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纹文 《遗传学报》1997,24(2):160-164
用石蜡制片法和整体解剖法,对小麦品种Fukuho经鸭茅状摩擦禾花粉粉后不同时间固定的子房样品进行了细胞胚胎学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的168个授粉后120小时以内的小麦了房中有32.1%、0.6%和26.2%分别发生了卵细胞单受精、极核单受精和卵卵细胞、极核双受精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2n=4x=72)杂交成功。用33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母本,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授粉6636朵花,获得3083个颖果。颖果分为有胚和无胚两类。有胚颖果806个,占总颖果数的26.14%。33个母本中30个都能和鸭茅状摩擦禾杂交,14个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胚数/授粉花数×100)超过10%。4个最高的分别达到59.00%,39.00%,29.50%和22.66%与小麦和玉米(Zeamays,2n=2x=20)的杂交相比,鸭茅状摩擦禾同样对小麦Kr基因的作用不敏感,且与小麦的杂交亲和性要比与玉米杂交时高。加之鸭茅状摩擦禾为野生型,具有多年生、多分枝、花期长等特点,可以克服小麦和玉米杂交时花期不遇的困难。讨论了用它作为花粉给体的优越性及在小麦改良和产生小麦单倍体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丁春邦  周永红   《广西植物》1999,19(2):143-145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经节节麦花粉授粉后不同时间固定的子房进行了细胞胚胎学观察。结果表明,节节麦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238个小麦子房中,1050%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462%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378%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1890%;成胚率为1512%。本文还报道了小麦与节节麦远缘杂交时雌雄性核的结合及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探讨了小麦与节节麦杂交结实率低在胚胎学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与鸭茅状磨擦禾的远缘杂交:Ⅰ.胚形成频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大玮  邱纪文 《遗传学报》1994,21(5):398-402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和鸭茅状磨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2n=4x=72)杂交成功。用33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母本,与鸭茅状磨擦禾杂交,授粉6636朵花,获得3083个颖果,颖果分为有胚和无胚两类。有胚颖果806个,占总颖果数的26.14%。33个母本中30个都能和鸭茅状磨擦禾杂交,14个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胚数/授粉  相似文献   

5.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170个小麦子房中,176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941%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1%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3177%;成胚率为2706%。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小麦Kr基因在小麦与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中的失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玮  牛德水 《遗传学报》1996,23(6):453-459
用37个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系)为母本,分别与黑麦(Secalecereale)、球茎大麦(Hordeumbulbosum)、玉米(Zeamays)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杂交,比较其亲和性,小麦和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比小麦与黑麦或球茎大麦杂交的亲和性显著提高。携带着显性Kr1和Kr2基因的小麦品种Hope与黑麦杂交,不能形成胚,而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时,成胚率分别达16.00%和32.50%。表明控制小麦与黑麦及球茎大麦杂交亲和性的Kr基因系统在小麦与玉米及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属间杂交中失活。讨论了还存在有其它控制小麦属间杂交亲和性的遗传调控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和玉米杂交诱导硬粒小麦单倍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DR147授以超甜玉米(Zea m ays L.) ss 7700的花粉后,在83.4% 的柱头上观察到花粉萌发及花粉管长入胚囊,有9.9% 的子房发生了卵细胞的单受精,1.9% 的子房发生了中央细胞的单受精,32.7% 的子房发生了双受精。尽管双受精后可同时形成胚和胚乳,但胚乳往往发育迟缓,甚至败育。硬粒小麦×玉米形成的杂合子核型高度不稳定,在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本玉米的染色体逐步被排除,最后形成硬粒小麦单倍体胚。在授以玉米花粉4 h 后用100 ppm 2,4-D溶液浸蘸硬粒小麦穗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胚在缺乏胚乳或胚乳败育情况下的生长和发育。授粉9—13 d 后由533个硬粒小麦子房解剖出25个胚,得胚率为4.7% 。通过幼胚拯救获得11棵正常植株,植株获得率为2.1% 。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它们为单倍体(2n= 2x= 14)。  相似文献   

