这为探索新型绿色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至7月,在室内研究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第1代幼虫对洋白蜡、欧美107号杨、法桐和白榆的取食量及不同的食料种类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受试的各树种的取食量以洋白蜡为最多,完成一代平均每头可以取食2.21 g,其次为欧美107号杨1.95 g,再次为法桐和白榆,分别为1.85 g/头和1.68 g/头。3龄后幼虫对不同的寄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性,特别是5龄和6龄幼虫对不同的寄主的取食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的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取食法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黑广肩步甲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记述了黑广肩步甲CalosomamaximocicziMorawitz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在山东栖霞地区,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5月中旬至9月末发生,8月产卵。卵期平均为5d;幼虫共3龄,历期分别为5~6d,4~5d,5~6d;预蛹期约为25d;蛹期为24~27d。成、幼虫以多种鳞翅目幼虫为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豆粉、玉米粉、麦胚和鲜茭白等成分配制了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半合成人工饲料,利用该饲料配方,发展了大螟的长期、继代饲养技术,即初孵-2日龄幼虫在茭白上饲养,3日龄-化蛹在人工饲料上饲养。利用该方法连续饲养大螟3代,幼虫的发育历期、蛹重、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生活史参数与在天然饲料茭白上饲养的大螟相比,二者没有任何显著差异。而且利用该方法饲养,成本低、省工省力,能显著减少病原菌的感染。这说明该饲养技术适于大螟种群的长期、继代饲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大薯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离体诱导类原球茎并建立大薯类原球茎的再生体系,以解决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结果表明: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的最适培养基为MS(含3×Ca2+)+1.0 mg·L-1 6-BA+0.2 mg·L-1 NAA+0.1%PVP+3%蔗糖,诱导率高达93.33%;类原球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mg·L-1 6-BA+80 mg·L-1 Ad+0.1%PVP+3%蔗糖;类原球茎生根的最适培养基:1/2MS+0.10 mg·L-1 NAA+0.1%PVP+3%蔗糖。将诱导得到的生根类原球茎植株进行炼苗,移栽基质珍珠岩:蛭石=2:1,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20.
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噻唑基脲类新型分裂素(N-phenyl-N′-[6-(2-chlorobenzothiazol)-yl]urea,PBU)等多种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的优化,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了2mg·L^-1PBU和0.05mg·L^-1IAA的改良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培养5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6%以上。将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1mg·L^-16-BA和0.05mg·L^-1NAA的MS培养基上,诱芽率达90.8%。随后在添加了0.8mg·L^-1PBU与0.05mg·L^-1I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芽伸长,用1/2MS培养基附加0.5mg·L^-1IBA诱导生根,移栽后得到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