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应用群分析研究薯蓣属根状茎组中国分类群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取用了形态学、细胞学、花粉形态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和手段上使用了距离系数、相关系数等各种群分析运算方法,并且以综合系数进行评价。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为该组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参考,同时也为高等植物数量分类研究找到一种最优分类方法一相关系数UPGMA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杜鹃花属高山杜鹃亚组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是一篇关于杜鹃花属高山杜鹃亚组数量分类的文章,记录了一个具有45个OTU's×46个性状的原始数值矩阵。对性状标准化以后,计算相关矩阵和距离矩阵,这些矩阵作为每一对OTU's之间的相似性定量的表示。然后在这些矩阵上计算各种方法的聚类,有单联、全联、UPGMA,WPGMA,重心,中线等等。以综合比较系数(见表 3)作为好的分类判别标准,最后选取相关系数矩阵作为运算结果。(见图)展示出WPGMA的树系图。Ⅰ.树系图所显示的结果有助于揭示类群的分类和演化规律:高山杜鹃亚组应分为两群,即高山群和坚挺群。  相似文献   

3.
古北区草蛾属的数值分类研究(鳞翅目:草蛾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80种古北区草蛾(表1)进行数值分类研究。共选用三方面特征合计70项:其中外部形态24项,雄性外生殖器33项,雌性外生殖器13项。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80种草蛾的距离系数和相关系数。在种类之间的Q分类中采取多种方法对这两种系数进行运算,最后以协表相关系数(表3)作为最佳分类的依据并结合多种方法的聚类运算(表2),确定相关系数UPGMA法为Q分类的最佳结果(图1)。这一结果将80种草蛾划分为15组,与Sattler使用传统分类所得结果相比较(表6),不但在亲缘关系上基本相符,而且使一些孤独一种的组得到了归并,不少组得到更合理的组合与划分,尤其是各组内种与种之间的亲缘远近,可以通过图1而一目了然。这是传统分类所不能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染色体组遗传与进化,阐明该属植物系统亲缘关系和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形成。该文对淫羊藿属植物51个分类群(43种、1亚种、6变种和1个栽培品种)和2种温哥华属(Vancouveria Morren et Decne.)植物的根尖进行了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运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这53个分类群植物的核型进行了聚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种类的染色体数均为12,二倍体(2n=2x=12),第1对同源染色体均为随体染色体,核型均为Stebbins的2A或1A型。可见,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在遗传进化中确实较为保守,种间核型非常相似。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为淫羊藿属植物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一些明显的线索。分析结果完全支持该属属下两个亚属(Subgen.Rhizophyllum和Subgen.Epimedium)的划分。亚属Epimedium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结果显示,该类群物种间的系统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核型似近系数分析结果还发现,来自东亚地区的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具有明显的变异,显示了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推断了淫羊藿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淫羊藿属植物的资源利用、系统分类和遗传演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支序分类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网蝽亚科内16个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在比较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该亚科的33个特征、88个特征状态,通过内群和外群比较的方法对特征状态进行极化,形成特征状态矩阵,,分别使用计算机编码程序PAUP(version3.1.1)和Hennin86(version1.5)进行运算分析,得到完全一致的最简约树及Nelson合意树(树长L=118步,一致性指数CI=0.454,保留指数RI=0.529)。用以分析亚科内属级分类单元之间分类单元可归为6个群,分别为A-gramman群、Leptoyha群、Dictyla群、Catophatus群、Physatoheila群和Derephysia群,Agramma群在所分析的类群中是为原始的一群,最早由基部分出,与由Leptoypha群、Dictyla群、Catoplatus群、P hysatocheila群和Derephysia群构成的单系形成姐妹群。Leptoypha群也是较早分出的一群,与由Dictyla群、Catoplatus群、Physatochila群和为一单系,是最为进化的一群,与另一较进化的Physatocheila群单系构成1对姐妹群。此两群所构成的单系群又与Catoplatus群构成姐妹群,形成一个单系群,继而与Dictyla群单系构成姐妹群。用AutoDecay(version3.0)对各分支点进行了分支支持分析。这些群在更多的属级单元参加分析之前暂不划为高一级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6.
试用聚类方法探讨中国雪雀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聚类方法对雪雀属、种及部分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初步探索,选取一定的数量性状,取平均值组成原始数据矩阵。原始数据矩阵再进一步标准化,然后应用距离系数和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了数量性状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特征分类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了雪雀属种级分类单元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7.
