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毛冠菊属系统位置的核形态证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首次记载了毛冠菊属2种4居群的核形态资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间期和前期染色体为复杂型 和中间型。狭舌毛冠菊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2n=18=14m+2sm+2st(2SAT);毛冠菊两居 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2n=18=14m+2sm(2SAT)+2st。它们分别代表了整个毛冠菊属的两组 植物,并包含了形态学上最原始的种类,因此,该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为x=9。核形态证据表明毛冠菊属放在紫菀族比放在旋覆花族和千里光族中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刘建全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6):461-465,T002,T005
研究了国产菊科千里光族款冬亚族及其相关类群11属15种植物的花粉超薄结构。研究类群的花粉超薄结构可分为2类:“千里光型”和“向日葵型”。多榔菊属、大吴风草属和毛冠菊属为“向日葵型”,其余种类均为“千里光型”。根据花粉超薄结构类型,结合其它有关方面的研究,认为大吴风草属与橐吾属并不近缘,而毛冠菊属可能接近于紫菀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国产菊科千里光族款冬亚族及其相关类群 1 1属 1 5种植物的花粉超薄结构。研究类群的花粉超薄结构可分为 2类 :“千里光型”和“向日葵型”。多榔菊属、大吴风草属和毛冠菊属为“向日葵型”,其余种类均为“千里光型”。根据花粉超薄结构类型 ,结合其它有关方面的研究 ,认为大吴风草属与橐吾属并不近缘 ,而毛冠菊属可能接近于紫菀族。  相似文献   

4.
菊科紫菀属密毛系(Aster Series Vestiti Ling)含3个物种:密毛紫菀(A.vestitus Franch.)、灰枝紫菀(A.poliothamnus Diels)和西固紫菀(A.sikuensis W.W.Smith et Farr.),新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密毛系是否单系提出质疑。该文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紫菀属密毛系3种植物4个居群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3种植物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18=14m+4sm(2SAT);密毛紫菀居群2个的核型属于1A型,灰枝紫菀和西固紫菀为2A型。密毛紫菀和西固紫菀的核型资料为首次报道。灰枝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基数和不对称性等核型资料与先前唯一的相关报道结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2,核型公式2n=2x=32=26sm+6st,属4A型,染色体中未发现随体)迥然不同。3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不支持保留密毛系,而核型不对称性类型支持该实验室先前提出的亚属划分。3种植物随体的大小属于紫菀亚族型,这支持欧亚紫菀属与北美紫菀类没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国产毛莨科银莲花族十七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Trib.Anemoneae1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10种银莲花属AnemoneL.植物中,1种(西南银莲花A.davidii)为x=8的四倍体(2n=4x=32),5种(匍枝银莲花A.stolonifera、草玉酶A.rivularis、卵叶银莲花A.begoniifolia、水棉花A.hupehensis f.allba、大火草A.tomentosa)为x=8的二倍体(2n=2x=16),4种(鹅掌草A.flaccida、湿地银莲花A.rupestris、蓝匙叶银莲花A.trullifolia var.colestina、拟条叶银莲花A.trulifolia var.holophylla、展毛银莲花A.rupestris)为x=7的二倍体(2n=2x=14)。罂粟莲花Anemoclema glaucifolium为x=8的二倍体。6种铁线莲属ClematisL.植物(滇川铁线莲C.hkockiana、长花钱线莲C.rehderiana、金毛铁线莲A.chrysocoma)均为x=8的二倍体。银莲花花属中x=7的种类核型彼此十分相似,均由6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和1对具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x=8的二倍体种类的核型与罂粟莲花属和铁线莲属植物的核型十分相似,均由5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和3对具端部或近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6.
八种国产大戟属植物的核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种大戟属Euphorbia L.植物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戟属不同亚属的染色体基数与其形态变 异的复杂性有一定关系。地锦草亚属subgen.Chamaesyce 3个种染色体基数分别为x=8,9,11;一品红 亚属subgen.Poinsettia两个种染色体基数均为x=7,分别为四倍体和八倍体;乳浆大戟亚属subgen. Esula 3个种,染色体基数分别为x=7,10,10。根据以前学者发表的资料分析,一品红亚属和大戟亚属 Subgen. Euphorbia的染色体基数是很稳定的,分别为x=7和x=10;通奶草E.hypericifolia为x=8 的四倍体,它不仅有染色体整倍性的变异,还有异基数性的变化。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笔者支持x= 10为大戟属的最原始基数的观点。齿裂大戟E.dentata和通奶草具不同的染色体倍性,猫眼草E. esul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观察证实了我国存在四倍体的居群,与欧洲和北美的植物构成一个典型的多倍体复合体。  相似文献   

