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正柑橘果树类植物基于AFLP分子标记的分类与进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芸香科Rutaceae柑橘亚科Aurantioideae真正柑橘果树类(the True Citrus Fruit Trees Group) 6属植物的59个生物类型以及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蚝壳刺Severinia buxifolia Tenore和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 Oliv.进行了分析。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5对分辨率好的引物对全部材料进行了扩增, 共获得312条带, 其中多态型带305条, 多态位点达97.8%。利用PAUP软件构建了全部材料基于AFLP数据的UPGMA距离树。结果表明, AFLP证据支持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真正柑橘果树群以及群内各属的划分, 只是金柑属Fortunella Swingle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嵌于柑橘属Citrus L.内。对于柑橘属, 我们的分子证据支持Swingle关于亚属的划分以及Scora等关于C. medica、C. grandis和C. reticulata是真正柑橘亚属subgen. Eucitrus三个基本种的观点。AFLP分子证据显示宜昌橙C. ichangensis Swingle位于真正柑橘亚属中, 与香橙C. junos Sieb. ex Tanaka的亲缘关系最近, 而与大翼橙亚属subgen. Papeda中马蜂柑C. hystrix DC.相隔甚远。另外, 莽山野橘C. mangshanensis S. W. He &; G. F. Liu在系统树上居于宽皮柑橘类的基部。最后, 对真正柑橘果树群6属植物间以及柑橘属各主要类型(种)的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支系统学的外群分析方法中外群性状状态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继满 《动物学报》1997,43(1):108-109
分支系统学(cladistics)在生物系统学(“分类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引起了整个生物系统学理论和方法的巨大变革,且在不断的运用中,其理论和力法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Hennig在1953年研究昆虫系统发育的文章中,仍没有讨论性状极性(character polarity)的确定方法,虽然他已明确地认识到单系(monophyly)的确定只能依据离征(apomorphy),只有基于离征建立的系统关系才是真正的系统发育关系(phylogeny)。那么正确地判定祖征(plesiomorphy)和离征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即关系到正确地判定性状极向的问题。极向判定错误,必然导致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4.
木兰科植物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李捷 《云南植物研究》1997,19(4):342-346
本文以形态学为依据,参考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分支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木兰科研下系统的演化关系,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在分支分析中,番荔枝科原始的紫玉盘属被和在群。主要根据外类群比较原则,化石原则和一般演化规律,确定了性状的祖征和衍征,共选取27个性状,采用PAUP3.1.1和Henning86v.1.5分别在Macintoch和IBM微机上运行,以前才以启发法搜索,后者以BB命令运算,经严格一致化  相似文献   

5.
蜡梅科植物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蜡梅科是一个仅有4属,10种的小科,将蜡梅科的生物信息数字化,利用徐克学的和谐性分析程序,剔除了不合理的性状安排,判别关系含糊的性状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最小平行演化法及最大离散量分支分类法,对由性状再分析后获得的数值矩阵进行运算,推导分支图,明确各属之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椅子树亚科(Idiospermoideae)的椅子树属(Idiospermum Blake)在整个蜡梅科(C  相似文献   

6.
蒿属与邻近属的谱系分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林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92,12(4):399-406
本文首次报道“蒿属与邻近属的谱系分支分析”,结果如下:在蒿自然群中,蒿属和绢蒿属及线叶菊属和栉叶蒿属各为一对姐妹群,后一对姐妹群还与毛蒿自然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紊蒿属和百花蒿属在进化过程中,作为两个独立的属,很早就与蒿自然群其它属分化出。在蒿属各组中,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为一对姐妹群,并与艾组构成姐妹关系;龙蒿亚属三个组(龙蒿组、牡蒿组和球蒿组)的亲缘关系很接近,且与友蒿组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研究的结果支持林有润的蒿属与蒿自然群的演化假说和紊蒿作为一个独立的属的观点以及将中国蒿属分为蒿亚属和龙蒿亚属以及七个组的观点。根据谱系分支分析的结果以及形态上的特征,建议在蒿属下建立一新亚属,灰蒿亚属。  相似文献   

