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自1968—1974年对鳙♀×x(鳙♀×鲢),回交鱼进行受精过程、胚胎、形态、食性和生长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阐明了下列两个问题: 1.鳙、鲢杂交后代与亲本鳙鱼回交,所得到的回交鱼出现杂交优势——回交鱼的(鳃耙排列整齐者)生长速度,无论在鱼种阶段或成鱼阶段都比祖传的良种鳙鱼较快;有常规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受精卵在水温22—24℃的条件下,经26.5小时左右胚胎以头部破膜孵出,畸形率  相似文献   

2.
关于鱼类的胚胎、胚后发育的研究工作,国外的鱼类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而且找出了一般规律,确立了硬骨鱼类发育阶段的理论。我国的鱼类学工作者对草、鲢、鳙、鲤、非洲鲫鱼等淡水养殖鱼类的胚胎、幼鱼发育的研究,也进行了许多细致深入的工作,积累了颇为丰富的观察研究资料,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渔业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国内、外对于杂交种胚胎、胚后发育的研究较少,更由于生产的需要,回交鱼具有生长优势,进一步推广应用吋需要这方面的理论指导,为此,我们在品种改良和培育过程中,对鳙_(♀x)(鳙_(♀x)鲢_(?))_(?)回交鱼胚胎、幼鱼的发育进行初步观察,目的在于:(1)为今后进一步探求回交杂种的胚胎、幼鱼发育的规律,打下基础。(2)在掌握此回交鱼发育阶段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所要求的生活条件,为培育回交杂种提供合理饲养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的鲢(Hypophthalmichthy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天然条件下摄食强度具季节性变化。摄食强度高峰处于夏季,低谷处于冬季。在实验条件下,按周年采样期间水温变化范围,测定鱼的肠管排空率。食物通过鱼肠管时间(Y_p—h)与水温(X_t—℃)的关系为: 鲢Y_p=270.63 X_t~(0.6408) 鳙Y_p=280.46 X_t~(0.6642) 根据修正后Bajkov公式(D=C (24.A)/n),估算鱼的日粮。鱼日粮(Y_D)与水温(X_t)关系为: 鲢Y_D=0.2683e~(0.1503X_t) 鳙Y_D=0.0075X_t~(2.2715) 计算鱼在天然条件下周年月粮及年粮。鲢、鳙对天然饵料年消耗量分别为18.924公斤及17.39公斤,饵料系数分别为18.02及13.38。  相似文献   

4.
控(微囊)藻鲢、鳙排泄物光能与生长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通过原位培养滤食性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摄食微囊藻(Microcysis)后的排泄物,研究鲢、鳙滤食对藻类光能及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经鲢、鳙滤食后,排泄当天,其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合活性(Fv/Fo)、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微囊藻的光合活性逐渐恢复,鲢、鳙组的Fv/Fm、Fv/Fo、Yield和qP分别在第3天和第5天开始呈上升趋势,至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鲢组高于鳙组。而NPQ呈下降趋势,第13 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原位培养期间,鲢、鳙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Chl a)浓度呈增长趋势,且鲢组明显高于鳙组;鳙组藻类游离胞外多糖含量增长幅度高于鲢组。实验结束时,鲢、鳙组浮游藻类总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7.78、6.55倍,绿藻(Chlorophyt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相对生物量增加,但微囊藻贡献率达93%以上。相关性分析显示,鲢组藻细胞密度、Chl a浓度和胞外多糖含量与Fv/Fm、Fv/Fo、Yield、ETR、qP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NPQ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鳙组藻细胞密度、Chl a浓度和胞外多糖含量仅与E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PQ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见,鲢、鳙单次滤食未对微囊藻造成生理上的致命损伤,藻类由于超补偿生长,其光合及生长活性在短期恢复并显著增强,有潜在加速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鲢、鳙增殖放流以控制蓝藻水华的措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50年来长江鲢、鳙形态特征的变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HX  Tang WQ  Li SF 《动物学研究》2010,31(6):651-656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采自长江中游的上世纪中期(下称早期)和本世纪初(下称当前)的121尾1龄鲢、鳙的30项形态度量性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对判别贡献最大的5个参数所建立的判别公式,对鲢、鳙早期和当前群体的平均判别准确率分别达94.2%和98.%,显示鲢或鳙的当前与早期群体间在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早期和当前群体间,鲢有12个特征差异极显著、8个差异显著,鳙分别有8个特征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其中,鲢和鳙的6个显著或极显著变大的特征参数集中在头部,而14个鲢和10个鳙的显著或极显著变小的特征参数则主要集中在躯干部与尾部。研究表明,最近50年来长江鲢、鳙的头及头部特征有相对变大的趋势,而躯干部与尾部的许多特征参数则有相对变小的趋势,这些形态演变趋势符合人们喜食鱼头、追求高经济效益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鲢、鳙肌肉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一季节收集的不同体长组的鲢、鳙肌肉的生化成分,随着鱼体的增长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而脂肪含量则逐渐增加,蛋白质、无氮浸出物及灰分变幅不大,且与体长变化无明显的从属关系;同一体长组的鳙肌肉水分高于鲢,而脂肪含量则低于鲢,蛋白质、灰分、无氮浸出物含量差异不大。同年收集的1+及2+龄鲢、鳙的肌肉生化成分随着季节的延续,水分含量逐步下降,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逐步上升,无氮浸出物及灰分含量变化不大;1+龄鱼水分含量比2+龄鱼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则比2+龄鱼低,其余成分含量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测定鲢(Hypophthalmichthy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鱼种在天然条件下肠管饱满度指数与水温及溶解氧的关系,在实验条件下鱼的排空率。根据修正后的Bajkov公式(D=C24·A/n)估计鱼的日摄食量。两种鱼在天然条件下具昼夜摄食节律,它们的摄食高峰在下午16—19时,低谷在清晨4—7时。鲢日粮为其体重12.81—23.08%;鳙为8.91—14.63%。它们的摄食强度随溶解氧的升高而加强,反之则下降。  相似文献   

