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行山猕猴下颌骨变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研究测量了18例(雄4,雌14)成年太行山猕猴下颌骨的12项变量。通过对下颌骨变量的性别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下颌骨变量有其自身特征,与其它猕猴下颌骨资料比较表现出一定差异;用Ottestat方法对有关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式,其判别率达86.86%,下颌骨变量相关性研究表明,各变量之间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大多数变量之间相互程度较差,不同变量之间其相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成年太行山猕猴头骨变量相关性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2例成年太行山猕猴头骨变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耳点间宽 (X6 )、上面宽(X10 )、左眶宽 (X15)、两眶宽 (X16 )、上颌齿槽弓长 (X2 1)等变量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下颌角度 (X34 )、枕骨大孔长 (X36 )、枕骨大孔宽 (X37)分别与其它变量间相关不显著 ;颅骨最大长(X1)、眉间点 -人字点长 (X2 )、中眶间宽 (X13)分别与其它变量间相关性少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其余头骨变量间相关性绝大多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湘鄂、闽粤猕猴颅骨有关变量相比 ,有显著的不同。三个猕猴种群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湘鄂、闽粤猕猴种群间的生物学距离相对较近 ,而太行山猕猴与二种群间的距离均较远。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猕猴颅骨变量的异速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定点方法 ,对太行山猕猴 (Macacamulatta)颅骨的 3 2项变量进行了测量、统计和异速生长分析 ,结果表明 ,除颅骨最小宽和冠颞点间宽外 ,其余变量统计值雄性大于雌性 ;颅骨变量的生长存在性别间及部位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雄性和雌性在社群中的不同地位和竞争压力以及取食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了解太行山猕猴髋骨性差特征及异速增长模式。太行山猕猴髋骨标本66例(雄21例,雌45例)。选择髋骨4个比值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判别分析采用逐步判别法。结果表明:成年太行山猕猴大部分髋骨变量性差显著(P0.05)。根据髋骨变量的异速增长分析可以得到3种模式。回归模型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少量髋骨变量可以有效地识别性别,性别正确判别率是87.0%。结论:髋骨变量的性差与异速增长模式主要与雌性髋骨变量青春期异速增长有关,髋骨的形态特征是猕猴运动功能与生殖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成年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对成年太行山猕猴桃肩并节变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作了异速生长分析,并对太行山猕猴、滇南猕猴、川西猕猴、湘鄂猕猴肩并关节变量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与上述3个亚种相比,太行山猕猴较短的肩胛骨,较小的锁肱指数,较大的三角肌止点指数和较小的摆荡指数,表明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形态结构更适应于地面上的活动,说明其在地面上活动较多,在树上活动较少。  相似文献   

6.
对21例成年太行山猕猴颅骨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测量,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成年太行山猕猴颅骨在耳点间宽(X13)、上面宽(X19)、左眶宽(X27)、右眶宽(X28)、两眶宽(X37)等变量间存在显的性别差异。与湘鄂、闽粤猕猴颅骨有关变量相比,有显的不同。3个猕猴种群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湘鄂、闽粤猕猴种群间的生物学距离相对较近,而太行山猕猴与前二种种群间的距离均较远。太行山  相似文献   

7.
成年太行山猕猴肱骨与锁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项研究对成年太行山猕猴的肱骨(33例)及锁骨(29例)进行了全面测量及观察,计算了5项指数。对太行山猕猴、滇南猕猴、川西猕猴、湘鄂猕猴的肱骨、锁骨和桡骨有关测量指标及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猕猴亚种相比,太行山猕猴肱骨与锁骨的形态结构更适应于地面上的活动,说明其在地上活动较多,在树上活动较少。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猕猴的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猕猴 (Macacamulatta)是世界上地理和生态地位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我国是唯一的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均有猕猴分布的国家。直到1987年 ,亚洲最北部的猴群在河北兴隆绝灭以后[12 ] ,自然分布于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及中条山南段的猕猴就成为亚洲猕猴分布的最北界 ,位于N35°11'~ 35°17',E112°0 3'~ 112°33',地处暖温带。经 1981年以来的调查研究发现 ,太行山猕猴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与其它地区的猕猴不同 ,是最具研究意义的种群[5] 。猕猴同其它动物一样 ,通过食物与其它动物 ,周围环境及人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于2012年5月2日至5月28日,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风景区的一个太行山猕猴群(WLK-5)内一例成年雌性的死婴携带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死婴携带持续26d,属长期携带;母亲对死婴的照料行为主要包括携带行为、理毛行为和亲吻行为等;在此期间,母亲行为表现异常:情绪低落、胆小怕人、很少与其他个体接触。本文对猕猴的死婴携带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猕猴颅容量与颅骨其他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生哺乳动物中,灵长类不仅因为其行为机制的复杂性,更因其与人类的近缘性,而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其生存的第一需要就是取食,不同的食物特性总是与头颅的形状变化有关系(Shea,1983),而颅形的变化必然会与颅容量或脑的体积变化相联系。有关的研究在太行山猕猴尚属空白。太行山猕猴目前仅分布于太行山南段和中条山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分布最北的野生猕猴种群。初步研究表明,太行山猕猴在形态生态行为和遗传等方面与其他亚种均有明显差异(宋朝枢等,1996;薛德明等,1998)。基于保护其生物多样性的考虑,本文对太行山猕猴颅容量与颅骨其…  相似文献   

