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s7蛋白在大鼠小脑皮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RT-PCR结果:Gas7mRNA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时期的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高峰出现在生后第21d(P2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在胚胎第18.5d(E18.5)和E20.5仅Purkinje细胞层有Gas7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出生当天(P0)外颗粒层出现Gas7阳性神经纤维,Purkinje细胞层出现形态不规则的Gas7免疫阳性细胞;P7外颗粒层和Purkinje细胞层免疫反应增强,内颗粒层出现一些散在的Gas7强阳性细胞,胞体较小,突起清晰可见;P14小脑皮质4层均有Gas7阳性表达;P21小脑皮质3层Gas7免疫阳性反应较P14增强(P0.01);Adult(2月龄)较P21免疫反应减弱(P0.01)。结论 Gas7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呈现出时空特异性,提示Gas7基因在大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海燕  刘再群  郑磊 《四川动物》2012,31(2):232-235,239,337
采用普通染色及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研究皖西白鹅小脑皮质的发育和多巴胺受体1(DRD1)阳性细胞在其发育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小脑皮质在胚龄13 d(E13)由外向内分为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E19由外向内分为EGL、分子层(ML)、PCL和IGL.随发育天数的增加,EGL的厚度和细胞层次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逐渐下降;ML厚度逐渐增大,在E24到E28时增值最大;浦肯野细胞(PC)在E13、E19、E24和E28时随胚龄增大逐渐增大,在E28后趋于稳定,细胞密度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小脑皮质发育中还发现有一部分PC呈多层排列,且细胞层次逐渐变少;IGL厚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呈上升趋势.外颗粒层和内颗粒层在E13、E19、E24和E28时有DRD1阳性细胞表达,分子层在E24、E28、日龄7 d(P7)和15d(P15)有阳性细胞表达,PC在所检测的6个时段均有阳性表达.研究表明,小脑皮质的发育主要与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有关,外颗粒层的逐渐消失是以细胞迁移和凋亡为主,多层PC逐渐退化成单层是与细胞凋亡和正常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DRD1在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发育中对外颗粒层细胞和PC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鼠心脏发育中组蛋白乙酰化酶GCN5和PCAF的时空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酶氨合成通用控制蛋白5(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5 GCN5)和p300/CREB结合蛋白相关因子(p300/CREB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factor PCAF)在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规律。方法选取胎龄7.5-18d、出生1d和3月成年昆明小鼠正常心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或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检测GCN5和PCAF在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1.GCN5在E7.5-E9.5心脏原基中不表达;E10.5后心内膜垫及室间隔膜部和房室瓣相对强表达,心肌组织弱表达。GCN5 mRNA在E10.5-E11.5出现高峰表达,E12.5-E15.5表达水平下降,E16.5至成年鼠期表达极低。2.PCAF在E7.5-E9.5心脏原基中广泛弱表达;E10.5后心肌膜较强表达,心内膜、房室瓣和小梁网较弱表达,室间隔肌部弱表达,室间隔膜部极弱表达;PCAF蛋白在E10.5已有相对高表达,E11.5达到表达高峰,此后表达逐渐降低,在E13.5-E15.5和E16.5-生后1d仔鼠期出现两个表达平台期,成年鼠期心脏中表达最低。结论GCN5和PCAF在发育心脏中存在不同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表明二者均参与了心脏的发生发育过程,且二者可能与心脏的特定结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蛋白的成熟有赖于分子伴侣的协助,但迄今分子伴侣特别是内质网分子伴侣在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应用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发育不同阶段的脑组织中GRP78的表达和定位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发现GRP78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呈时空性表达:胚胎早期表达较高,胚胎发育末期逐渐下降,出生后逐渐升高,至生后一周时达到成年鼠的水平;在胚胎期GRP78蛋白在脑组织的表达呈现从端脑到后脑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GRP78蛋白的免疫染色阳性产物在神经细胞中出现的时间早于神经胶质细胞。