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属于细小病毒科,博卡病毒属。HBoV是除细小病毒B19和人细小病毒4(Human parvovirus,PARV4)外,目前所发现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细小病毒之一。至今已有4种不同的HBoV相继报道,分别为HBoV1、HBoV2、HBoV3和HBoV4。HBoVs感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与其它病原体共检出。本文就有关HBoVs的报道,从HBoVs的生物学性状、流行特征、致病机制、系统进化分析及其在我国的流行现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项目名称:人博卡病毒(HBoV1)非结构蛋白NP1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项目经费:80万项目主要内容:人博卡病毒HBoV1是近年被发现的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小病毒,由于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0,(3):I0002-I0002
日本研究人员在1月8日出版的《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AJHG)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人体内一处基因变异可使并不肥胖的亚洲人患Ⅱ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4):I0003-I0004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实验室暨骨代谢与修复中心主任陈林教授带领课题组经过4年基础研究。发现了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经皮下注射可缓解侏儒类型的骨骼生长发育障碍,这为临床治疗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软骨发育不全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日前,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人类分子遗传》(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博卡病毒发现以来,先后在呼吸道和肠道标本中检出博卡病毒1~4型。博卡病毒1主要与呼吸道感染相关,博卡病毒2~4型主要与肠道感染相关。博卡病毒感染具有典型的咳嗽、喘息、肺炎和腹泻等临床症状,然而由于博卡病毒缺乏合适的宿主细胞而难以培养限制其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立体上皮细胞培养平台、反向遗传学和病毒宏基因组学作为新一代技术有望成为研究博卡病毒致病机理和发现新病毒的有力工具。本文针对博卡病毒已有的电镜、细胞培养、PCR和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博卡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类博卡病毒 (Human bocavirus,HBoV) 是继细小病毒B19之后,第2个被发现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小病毒。通过PCR扩增方法从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痰液中鉴定HBoV,以鉴定的阳性样本为模板,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病毒基因组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3月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共收集94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检测到33份HBo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3.51% (33/941);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患者占阳性样72.7%;构建了含有HBoV中间大片段基因克隆WHL-1,  相似文献   

7.
为了证实博卡病毒可以环状附加体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本研究利用半巢式PCR方法在健康猪粪便标本中筛查出2株猪博卡病毒环状附加体PBoV_G2-episome和PBoV_G3-episome。通过反复测序和序列拼接得到其末端非编码区序列(405nt和511nt)。经过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二级结构的预测,发现PBoV_G2-episome与人博卡病毒3附加体(HBoV3-episome)结构相似,而PBoV_G3-episome与博卡病毒属其他成员的末端二级结构存在较大差别。猪博卡病毒环状附加体的发现证实了有些博卡病毒与其他细小病毒的复制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也为今后博卡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提供了一条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物磁学》2012,(9):I0005-I0005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长江学者、著名干细胞专家张素春教授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长达5年多的合作研究。近期在一项干细胞研究中,首次成功地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胶质细胞。该成果对脑组织、脑器官的再生、修复和脑部疾病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正>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黄志伟小组在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结构研究中取得突破,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的结构,并阐述了该结构如何"劫持"人CBF-β,以及CUL5 E3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相关论文1月9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艾滋病病毒是一类细胞内的反转录病毒。尽管人类对艾滋病病毒的科学研究已经有30年的历史,而且早期研究揭示艾滋病病毒的毒力因子Vif蛋白对病毒复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Vif自身或者其功能性复合物的原子水平结构解析一直未有进展。  相似文献   

