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外神经干细胞克隆球的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汉鹏  卢春蓉  苟琳  鞠躬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24(4):251-254,T004
为观察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内部的超微结构特征,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体外进行小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克隆球的培养传代,经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对单一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进行固定,常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bFGF等生长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在无血清培养液内增殖生成悬浮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这种克隆可被诱导生成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电镜下,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内部细胞相互间可形成特化的膜性结构,细胞内可有小泡出现,部分细胞有凋亡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2型(rAAV2)对神经干细胞球的转染能力.方法:①将FITC标记的rAAV2(FITC-rAAV2)分成两组,A组直接与神经干细胞球混合,B组与肝素混匀后再与神经干细胞球混合,孵育30 min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②含有GFP报告基因的rAAV2(rAAV2-GFP)与神经干细胞球孵育30 min后,分成两组:A组继续在培养箱内培养,B组分散成单细胞后移植到大鼠脑内,一个月后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球和大鼠脑组织切片中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③将含有低氧启动子(低氧应答元件,HRE)、VEGF和GFP的rAAV2(rAAV2-HRE-VEGF-GFP)转染神经干细胞球后分为两组:A组在低氧条件下培养,B组在常规条件下培养,72 h后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FITC-rAAV2转染神经干细胞球的结果:A组有明亮的绿色荧光,B组基本无绿色荧光;②rAAV2-GFP转染神经干细胞球后一个月,A、B两组均可以看到绿色荧光;③rAAV2-HRE-VEGF-GFP转染神经干细胞球后72 h,A组可见绿色荧光,B组无绿色荧光.结论:rAAV2可以与神经干细胞球特异性结合,rAAV2携带的外源基因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以有效表达,rAAV2携带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以人为调控.  相似文献   

3.
在成体的许多组织中发现了多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参与组织的正常修复。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成体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都能分化成成体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因此神经干细胞可以应用于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疾病的修复。本文概述了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长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钙调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方法(SABC法)观察钙调蛋白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不同时段的表达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时段分化神经元中钙调蛋白的平均积分光密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钙调蛋白于细胞核及核周呈阳性表达,随分化神经元的生长细胞核阳性表达逐渐减弱而胞浆增强,同时可见阳性反应物伸入树突及轴突.结论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钙调蛋白的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用于神经学临床修复和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是首先完成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并大量扩增。鼠、人、猪中都已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已尝试用于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的治疗,尽管在鼠和人上的研究很多,相对于鼠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学临床应用上的局限和人神经干细胞在材料来源上的不便,猪作为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模式动物有很大的潜力。但关于猪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生物芯片技术分析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变化,筛选调控的分化的miRNA,研究分化调控机制。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LIF培养基中培养3d后,采用经典5步培养方法定向诱导向神经干细胞分化,采用nestin作为神经干细胞标记进行鉴定,送检胚胎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提取总RNA以及小分子RNA,经荧光标记后与miRNA基因芯片杂交,获得胚胎干细胞诱导前后miRNA表达谱。结果1)胚胎干细胞在含LIF培养过程中保持未分化状态,Oct-4、碱性磷酸酶表达阳性;2)经典五步法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细胞为85%;3)通过基因微阵列分析,有90个miRNA的改变显著,其中68个表达上调,22个表达下调。结论miRNA可能对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且的探索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获取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E15天小鼠胚脑皮质,制成单细胞悬液,在bFGF和B27存在的培养基中培养扩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在B27和bFGF存在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可以在体外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在撤出B27和bFGF的有血清培养基中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结论小鼠胚脑皮质存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并自然分化,为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神经球是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中的一般表现形式.早先认为神经球是神经干细胞的单克隆细胞团,并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形成了目前广为应用的神经球方法.但最近神经球被证实并非神经干细胞的单克隆群体,在神经球内部和神经球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异质性;神经球的发生除了细胞增殖外,还包括细胞重团聚,神经球融合等方式;在神经球的形成过程中,亦有诸多因子参与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目前神经球方法的精确性需要重新定义,神经球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将其种植在三维空间壳聚糖材料中,体外培养一段时间,使壳聚糖材料内尽量分布足够多的细胞.方法:将NSCs种植在4不同孔径直径16通道壳聚糖材料中,分别培养7d和14d.DAPI标记细胞.荧光镜下观察细胞在不同孔径直径材料中的分布.MTT法检测不同孔径直径壳聚糖材料内细胞的活性.结果:DAPI荧光显示,培养7d时.细胞仍然成团贴附在材料的通道内,少有细胞迁移至壳聚糖材料内,而培养14d可见细胞较均匀的分布在材料内,同时观察到,孔径直径为0-75μm和75-125μ m两种壳聚糖材料,容纳细胞数较孔径直径为125-200μ m和200-300μm少.MTT结果显示,200-300μ m孔径直径的壳聚糖材料内细胞活性为各组最高,间接提示其内所含细胞数最多,而培养7d和14d两种培养方式对同种孔径直径材料内所含细胞教并无影响.结论: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能显示出良好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NSCs于孔径为200-300μm的壳聚糖材料内14d,其存活细胞多且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它可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人们希望利用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潜能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但首先必须分离纯化这些细胞。以往 ,人们从发育外周神经系统中纯化神经干细胞 ,而脑中干细胞纯化率从未超过 5 %。最近 ,RodneyL .Rietze等以 80 %的纯化率分离成年鼠脑干细胞并检测这些细胞的特性。他们发现 ,其中一种可在室管膜和脑室下腔区域找到的干细胞活性很强 ,在 querkopf变异鼠 (一种嗅觉神经元缺陷的鼠 )中 ,这种细胞选择性缺失 ,提示它可能是离体主要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1.
