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括温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在内的许多感受器中,各单个感受器的感受域显著不同,分工编码刺激的不同强度范围,因而保证感觉中枢明确区分刺激的水平和感知刺激的变化.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是血压变化的感受装置.以往研究认为,血压升高募集更多的压力感受器产生传入放电,表明各个压力感受器启始传入放电时对应的血压水平不同.然而,压力感受器是否随血压升高终止放电,各个感受器终止放电的血压水平是否不同,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系统观察了家兔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随血压升高启始和终止放电的血压水平,发现不同的压力感受器产生传入放电的血压范围具有显著差异.压力感受器可能通过去极化阻滞的机制随血压升而高终止放电.研究确认,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具有明确有限的感受域,不同感受器分工感受不同范围的血压变化.观察的85个感受器中,近1/2的感受域的上限压力阈值存在于动脉血压的生理范围内,在血压的生理范围,募集的压力感受器数目已经达到最大,编码血压进一步升高需要通过放电频率增加或者其他途径实现.本文以新颖结果确认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群体,利用各个感受器不同的感受域进行群体分工编码,更新了关于动脉血压压力感受器的经典观点,提示动脉血压的神经调节可能具有更为细致的新机制,因而具有基础性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交感神经包括心交感传入神经和心交感传出神经。心交感传入纤维是通过其所在联系的心脏感受器而发挥作用。心脏感受器分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其作用在于感受心腔内压力的变化和心肌缺血所致的生化变动,并由此调制着心交传出神经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3.
动脉压力感受器的离子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人发现,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冲动发放以及压力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受灌注液中的钠、钾、钙、镁等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因而提出所谓压力感受器的离子敏感性概念。本文就该问题的提出、基本实验结果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动态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钙信号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 是植物生理与逆境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当植物细胞受到外界逆境刺激时, 其胞内会产生具有时空特异性的Ca2+信号变化, 这种变化首先被胞内钙感受器所感知并解码, 再由钙感受器互作蛋白将信号传递到下游, 从而激活下游早期响应基因的表达或相关离子通道的活性, 最终产生特异性逆境响应。植物细胞通过感知胞内钙信号的变化如何识别来自外界不同性质或不同强度的刺激, 是近几年植物生物学家所关注的科学问题。文章主要总结了近几年在植物钙感受器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 包括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钙调素(CaMs)、类钙调素蛋白(CMLs)、类钙调磷酸酶B蛋白(CBLs)及其互作蛋白激酶(CIPKs)等的结构、功能及其介导的逆境信号途径, 并提供新的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Winner E  Zhang JW  Proctor M  Yu J 《生理学报》2005,57(6):689-695
钠钾泵抑制剂——哇巴因能引起气道内慢适应感受器异相发放,表现为冲动在正常时的吸气相发放,呼气相终止转变为在呼气相发放,吸气相终止。我们推测异相发放由过度兴奋所致,如果假设正确,那么降低气道压力从而减少对感受器刺激,将能防止异相发放。本工作在麻醉、开胸、机械通气(在呼气末附加3cm水柱的正压)的家兔中记录颈迷走神经中慢适应感受器的单位放电,向感受野注射微量哇巴因(1μmol/L,20μ1),可观察到感受器活动发生变化。感受器放电经历紧张性发放、异相发放、以及不规则发放三个时期,随后放电终止,进入静息状态。在紧张期,感受器呈持续发放,冲动频率随肺部通气变化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在异相发放期,感受器活动出现突然发放(呼气相)与终止(吸气相),其冲动快速转换于高频发放和静止之间。此时,若撤除呼气末正压而减少气道内压力,感受器活动恢复正常,即冲动频率于气管压峰值时为最高,在呼气相减少或终止。在不规则期,感受器通常处于静止状态,时而出现突发高频冲动,且与呼吸周期无关。可以设想:在吸气相,感受器受到牵拉,引起钠、钙等阳离子内流,产生感受器电位。正常时,由于激活钠泵,将钠离子泵出细胞,使感受器电位回复。当钠泵受到抑制后,钠外流受阻,感受器电位加大。在异相发放期,肺充气时牵拉感受器,进一步增加感受器电位,当它超越了产生动作电位的活动范围后,则感受器因过度去极化而失去兴奋性。  相似文献   