10.
博卡病毒属基因组特征与致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卡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的成员之一.目前已知博卡病毒成员有牛博卡病毒、犬博卡病毒、人博卡病毒、以及新鉴定的猪博卡病毒,猩猩、猫、犬以及加利福尼亚海狮体内发现的新博卡病毒成员.作为新发病原,博卡病毒成为各国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前人的文献和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对博卡病毒的家族成员分类、基因组结构与复制、临床致病特点、致病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广大科研人员对博卡病毒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最近发现的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副粘病毒,现被归类于偏肺病毒属(Metapneumovirus),是至今发现的第一个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偏肺病毒属成员[1]。目前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已有十多个国家报道了不同年龄组人群中hMPV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2.
了解兰州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中人博卡病毒1~4型(HBoV1~4型)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点,并探讨HBoV与急性胃肠炎的疾病相关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31份,采用PCR方法检测人博卡病毒,同时检测常见的肠道病毒。331份标本中共检出博卡阳性标本49例(14.80%),其中HBoV1~4型分别检测出26例、15例、7例和1例。分析其流行规律发现HBoV相关的腹泻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分布。HBoV感染的患儿年龄为11.04±6.92月龄,高发年龄是7~12月龄。2岁以下患儿占HBoV阳性患儿总数的93.88%。HBo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为71.3%,以混合轮状病毒为主。HBoV感染对腹泻患儿的发热和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检测出一例罕见的HBoV4病毒LZFB086,与泰国(序列号JQ267789)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9.0%。未检测出HBoV2B型。从研究结果得出我国兰州地区人博卡病毒以HBoVl为主,在我国首次发现HBoV4病毒。HBoV1~4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率高,主要是混合轮状病毒。HBoV可能不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病原。  相似文献   

13.
猪博卡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的新成员,2009年发现于患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瑞典猪群中。目前,猪博卡病毒作为新发现的病原,已是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对猪博卡病毒的发现、分类、基因组结构与复制、流行病学、与疾病的相关性、培养与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广大科研人员对猪博卡病毒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8):5601-5604
《微生物与感染》:研究首次证实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产生机制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微生物与感染》(Microbes and infec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最新成果,首次揭示了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的产生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被caspase剪切的特性。日本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以鸟类和猪作为主要宿主,经由蚊虫叮咬传播,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人群后可在儿童体内引发严重的脑炎。该病毒在亚洲流行较广,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人类旅游活动范围的扩大,它随蚊虫以及旅游者携带传播的几率逐渐升高。因  相似文献   

15.
16.
《生物磁学》2012,(30):I0003-I0003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小儿眼科王乐今教授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日前发现了世界第5个导致先天性眼组织缺损的新基因——-ABCB6。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该疾病致病基因。该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人类遗传学》期刊上。  相似文献   

17.
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又名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led herpesvirus,KSHV),属Rhadino病毒或者γ-2疱疹病毒,与γ-1疱疹病毒、EB病毒(EBV)同属人类γ疱疹病毒,是由Chang等在1994年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从一例AIDS-KS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新病毒.随着对HHV-8及其亚型的深入研究,其与非Ks肿瘤的关系也逐渐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与非KS肿瘤疾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学》2006,18(4):346-346
人类区别于其他高等灵长类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副所长王文领导的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发现了一个人特有的年轻基因clorf37-dup。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该基因通过一种叫做逆转座的机制在人类进化枝上独立起源,不存在于黑猩猩和大猩猩等其他高等灵长类中。该基因在人类细胞中编码一个人类特有的细胞表面蛋白,在人大脑、血液等组织中表达,可能在人类某些组织的细胞间信号传递中起作用。分子证据表明clorf37-dup基因经历了强烈的自然选择作用并在各个人种中固定下来。该研究成果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Human Molecular Genetics(15:1870-1875)上。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型的常见腹泻相关病毒的多重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enomeLab(tm)GeXP遗传分析系统建立一种同时检测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I、GII型、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人博卡病毒II型7种常见腹泻相关病毒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非同日三次重复实验表明至少在104拷贝/μL水平可同时特异地检测出7种病毒,对Enterovirus71、Human Parechovirus、Picobir-navirusII阳性标本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高通量、快速的常见腹泻相关病毒的检测方法,为腹泻病原的分子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分析2013~2016年埃博拉病毒爆发的一名存活者的血液,研究人员发现首个天然的人抗体能够中和所有三种主要的致病性埃博拉病毒,并且保护动物免受它们的感染。这些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首个广泛有效的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ibodies from a Human Survivor Define Sites of Vulnerability for Broad Protection against Ebolavir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