这些首次观察到的结果提示GRP78与脑的早期发生和形态建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蛋白的成熟有赖于分子伴侣的协助,但迄今分子伴侣特别是内质网分子伴侣在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应用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发育不同阶段的脑组织中GRP78的表达和定位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发现GRP78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呈时空性表达:胚胎早期表达较高,胚胎发育末期逐渐下降,出生后逐渐升高,至生后一周时达到成年鼠的水平;在胚胎期GRP78蛋白在脑组织的表达呈现从端脑到后脑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GRP78蛋白的免疫染色阳性产物在神经细胞中出现的时间早于神经胶质细胞。这些首次观察到的结果提示GRP78与脑的早期发生和形态建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日龄幼龄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小脑皮质的组织学结构变化,分别以1、5、9日龄红嘴相思鸟为研究对象,通过H.E和甲苯胺蓝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红嘴相思鸟小脑冠状切面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1日龄时,小脑皮层由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3层构成,外颗粒层较厚且清晰,而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界限不清楚;5日龄和9日龄时,小脑皮质均可见外颗粒层、分子层(ML)、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4层结构。对3个日龄红嘴相思鸟小脑皮质各层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随日龄增长,小脑皮质、分子层和内颗粒层厚度极显著增厚(P0.01),浦肯野细胞体积也极显著增加(P0.01);外颗粒层厚度变化不明显(P0.05),呈现先增厚后变薄的趋势,与皮质厚度的比例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幼龄红嘴相思鸟在出生后,随日龄增长,小脑皮质层逐渐发育成熟。内颗粒层与外颗粒层的相对变化规律表明,内颗粒层细胞是由外颗粒层迁移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Song HY  Liu ZQ  Zheng L 《动物学研究》2012,33(2):211-217
用免疫组织化学strept acti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以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α(IL-1α)、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胚龄13d、19d、24d、28d(E13、E19、E24、E28)和日龄7d、15d(P7、15)的皖西白鹅(WesternAnhuiwhitegoose)小脑皮质中的阳性细胞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检测,探讨IFN-γ、IL-1α、NGF-β和TNF-α在小脑皮质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外颗粒层细胞在E13、E19、E24、E28、P7有IFN-γ和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有IL-1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有NGF-β阳性表达;且在所检测的6个时期中,4种细胞因子均在E19表达最强。Purkinje细胞层在E13、E19、E24、E28、P7、P15均有IFN-γ、IL-1α、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P7有NGF-β阳性表达;内颗粒层细胞在E13、E19、E24、E28、P7、P15有IFN-γ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P7有IL-1α、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有NGF-β阳性表达。结果表明,E19可能为小脑皮质发育的"关键期";IFN-γ、IL-1α和TNF-α可能由小脑皮质自身合成;NGF-β可能由投射到Purkinje细胞的区域转运而来,且可能在Purkinje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营养作用;IFN-γ可能在颗粒细胞迁移过程中起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日龄幼龄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小脑皮质的组织学结构变化,本文分别以1、5、9日龄幼龄红嘴相思鸟为研究对象,通过H.E.和甲苯胺蓝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红嘴相思鸟小脑冠状切面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1日龄时小脑皮层由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3层构成,外颗粒层较厚且清晰,而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界限不清楚;5日龄和9日龄时小脑皮质均可见外颗粒层、分子层(ML)、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4层结构。对不同日龄红嘴相思鸟小脑皮质各层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日龄增长,小脑皮质、分子层和内颗粒层厚度极显著增厚(P < 0.01),浦肯野细胞体积也极显著增加(P < 0.01);外颗粒层厚度变化不明显(P < 0.01),呈现先增厚后变薄的趋势,与皮质厚度的比例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幼龄红嘴相思鸟在出生后,随日龄增长,小脑皮质层逐渐发育成熟。