6.
在31只麻醉猫观察了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CSB)在低血压时的快速重调现象。所得结果如下:(1)切断颈部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双侧窦神经条件下,以记录窦神经单位传入放电的方法,测得急性失血性低血压时(70mmHg,10min,n=13),其CSB阈压(TP),正常发放压(NFP)和饱和压(SP)分别从正常血压水平(123.0±2.9mmHg)的61.0±1.6mmHg,111.2±1.7mmHg和163.0±2.8mmHg下降为41.4±0.8mmHg,83.7±1.7mmHg和125.6±8.2mmHg,各相应参数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低血压时CSB功能曲线较正常血压时向左上方移位,曲线斜率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5)。如颈交感神经保持完整(n=8),失血性低血压猫CSB的TP,NFP和SP与常压时相比未发生变化。(2)在硝普钠诱发的低血压猫(68.0±1.2mmHg,10min,n=10),其CSB的TP、NFP和SP与正常血压时(128.5±4.8mmHg)相比,分别从80.0±2.7mmHg,131.0±3.3mmHg和181.9±4.6mmHg下降到58.1±3.6mmHg,96.0±3.6mmHg和133.8±4.3mmHg,各相应参数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SB功能曲线移位方向和斜率的变化与失血性低血压时相似。上述结果表明,猫CSB在失血性或药物性低血压10mir后产生快速重调。颈交感神经对失血性低血压10min时CSB的重调有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榕小蜂触角感受器形态特征及进化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榕树与传粉榕小蜂体系是协同进化、专性传粉的经典系统,每种榕树上一般还生活有种类丰富、数目众多的非传粉榕小蜂。在选择压力下,榕小蜂为在榕果内生存产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形态。触角感受器是昆虫通讯系统的单元,其形态是反映生态和进化适应性的最佳特征之一。本文旨在对中国部分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的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多样性和进化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来源于海南和云南15种榕树上24种榕小蜂54个型的触角感受器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基于现有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对传粉榕小蜂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性状演化分析,并对榕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进化适应性分析。【结果】榕小蜂触角感受器普遍存在雌雄二型现象。雌蜂触角感受器种类有毛状、锥状、板状、刺状、钟形、腔锥状和栓锥状等,数目丰富,并且进果产卵的传粉雌蜂和果外产卵的非传粉雌蜂之间、进果产卵的传粉雌蜂和进果产卵的非传粉雌蜂之间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传粉雄蜂和不具有雄性多型现象的非传粉雄蜂触角感受器极为退化,具有雄性多型的非传粉雄蜂触角感受器形态在种内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状演化分析表明进化路径相当复杂,可能存在多次独立进化过程。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类型与其进化适应性相关。【结论】榕小蜂触角感受器类型多样,形态变化丰富,并为适应榕果内的生存而产生了进化适应性特点。雌蜂和雄蜂在榕果内受到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压力,行使不同的生态功能,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性形态。不同的适应性形态可能与雌蜂不同的产卵行为、雄蜂不同的交配策略具有一定联系。该文是首次对中国榕小蜂触角感受器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榕小蜂的形态特征、进化路线、行为策略和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建一套离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研究中窦内压力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制备颈动脉窦-窦神经标本并对其进行灌流。在该系统中,引入一个重要的可接受电脑指令的压力控制装置(PRE-U,Hoerbiger,Deutschland),用以钳制窦内压。通过比较压力指令和相应产生的窦内压来鉴定本压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结果:利用该系统可以准确实现脉动式、斜坡式、阶跃式等多种窦内压力控制模式,并证实记录到压力依赖性窦神经放电活动。结论:应用这套颈动脉窦内压力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压力模式的控制。该系统为深入研究压力感受器机电换能机制提供了有用且灵活的压力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缓激肽抑制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Wu YM  He RR 《生理学报》1999,51(3):303-309
在36只隔离灌流左侧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上观察了缓激肽(bradykinin,BK)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1)以BK (1.0μmol/L)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曲线的最大斜率(peak slope,PS)由0.44±0.14降至0.31±0.01(P<0.01),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eflex decrease,RD)由6.85±0.18 kPa降至4.46±0.16 kPa (P<0.01),阈压(TP)由7.76±0.20增至10.04±0.09kPa (P<0.05),其中RD,PS和TP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用环氧酶抑制剂消炎痛(indomethacin,10 μmol/L)预处理后,对BK (1.0μmol/L)抑制压力感受器的作用无影响; (3)预先灌流NO合酶阻断剂(L-NAME,100μmol/L),则可完全消除BK (1.0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 (4)预先给予转换酶抑制剂(captopril,20μmol/L),可加强BK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BK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抑制作用,此作用系BK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生成NO所致.  相似文献   

10.
引言早在1927年,Hering及其同工作者就发现颈动脉窦在反射性调节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他指出,对机体其它功能包括呼吸也有反射影响。同年,Моисеев采用颈动脉窦区隔离灌注方法,证明呼吸变化与颈动脉窦反射有关。这些研究阐明了颈动脉窦区内感受器中的压力感受器的一面,而内感受器的另一面——化学感受器的发现,应归功於Heymans及其同工作者(1930)。  相似文献   

11.
Bezold—Jarisch反射的生理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ezold-Jarisch反射是源于心脏内感受器的抑制性反射,其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左心室,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均可使之兴奋。感觉冲动经迷走神经无髓纤维上传,反射地引起交感传出活动减弱和迷走传出活动增强,终致心动徐缓和低血压。急性心肌梗塞、冠脉造影和劳力性晕厥时,有Bezold-Jarisch反射参与;慢性心衰和高血压时,心脏内感受器发生重调,反射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李河  戴秀中 《生理学报》1991,43(3):296-301
40只家兔,乌拉坦静脉麻醉。切断双侧主动脉神经(AN)、窦神经及迷走神经。以选择兴奋 AN 有髓传人纤维的条件刺激(0.02ms,50Hz,4—6V,5min)给予切断的 AN 中枢段,模拟导致低阈压力感受反射快速重调的保持压背景,借以诱导快速重调的中枢过程。实验表明:该中枢过程使 AN 有髓纤维传入所激发的压力感受反射降压效应衰减41.82%(P<0.01),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效应衰减19.31%(P相似文献   

