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是人类常见病毒性疾病的病原之一。它所引起的常见病有疱疹性皮炎,疱疹性角膜炎及疱疹性脑炎等。近来又指出HSV可能与动物肿瘤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是人们熟知的有抗HSV作用的核苷类似物——碘苷(IDU)和阿糖胞苷(Ara-C),毒性较大,碘苷又具致癌和致畸胎作用。为此,我们在组织培养、小鼠和家兔实验中,对阿糖腺苷(Ara-A)和刺参多糖(SJAMPS)的抗HSV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树枝状角膜炎(又称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它是由人1型疱疹病毒感染侵犯角膜而引起的一种眼病,对视力的危害十分严重,往往造成斑翳甚至失明。为了探讨对此病的有效疗法,我们用1型疱疹病毒sm44株的兔肾细胞培养物,人工感染家兔角膜(划痕法)。发现没有免疫的正常家兔经人工感染病毒后,病毒沿划痕处生长,引起角膜浸润、水肿、溃疡、分泌物增多等典  相似文献   

3.
抗疱疹药物无环鸟苷(acyclcovir:ACV)的开发,不仅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有其实用价值,还证明了在开发对病毒高选择毒性药物具有更大的价值。随着AIDS的出现,关于抗病毒药的研究显著增加,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在实验室水平上又找到了不少超出ACV的抗疱疹活性的药物。在日本,已从一种酱油中开发出BV ara U(bromovinylara uridine,溴乙烯阿糖尿苷), 据报告对带状疱疹病毒(VZV)化学治疗系  相似文献   

4.
聚肌胞联合氟美松、维生素C治疗单疱性角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聚肌胞与氟美松、维生素C联合应用时对单疱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单疱性角膜炎患者,用聚肌胞针剂联合氟美松、维生素C进行球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并用聚肌胞与氟美松混合液点眼.结果:总计21例,治愈19例(90.4%),基本治愈2例(9.5%);治愈天数:最短12 d,最长41 d,平均23 d;治愈后视力提高2行者3例,2行以上者7例,5行以上者11例.结论:聚肌胞针剂联合氟美松、维生素C,对单疱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角膜无明显毒性损害,是治疗单疱性角膜炎比较可靠、作用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简称SPA)免疫粘附法快速检出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试验观察了正常人角膜上皮细胞、兔角膜上皮细胞及来感染的传代细胞(Vero细胞等)对SPA的反应。同时,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实验感染性角膜炎的家兔,用SPA免疫粘附法与病毒分离培养法做了对照观察,并对临床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做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SPA免疫粘附法特异、简便,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起病毒性乙肝的主要病原体,依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国内外获批上市的主要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在国外抗乙肝病毒药物市场上占据巨大的份额,而早期推出的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因其耐受性和安全性等原因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国外有39种抗乙肝病毒新药正处于临床阶段。国内临床上使用更多的是口服核苷(酸)类似药物,尤其是恩替卡韦近年来占近一半抗乙肝药物市场。抗乙肝病毒药物城市零售前10的企业市场份额占整个零售的91.8%,市场集中度较高。虽然国内乙肝新药研发水平与欧美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国内创新政策推动下,出现了东阳光、正大天晴等20余家从事研发企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基于我国抗乙肝病毒药物发展困境,提出了继续完善抗乙肝病毒药物医保政策、部署和实施乙型肝炎重大专项等研发项目、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药物都有一个从被发现、研究、开发、上市到最后被淘汰的周期。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各国对新药的评审越来越严格的同时,已上市新药的更新周期缩短了。在发达国家,新药研制的不同阶段都须按照相应的诸如非临床实验室工作质量规范(GLP)、临床试验工作质量规范(GCP)和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等带有法律性的条例进行工作,以保证新药的质量。上述情况使近年来新药研究开发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大大增加。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新药从筛选  相似文献   

8.
二羟丙氧甲基鸟苷[9-(1,3-dihydroxy-2-Propoxymethyl)guanine,简称DHPG]是近几年合成的一种结构与无环鸟苷(ACV)类似的抗病毒化合物(图1)。已证明,它对单纯疱疹病毒1、2型(HSV-1、2),巨细胞病毒(C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尤以对CMV的作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抗CMV药物之  相似文献   

9.
1984年北京手、足、口病流行时,采集了18例病人的皮疱液标术。用乳小白鼠作病毒分离,10份阳性,鉴定为阿萨奇A16型病毒(CoxA16)。双份血清标本中和抗体测定结果亦证明为CoxA18感染。  相似文献   