7.
毛莨科金莲花族和升麻族细胞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毛茛科金莲花族Trollieae和升麻族Cimicifugeae的细胞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 在云南西北部形成一个多倍体系列(2n=32, 48, 64),四倍体细胞型 (2n=4x=32) 较为常见,其核型有明显的居群间变异.驴蹄草属Caltha、鸡爪草属Calathodes、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Trollius的染色体在大小上基本相似,都属于中等大小的R-型染色体.细胞学和花粉学证据都支持鸡爪草属与Megaleranthis和金莲花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铁破锣属Beesia、Anemonopsis、黄三七属Souliea、升麻属Cimicifuga以及类叶升麻属Actaea的核型彼此基本相似,在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上都与驴蹄草属、鸡爪草属、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的核型明显有别.细胞学证据表明铁破锣属应是升麻族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8.
国产白酒草亚族(菊科紫菀族)由白酒草属(Conyza)、小舌菊属(Microglossa)和歧伞菊属(Thespis)3个小属组成,且国产白酒草亚族各属间及其与非洲白酒草属植物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尚无报道,故本研究利用核糖体DNA ITS和ETS序列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重建了国产白酒草亚族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歧伞菊和非洲白酒草属植物组成一支,而劲直白酒草的两变种和小舌菊嵌入田基黄亚族分支;小舌菊与Psiadia pascalii近缘。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劲直白酒草和Conyza incisa应处理为田基黄亚族的一个独立的属;(2)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和歧伞菊以及大多数非洲白酒草属植物属于Eschenbachia属,而且Eschenbachia属代表一个新的亚族,歧伞菊可处理为Eschenbachia属的一个组。Eschenbachia属可能从非洲经数次长距离传播到达我国南部;(3)Welwitschiella和小舌菊属应保持属的地位,Psiadia pascalii、Conyza scabrida和C.pyrrhopappa可并入小舌菊属。  相似文献   

9.
国产白酒草亚族(菊科紫菀族)由白酒草属(Conyza)、小舌菊属(Microglossa)和歧伞菊属(Thespis)3个小属组成,且国产白酒草亚族各属间及其与非洲白酒草属植物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尚无报道,故本研究利用核糖体DNA ITS和ETS序列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重建了国产白酒草亚族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歧伞菊和非洲白酒草属植物组成一支,而劲直白酒草的两变种和小舌菊嵌入田基黄亚族分支;小舌菊与Psiadia pascalii近缘。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劲直白酒草和Conyza incisa应处理为田基黄亚族的一个独立的属;(2)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和歧伞菊以及大多数非洲白酒草属植物属于Eschenbachia属,而且Eschenbachia属代表一个新的亚族,歧伞菊可处理为Eschenbachia属的一个组。Eschenbachia属可能从非洲经数次长距离传播到达我国南部;(3)Welwitschiella 和小舌菊属应保持属的地位,Psiadia pascalii、Conyza scabrida和C. pyrrhopappa可并入小舌菊属。  相似文献   

10.
格木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新  叶志云   《广西植物》1987,(3):208-209
本文研究了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的染色体核型。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8,具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5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格木属染色体基数除x=12外,还有x=14,此为研究格木属植物的起源和亲缘关系。以及格木的育种工作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