湖北樟属数量化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湖北樟属植物13号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分析的结果,从 已鉴定出的108个化学成分中,筛选出30个主要成分,综合各种植物的17个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数量分类研究。数学分析结果揭示了樟属各种性状变化的规律性,尤其是形态特征 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乙酸龙脑酯、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和芳樟醇等重要香精原料的含 量,与某些形态特征的变化密切相关,罗勒烯可能是樟属分组的特征性成分。本文还在聚类 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分类群的划分,并根据精油成分在不同种和同种不同类型中的 分布及含量,参照各分类群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其演化关系作出了推论。湖北樟属植物可能起源于我国西南的黄樟樟脑型,而芳樟和黄樟芳樟醇型则是最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8.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半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振洲   《广西植物》1999,19(4):289-302
采用Braun- Blanquet 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对云南元江中上游干热河谷分布的植被进行考察研究, 把各处取得较典型的110 个样地记录按确限度的原则由下而上归类成15 个群丛、5 个群属、2 个群目和1 个群纲, 建立了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群纲—群目—群属—群丛分类系统综合表和15 个群丛表, 以全面深入反映全干热河谷植物群落各级分类单位中各植物种类组成的多优度、存在度、盖度系数、生活型和生长型等特征及其群落结构、生态环境和种型类别。在此基础上,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生态特征, 确定元江干热河谷植被为萨王纳中“河谷型半萨王纳植被”, 主要是“树萨王纳”和“灌萨王纳”, 肉质刺灌丛属于灌萨王纳。  相似文献   

9.
果蝇Drosophila nasuta亚群由14个处于不同物种分化阶段的种、亚种和分类元组成。这个亚群的物种有许多进化上的独特之处,使得它在物种分化研究方面倍受关注。然而,在形态学、生殖隔离、染色体和同工酶多态、线粒体DNA RFLP、求偶歌特征以及线粒体和核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都未能清楚地阐明这一亚群的系统进化关系。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这一亚群的进化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应用形态一地理学方法、综合数量统计分析方法对未做过居群研究的复合群进行合理划分的一个成功尝试。康定梾木群(山茱萸科、梾本属)共包含9个名称,分布从横断山区到湖北西部。该合复群内形态变异复杂,特别是交叉变异很多,虽有九个名称,却没有一个性状能将它们间断分开,使标本鉴定极为困难。为弄清其性状的变异规律以进行合理划分,作者将分布区划为四个小区随机取样,选择6个常用作分类特征的数量性状做统计分析,并对有关分类特征作形象化散点图分析,与地理分布综合考虑,得出该合群为两个亚种组成的一个种之结论。  相似文献   

11.
链孢囊放线菌及其相关菌的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链孢囊菌属的28株放线菌和4株气丝可形成孢囊的放线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抗生素敏感性、抗菌谱等107项试验测定。根据Ssm相似性系数及平均链锁聚类方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1株国际公认的链孢囊菌属的标准菌和一株已知的链孢囊菌与供试未知菌,在59%的水平上归为一群。通过数值分类把所比较的菌株在77%水平上区分为不同的表观群,为进一步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和种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择植被分类中常用的优势种分类法、TWINSPAN和UPGMA等3种方法对呼伦贝尔草原40个样点进行了群落分类比较。优势种分类法将这40个样点分为16个组,TWINSPAN将其分为10个组,UPGMA将其分为11个组。优势种分类法和UPGMA的结合系数为0.94,TWINSPAN和UPGMA的结合系数为0.91,优势种分类法和TWINSPAN的结合系数为0.87,最高的结合系数表明优势种分类法和UPGMA的分类结果高度一致。通过计算3种方法各分组内的物种丰富度、地面总生物量和平均相似系数的方差,优势种分类法的3项累计方差为1131,TWINSPAN为976.8,UPGMA为952.8。这一结果表明,优势种分类法各分组内部有较大的差异性,其结果需要适当调整,而UPGMA各分组的差异性最小。从累计方差来看,相较于广泛采用的优势种分类法,UPGMA更适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植物群落分类研究。本研究结果对于开展我国草原植被分类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由于通径分析可以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互影响(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影响(通径系数)和间接影响(间接通径系数),因此在遗传学等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在软件实现方法上,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正态性检验,另一方面通径系数及间接相关系数计算步骤过于繁琐,限制通径分析的教学和使用。在应用中,我们注意到通过SPSS的线性回归"Linear"程序可以一次性获得计算通径系数的全部数据,从而简化通径分析的步骤。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缙云山森林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北部,具中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对缙云山森林群落的研究,在野外采用点四分法技术取样。再将原始数据初步综合,试用纸条排队、相似系数排队、树枝状图解和等级聚合分类等数量分类方法,给缙云山13个森林群落以较客观的分类。极点排序图形直观地表明了这13个群落的分布,它反映出生境的梯度变化;同时,也相应地反映出包含着一种逐渐过渡到顶极群落的格局,即群落的演替系列。常绿阔叶林是该地区发展到与环境相适应,处在较成熟阶段的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 所有数量分类方法都只是启发性的。因此在植被生态学的研究中定量分析和生态观的定性分析应紧密地结合。本文初次运用了这一综合分析法来研究缙云山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5.
