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棉花等植物对乙烯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花等作物、蔬菜及一些园林植物等22种进行了乙烯熏气处理试验。乙烯使植物的蕾、花、幼果、叶片等发生不正常的器官脱落现象,危害农作物的产量及影响工厂绿化的效果。棉花的蕾及幼铃对乙烯比较敏感,脱落率随乙烯浓度的增大及熏气时间的延长而增长,日令16天以上的棉铃对乙烯抗性强。叶片的抗性因叶令而异,幼嫩未伸展的叶片及趋向衰老的叶片对乙烯比较敏感,充分伸展的功能性叶片对乙烯抗性较强。乙烯易引起植物的形态异常,这一现象是现场诊断乙烯污染的有价值的指标。如棉花受乙烯侵袭后在蕾铃脱落之前先发生叶片下垂及花蕾苞片张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乙烯受体是乙烯信号转导网络的第一个转导元件,通过调控受体基因的表达,可以调节植物对乙烯的敏感性,以调控果实的成熟及花衰老进程的响应。随着人们对乙烯受体研究的深入,乙烯受体突变体及受体抑制剂在采后果实和切花保鲜上的应用已受到广泛关注。就近年来关于乙烯受体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乙烯受体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乙烯受体在果实成熟和花衰老中的应用,并对今后乙烯受体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花衰老相关的乙烯信号转导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烯在许多切花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的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组分在花衰老过程中有不同的转录调节特性。根据乙烯信号转导标准模式,通过调节乙烯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能够调控花对乙烯的敏感性,深入研究乙烯信号转导机制;可能有多条途径可延缓切花衰老。综述了香石竹和月季等几种观赏植物在花衰老过程中乙烯受体和乙烯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及特性。  相似文献   

4.
成熟香蕉果实活性氧与乙烯形成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随着活性氧产生速率从低水平→迅速跃升→高峰→下降的变化,其乙烯形成酶活性及乙烯产生也经历了基本同步的过程,显示了三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外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使乙烯形成酶(EFE)活性及乙烯产生出现跃升和高峰的时间明显提前;超氧歧化酶(SOD)则使EFE活性及乙烯产率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了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O2可能是引起EFE活性及乙烯产生迅速上升的原因之一,而过氧化氢(H2O2)则被证明与EFE活性及乙烯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乙烯是世界需求量最大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纺织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目前,最常用的生产乙烯的方式是通过石油裂解制备乙烯,但其存在生产成本高、环境不友好等弊端,这为生物乙烯的发展带来契机。生物乙烯合成以CO2或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为原料,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优势。描述了生物乙烯合成的两种途径──间接和直接合成途径,着重论述微生物通过乙烯合成酶(EFE)直接合成乙烯的原理,描述了EFE的结构、序列及催化机制,列举了数个工程菌异源合成乙烯的成功案例,提出提高产量的策略,并对微生物制乙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成熟香蕉果实活性氧与乙烯形成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随着活性氧产生速率从低水平→迅速跃升→高峰→下降的变化,其乙烯形成酶活性及乙烯产生也经厅了基本同步的过程。显示了三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外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使乙烯形成酶活性及乙烯产生出现跃升和高峰的时间明显提前;超氧歧化酶则使EFE活性及乙烯产率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了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O2可能是引起EFE活性及乙烯产生迅速上升的原因之一,而过氧化氢则被证明与EFE活性及乙  相似文献   

