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研究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二种打孔方法对激光孔远期通畅的影响。方法36只犬结扎左前降支获得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在缺血区随机分为A、B二区,A区采用“Mirhoseini”法,B区采用“滤波片”法打孔,术后4小时、0.5月、1个月、3个月、6个月取出心脏,通过病理学及微血管铸型判断激光孔是否通畅。结果术后6个月“Miehoseiri”法通畅率38%,“滤波片”法70%,术后36个月激光孔仍通畅。结论“滤波片”法优于“Mirhoseini”法,二种打孔方法对心肌缺血有长期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旨在观察在体大鼠短暂缺血后心肌膜ATP酶活性的变化及粉防己碱(Tet)的作用。分离缺血15min、再灌注2h后及在缺血再灌注前给Tet的大鼠心肌粗制质膜和内质网,测定质膜Na+-K+-ATP酶和内质网Ca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心肌缺血15min后二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分别为假结扎组的63.6%和72.6%(P<0.01),再灌注后Na+-K+-ATP酶活性有所恢复,再灌注30min时为假结扎组的72.1%(P<0.01),而Ca2+-ATP酶活性则进一步下降,再灌注30min时为假结扎组的50.4%(P<0.01),再灌注后2h二酶活性分别升高至假结扎组的80.9%和65.3%(P<0.01)。在缺血前20min分别给予Tet64.2和96.3μmol/kg及硝苯啶(0.23μmol/kg),能明显减少内质网Ca2+-ATP酶活性的降低。结果提示心肌膜ATP酶活性的降低可能参与了短暂心肌缺血所致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Tet可减少缺血和/或再灌注时内质网Ca2+-ATP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下丘脑穹窿周围区(PFA)的下丘脑背内侧核(DMH),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与下丘脑外侧区(LHA)均可引起心肌P0_2下降与血压升高,而以DMH所致的心肌P0,下降最明显(P<0.01)。心得安可取消电刺激LHA所致的心肌PO_2下降,部分取消电刺激VMH引起的心肌PO_2下降,而不改变电刺激DMH所致的心肌PO_2下降(P>0.05)。DMH、VMH微量注射谷氨酸钠(0.1mol/L0.5μl)均可诱发升压反应和ECG-ST压低,而LHA微量注射谷氨酸却导致降压反应,对ECG-ST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DMH为PFA各区诱发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核团。兴奋DMH、VMH所致的心血管效应主要由胞体兴奋诱发,而电刺激LHA所致的升压反应主要为兴奋过路纤维引起,该区胞体兴奋主要导致降压反应。  相似文献   

4.
100WCO2激光心肌血管再造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给出了利用100WCO2激光心肌血管再造术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激光器采用100WCO2激光,经光关节臂传输和会聚,激光孔径0.25~0.5mm,孔间距离5mm,照射时间0.3秒,利用附加“滤波器”激光打孔技术可减轻心脏的热损伤。结果表明,在正常心肌上打孔,孔周270μm以外的心肌基本上不受损伤;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心肌打孔能够改善心肌微循环,可以明显改善打孔区的心肌缺血程度。实验犬术后六个月铸型实验证实了激光孔道仍然存在,术后三年病理切片检查充分说明了激光孔道仍然保持畅通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脓毒血症大鼠心肌II型PLA2 活性、蛋白质含量及其m RNA 的变化。结果发现, 脓毒血症早期与晚期心肌II型PLA2 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5 .0 % (P < 0 .05)及增高47.6 % (P < 0 .01),II型PLA2 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27.0% 及增高48 .0 %( 均P < 0 .01); 心肌II型PLA2 m RNA合成率与含量呈现类似的双相变化, 在脓毒血症早、晚期mRNA 合成率分别降低45.0% 和升高70.0 % (均P < 0 .01),mRNA含量分别降低34.1 % 和增加157 .0% (均P< 0 .01) 。脓毒血症早、晚期心脏II型PLA2 m RNA半衰期无显著变化(P > 0.05) 。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脓毒血症发生过程中心肌II型PLA2 活性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 这一变化受其mRNA 转录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处理减轻在体家兔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Ding YF  Zhang MM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3):220-224
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上,观察IR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gn,IP)对血流动力学、心外膜电图、心肌梗塞范围、心肌细胞调亡和调亡相关调控基因蛋白(Fas、Bcl-2、Bax等)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⑴在IR过程中,动脉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进行性降低;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P<0.001),再灌  相似文献   

7.
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左室支的急性心肌梗塞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组)和左室支(LVA组)两种方法建立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结果发现1:ECG标测,三天内不同时间LVA组∑△ST升高毫伏数均高于LAD组(P<0.01或P<0.05);2:N-BT染色,LVA组心肌梗塞占心室重的百分率为17.3%±0.56%,而LAD组为8.2%±2.42%,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证实了LVA组心梗面积较LAD组大且相对稳定。采用增强(Gd-DTPA)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发现LVA组急性心梗范围在三天内基本稳定。作者认为,兔急性心梗模型采用结扎LVA优于结扎LAD。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运用极谱式氧电极研究了噪声暴露对耳蜗鼓阶淋巴氧分压(STPO2)的影响以及STPO2的变化与听觉电生理、毛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85dBSPL以上声刺激时STPO2迅速降低;85dBSPL窄带噪声暴露时STP02与血压一同缓慢增高;低于85dBSPL的声刺激则未能引起STP02和血压的改变。(2)STPO2降低约20%即伴随明显的听损伤;STPO2的变化程度与声暴露量(r=0.97,P<0.05)、听力损失(r=0.82,P<0.05)呈相关;与耳蜗病理改变也有一定关系,但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r=0.21,P>0.2)。(3)声暴露时,吸入碳氧混合气对听力损失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游泳训练(SW)引起的大鼠心肌肥大模型,通过放射免疫及生化等方法,对生理性心肌肥大时,心脏和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到游泳五周时,大鼠左、右心室重与体重比值(V/Bwt)显著升高,同时,左、右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心肌Ang转换酶(ACE)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肌AngⅡ与V/Bwt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721,P<0.001)。SW组血浆AngⅠ,Ⅱ及肾素活性(RA)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血浆AngⅡ与V/Bw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上述研究提示:心脏RAS在SW引起的生理性心肌肥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循环RAS。  相似文献   

10.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肌浆网Ca2+,Mg2+-ATPase基因(SERCA2a)转录调节的影响,评价DMP811对此效应的干预作用.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组1:生理盐水输注;组2:AngⅡ输注+DMP811管饲(3mg·d-1·kg-1);组3:AngⅡ输注(200ng·min-1·kg-1.1周后称其体重,取心脏并称重,提取心脏总RNA后采用Northernblot的方法检测SER-CA2a的转录水平,采用RT-PCR检测AngⅡ1型受体(AT1)mRNA水平.实验后,组3心重(CW)、心重/体重(C/B)、AT1受体转录水平均高于组1(分别增加4.7±0.4%,4.9±0.9%和24.7±3.5%;P<0.01),而SERCA2a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低于组1(降低20.1±3.0%,P<0.01),并且SERCA2amRNA水平与AT1受体mRNA水平呈负相关(r=-0.74,P<0.01).AngⅡ导致的上述改变能被DMP811完全阻断.AngⅡ通过其Ⅰ型受体的介导,诱导了SERCA2a的转录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