8.
栽培大麦×普通小麦杂种发育的胚胎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麦与小麦远缘杂交时雌雄性核的结合及杂种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大、小麦杂交时,可发生双受精作用、单受精作用,或受精过程失败。单受精作用发生的时间参差不齐。大小麦杂种胚的发育进程最初与大麦自交时情况相似。以后胚发育缓慢,并长期停留在原胚阶段。在授粉后12—15天,原胚发育达到高峰。仅有个别杂种胚在授粉后第18、19天进入胚分化,且胚分化不完善。同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原胚不时出现解体退化现象。杂种胚乳的发育仅在最初阶段形成若干游离核,此后胚乳组织转向退化。在授粉10天以后的子房中,未检查到胚乳或胚乳解体后的残留物。  相似文献   

9.
小麦与珍珠栗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波斯小麦、“中国春”小麦与珍珠栗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珍珠栗花粉管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并且有多个花粉管进入花柱及胚囊。波斯小麦已授粉的207个子房中,11.11%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7.25%中形成胚,而1.93%只形成胚乳,在这个杂交中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0.29%和18.36%。“中国春”小麦已授粉的167个子房中,相应数字是2.99%、5.99%、0、8.98%和8.9  相似文献   

10.
多胚水稻品系SB—1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多胚及其起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水稻(OryzasativaL.)多胚品系SB-1中二倍性双胚和三胚的起源所进行的形态解剖观察、杂交后代表现和细胞胚胎学的研究表明,2n-2n型双胚和2n-2n-2n型三胚既不是合子胚裂生产生,也不是助细胞受精产生的,而极有可来源于存在额外卵细胞卵器中孵细胞和类卵细胞分别受精的结果,在成熟胚囊中观察到5.2%的二卵器和2.2%的三卵卵器。二卵卵器中卵细胞和类卵细胞大都并列位于助细胞合点端上方;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蜡切片法就胚胎学对偏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单性孤雌生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受精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如未受精极核贴近反足细胞、珠被附近有助细胞团等。初步显示助细胞是偏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单性孤雌生殖的胚细胞来源;(2)延迟授粉前大部分胚囊表现正常,延迟授粉不能诱发偏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卵细胞单性生殖。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石竹’为试验材料,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授粉后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情况,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授粉后1h母本柱头上少量花粉开始萌发;授粉后4h大量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至柱头中部有胼胝质出现;授粉后6h花粉管生长至子房组织并有少量与胚珠结合;授粉后15h柱头中出现大量胼胝质,花粉管与胚珠结合数增多;授粉后24h胚珠周围出现多条花粉管,其中1条花粉管进入胚珠,部分进入胚囊的花粉管卷曲盘绕生长并产生胼胝质;精细胞与极核的融合主要发生在授粉后17~48h,与卵细胞融合主要于授粉后1~3d。(2)杂交石竹胚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棒状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3)杂交障碍表现为:只有游离的胚乳核而无胚发育的胚囊、合子未分裂、两极核未融合、球形胚败育。研究表明,杂交石竹存在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这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油橄榄“鄂植-8”为材料,应用压片荧光观察花粉在柱头和花柱中的萌发及生长情况,采用石蜡制片法观察油橄榄的胚珠结构特点和授粉受精过程。结果表明:油橄榄为1子房2心室4胚珠,珠心较发达,由多层细胞构成,属于厚珠心椭圆型胚珠,胚珠直生;花开时花粉粒落到柱头上立刻萌发,随后花粉管在花粉通道中生长,再后进入子房经子房内表面,大部分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仅少数沿胎座生长经珠柄进入珠孔,释放2个精子,2个精核分别进入卵细胞和极核,并与卵核及极核相互融合;观察到合子中雌、雄性核仁融合的过程。授粉受精各阶段经历的时间为花粉落到柱头上立刻萌发;授粉后6d左右,花粉管长入胚珠的珠孔,随后释放精子;10 d左右完成授粉受精,30 d左右形成心型胚,40 d左右胚发育几乎成熟。在进行子房石蜡切片中,共观察到612个完整子房切片,发育完整的子房为97.53%,完成授粉受精的胚珠为15.52%。油橄榄在自然授粉下,约85%的胚珠授粉受精过程不能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坐果。该研究结果为油橄榄授粉受精、高效生产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人花柱和胚囊。 观察的170个小麦子房中,17.6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9.41%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1%。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31.77%;成胚率为27.06%。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多胚水稻ApⅢ(双13)的胚胎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多胚水稻(Oryza sativa L.)ApⅢ的大量成熟颖果、人工萌发的幼苗和开花后3~5 d 的幼嫩颖果进行的整体解剖和显微制片观察表明:ApⅢ的5000粒成熟颖果中,89.0% 含单胚单苗,8.9% 和1.2%分别含双胚双苗和三胚三苗;700多粒幼嫩颖果中,90.0% ~95.0% 含单胚,5.0% ~7.0% 含双胚。因制片的数目有限,未见到含三胚的;在含单胚和多胚颖果中,胚均位于同一胚囊的珠孔端,未见到胚囊以外存在不定胚。根据上述结果,似可以认为ApⅢ单粒颖果的双胚和三胚是由同一胚囊内的卵细胞和1或2个助细胞受精或不受精发育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莜麦与玉米的远缘杂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莜麦子房进行制片观察,发现受精率可达11.04% ,其中只形成胚而无胚乳的卵细胞单受精占3.07% ,只形成胚乳而无胚的中央细胞单受精占1.84% ,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的双受精占6.13% 。从授过玉米花粉的大约2200 朵莜麦小花中收获18 粒种子,对12 株实生苗根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其中9 株为单倍体(2n= 21),3 株为二倍体(2n= 42)。结果证明,通过莜麦和玉米杂交后玉米染色体的消除可以获得莜麦单倍体  相似文献   