13.
KATP通道开放剂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易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in T  Chen S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2):170-174
在30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 观察了KATP通道开放剂(cromakalim, Cro)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 (1)以Cro (10 μmol/L)隔离灌流大鼠左侧颈动脉窦区时, 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 曲线最大斜率 (PS) 由0.36±0.01增至0.48±0.01 kPa/kPa (P<0.001), 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D)由5.78±0.14增至7.87±0.12 kPa (P<0.001);阈压(TP)、平衡压(EP)和饱和压(SP)则分别从8.34±0.35, 12.71±0.25和24.89±0.25下降至6.41±0.09 kPa, 11.78±0.24 kPa, 22.56±0.16 kPa (P<0.01~0.001).其中RD, PS和TP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用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 10 μmol/L)预处理后, Cro的上述反射效应即被阻断.(3)先给予腺苷(adenosine, 125 μmol/L)则可以加强Cro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KATP通道开放剂Cro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易化作用, 此作用是由KATP通道开放剂引起窦壁扩张而牵张压力感受器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为在闭环条件下测得正常人的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开环增益(G),利用三个不同特点的血压调节模型,导出了G的计算表达式及G与血液动力学变量间的关系。用所导出的公式,通过适当的实验设计,便可近似地分别计算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开环增益。文中给出了计算的例子。此外,还利用导出的关系式分析了心率、外周阻力的调节变化对系统开环增益的相对贡献及输入压力水平对增益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23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上, 观察了链霉素(streptomycin, SM)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影响的离子机制.结果: (1) 用SM (200 μmol/L)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时, 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 曲线最大斜率及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均减小(P<0.01), 提示SM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抑制作用; (2)预先灌流高Ca2+溶液(4 mmol/L)后, 可部分消除SM (200 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P<0.01), 使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 曲线的最大斜率由0.27±0.04增至0.37±0.02 (P<0.01), 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由4.32±0.14 kPa增至6.18±0.17 kPa (P<0.01), 而阈压和饱和压则分别从10.29±0.29和27.26±0.42 kPa降至9.98±0.33 和25.22±0.38 kPa (P<0.05); (3) 用Ca2+通道激动剂Bay K 8644 (500 nmol/L)预处理, 可完全消除SM (200 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 (4)预先给予Ca2+激活性K+通道阻断剂(charybdotoxin, ChTX, 100 nmol/L), 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无明显影响, 加入SM后仍呈现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 SM可能是通过抑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中机械敏感性通道的Ca2+内流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对麻醉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DP  Fan ZZ  He RR 《生理学报》1998,50(2):163-175
在27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观察了内皮素(ET-1)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调制作用。结果如下:(1)在颈动脉窦区灌流1nmol/L的ET-1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曲线的最大斜率(PS)由0.40±0.02增至0.51±0.02kPa/kPa(P<0.01),压力感受器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D)由5.66±0.23增至6.76±0.22kPa(P<0.01)。由此提示,这一剂量的FT-1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易化作用。(2)用10nmol/L的ET-1灌流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则向右上方移位,PS降至0.28±0.01kPa/kPa(P<0.01),RD降至4.16±0.19kPa(P<0.01);100nmol/L的ET-1可使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更为明显,PS降至0.19±0.03kPa(P<0.001),RD进一步降至3.33±0.38kPa(P<0.001)。这些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剂量的ET-1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抑制作用。(3)ETA受体选择性阻断剂BQ123(0.15μmol/L)可以阻断ET-1(10n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4)预先灌流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10μmol/L),也可阻断ET-1的效应。综上所述,ET-1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双重效应,低剂量时有易化作用,而较高剂量时则有抑制作用,后一作用由ET-1型受体介导并有KATP通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内感受器分布在人和动物的内脏器官及血管壁上,是专门感受来自内脏器官及血管壁的刺激(如压力、化学、温度等),并将这些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的神经冲动的换能装置.现在已经知道,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器官上的感受器约有20多种.从所感受的刺激性质上分,它们有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等.  相似文献   

18.
在犬、猫、兔和负鼠实验中已相继证实,直接电刺激或反射地兴奋预交感神经,通常可引起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放电增加或动脉血压降低。刺激时的窦内压水平,影响观察效应。有关预交感神经对压力感受器活动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目前已提出平滑肌学说和直接作用学说。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对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 DP  Fan ZZ  He RR 《生理学报》1998,50(5):532-538
在麻醉大鼠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条件下记录窦神经传入放电,观察内皮素(ET-1)对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颈动脉窦区灌流1nmol/L ET-1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曲线的最大斜率(PS)增加,窦神经传入放电最大积分值(PIV)增大。由此提示,这一剂量的ET-1对压力感受器活动有易化作用。(2)用10nmol/L ET-1灌流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则向右下方移位,PS  相似文献   

20.
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着重介绍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在血压调控中的作用,分析高血压状态下该反射的机能特征及可能发生变化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