8.
论鲢、鳙对微囊藻的消化利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1980年—1985年7—8月在水温30℃,溶氧8mg/L以上,pH值7—8,光照度2800lx的限制摄食量条件下,鲢、鳙鱼种对微囊藻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29.45±4.37、26.07±2.15%;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39.20±3.44、33.71±2.93%;脂肪消化率分别为34.03±5.38、30.29±2.16%;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分别为36.61±4.15、30.39±2.81%。鱼种对微囊藻日需量分别为其体重的54.44和60.53%。鱼的生长与其生活水体中藻类的初始浓度有密切关系:(1)藻类浓度在0.4—0.8g/L时鲢、鳙分别增重1.55—7.41和0.78~6.21%;(2)藻类浓度在1.0—1.3g/L时鲢、鳙分别减重2.0—5.9和2.2—8.3%。0.8g/L为鲢、鳙滤食微囊藻的最大浓度。  相似文献   

9.
鳙人工单倍体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生物技术方法能大大缩短鱼类育种期限,降低生产成本,快速培育纯系或近交系,进而选育出遗传性状优良的品系。    相似文献   

10.
长江鲢、鳙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采自长江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255尾1—5龄鲢、鳙的30项形态度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显示,鲢可明显地聚成欧氏距离相对较远的1龄组和2—5龄组,鳙也可聚成欧氏距离较远的1、2龄组与3—5龄组。判别分析显示,144尾鲢个体对所聚类的两个组别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8.0%,111尾鳙个体对所聚类的两个组别的判别准确率也达90.7%。这表明,在幼体向成体的发育过程中,鲢和鳙在形态上均存在着两个具有显著差异阶段。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鲢两个组别之间有1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4个差异显著,其中10个显著或极显著地变小,12个显著或极显著地变大。鳙两个组别间有极显著和显著差异的参数分别有14个和3个,其中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变小和变大的分别有12个和5个。这表明在鲢、鳙个体发育过程中,分别有73.3%和56.7%的特征参数具有生长异速现象。因此,在根据形态鉴别物种、分析种群差异、确立种质标准和作生长退算时,均应考虑所选用特征的生长异速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二龄鲢和鳙血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以115尾二龄链和91尾二龄鳙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植、比积及比重,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数计数值及各型血细胞大小等正常值。结果显示:红细胞和白细胞值,比积值及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值均是鲢高于鳙,而红细胞沉降率和中性粒细胞却是鳙高于链,在鲢上,其血液指标植也存在雌雄差异,上述血液指标值也存在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12.
鳙鱼同工酶发育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鳙鱼早期发育阶段(从未受精卵到卵黄吸尽期)及成体不同组织(脑、眼、心、肌、肾、肝)中六种同工酶(LDH,MDH,IDH,ADH,SDH,EST)的分化表达模式。鳙鱼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早期发育阶段,ADH和SDH均无染色活性;LDH、MDH和IDH具有不同的发育变化谱式,而EST酶谱在整个早期发育阶段均无明显变化。与鲢、草鱼相比,鳙鱼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Ldh-A基因激活的时间被推迟。上述结果可为鳙鱼种群的生化遗传结构分析以及鳙鱼的人工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鳙Sox基因克隆及序列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简并引物SoxN和Sox9在鳙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和产物克隆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鉴定出鳙15个Sox基因HMG盒序列,分别属于SoxB、SoxC和SoxE组,依据斑马鱼同源基因将其分别命名为Sox1a、Sox1b、Sox2、Sox3、Sox4a、Sox4b、Sox9a、Sox9b、Sox10、Sox11b、Sox12、Sox14a、Sox14b、Sox19和Sox21a。基于鳙和斑马鱼 Sox1、Sox4和Sox9 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这3个Sox基因的复制时间发生在鳙和斑马鱼的分化之前,结果支持了鱼类特异的基因组复制假说。