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可导致持续性的炎症。而炎症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管重构、血管硬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等,加重高血压的发展。高血压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主要涉及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吞噬细胞对组织的浸润、树突细胞的抗原递呈、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以及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的活化等。Toll样受体识别抗原启动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炎症是高血压免疫机制的关键。自主神经系统也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对免疫具有调节作用,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失衡,导致免疫调节异常,引发心血管损伤,造成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从而加剧高血压的发展。因此,对神经免疫调节的研究有望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就高血压中免疫机制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气温骤升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梗塞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气温骤升的高温环境中诱发脑梗塞,检测高温刺激前后大鼠ACTH、CORT、TSH、T3、T4的变化。结果:突然升温使生理组大鼠ACTH和CORT水平表现升高的趋势。模型组高血压大鼠CORT、TSH、T3、T4水平在升温中均呈现升高趋势,但是ACTH水平却明显降低(P<0.05)。升温后发生脑梗塞大鼠的ACTH和T4水平与升温前比明显下降(P<0.01),而TSH水平明显高于升温前水平(P<0.05),T3水平不变。结论:高血压机体应激反应系统紊乱,甲状腺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异常波动,是突然高温促发高血压机体脑梗塞发病的重要神经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3.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具有高度嗜神经性的病毒。近年,有大量研究证实该病毒感染与人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一些研究认为BDV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可能是其致病的重要基础。近年许多学者通过对沙鼠、小鼠、大鼠及转基因鼠等各种BDV感染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BDV感染主要通过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干预HMGB 1蛋白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等途径干预神经元的可塑性,影响脑内神经元的功能及其存活和发育,从而引起脑功能损害,导致宿主精神、行为异常。今后随着新的BDV转基因模型的成功建立将进一步揭示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给临床预防和治疗博尔纳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血流动力学紊乱是高血压病理过程中促进血管重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其引起的异常剪切力和环形张力可以被细胞表面的力学感受器识别,并转化为细胞内生物学信号,引起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介导血管的重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明确血管重构过程中的力学调控机制,对预防和改善高血压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血压病理生理过程中血管重构的力学调控机制进展予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晏燕花  付国良  洪炎国 《生命科学》2013,(10):1036-1040
摘要:缓激肽B1受体(bradykinin 1 receptors,B1Rs)是与Gq蛋白相偶联的受体。正常状态下,B1R除了在神经系统中(如脊髓背角浅层和感觉神经节)有少数表达外,其他机体组织中几乎不存在。在炎症或者神经受损的情况下,脊髓背角浅层和感觉神经节B1R表达量大大上升,参与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1R在糖尿病性神经病理疼痛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阻断B1R能有效抑制糖尿病诱发的热痛觉过敏和冷觉及触觉超敏。此外,B1R和癌症痛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所以,对B1R的研究可能会为治疗这些临床顽症提供新的靶点。关键词:缓激肽B1受体;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中图分类号:Q189;Q42;R338文献标志码:A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研究透膜小肽抑制α-Synuclein(A53T,S129A,WT)的异常聚集.方法:基于α-Syn核心区的疏水区域设计了5种包含7个精氨酸的多聚精氨酸多肽膜透过传输系统的小肽R7P1~R7P5;构建融合蛋白α-Syn-GFP,其中α-Syn基因融合于GFP上游,透膜小肽以双顺反子方式与α-Syn-GFP共表达;以文献报道的可抑制α-Syn异常聚集的小肽ASI1D(MRRGGAVVTG(R)6)为对照,通过监测整体细胞荧光强度研究透膜小肽影响α-Syn(A53T,S129A,WT)的异常聚集的情况.结果:5种小肽能不同程度的抑制α-Syn(A53T,S129A,WT)的异常聚集;和对照Pc相比,R7P4抑制α-Syn(A53T)异常聚集的效果提高了55%,R7P3抑制α-Syn(S129A)异常聚集的效果提高了64%,R7P4抑制α-Syn(WT)异常聚集的效果提高了39%.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透膜小肽可以有效地抑制α-Syn(A53T,S129A,WT)的异常聚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异常的自身免疫应答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Wallukat等首次观察到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存在高阳性率、高滴度的血管紧张素受体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R-AA),该抗体可通过激活AT1R发挥类激动剂样的作用进而导致心肌和血管损伤,由此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AT1R-AA的发现、心血管损伤作用及机制以及今后的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解码大脑在语音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加工层级结构、皮质响应机制及功能连接模式,是神经语言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以语音信息加工时序为依据,可将该认知过程划分为:初级声学信号时频编码(spectrotemporal analysis of primary acoustic signals)、音素处理(phonemic processing)以及词汇-语义加工(lexical-semantic processing) 3个处理阶段.目前,研究者已对各阶段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但不同模型理论/假说难以整合互补,有必要进行梳理与总结.