7.
孙芝兰  陈以峰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10):1431-1440
乙烯是世界上需求最大的化工原料,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生物乙烯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文中主要比较两条生物乙烯合成途径——生物乙醇脱水制备乙烯途径 (即间接途径) 和生物乙烯的直接合成途径,重点论述了直接合成途径和途径中关键酶的性质、利用微生物直接合成生物乙烯的基因工程策略、工程化制造生物乙烯的前景及成功事例,并指出直接合成生物乙烯替代石化乙烯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8.
乙烯为植物重要内源激素,参与植物多项生命活动,在花发育及衰老进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在花卉中,研究者可通过调控其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影响内源乙烯生成,继而影响其发育与衰老进程。目前,通过调控内源乙烯延长花期的研究主要应用于观赏花卉,对于药用等其他花类应用尚少。对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模型及其相关基因的互作模式、近年来乙烯反应中介导花发育与衰老相关基因克隆及调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将通过调控内源乙烯途径相关基因来延缓植物花期的研究应用于其他花期短的观赏切花、花类药材等,为从基因水平调控内源乙烯以获得花期延长的观赏、药用花类等优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姜微波 Maya.  S 《植物研究》1998,18(2):252-252
AOA处理花瓣抑制乙烯合成,大大提高了小剂量乙烯(12h x 1μl/l)诱导的卷曲花瓣恢复为正常花瓣的比率,但对大剂量乙烯(12h x 10μl/l)诱导的卷曲花瓣影响很小,经小剂量乙烯处理的花瓣中乙烯合成速率很低。卷曲花瓣能否恢复为正常花瓣取决于花瓣所接受的乙烯剂量及花瓣中内源乙烯的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乙烯调控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它调节着植物生长发育和许多的生理生化过程。乙烯也被认为是一种胁迫应答激素,直到近几年关于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与植物盐胁迫的关系才逐渐被挖掘出来。乙烯在不同水平、层次参与盐胁迫反应,包括乙烯合成关键酶(ACS)和乙烯受体,细胞质中CTR1和EIN2以及细胞核中EIN3传导、响应盐信号。但是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盐胁迫响应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介绍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的各组分与盐胁迫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乙烯在调控水稻(Oryzasativa)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乙烯生物合成的第1步是甲硫氨酸转化为S-腺苷甲硫氨酸(SAM),然后在ACC合酶(ACS)的催化下合成乙烯前体物质ACC,最后通过ACC氧化酶(ACO)生成乙烯。该文综述了水稻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2个关键酶OsACS和OsACO在转录及翻译后的调控机制,提出了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加深人们对乙烯生物合成复杂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乙烯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内源激素乙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相关基因表达 ,控制植物体的多种生理活动。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许多基因已被克隆定性 ,综述了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中的相关基因的功能及乙烯信号传导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气态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乙烯首先被内质网膜上乙烯受体所感知,通过一系列下游信号组分进行转导,最终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转录因子,诱导相关目的基因的表达,从而显示乙烯反应。综述了近几年有关乙烯受体、乙烯信号转导组分及其调控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乙烯信号转导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壤乙烯产生和氧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星凯  袁斌  王跃思  杨剑虹 《生态学报》2005,25(12):3354-3358
乙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挥发性有机气体影响着植物生长和大气环境质量。有关土壤源乙烯产生和氧化特征,已发表的文献偏重实验室过程研究,很少涉及野外观测实验;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源乙烯行为有可能影响到植物生长及区域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变化(如水热状况和氮/酸沉降等)势必引起陆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土壤源乙烯产生和氧化过程。根据以前出版的文献,就土壤理化性质及外源碳氮施加、土壤微生物和重金属行为等对影响土壤乙烯产生和氧化作了详细综述,并简要阐述根际土壤乙烯产生和氧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乙烯产生和氧化的影响。指出应加强大气氮/酸沉降对典型林地土壤乙烯产生和氧化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乙烯产生和氧化的原位观测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应关注不同成熟林型及森林演替不同阶段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跟乙烯产生和氧化的关联,明确土壤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对此的相对贡献程度,利于丰富陆地土壤乙烯产生和氧化等有关科学认识,寻求适宜措施减少陆地土壤源乙烯产生潜势。  相似文献   

15.
乙烯与切花的衰老及保鲜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内容有四:(1)讨论了乙烯对切花的伤害作用及花瓣中乙烯的生物合成和变化动态;(2)介绍了乙烯作用机理的两种假说;(3)着重评述了乙烯合成抑制剂和作用拮抗剂在切花保鲜上的应用;(4)简述了乙烯和其它植物激素在调控切花衰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两个梨品种不同成熟期果实贮藏过程中,整个果实以及果皮、果肉、果心的乙烯释放变化及果肉、种子的钙调素(CaM)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黄花品种完整果实及不同部位乙烯释放量都高于耐贮藏的湘南品种,且启动乙烯生成和形成乙烯峰值的时间也早于湘南品种;(2)果实不同部位形成峰值的顺序均依次为果心、果肉、果皮;(3)果实呼吸跃变过程中,CaM含量伴随乙烯释放量的上升而升高,乙烯峰值过后,CaM含量下降,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7.
乙烯对植物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因其是气体,实践上难以应用,因而为能在植物体内降解成乙烯的乙烯源所代替。由于现有乙烯源的高成本及其它弊病,苏联Muromtsev等自1980年就从事低成本的乙烯源——碳化钙(CaC_2)的研究。碳化钙干粉剂加入土壤中(120kg/公顷),经水份和细菌的发酵作用,先形成乙  相似文献   

18.
黄瓜在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生呼吸上升现象。采后1天果实的圆片陈化后,伤诱呼吸增加近3倍,乙烯产生也大量增加;陈化初期,呼吸率升高与乙烯产生增加平行发展。诱导呼吸发生及伤害诱导乙烯产生受到氯霉素、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和5-氟尿嘧啶的明显抑制。GA和IAA抑制乙烯的产生,而ABA则促进乙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乙烯受体与信号转导成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几年有关乙烯受体和乙烯信号转导成员研究的最新进展,ETR1与其多基因家族的结构及在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乙烯与受体结合需要铜离子的协同作用.ETR1、CTR1、EIN2、EIN3、ERN1、ERF1等组成乙烯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20.
钙与植物乙烯反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Ca2 对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cv.Lichun)黄化幼苗乙烯反应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Ca2 浓度条件下番茄黄化幼苗的“三重反应”、内源乙烯释放量、乙烯受体基因NEVER_RIPE(NR)表达量及胞内CaM含量的变化 ,结果发现 ,随着培养基中Ca2 浓度从 0mmol/L增加到 3.8mmol/L ,番茄黄化幼苗的“三重反应”表型明显增强 ,内源乙烯释放量、NR基因的表达量及胞内CaM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当Ca2 浓度由 3.8mmol/L进一步增加到 10mmol/L时 ,番茄黄化幼苗“三重反应”表型受到抑制 ,内源乙烯释放量、NR基因的表达量及胞内CaM的含量都有所下降。因此 ,Ca2 对番茄黄化幼苗“三重反应”的影响与Ca2 调节内源乙烯合成和乙烯受体基因的表达有关 ,而且Ca2 可能是通过CaM含量的变化来调节乙烯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