11.
笼养太行山猕猴的理毛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物行为的归宿 ,无非是获取食物 ,避免伤害或得到最大的繁殖机会[1] 。当今 ,行为生态学已成为灵长类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在猕猴的种群生态[2~4 ] 、繁殖行为[5,6 ] 、取食行为[7] 及社会行为[1,8] 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理毛行为作为猕猴日常社会行为结构的一个重要补充已有一些定性描述[4 ,9~ 11] 。作者对笼养太行山猕猴的理毛行为做了长期观察 ,现将研究结果予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与设施选取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猕猴养殖场笼养且具有档案记录的 38只太行山猕猴为观察对象。成年猕猴为野…  相似文献   

12.
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肩关节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对成年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变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作了异速生长分析,并对太行山猕猴(M.mulatta tcheliensis)、滇南猕猴(M.mulatta mulatta)、川西猕猴(M.mulatta lasiotis)、湘鄂猕猴(M.mulatta littoralis)肩关节变量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与上述3个亚种相比,太行山猕猴较短的肩胛骨、较小的锁肱指数、较大的三角肌止点指数和较小的摆荡指数,表明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形态结构更适应于地面上的活动,说明其在地面上活动较多,在树上活动较少。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猕猴的肥满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进怀  路纪琪  千卫星  瞿文元 《兽类学报》2002,22(2):159-160,122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已于 1 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3 4°5 4′~ 3 5°2 0′,东经 1 1 0°0 2′~ 1 1 4°1 0′。保护区内生活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太行山猕猴约 1 5 0 0余只 ,现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野生猕猴分布的最北限[1 ] 。该种群属华北亚种 (Macacamulattatcheliensis) ,为我国特产动物 ,不仅在生理、生态、行为、形态等方面与南方种群有明显差异 ,且具有独特的、其它地区猕猴无法替代的遗传多样性[2 ] 。近年来 ,由于环境恶化及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致使该区域猕猴…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猕猴肩胛骨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异速生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德明  张文学  谷同祥 《兽类学报》2000,20(1):76-78,66
肩胛骨的测量性研究在灵长类的分类及运动类型划分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报道[1~3]。关于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ta)[4]肩胛骨的研究,作者查阅了许多有关文献,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为积累太行山猕猴体质调查资料,我们对太行山猕猴肩?..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太行山猕猴为材料,用活性电脉(G-PAGE)方法分析研究了神经系统中蛋白水解酶的种类、活性及pH依赖性,结果表明:(1)神经系统各部分均具有31、30、29ku三种酸性蛋白水解酶;(2)94ku的中性蛋不解酶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各器官中;(3)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坐骨神经中蛋白水解酶活性较强,其余部分生微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7只雌性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20个月经周期进行了雌二醇、孕酮和睾酮的动态测定分析,其中15个月经周期的中期都有睾酮和雌二醇峰(其峰值分别为1010.7±411.3pg/ml和179.1±91.3pg/ml),孕酮在黄体期的峰值为2.54±0.65ng/ml。正常黄体期的血清孕酮水平不低于1ng/ml。20个月经周期的平均天数为28.6±5.4天,滤泡期和黄体期分别为11.9±2,6和19.2±6.3天。月经周期可用公式Y=18.92±0.03×X~2 (Y:月经周期,X:黄体期。R=0.9444)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测定周期内三种性类固醇激素可以准确确定排卵。睾酮在生殖周期内的分泌调节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点方法,对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有关变量作了测量、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太行山猕猴下颌生物力学、异速生长的研究表明,雄性下颌相对较长,与此有关的生物力学特点是下颌髁后缘至M1近中侧长、下颌髁后缘至M3下次小尖长和下颌支高等阻力臂减小,而下颌髁长、下颌髁宽、下颌体高Ⅱ、下颌体宽Ⅱ、下颌联合长等变量则增强,使咀嚼力增加。这些特点均与其生态对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还与有关材料进行了比较,表明太行山猕猴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猕猴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广西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骏  冯敏 《兽类学报》1996,16(4):264-271
1988~1995年,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绝对计数与相对计数结合法对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作了调查研究。1990年核心区有猕猴14群,500只左右,猴群密度1.6群/km2,种群密度55.6只/km2.猴群大小平均33.8±23.1(n=6)只。一般每隔4~5年分群一次,猴群群体年均增长率14.8%,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猴群中成年猴性比为7.6±6.5(n=12),1~3岁组的性比为0.74±0.61(n=4),群内未成年猴比例为67.7±3.1%(n=12)。发情交配期最早11月12日,最晚次年1月20日,高峰期12月上旬,持续3个月.产仔期最早4月1日,最晚8月14日,高峰期5月上旬,持续时间4个半月.繁殖率45.5%~100%,平均75.4±13.2%(n=21)。新生猴死亡率较低,新生猴性比(雌:雄)平均0.74±0.34(n=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