本文将以大脑处理语音信息的3个阶段为主线,以电生理学方法为侧重范式,对各阶段下的皮质映射、神经振荡模式以及事件相关响应机制等神经基础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语音信号如何在人脑中进行处理和表达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血管平滑肌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导致各种类型实验性与临床高血压中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对血管平滑肌功能异常机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包括细胞膜结构与通透性、钙离子代谢、膜各种离子转运系统与“泵”机能、环核苷酸代谢、受体功能以及血管壁代谢等,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它们各自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血管平滑肌遗传性功能缺陷的可能存在以及各种神经、体液因素对细胞机能的相互作用,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提供了物质基础,对这一领域的广泛研究亦为阐明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使用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大脑运行机制和疾病机理至关重要。作为经典的脊椎动物模型,非洲爪蟾在研究神经环路构建和功能以及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中具有一定优势。因为非洲爪蟾的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器官形成过程相似,同时,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和发育缺陷有关,所以一些人类疾病在基因和形态上的功能机制可以通过非洲爪蟾的胚胎发育模型进行在体研究,且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视觉刺激依赖的神经环路稳态和功能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目前,该模型已经在癫痫和自闭症及表观遗传调控等相关疾病的研究上得到了应用。该文将分别介绍非洲爪蟾蝌蚪模型在环境毒物诱发疾病、神经发育障碍以及表观遗传疾病机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能够有效抑制α-synuclein异常折叠的小肽,在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基于α-Syn疏水区域设计的5种透膜小肽在大肠杆菌中能够有效抑制α-synuclein异常折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CMV-SynGFP-IRES-Pn并转入SH-SY5Y细胞,通过测定细胞荧光强度分析小肽抑制α-synuclein异常折叠情况,由此评价大肠杆菌筛选系统确定的小肽在真核SH-SY5Y细胞中的有效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能有效抑制α-Syn(129A)异常折叠的三种小肽R7P1、R7P3、R7P4,在SH-SY5Y中的作用效果也十分明显,分别比对照肽ASIlD提高了114%、98%和98%.对于α-Syn(53T),R7P1和R7P2在SH-SY5Y中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0%和44%;然而在两种细胞中,5种透膜小肽对野生型α-Syn(WT)的作用与对照相比差距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近年来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其慢性、隐匿性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发现时往往已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神经传导测定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旨在为患者腕管综合征早期发现和后续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4例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无大鱼际肌萎缩者有64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有大鱼际肌畏缩者60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A、B组均经行神经电图检查,握力测定和两点辨别觉测定,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与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程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传导改变:在A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轻度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轻度下降,潜伏期(ML)轻度延长;在B组患者神经传导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明显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明显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腕管综合征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电图表现,因此神经电图对神经传导的测定结果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治疾病。方法:50例哮喘患者纳为A组、50例COPD患者纳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分别测定其呼吸阻抗指标:呼吸总阻抗(Zrs),5Hz、20Hz时气道阻力(R5、R20)及其差值(R5-R20),5Hz时电抗(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通气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析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C组相比:A组R20明显升高;B组Zrs及R5明显升高;A组与B组的R5-R20、Rc、Rp、Fres明显升高,X5明显降低,但B组数据变化更明显,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EV1/FVC及FEV1%与R20均呈负相关,FEV1%与Fres呈负相关;B组FEV1/FVC及FEV1%与Fres呈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和COPD均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但哮喘以增加中心气道阻力为主,COPD以增加外周气道阻力为主;呼吸阻抗能够有效反映通气功能的变化,这对诊治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由严重强烈的伤害事件造成的精神障碍,随着近年来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同时为了研究对应的治疗方法,人们对创伤应激障碍的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着重从激素、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系统等方面来总结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生物学机制。激素方面,PTSD主要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Sympatho-adrenomedullarysystem,SAS)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的功能异常有关;神经营养因子方面,其产生与分泌的异常增加或减少可能是PTSD产生的重要机制;免疫系统方面,PTSD可能与免疫系统相关的蛋白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有关。整合神经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及分子影像学的成果将对PTSD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酚酸B组,每组10只,培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别给予0,10,25,50 umol/L的丹参酚酸B。