内颗粒层与外颗粒层的相对变化规律表明内颗粒层细胞是由外颗粒层细胞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迁移流通路中三个不同脑区内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在胚胎14d(E14),出生后0d(P0),生后7d(P7)3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SVZa、RMS、OB3个区域mash-1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SVZa、RMS、OB三个区域mash-1的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出生前后(P0)表达最高;免疫组化显示在大鼠脑发育成熟过程中,mash-1表达水平呈现复杂的时空表达模式,在胚胎期SVZa神经干细胞迁移流通路中表达密集,P0时期在嗅球有较高的表达,P7以后mash-1的表达水平普遍下降。结论mash-1可能主要参与调节大鼠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对其迁移和增殖也可能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预测的编码蛋白基因Gm2052在小鼠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技术及半定量RT-PCR方法,对预测的Gm2052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中后期及在新生小鼠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全胚胎原位杂交显示,在E10.5小鼠胚胎中,Gm2052仅在脑中表达;当小鼠胚胎发育至E13.5时,Gm2052在脑、舌、肺、肝脏、胰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小鼠胚胎中后期(E15.5和E18.5)及新生小鼠(出生后第9 d)中,Gm2052呈动态表达模式。结论:预测基因Gm2052与小鼠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小鼠肺、肝脏及胰腺等主要脏器胚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3110009F21Rik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模式,为后续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E15.5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印记分析,检测基因的印记表达状态;应用全胚胎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110009F21Rik基因在E9.5~E15.5小鼠胚胎中的特异性时空表达模式。结果:印记分析显示3110009F21Rik基因在E15.5脑组织中为父母本等位基因双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110009F21Rik基因在E9.5~E15.5脑组织中持续表达,在E9.5~E11.5主要脏器中未检测到,但自E12.5开始在主要脏器中持续表达,随着发育进程进行,目的基因在胚胎骨骼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逐步升高,至E15.5阶段大部分骨骼中都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结论:3110009F21Rik基因在脑组织中的持续表达和表达模式的动态变化提示其可能参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脑神经网络的构建,其在软骨原基和软骨中的相对表达逐渐增强表明其可能参与了小鼠胚胎过程中骨的发育和形成及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及RNA印迹技术,检测了发育不同时期小鼠脑组织中GRP78、GRP94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小鼠脑发育过程中GRP78、GRP94的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脑发育的早中期GRP78表达水平高于GRP94,随发育的进程GRP78不断下降而GRP94逐渐升高,至胚胎发育晚期GRP94表达水平高于GRP78.在E16.5的不同脑区,GRP78的表达呈现出从端脑到后脑逐渐递减的“浓度梯度”分布,而GRP94在不同脑区中表达相同.小鼠出生后,二者作为应激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RP78和GRP94在大脑组织中的分布基本相同,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质均有分布.这些观察得到的结果提示,GRP78和GRP94与神经细胞分化和脑的形态建成有关,它们分别在脑发育的不同时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不同发育阶段与胰岛形成和功能完善相关基因的表达趋势.方法:分离孕12.5d(E12.5)、E15.5d(E15.5)、18.5d(E18.5),新生(P0),生后14天(P14)、21d(P21)及成年(AP)大鼠胰腺组织,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对E12.5、E15.5、E18.5、P0和AP胰腺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并用RT-PCR验证wnt5a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与胰岛功能相关基因多从胚胎18.5d开始出现明显高表达;与细胞迁移、聚集黏附相关基因多在胚胎18.5d高表达;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胚胎15.5d表达量最高,wnt5a在胚胎15.5d表达量达到高峰.结论:wnt5a可能与胰岛形成、功能完善及出生后的胰腺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脊椎动物小脑EGL的发育及其在脑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赫斯(Hess)1858年首先描述了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以下简称EGL)存在以来,又有许多人陆续发现,在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及人类的胚胎期小脑皮质都存在EGL,并在生后仍继续存在一个时期,以后逐渐变薄和消失。 EGL 是覆盖在脊椎动物小脑外部表面的细胞增殖而形成,又称胚胎颗粒层或边缘层。由于动物种属不同,EGL出现的时间以及在生后持续存在的时间均不相同,但是,各种脊椎动物的EGL发育、消长规律却大致相同:均  相似文献   

17.