以Sox1a、Sox1b和Sox4基因为分子钟标记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鳙和斑马鱼的分化时间,结果显示,同属于鲤科鱼类的鳙(鲤亚科)和斑马鱼(鱼丹亚科)在原始的鱼丹亚科鱼类中存在一个共同祖先,大约出现在63.7百万年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Sox基因复制和基因组进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鲢、鳙锚头鳋的生物学、病后获得免疫以及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与观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成虫产卵、虫卵孵化的最适水温是20-25℃。2)当水温15-20℃时,幼虫发育约需14-16天;26-31℃时,约需7天。3)在鱼种培育阶段的7月中旬至9月中旬,当水温25-37℃时,成虫的平均寿命为20天。4)成虫可分“童虫”、“壮虫”和“老虫”三种形态。5)感染一定数量锚头鳋的鲢、鳙鱼种,在虫脱、病愈后可以获得明显的免疫力。6)0.3-0.5 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能有效地控制较大水体里的鲢、鳙锚头鳋病。7)锚头鳋的寿命和鱼种病后获得免疫与防治此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诱导鲢排卵时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道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哺乳动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鲢鱼排卵过程中,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经注射催产药物后,雌鱼血清中主要出现睾酮和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ρ)浓度的变化,而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始终很低,变化不大。两种催产剂皆先诱导睾酮浓度达到峰值(4.83—16.65ng/ml),睾酮浓度随后下降,而17α20βρ浓度达到峰值(4.35—5.0ng/m1)时出现排卵。HCG和LHRH—A直接和间接地通过诱发17α20βρ的合成,再经其中介作用,最后诱导卵母细胞成熟排卵。雄鲢经人工催产注射后未发现17α20βρ的变化,睾酮反有所下降。本研究为采用17α20βρ作为鲢的催产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鲢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白链早期发育过程中(从未受精卵到卵黄吸尽期)及成体不同组织(脑、眼、心、肌、肾、肝)中六种同工酶系统(LDH,MDH,IDH,ADH,SDH,EST)的分化表达谱式,白链各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早期发育过程中,ADH和SDH基因均无活性,其它四种同工酶则具有不同的个体发育谱式。值得一提的是,由取自同一地区的两对白链的受精卵的形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1年6月,在浙江菱湖镇采集得患有皮下软纤维瘤的白鲢(Hypophthalmichthy molitrix(Cuvier et Valenciennes))一尾,其体重为800克,年龄为Ⅱ足龄。近百年来,人们对于鱼类肿瘤的研究已日见增多,迄今见于纪录的已多达600余例,其中属于纤维瘤的有60多例。但鉴于至今尚未见有白鲢皮下软纤维瘤的文献,为此,特予记述报道。    相似文献   

18.
鲢的远缘杂交子代和人工三倍体的同工酶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鲢♀×鳙♂、鲢♀×团头鲂♂的二倍体和异源三倍体杂种,以及同源三倍体鲢及其亲本种的8种蛋白质和同工酶的表型。二倍体杂交子代的基因表达是多样的,这些多样的表达可能与双亲的这些蛋白质和同工酶的表型差异有关。如与二倍体杂交子代相比,鲢×鳙异源三倍体的肌肉蛋白和血清蛋白有效一致的表型,此外在两种异源三倍体中EST和MDH同工酶的表型接近母本,这些结果表明异源三倍体由于增加了一套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神经肽Y对鲢摄食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鲢NPY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检测在禁食-恢复投喂条件下,NPY在脑和肝脏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 鲢NPY基因cDNA全长782 bp,包括5'端非翻译区68 bp,3'端非翻译区423 bp,开放阅读框291 bp,编码96个氨基酸; 氨基酸相似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NPY较为保守; NPY在所检测的13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脑垂体中表达量最大; 禁食导致NPY mRNA在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恢复投喂6h后下降到基本水平,表明NPY对鲢摄食有促进作用; 在肝脏中,禁食前5天NPY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禁食第7天急剧下降,恢复投喂4h后下降到基本水平; NPY mRNA在脑和肝脏中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其在肝脏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果为探讨NPY在鲢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在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