12.
过去认为神经元受损伤后难以再生.近年发现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主要存在于胚胎和成熟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具有增殖和分化的潜能.NSC成为神经学科的热点课题,是神经发育和疾病研究的重要平台,作为新生神经细胞的“种子”,它为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了新策略,尤其是中枢神经细胞的治疗性再生和基因治疗.对NSC的发育、组织学特点、增殖分化的调控及治疗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能够在体外进行不断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迅速,相关实验技术和理论也不断发展。总结了近年来各国研究者诱导小鼠和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分析了一些方法的原理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新方法。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因其体外的可操作性、来源的广泛性及质量可控性将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表皮干细胞和分析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方法。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酶消化新生小鼠表皮基底层细胞,将细胞直接接种在细胞瓶中,在无滋养层条件下培育;利用表皮干细胞标记物K15和α6整联蛋白进行免疫荧光鉴定;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与成年小鼠角质细胞共培养,进而分析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新生小鼠表皮干细胞克隆在培养2~3 d后开始形成,细胞核质较小,细胞呈小而圆的形态特征;传代后的细胞可以被K15和α6整联蛋白特异性标记。结论:利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小鼠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传代。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关于胶质细胞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部分胶质细胞在体内外都表现出神经千细胞/祖细胞的特性,在适当条件下能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或少突胶质细胞。不仅存在于非哺乳类脊椎动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放射胶质显示出这一特性,存在于成年哺乳动物脑室下区和颗粒下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也是如此。在体外培养中,部分胶质细胞具有形成多潜能神经球的能力。在体内,胶质细胞充当前驱细胞时的命运受到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因子、血脉系统、胞外基质以及基膜等所构建的微环境的影响。胶质细胞的这些特性将对神经修复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定向迁移对神经系统发育和损伤后修复至关重要,但NSCs的定向迁移与NSCs的分化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该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为趋化因子,神经干细胞系C17.2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不同分化阶段的NSCs(分别分化0,12,24,72h)的分化模型;其次,运用Boyden chamber和Dunn chamber研究了不同分化状态下的NSCs对HGF的趋化性迁移。Boyden chamber结果显示:下室加入HGF后,分化12,24h的NSCs迁移至膜下方的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分化0,72h的NSCs;Dunn chamber结果显示:分化12,24h的NSCs迁移效率显著高于分化0,72h的NSCs。这些结果表明,NSCs的分化影响其对HGF的趋化性迁移,为在临床上更有效地利用NSCs治疗各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迁移是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先决条件,同时在成体组织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与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缺陷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是内源性的还是移植的神经干细胞都有向大脑损伤部位迁移的特性,显示出神经干细胞用于神经再生及损伤修复治疗的潜能。该文着重在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以及神经干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HCMV感染抑制人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的人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体外分离、培养人海马NSCs,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NSCs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10%胎牛血清诱导NSCs贴壁分化,同时用MOI为5的HCMV AD169株感染NSCs,7d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es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HCMV即刻早期蛋白(IE)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比率。本实验所培养的细胞(4~6代)95±8%表达Nestin;分化诱导7d后,感染组86±12%细胞表达IE,未感染组和感染组Nestin阳性率分别为50±19%和93±10%(t=6.03,P<0.01),GFAP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1±11%和55±17%(t=3.77,P<0.01)。以上结果表明分化过程中的NSCs是HCMV的容许细胞;HCMV感染可以抑制NSCs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