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学报》2008,51(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林业昆虫病毒研发中心长期从事林业昆虫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完成了松毛虫病毒、春尺蠖病毒、美国白蛾病毒、舞毒蛾病毒、茶尺蠖病毒、杨扇舟蛾病毒、枣尺蠖病毒、油桐尺蠖病毒等多种农林害虫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多年来除了为社会提供成熟的病毒杀虫剂生产技术外,还为生产单位提供病毒杀虫剂产品。多年的推广应用效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研究了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oarmia Obliqua NPV)与其他6种昆虫杆状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抗血清只能与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起反应,而不与其他6种昆虫杆状病毒发生免疫反应。说明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和其他6种昆虫杆状病毒没有血清学关系。这一结果表示了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对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蛹致病力较强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以及防治最佳时期,本研究以三个时期采于临汾市洪洞县杨树林内的杨尺蠖蛹为标本,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解剖以了解其内部结构。然后用实验室现有的三株球孢白僵菌TST05、FDB01、SYN01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杨尺蠖蛹外部形态特征大致相同,有复眼、触角、中胸气门、翅芽和臀棘等结构。不同时期的蛹内部结构变化很大。前期蛹虫体未发育完全,只看到直肠囊位于中央。中期蛹基本发育完全,已经分化出中肠和马氏管等结构。后期雌蛹中出现了卵。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三株菌均能侵染杨尺蠖蛹,死亡虫体继续培养后长出白色菌丝。各时期杨尺蠖蛹的校正死亡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不相同,但是染菌4 d后,TST05菌株对蛹的校正死亡率一直保持最高的趋势。染菌8 d后,三个时期TST05菌株对杨尺蠖蛹的校正死亡率都是最高,LT50最小,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P0.05)。TST05菌株对前期和中期蛹的校正死亡率较高,在70%以上,各时期间差异显著(P0.05)。前期和中期LT50都低于5 d。球孢白僵菌TST05在杨尺蠖蛹期的地下防治中有较大的潜力,5月化蛹初期和7、8月雨季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试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试制了茶尺蠖病毒水剂、茶尺蠖病毒Bt混剂、茶尺蠖病毒农药混剂 ,三种制剂的室内毒效和田间防治效果均在 90 .1%以上 ,1999年~ 2 0 0 0年推广应用面积 3万亩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用人工散布在茶园中引起油桐尺蠖幼虫患病死亡。并在使用过BsNPV的茶园中作连续调查,观察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油桐尺蠖种群中的持效和扩散途径,结果证明:施用BsNPV后三个月乃至一年,使油桐尺蠖幼虫死亡率达94~63.8%。油桐尺蠖成虫所产的卵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到多角体附着在卵的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obNPV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侵染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2种宿主。为探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对影响防效的3个因子喷施方式、剂量和虫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2种喷施方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104 PIB·2 000 IU/μL)防治灰茶尺蠖的效果;设置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以1龄幼虫期喷施防效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sNPV)是茶树、油桐等的一种主要害虫——油桐尺蠖的病原体,我国首次分离,并已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种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在单相SDS-PAGE中分子量显示为31 kD的单一多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men为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和江苏省,近年已蔓延到湖南、福建等省。为了开展用病毒防治茶尺蠖的应用研究,用人工饲料在  相似文献   

9.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 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在油桐尺蠖成虫卵巢细胞系(Bs484)中的以下感染特性:1.病毒接种传代3-4天的细胞时,病毒感染率最高;2.病毒按种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感染细胞的多角体总产量平行;3.病毒在细胞中连续传代七次后其滴度无明显变化;4,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后6小时左右开始合成,并于感染后14小时达到最大。此外,本实验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既要求有防虫效果,又必须考虑其安全性。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试验,已有报道。本文侧重于细胞水平,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鸡胚细胞、地鼠肾细胞及人胚肺细胞,观察病毒能否在细胞中增殖或引起细胞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1月26日至27日在武汉召开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及其应用鉴定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托武汉分院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八所大学、十三个研究所和二个茶场共计36位代表。会议期间,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昆虫病毒室向大会介绍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及其应用共计28篇论文,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与会代表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湖北分离株、杀虫剂的生产工艺及田间应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介。  相似文献   

13.
1983年7月,我们在围场县大面积的落叶松林地发现落叶松尺蠖(ErannisankerariaStaudinger)发生一种自然流行病,发病幼虫大量死亡。采集的病死幼虫经鉴定,确定其病原物为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aNPV),据现有资料,此病毒系国内外首次报道。现将该病毒的病征、病毒形态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山西省洪洞县的杨树丰产林中采集到几头自然染菌的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越冬蛹虫尸,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YHT01,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方法】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8 conidia/m L)感染杨尺蠖蛹进行回接杀虫实验,扫描电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ITS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YHT01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YHT01菌株感染之后,杨尺蠖蛹节间处长出白色菌丝。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椭圆形,白色,绒毛状,菌落背面呈橙黄色;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菌株孢梗束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小,卵形至椭圆形,壁光滑,大小为(2.1-3.4)μm×(1.1-1.8)μm。该菌株的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Holm:Fr.)Fr.(AB233337)的序列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结论】YHT01是杨尺蠖蛹的一株病原真菌,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初步研究茶尺蠖小RNA病毒(Ectropis oblique picorna-like virus, EoPV)的复制机制,从被EoPV感染致死的茶尺蠖幼虫中分离并纯化病毒粒子,提取病毒RNA,根据已公布的EoPV核苷酸序列,利用基因组上单一的酶切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扩增出5个覆盖全长的片段。 随后采用融合PCR将5个片段拼接,最终将全长定向克隆到低拷贝质粒载体上,成功构建cDNA全长克隆p-EoPV。 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全长克隆构建成功。 与原序列比较发现,该克隆在氨基酸水平上有8个突变和1个缺失。 本研究为深入探讨EoPV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复制机理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报道了以菊花叶片饲养茶尺蠖获得成功的试验结果.经连续三代饲养表明:以菊花叶片为饲料。幼虫取食量、蛹期、蛹重、成虫寿命、产卵置、种群特征参数与以茶树叶片为饲料的相比均无显性差异,但其幼虫历期延长1-2天.用它作饲料,饲养茶尺蠖增殖其核型多角体病毒,产量也不受显影响.故可用于茶尺蠖的大量饲养及其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强调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和尺蠖监测预警,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强化保护利用茶园本土天敌,科学高效地协调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性诱、灯诱等技术,从而实现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为茶园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油桐尺蠖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使其产生抗药性,而且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五年来我室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BSNPV)及其应用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在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上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进行了空斑测定。用此方法测定了BsNPV的感染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其TCID_(50)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在测定病毒感染力时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油桐尺蠖核型乡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分别置于0℃、15℃、20℃、26℃、28℃、30℃、37℃下静止培养,观察细胞病理变化,测定细胞的感染百分率和多角体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病毒的感染率及其在细胞中复制有明显的影响。26℃是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卵巢细胞并形成多角体的最适培养温度,感染率最高,多角体含量也最多。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多角体都不能在细胞内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