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breast,GCT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1例GCTB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无痛性肿块10天。术中快速冰冻切片镜下见瘤细胞体积大,成巢状或条索状排列,其间有纤维脂肪组织分隔,似浸润性生长,与乳腺癌极为相似,但胞质内可见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罕见核分裂象和核异型性,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为左乳良性病变。冰冻后石蜡切片镜下见瘤细胞间边界不清,呈实性巢片状排列,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胞核小,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粗颗粒状、嗜酸性,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核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S-100阳性,CD68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PCK)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3%。结合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乳腺颗粒细胞瘤。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虽然极少数具有恶性倾向,但是从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上都极易误诊为乳腺癌,加大了诊断难度。依据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透明细胞癌(glycogen-ric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breast,GR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GRCC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4岁,2016年7月因发现右乳无痛性包块3年余,于外院行右乳改良切除术,病检提示乳腺癌,右乳癌术后化疗后6月余,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后来我院会诊。镜下显示乳腺浸润性癌,细胞排列成巢索状,间质为毛细血管,肿瘤细胞具有丰富透明的胞浆,呈多边形,边界清楚,核深染,核仁明显,肿瘤伴大片坏死,可见多处淋巴管及血管内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呈ER、PR和Her-2三重阴性,CK5/6局灶阳性,GATA-3阳性,P120细胞膜阳性,E-cadherin阳性,标记血管的CD34阳性,标记淋巴管的D2-40阳性,GCDFP-15阴性。会诊结果诊断为乳腺透明细胞癌。最初的局部治疗6个月后,病人出现多发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富糖原的透明细胞癌是乳腺癌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亚型,通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例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cervix, PM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PM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 大体标本呈乳头状,色暗红,局灶灰黑,大小4 cm×4 cm;镜下见不规则巢团样排列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子宫颈壁,肿瘤细胞主呈上皮样,胞质较丰富,核多形较明显,少数细胞可见清晰核仁,未见明显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表型:S-100、SOX-10、melan-A、MiTF弥漫强阳性,p16、vimentin阳性,CD34、D2-40示脉管,Ki-67增殖指数约50%,HMB-45、PCK、p40阴性。结论 PMM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临床上罕见的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结合辅助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invasive papi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分子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检观察到肿块界限欠清楚,切面呈细乳头状。镜下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突破反应性间质区域,浸润至乳腺间质,肿瘤细胞呈多分支复杂的乳头状排列,乳头中央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乳头上附有单层或复层肿瘤细胞。细胞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四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同,均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1+),Calponin、CK5/6、p63表达阴性,提示肌上皮缺失;Ki-67指数显示为低增殖指数。HER-2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结果显示HER-2基因无扩增。结论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较为罕见,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率低,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S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收集SBC 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8例SBC,1例男性,7例女性,发病年龄8~76岁(中位年龄43.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乳房内包块。大体上肿块多数边界清楚,质稍硬,直径0.6~4.0cm;镜下瘤细胞呈实性、微囊状和导管样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瘤细胞胞质内外含有丰富均质的嗜伊红分泌物。阿辛蓝染色呈蓝色,PAS染色呈红色。核分裂像少见,未见肿瘤性出血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主要表达CK7和S-100蛋白,CK5/6、p63、CEA和CD10绝大多数呈阴性反应,Ki-67指数相对较低。结论 SBC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通常预后较好,形态学需与乳腺粘液癌,富于脂质癌,泌乳腺瘤等相鉴别,确诊依据HE染色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可结合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分析8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3名女性5名男性,6例患者均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无明显临床症状,肾上腺占位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示:镜下肿瘤细胞边界清楚,有明显的包膜,排列呈巢状、梁状或腺泡状,周围包绕纤细的血窦样毛细血管网。肿瘤间质内可见少量成熟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由明显胞浆嗜酸性的大细胞组成,少数肿瘤细胞局部胞浆透亮,富含脂质,有时可见嗜酸性核内假包涵体和脂褐素。