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AIDS)被称为“世纪瘟疫”。艾滋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围绕谁是艾滋病毒的最早发现者曾有一段争论。这场争论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落下帷幕,但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才算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对艾滋病毒的发现过程和历史上的争论作简明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胡勤学  黄鑫  杜涛 《生命科学》2008,20(6):837-842
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艾滋病毒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简述了艾滋病毒的发现及25年来在HIV起源、致病、治疗和预防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旧金山VA医疗中心(SFVAMC)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有关艾滋病的新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增强可以帮助病人剔除HIV病毒感染细胞,这项研究对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这项研究定位了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病人潜在的艾滋病毒储存池位置。潜在的HIV储存池建立在患者感染艾滋病毒的最早阶段,此时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但不会生产病毒。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促使血液中的艾滋病毒降低至微量(医疗无法检测到的水平),但HIV病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第11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提出:“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以来,在临床治疗艾滋病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高效抗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alTherapy,HAART),即逆转录酶抑制剂加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使病人血浆中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程度。1998年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报告表明,高效抗病毒治疗不可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在病毒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5.
国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张培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兴起于80年代中期。它是将陆地上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而产生的一个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属于生物技术和海洋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美、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具有良好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研究中心,投人巨资进行研究和开发,至今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于预测带艾滋病毒患者何时发病的有潜力的标志可能已被发现。纽约医院-康乃尔医疗中心(纽约)的研究人员说,在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患者呈现艾滋或与艾滋病有关的综合症状(ARC)之前的6~12个月,患者体内的抗逆转录酶消失了(逆转录酶是一种用于催化艾滋病毒复制的酶)。该研究小组研究了16名带有这种病毒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12名出现艾滋病或 ARC 的患者和8名血清阴性对照者。其结果是:8名对照者中没有一人出现抗逆转录酶抗体。而12名艾滋病/ARC 患者中的2名和16名无症状的血清阳性者中的10名,出观了抗逆转录酶抗体。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生防微生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在生防微生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黄大昉(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0年代中期以来,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跃成为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发展前沿之一。近年来,杀虫防病遗传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十分活跃,并先于抗病虫遗传工程植物进入了实用化阶段。这一发展显示出生物技术用于生防微生物遗传改良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抗艾滋病分泌型重组BCG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艾滋病分泌型重组BCG疫苗,是一种含有分泌融合蛋白质的牛分枝杆菌BCG菌的疫苗。融合蛋白质是由外来抗原肽(艾滋病毒表面抗原肽)插入含有信号肽的载体蛋白(抗酸菌的α抗原)分子表面得到的。该疫苗能有效地诱导杀伤T细胞,显著提高抗体水平,用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4):557
始于1960年,每四年举办一届、各大洲轮流举办并首次登陆中国的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IBS-2008)将于2008年10月13日在大连举行。(IBS-2008)是生物技术领域公认的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社会影响最强的国际盛会,堪称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本次大会邀请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而享誉全球的一百五十多位科学家做学术报告,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2,(20):I0003-I0004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上海靶点药物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种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CCR5拮抗剂(TD-0680)的分子作用机制。证实该分子可有效抑制一种近年发现的、对临床CCR5拮抗剂已产生抗药性的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11.
巴斯德研究所(法国巴黎)的Luc Montagnier和他的同事证实,存在着第二种艾滋病毒。据他们报道,该病毒是在西部非洲的人体内发现的,能引起免疫缺陷综合症。现在,他们已在30例患者身上(其中17例出现十足的艾滋病症状,而4例出现与艾滋病相关的综合症)鉴定了对该病毒的抗体。从11例患者的淋巴细胞中得到了逆转录病毒的分离株,并且用DNA 探针进行了分析。所有的新病毒(HIV-2)都已被鉴定,而没有一株是原始的艾滋病毒(HIV-1)。这些结果实质上表明:HIV-2具有感染性并引起艾滋病;但尚未弄清 HIV-2的流行程度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它是否有与 HIV-1一样的致病性。但几乎可以肯定,艾滋病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的新时期罗登以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体细胞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是1993年生物技术发展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对许多严重疾病的治疗展现出了希望,成为重组蛋白质药物治疗人体机能紊乱优先选择的途径。1993年11月号“Bio/Technoloyy”报道,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重组DNA咨询委员会(NIHRAC)9月会议上就审定批准了7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计划-2项HIV感染患者,5项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13.
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可溶性重组CD_4受体已由Genentech生物技术公司生产并开始在美国的3个中心进行临床试验,人类可溶性CD_4是试用于抗艾滋病的第一种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 CD_4是血液中T淋巴细胞膜表面的艾滋病毒(HIV)的受体,Genentech公司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编码哺乳类细胞的CD_4受体的胞外部分的DNA表达而得到可溶性CD_4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卫生组织于1986年6月预测表明,到1991年,全球后天免疫缺损综合症(即艾滋病)的患者将达25万人.据1986年Coolfont报告,美国现已感染艾滋病毒(HIV)的人有一至二百万之多.美国政府对此却反应迟缓.一年后,里根总统才公开承认了艾滋病的传播,但他仅强调进行血液检测.用以发现能与艾滋病毒抗原发生反应的抗体.却没有提出一项综合性的防治计划.此后,他指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以  相似文献   

15.
自1981年首次被发现以来艾滋病以来,人类至今既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彻底根治艾滋病的方法,也没有研究出有效的疫苗预防病毒的感染。不过,在抑制艾滋病的发展或者说艾滋病的药物治疗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1987年,第一种抗艾滋病药物 AZT 被用于临床,这是一种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的核苷类药物。1995年12月,第一种艾滋病病毒蛋白酶抑制剂被美国食品药品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的建立,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目前,生物技术已在农业、医药、轻工、食品、环保、海洋和能源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对上述行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药生物技术的新型产业正在形成。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增强本国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就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综述如下。1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  相似文献   

17.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5):773
始于1960年,每四年举办一届、各大洲轮流举办并首次登陆中国的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IBS-2008)将于2008年10月13日在大连举行。(IBS-2008)是生物技术领域公认的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社会影响最强的国际盛会,堪称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本次大会邀请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而享誉全球的一百五十多位科学家做学术报告,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十位各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多位国际上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CEO和的研发部门CTO等。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3,(16):I0003-I0004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首次报道发明了一种创新性的艾滋病疫苗策略。通过联合使用改良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粘膜载体疫苗和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Ad5),能有效控制甚至完全预防艾滋病毒通过粘膜途径对机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Bristol-Myers(纽约)的一个子公司—Oncogen 公司(华盛顿州西雅图)已经宣布了它的计划:准备在1987年4月1日为它的重组 DNA(rDNA)艾滋病疫苗提出调查过的新药(IND)申请。该疫苗(在牛痘病毒上表达得到的艾滋病毒 GP-110和 GP-41表面蛋白)能激活灵长类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作用。细胞免疫也许特别重要,因为被感染的细胞能在体内融合未被感染的细胞,从而使艾滋病毒在没有暴露给其抗体的情况下在血液中转移。细胞免疫也许还能帮助机体对付艾滋病毒中的各种不同的株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Science))杂志评出2011年十大科学突破。本刊连续给予了介绍。本刊前两期(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2):195.6.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3):295-7.)分别介绍了在阻断艾滋病传播和光合作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本期重点介绍科学家们在抗衰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