17.
多胚水稻品系SB—1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助细胞无配子生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多胚水稻(Oryza sativa L.)品系SB-1 自然群体中单倍体来源进行的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卵器中的一个或两个助细胞能在受精之前发育成胚,其发生率分别为观察子房数的2.24% 和1.75% 。在1 个助细胞提前发育成胚的胚囊中观察到双受精作用。在开花后3—8 d的颖果中观察到1.62% 的与合子胚迥异的异位瘦长单胚和0.81% 的有胚无胚乳子房,根据胚所处的位置认为其来源于助细胞无配子生殖。此外,还观察到极少数的中央细胞未经受精自发产生胚乳的现象。讨论了SB-1中发生的无配子生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和珍珠栗(Pennisetum glaucum syn.P. americanum)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对授粉后的192个硬粒小麦子房进行制片观察,7.81%发生双受精,具胚和胚乳,但胚乳发育往往落后于胚的发育;3.13%只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1.04%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11.98%,成胚率为10.94%。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对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突变体(CSph2b)与秦岭黑麦远缘杂交的受精过程及其杂种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秦岭黑麦花粉能在CS及CSph2b小麦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可顺利伸入花柱和胚囊;CS和CSph2b已授粉子房中,分别有80.12%和84.80%完成双受精过程而形成正常胚及胚乳,也有小部分仅有卵核受精或极核受精而只形成胚或胚乳,两者总受精率分别为86.74%和88.89%,成胚率分别为83.73%和87.14%.表明中国春及其突变体CSph2b与秦岭黑麦的可杂交性都很高,并且CSph2b略高于CS.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与珍珠粟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波斯小麦、“中国春”小麦与珍珠粟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珍珠粟花粉管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并且有多个花粉管进入花往及胚囊。波斯小麦已授粉的207个子房中,11.11%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7.25%只形成胚,而1.93%只形成胚乳,在这个杂交中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0.29%和18.36%。“中国春”小麦已授粉的167个子房中,相应的数字是299%、5.99%、0、8.98%和8.98%。杂交后形成的胚和胚乳核型极不稳定,来自珍珠粟的染色体很快被排除,最后产生的是单倍体的小麦胚。但因无胚乳或胚乳败育,幼胚缺乏营养供应而停止发育或夭亡。探讨了影响小麦×珍珠粟受精率的可能因素以及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排除法进行单倍体诱导和珍珠粟基因向小麦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