分离自杭子梢等3个宿主的根瘤菌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86株分离自杭子梢、决明和菜豆的根瘤菌及20株已知参比菌进行了数值分类和全细胞蛋白SDS-PAGE的表型分析。在数值分类聚类中,所有供试菌在68%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群。群I为快生和中侵生根瘤菌,群Ⅱ为慢生根瘤菌。群I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又可分为3个亚群,群Ⅱ在76%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3个亚群。蛋白电泳结果表明,群I在68%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1和亚群2相当于数值分类中的亚群1,亚群3和亚群4与数值分类中的亚群2和亚群3相对应;群Ⅱ在59%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3个亚群,分别与数值分类中的亚群3、亚群1和亚群2大致对应。这说明两种方法在分类上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正在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两种方法一致的未与已知菌株聚在一起的亚群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还表明,三种宿主的根瘤菌存在着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鞘翅目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春  付景 《昆虫知识》2006,43(2):169-176
从研究对象、研究种类、研究内容等方面对鞘翅目Coleoptera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近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DNA序列分析、RELP技术、RAPD技术、AFLP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和SSCD技术。并认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对补充和完善传统分类方法,深入探讨各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香蕉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FLP技术,对60个栽培蕉和野生蕉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在相似系数0.62的水平上将供试的60份蕉类植物分为4个群体;在相似系数0.64的水平上将栽培蕉划为两个类群;在相似系数0.83的水平上将香牙蕉类群划分为6个亚群;认为传统地将Cavend ish亚群分为5个类别的分类依据与基因型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将Saba归入ABB群体;吊罗矮蕉和北大矮蕉2号很可能是同一品种;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圃收集的小米蕉、63-1与华农香蕉园种植的小米蕉、63-1均属同名异物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慈姑属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国慈姑属植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选取了12个与该属系统发育有较重要关系的特征,将8个已知分类群与外类群刺果泽泻属进行了比较。应用数量分支分析的Farris-Wagner方法,建立了中国慈姑属系统发育分支图。讨论了各分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属起源和数量分支分析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果蝇Drosophilanasuta亚群由在14个处于不同物种分化阶段的种,亚种和分类元组成,这个亚群的物种有许多进化上的独特之处,使得它在物种分化研究方面倍受关注,然而,在形态学,生殖隔离,染色体和同工酶多态,线粒体DNARFLP,求偶歌特征惟及线粒体和核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都未能清楚地阐明这一亚群的系统进化关系,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这一亚群的进化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人工神经网络(ANN)在昆虫分类上的可行性,本文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相结合改进ANN,并以鳞翅目夜蛾科6种蛾类昆虫为样本进行了验证.首先利用Bugshape1.0特征提取软件获取6种蛾180个右前翅样本的13项数学形态特征数据,再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变量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综合变量,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建立BP神经网络分类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52%,已基本包含了全部特征变量具有的信息.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具有5个输入层节点,12个隐含层节点和1个输出层节点的三层BP神经网络分类器.每种蛾20个样本共120组特征数据对分类器进行训练和仿真,其余60组特征数据对分类器进行验证,仿真输出值与目标值的相关系数R=0.997,分类正确率达到了93.33%.较之未经过主成分分析而单独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分类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具有更优的性能和更准确的分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蛾种类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