研究2种肽链延长因子(eEF1A-1,eEF1A-2)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特征,探 讨其调控机制.应用Western印迹和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两蛋白质在不同基因型小鼠(n =10)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和幼龄期的野生型小鼠神经元胞 质中,eEF1A-1呈高水平表达并随发育而下降,于出生后26 d时停止表达;而eEF1A-2蛋白于出生后7 d开始表达并呈上调趋势,出生后20 d时达到最高水平,其后一直保持稳定表达,2种肽链延长因子在野生型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随发育而呈相反变化.eEF1A_2基因突变小鼠无eEF1A-2蛋白,eEF1A_1蛋白的表达模式与野生型小鼠基本类似,但出生后26 d时仍有微量表达.2种肽链延长因子在野生型小鼠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变化受内在机制调控,不直接受各自表达水平的影响;eEF1A_2蛋白与神经元生理功能的维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诱导的hGfapCreERT2转基因鼠小脑中表达Cre重组酶的细胞类型。方法 hGfapCre-ERT2/Rosa26R转基因小鼠在胚胎晚期和出生早期用他莫昔芬诱导Cre重组酶表达,对小脑组织切片行X-gal染色,然后用细胞种类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和X-gal染色双重标记。结果在出生后第7天(P7)、第14天(P14)和第60天(P60),X-gal阳性染色和胶质细胞抗体Blbp阳性染色共标记,和神经元抗体Neun、浦肯野细胞抗体Calbindin及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抗体NG2不共标。结论自胚胎晚期第17.5天(E17.5)后用他莫昔芬诱导hGfapCreERT2转基因鼠,发现Cre重组酶特异性在小脑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不在神经元、浦肯野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9.
脑是富含胆固醇的器官,机体大约有25%的胆固醇集中在脑组织中.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蛋白对脑组织中胆固醇的膜外转运和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蛋白亚体ABCG1、ABCG4和ABCA1在成体脑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一种或多种亚体的缺失可以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然而,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蛋白亚体对脑发育过程中脑胆固醇动态变化的调节缺乏相关性的报道.在本研究中,从低胆固醇饮食喂养的C57BL/6J小鼠中获取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的脑组织,对ABCG1、ABCG4和ABCA1的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对脑组织和血清中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使用ABCG1、ABCG4单一基因敲除鼠和ABCG1、ABCG4双基因敲除鼠,研究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蛋白对与胆固醇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脑组织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ABCG1、ABCG4和ABCA1在机体多个器官中均有表达,但ABCG1和ABCG4在小鼠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脑组织发育过程中,ABCG1和ABCG4mRNA水平呈现明显的表达时效性,小鼠于出生后42天达到峰值,而ABCA1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和脑组织中中酯化型胆固醇水平呈双高峰分布,也于出生后42天达到最高.基因敲除鼠模型显示,单一敲除ABCG1或者ABCG4基因对脑组织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影响,而ABCG1和ABCG4基因的同时缺失导致脑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并明显降低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表明,在脑发育成熟过程中,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蛋白亚体ABCG1和ABCG4,而非ABCA1,以调节脑胆固醇的膜外转运;ABCG1和ABCG4互补调控脑胆固醇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雄性原始生殖细胞在植入生殖嵴后,会从有丝分裂退出进入静息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内代谢状态的改变,本研究旨在体解析原始生殖细胞增殖的改变与细胞代谢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体内Brdu掺入实验明确不同时间点雄性生殖细胞的增殖状态;分析比较增殖状态和静息状态原始生殖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腹腔注射HK2特异性抑制剂2-Deoxy-D-glucose (2-DG),构建糖酵解抑制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与qPCR分析抑制糖酵解后原始生殖细胞的表型。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雄性生殖细胞增殖停滞从E13.5开始,至E15.5完全停滞;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在此过程中HK2的表达是逐渐降低的;在E11.5抑制小鼠胚胎中的糖酵解过程,可以在E13.5检测到雄性PGCs增殖下降,并且可以抑制多能性基因如Sox2、Oct4的表达。结论:研究发现,E11.5-E13.5雄性原始生殖细胞内增殖与多能性的维持需要糖酵解。改变胚胎糖酵解水平可以影响原始生殖细胞增殖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