10.
Ⅰ型干扰素(以下简称为干扰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干扰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干扰素具有抑制HIV复制和破坏抗病毒免疫的双重作用.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注射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显著提高抗HIV特异性免疫反应,延缓停药后病毒反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有望成为研发治疗艾滋病新型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Ⅰ型干扰素(以下简称为干扰素)是重要的抗病毒因子,也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然而,干扰素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干扰素具有抑制HIV复制和破坏抗病毒免疫的双重作用.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注射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显著提高抗HIV特异性免疫反应,延缓停药后病毒反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有望成为研发治疗艾滋病新型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s)—9—(2,3-dihydroxypropyl)adenine(简称(s)-DHPA)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J_(10)株感染小白鼠乳鼠的影响。实验表明,两个(s)-DHPA治疗组感染乳鼠的发病率(44.44%、55.17%)和感染率(44.44%、55.17%)均较对照组的发病率(83.33%)和感染率(86.96%)明显降低。实验结果提示,(s)-DHPA具有一定的抑制EHF病毒在小白鼠乳鼠体内复制的作用,为临床开发治疗EHF的抗病毒新药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 PhRMA) 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新药数据库中的数据,对2013 年至今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递交新药申请(NDA)/ 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的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65 种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综述。将这些候选新药分为非胰岛素类、胰岛素类和复方制剂类抗糖尿病药,并重点对递交NDA/BLA 或已获得批准的抗糖尿病新药开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使用组织培养技术,对50种中草药水和乙醇(95%)提取物的四种(管外、同时、治疗、预防)给药法进行了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药物抑制病毒对数(复筛)表明,同时治疗或、/和预防给药法有夏枯草、千里光、无患子、荆芥、金樱子、薄荷、草决明、犁头草、野菊花、马勃、六月雪等11种水或/和乙醇提取物有效。管外给药法亦初筛出十余种。部位提取物使用同时给药法细筛时,夏枯草、薄荷、荆芥的抑制对数在3.00—4.50范围。金樱子多羟基色素和鬼臼中的一个单体可减少病毒空斑形成,前者配成1%滴眼剂治疗3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有效率为78.1%。我们使用组织培养法对50种中草药进行了抗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各组的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含量。连翘苷对小鼠耳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耳肿胀及TNF-α和IL-6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所筛选的连翘4种成分,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连翘抗炎药效物质有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通过口服给药,尚未发现连翘苷的抗炎活性,而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及连翘酯苷B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同时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这两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多成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药物传输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DDS)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药物的药理学和药效学特性,目前已有一些抗肿瘤和抗真菌的DDS制剂应用于临床。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制备新药提供了契机,如能最大限度地利用DDS系统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新药的体内传输及受体靶向治疗方面,将推动新药以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一种发病率极高,在全世界分布广泛的疱疹病毒,易引起多种人类皮肤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常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但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点,如:生物利用度低,溶解度小,临床多见不良反应且容易导致病毒耐药等。与核苷抗病毒药物相比,天然产物具有作用时间长、低毒、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显著优点。随着对天然产物研究的深入,大量研究和实验证明: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天然产物成了寻找新型抗疱疹病毒药物的重要来源。将对近年来天然产物抗HSV研究状况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为将来天然产物抗HSV感染研究提供参考和对比。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基于非单胺递质的 新型抗抑郁药物分子靶标。综述N -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受体、阿片受体、γ-氨基丁 酸B(GABAB) 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等抗抑郁药物作用的新靶标及其相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抗抑郁症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抗体方法较多,由于各实验室设备条件不一,不能广泛应用,为适应基层临床诊断需要,需寻求一种快速、敏感、简便方法。本实验室试用酶染色、免疫荧光和“血抑”试验对本年度收集的47份疑似乙脑病人血清(双份15人份,单份17份)及正常人血清20份,进行对比试验,测定乙脑病毒抗体。现将三种方法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喜树碱-氟尿苷(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喜树碱-氟尿苷纳米颗粒,通过丁达尔现象证明已组装完毕。将制备好的纳米颗粒组和喜树碱(CPT)单药组、氟尿苷(FUDR)单药组以及两种单药混合组(CPT/FUDR)作对比,采用MTT实验检测药物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探究CPT-FUDR纳米颗粒和CPT/FUDR混合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在药物浓度大于0.1μM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四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CPT-FUDR纳米颗粒组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单药CPT、FUDR和CPT/FUDR混合物组(P0.05)。在划痕实验中,培养48 h后,CPT/FUDR混合物组和CPT-FUDR纳米颗粒组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且CPT-FUDR纳米颗粒组显著低于CPT/FUDR混合物组(P0.05)。结论:在体外,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优于CPT/FUDR两种单药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