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大鼠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再通过细胞缺氧缺糖模型,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酚酸B对于细胞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以及转染Nrf2或HO-1 si RNA后细胞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酚酸B组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大脑皮层细胞中,随着丹参酚酸B浓度增加,细胞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高,而细胞质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细胞缺糖缺氧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酚酸B组均能够降低细胞的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敲除Nrf2或HO-1后,丹参酚酸B组的细胞死亡率与细胞内ROS水平均有明显减低(P0.05)。结论:丹参酚酸B对大鼠CI/R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Nrf2/HO-1减轻CI/R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胞外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和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典型症状的出现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数量的减少密切相关,因此,明确AD早期突触数量还没有明显降低时突触功能失调的机制对AD的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寡聚Aβ、早老素功能缺失等因素造成的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很有可能是AD突触功能异常的上游机制。对AD中神经递质释放异常的现象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对这一领域存在的开放问题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肝疾病,因其诱发和影响因素众多,导致其发生和发展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构建了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ALF模型,通过检测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系数及形态结构进行建模评估,用大鼠基因组230 2. 0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和分析了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了其机制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靠的大鼠ALF模型。检测发现,6 681个基因发生了有意义的表达变化。其中,4 819个基因与ALF相关。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过程中,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等生理活动及IL-1、IL-6和IL-8等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活性增强,而细胞凋亡以及p53、ATM和AMPK等信号通路减弱。基于本文结果推测,在ALF的损伤和进展阶段,炎症因子IL-1R1、TNFR1和TNFR2等通过IL-1α→IL-1R1→→MAPK8→FOS/JUN途径和/或TNF-α→TNFR1/B→→NF-κB→→Caspases途径促进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抑癌基因TP53在进展和恢复阶段,通过p53途径调节细胞凋亡; TNF-α和IL-10在恢复阶段,通过NF-κB、JAK-STAT和MAPK等信号通路激活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肝细胞增殖。本文推测,在CCl_4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中,IL-1R1、TNFR1、TNFR2、CASPASE3、TP53、PCNA和NF-κB等基因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为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左房容积指数(LAVI)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左房舒张功能将患者分为A组(E/A1,且Em/Am1)、B组(E/A1,且Em/Am1)、C组(E/A1,且Em/Am1)及D组(E/A2,且Em/Am1),。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LAVI及NT-pro BNP水平,分析LAVI与及NT-pro BN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A、LAVI及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m/Am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LAVI及NT-pro BNP水平随E/A升高而递增,随Em/Am升高而递减,其中D组LAVI及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AVI与NT-pro BNP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E/A及Em/Am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LAVI的截断值为29.040,NT-pro BNP为2.065时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存在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P0.05)。结论:LAVI及NT-pro BNP可较好地评价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且:LAVI及NT-pro BNP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与原发性高血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能较为准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值得在临床给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是发生在腺嘌呤N6位的甲基化修饰,它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中最丰富的转录后修饰。m6A修饰是由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以及结合蛋白质共同调控的动态可逆的过程,并且影响mRNA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包括稳定性、剪接、核输出、翻译和降解。近年来,有研究报道m6A连续动态调节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腹主动脉瘤等。本文主要对m6A RNA甲基化修饰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此外,同时介绍了m6A 单核苷酸多态性(m6A-associated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m6A-SNP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会发生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得细胞数量得到精确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癌症、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详细地研究了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结构生物学手段,对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主要是Caspase和与Caspase活性调控直接相关的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