局部区域偶见怪异核细胞,核分裂罕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56及Syn、MelanA、α-inhibin阳性,PCK灶状阳性,CgA、S-100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2%;特殊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示肿瘤细胞巢状结构存在。结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皮质良性肿瘤,大多数表现为无功能的腺瘤。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可以作为良性肿瘤来治疗,SS预后尚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管状绒毛状腺瘤(tubulo-villous adenoma,TV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1例阴道TVA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为性交后阴道出血,阴道镜下为阴道外生性肿块;HPV16检测为阳性;显微镜下肿瘤呈绒毛管状结构,绒毛中心由纤维血管间质构成,可见间质细胞和炎症细胞;上皮为复层黏液柱状上皮,细胞核椭圆形或长圆形,基本不侵犯深层,神经脉管及周围器官组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llin、CDX2、CEA、CK7、CK20呈阳性,p16呈弥漫强阳性,p53(野生型),SATB-2阴性,Ki67 LI(labeling index, LI)约90%。结论阴道TVA是一种罕见的阴道腺瘤,依据其病理组织学特点诊断不难,该病预后较好,但全球发病量仍较少,制定标准诊断与治疗方法仍需更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LCS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报道两例LCS,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及患者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检,两例瘤细胞均呈弥漫排列,瘤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沟易查见,可见核仁,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其中一例肿瘤间质内尚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例CD1α、S-100蛋白、CD68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40%-50%。患者临床预后差。结论朗格罕斯细胞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相关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结果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男性老年患者多见,临床上常出现尿路梗阻的症状,表现为排尿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血清学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多呈巢团状、腺样及腺样囊性结构,外围的瘤细胞可呈栅栏状排列,部分癌巢中心可见坏死,部分腔内可见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3例)p63、CK5/6及BLC-2大部分细胞呈阳性,但位于最内层的腺腔样细胞阴性,(3/3例)CK7部分细胞阳性,主要是最内层的管腔样细胞阳性,1例行GATA-3、Ber-EP4检测部分肿瘤细胞阳性,(3/3例)肿瘤细胞P504s、PAS、CK20、S-100、CD117阴性,3例Ki-67增殖指数为10%~60%,1例行HER-2检测呈阴性。3例患者均行前列腺电切术,随访6个月至3年,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死亡,其余2例患者无瘤生存。结论前列腺基底细胞癌临床非常罕见,诊断时要结合临床血清学检查、镜下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该肿瘤并非完全惰性,应注意定期随访或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ALL4、OCT3/4、CD117和glypican-3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MGCTs)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17例MGCTs中SALL4、OCT3/4、CD117和Glypican-3的表达情况,包括25例精原细胞瘤、12例无性细胞瘤、20例生殖细胞瘤、18例胚胎性癌、42例卵黄囊瘤,另选取24例非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作为对照,包括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6例卵巢浆液性癌,5例胸腺癌,5例淋巴瘤。结果SALL4在全部MGCTs中均呈细胞核弥漫强阳性表达;OCT3/4在精原细胞瘤(24/25)、无性细胞瘤(11/12)、生殖细胞瘤(19/20)以及全部胚胎性癌(18/18)中呈细胞核阳性表达,在卵黄囊瘤均阴性;CD117在精原细胞瘤(23/25)、无性细胞瘤(11/12)、生殖细胞瘤(18/20)以及部分卵黄囊瘤(26/42)中呈不同程度的细胞膜阳性表达,仅在少数(2/18)胚胎性癌呈灶性表达;glypican-3在卵黄囊瘤(37/42)中瘤细胞的细胞质表达,另在(3/18)例胚胎性癌、(1/12)例无性细胞瘤呈灶性表达。24例对照中,SALL4、OCT3/4均为阴性,CD117在1例卵巢浆液性癌和1例胸腺癌中呈灶性表达,glypican-3在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呈灶性表达,其余肿瘤CD117、glypican-3均阴性。结论 SALL4可作为MGCTs病理诊断的通用免疫标记物,OCT3/4和CD117有助于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生殖细胞瘤以及胚胎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glypican-3和CD117阳性有助于卵黄囊瘤的诊断。联合检测这4个抗体在MGCTs的病理诊断和分型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线抗体组合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杨侠  杨军岭  王珏  王磊  付强 《生物磁学》2011,(22):4267-4268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表达阳性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结论:PTEN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进展中有重要作用,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表达阳性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结论:PTEN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进展中有重要作用,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腺苷(adenosine,ADO)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ADO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ADO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ADO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DO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低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增生,ADO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ibromatosis-like mataplastic carcinoma,FLM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例FLMC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4岁,发现右侧乳腺质硬肿块两周。