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林锋  张英杰  臧伟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04-1307, 13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17(IL 17)、白细胞介素22(IL 22)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菌落数相比对照组的菌落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菌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IL 6、IL 17、IL 22和TNF α水平在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菌落数与炎性因子IL 6、IL 17、IL 22和TNF α水平呈负相关(P<0.05),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的菌落数与炎性因子IL 6、IL 17、IL 22和TNF 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并与炎性因子水平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病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可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常规疗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老年T2DM患者118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微炎症状态指标[白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肠道菌群(肠杆菌、酵母菌、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丙二醛(MDA)、8 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PG、2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OMA β、FINS、PINS水平高于对照组,HOMA I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 1β、TNF α、hs 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拟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酵母菌、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MDA、8 iso 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17%)与对照组(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常规疗法治疗老年T2DM,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构成,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机体微炎症状态,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阴道胶囊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炎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微波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HPV转阴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Th17和Treg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为41例,占91.1%,对照组为7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带量改善率、白带脓性改善率、高危型HP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介素23(IL2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7、TNFβ、IL23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reg细胞、Th17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滴虫、真菌、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阴道胶囊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增加HPV转阴率,调节Th17和Treg细胞,对预防宫颈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炎症性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MHE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和单用组各45例。两组患者给予低盐饮食、护肝降转氨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单用组患者给予乳果糖口服液20 mL/次,3次/d,口服。联用组患者在单用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温开水送服。两组患者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 6、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肠黏膜损伤指标[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变化,并比较临床型肝性脑病(HE)的进展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ALT、IL 6、TNF α、IFABP、AGEs水平和NCT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联用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单用组(均P<0.05)。联用组患者临床型HE的进展率为8.89%(4/45),明显低于单用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47 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能改善MHE患者肝功能和智力测验结果,降低临床型HE的进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IL 6、TNF α水平,保护肠黏膜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态与Th1及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98例先兆流产患者的资料,记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2例健康孕妇的资料,记为B组。对比A组和B组阴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对比A组和B组血清Th1及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与血清Th1及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阴道微生物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B组(P<0.05),A组阴道微生物群门水平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属水平加德纳菌、奇异菌属、普氏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P<0.05),门水平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属水平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B组(P<0.05);A组Th1类细胞因子TNFα和IL2水平高于B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低于B组(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物群门水平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属水平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与TNFα和IL2水平呈负相关(P<0.05),分别与IL4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与TNFα和IL2水平呈正相关(P<0.05),分别与IL4和IL10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分布与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生菌。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内毒素)及肾功能指标[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加,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9.634、6.157、2.739,P<0.001、<0.001、<0.001、=0.008)。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3.125,P=0.007、0.00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4、4.025、8.024,P=0.007、<0.001、<0.001)。结论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和微炎症状态均具有改善作用,可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价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氨苄西林治疗产褥期阴道淋球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1例产褥期阴道淋球菌感染患者以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40例)和联合组(4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氨苄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阴道pH,同时观察治疗后阴道内乳杆菌检出情况,患者疗效和随访12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口红肿、阴道口疼痛、显脓性白带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TNFα、IL6水平和阴道pH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42.45±10.20)ng/L vs(107.66±12.59)ng/L、(33.30±6.71)ng/L vs(59.74±7.99)ng/L、(4.27±0.25) vs(5.47±0.29)](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内乳杆菌检出情况及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联合组患者阴道内乳杆菌3+/4+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常规组[82.93% vs 62.50%](P<0.05)。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7.56% vs 82.50%),而其复发率低于常规组(0.00% vs 15.15%)(均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氨苄西林能够加快产褥期阴道淋球菌感染患者症状缓解,控制炎症反应,降低阴道pH;同时改善患者阴道内乳杆菌定植情况,疗效理想,对患者复发率也有积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阳  徐缨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285-1288, 1296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肠道菌群的差异,同时研究菌群变化及对患者血清TLRs/NFκB、SOCS3、Cingulin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和缓解性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按病情不同分为AUC组(48例)和RUC组(4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发现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3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Cingulin蛋白表达量、肠黏膜中TLRs/NFκB的表达量和外周血中SOCS3及TNFα水平进行对比。结果UC患者(AUC组及RUC组)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同时RUC组患者肠道乳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UC、RUC组患者结肠组织中Cingulin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45.06±18.06和122.09±9.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7±8.17;同时AUC、RUC组患者结肠组织中Cingulin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组和RUC组患者病変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FκB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AUC组患者病変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FκB的mRNA表达量高于R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UC组患者外周血SOCS3水平高于对照组,AUC组和RUC组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NFα、SOCS3可能参与UC的病程,其在UC患者中存在高表达现象,可导致人体肠道菌群出现紊乱,最终引发人体多部位的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管癌化疗患者化疗前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及应用酪酸梭菌治疗SIBO后能否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选择62例于我院接受化疗的胆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段内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组均接受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SIBO阳性率。将观察组化疗后SIBO阳性患者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其治疗前后SIBO阳性率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SIBO阳性率为45.16%(28/62),化疗后SIBO阳性率为67.74%(42/62)。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16.00%(8/50)。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SIBO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SIBO阳性率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益生菌治疗组患者经酪酸梭菌治疗后SIBO转阴率为52.38%(11/21),安慰剂组为14.29%(3/21),且两组患者给药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管癌患者SIBO阳性率更高,化疗可进一步加重SIBO的发生。酪酸梭菌治疗胆管癌患者化疗后SIBO效果较好,可提高SIBO转阴率,改善胆管癌患者化疗后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结肠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及应用益生菌治疗SIBO后能否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8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胃癌组和结肠癌组,两组患者均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其SIBO发生率,并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检测SIBO阳性者,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其治疗前后SIBO阳性率及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1)8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54例(62.8%)GHBT阳性;30例对照组中3例(10.0%)GHBT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益生菌组22例(81.5%)SIBO转阴;安慰剂组6例(22.2%)SIBO转阴,且两组患者给药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益生菌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5),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恶性患者容易发生SIBO,益生菌治疗可通过抑制SIBO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