镜下可见肿瘤不规则浸润的边缘,肿瘤细胞类似于发生在其他部位的纤维瘤病,至少95%的区域由低级别梭形细胞组成,形态温和或仅有轻度不典型性,排列成车幅状、束状、编织状或弥漫分布。梭形细胞间可见小的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簇,胞质丰富,细胞核圆,核仁清晰。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63、PCK、CK(34βE12)、CK5/6、CK14、vimentin均阳性,ER、PR、HER2、β-catenin均阴性,Ki-67指数约5%。结论 FLMC是一种罕见的预后非常好的乳腺化生性癌,依据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于胃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T cell lymphoma,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2012年收治的经免疫组化证实的PTCL患者4例。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其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情况进行讨论。结果原发于胃的PTCL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镜下见形态较单一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分布,穿插于肌间;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表达T细胞标记,部分病例细胞毒标记(TIA-1)可阳性。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辅以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差。结论 PTCL原发于胃非常罕见,这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ATB2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在原发性骨肿瘤病理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5例骨肉瘤、9例骨母细胞瘤、39例软骨肉瘤、10例内生软骨瘤、9例软骨母细胞瘤、9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0例纤维结构不良、9例骨性纤维结构不良、8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2例骨巨细胞瘤、9例脊索瘤、7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3例纤维肉瘤,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ATB2在这些肿瘤中表达的情况。结果 100%的骨肉瘤、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结构不良、骨性纤维结构不良表达STAB2;软骨肉瘤阳性比为15/39,软骨母细胞瘤阳性比为1/3,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阳性比为5/8;其余肿瘤均不表达STAB2。结论 SATB2是成骨细胞敏感但不特异的标记,对原发性骨肿瘤中成骨性肉瘤与非成骨性肉瘤的鉴别诊断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转移性ASP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男性,3例女性,中位年龄47岁(范围21~70岁),5例肺转移(2例伴随颅内转移),1例空肠转移,1例肾转移,1例腹膜转移,临床症状无特殊表现。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生长,局部呈腺泡状排列,胞质红染或透亮,胞核呈圆形、卵圆形,肿瘤界限清楚。免疫组织化学表型:8例TFE-3均阳性,Syn、TTF-1、AE1/AE3、Myogenin、PAX-8、HMB-45、vimentin均阴性;其中6例PAS阳性,4例MyoD1阳性,3例desmin阳性,1例S-100阳性,Ki-67(10%~60%)。随访9~62个月,其中6例患者带瘤生存,2例无瘤生存。结论 ASP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易转移至肺、骨、脑等,TFE-3对其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确诊需通过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运用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例穿刺标本中DSRCT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9岁,无明显诱因右腹部出现一包块,肿瘤标记物示NSE升高。腹腔肿块穿刺组织,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中小圆形细胞巢。细胞核深染圆形、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少,界限不清,瘤细胞间为增生的致密结缔组织,并可见血管增生。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17阳性,desmin、PCK、vimentin、EMA核旁散点灶阳性,WT-1,LCA、NSE、Cg A、DOG1、SMA、CD34、Bcl-2、myoglobin、myogenin、Myo D1、S-100、CD99、BCL-2均阴性。结论 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小细胞肿瘤,预后较差,小的活检标本中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特征,增加诊断的困难,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复习1例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物的大体以及镜下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特征。结果:患者左侧单房囊性颗粒细胞瘤,大小为14.6 cm×18.9 cm×9.8 cm,囊壁厚薄不均一;镜下可见内壁由颗粒细胞组成,细胞层数不一,可见典型的Call-Exner小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α-inhibin,Vimentin,CD99均阳性。结论: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可依据镜下发现不典型增生的颗粒细胞、典型的Call-Exner小体和核沟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胃型宫颈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GAS)组织病理形态学特点,检测MUC5AC在该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GAS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点及相关特征,并结合AB-PAS特殊染色结果探究GAS潜在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5例GA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AB-PAS特殊染色特点。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5例GAS患者癌组织CK7、MUC6、CEA及MUC5AC阳性,p16、MUC2、CDX2、ER及PR阴性,Pax8表达不稳定,p53均为野生型表达,Ki-67多为阳性高表达。AB-PAS染色显示胞质均呈现红色。结论 与普通型宫颈腺癌相比,GAS具有易被误诊的良性组织形态。本研究发现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MUC5AC的稳定阳性表达及AB-PAS染色后胞质呈红色可能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