7.
安徽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守标  张小平  张定成  邵建章   《广西植物》2000,20(4):329-331
以形态学为依据 ,结合细胞分类学、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成果 ,用分支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安徽产黄精属 11种植物的种间演化关系。在分支分析中 ,选择万寿竹属、舞鹤草属和竹根七属作为复合外类群。根据复合外类群比较原则和一般演化规律 ,确定性状极性。结果表明 :( 1)琅琊黄精与长苞黄精为姊妹群 ,并与其余 9种黄精明显分为 2大支 ;( 2 )另一支 9种黄精中 ,玉竹、长梗黄精和金塞黄精亲缘关系密切并与其余 6种再分为 2支 ;( 3)剩下 6种黄精中 ,距药黄精和多花黄精 2种互生叶黄精极为密切并与 4种轮生叶黄精分为 2组 ;( 4 ) 4种轮生叶黄精中 ,黄精、轮叶黄精和安徽黄精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选取了与海菜花属系统发育有重要关系的19个性状,采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了代表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18个居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简约性原则,构建了18个居群的分支图。结果表明,18个居群可划分为4类,它们分别对应于现知的4个分类学种,而与数值分类学研究中的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分类群的划分上,分支分析与Q分析一样有效,并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本文最后对海菜花属的起源和演化作了探索性推测,认为本属可能最迟在白垩纪末起源于冈瓦纳古陆的热带湖沼地区,此后分化成沉水叶多花支、沉水叶单花支和浮水叶单花支繁衍演化。  相似文献   

10.
裸藻类植物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裸藻类的33个属级分类单位,以及它们的35个性状,利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性状的演化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性状间的极性关系进行了和谐性分析,使性状间极性关系处在较为合理的状态,然后建立了分支分析的数据矩阵。应用徐克学建立的“演化极端结合法”进行微机运算.得简约系数远小于1(o.2159)的分支谱系图。根据分支诺系图对裸藻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井与已有的关于裸藻类分类系统和演化假设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按照裸藻类的亲缘关系及单系原则,对裸藻类的分类等级进行了划分,初步提出了建立1门1纲5目的分类系统。按照在分支谱系中的演化地位,认为裸藻属的5个亚属,明显地都应是独立的属。同时对裸藻类的共生起源与演化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菊属一些种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了12种原产中国的野生菊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引入了若干栽培品种及部分杂种一代植株作为分析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分支分析方法有效而准确地将分类群分类,并揭示出毛华菊(Dendranthemarestitum)与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同为菊属植物中进化程度较高的种,部分种间杂种也已进入栽培类群。同时还发现不同性状在各品种间平行进化的现象。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讨论了中国菊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及菊花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治廷   《广西植物》1991,11(1):36-39
本文根据形态特征和染色体资料,以毛花猕猴桃为外类群,用分支分析法研究美味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含二倍体和四倍体)的亲缘关系,产生了三个步长相等的Wagner树。其中一树能较好地与现有地理分布和细胞学资料吻合。反映出中华猕猴桃二倍体衍生出四倍体类型,二者具有直接祖裔关系:美味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是已分支发展的两个分类群,但二者亲缘关系密切。可能属于同一物种复合体的两个近缘物种。  相似文献   

13.
木兰科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主要以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为依据,以德坚木属为外类群,用分支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木兰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有23个分支单位,选取32个性状,根据外类群比较原则和化石地层学资料,确定了性状的祖征和衍征。对数据矩阵的分支分析使用PAUP3.1.1和Hennig 86 v.1.5分别在Macintosh和IBM机上运行,前者以启发法,后者以BB命令运算,经严格一致化处理,得到一致化分支图。结果表明:1)木  相似文献   

14.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植物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萨仁  赵一之 《植物研究》2001,21(1):18-23
以蒙古高原岩黄芪属植物为对象, 应用徐克学的最大同步法, 探讨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豆科)植物的系统演化, 并根据分支分类结果对蒙古高原岩黄芪属进行了系统学处理。作者首次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分为岩黄芪亚属、半灌木岩黄芪亚属(新拟)和无刺岩黄芪组、丛枝岩黄芪组、无茎岩黄芪组、半灌木岩黄芪组等4 个组。本文对蒙古高原岩黄芪组的划分符合苏联植物志(1945)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菰属Zizania L.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守良  徐克学 《植物研究》1994,14(4):385-394
本文应用分支分类学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全世界菰属Zizania L.及其有关属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种系发生后所得出的分支树谱图上明显表示出法洛斯属Pharus Br.不应该与菰属、稻属Oryza L.等同位在稻族Oryzeae内,而应另立法洛斯族Phareae.菰属在稻族中独立出较进化的一支,当今称为菰亚族Zizaniinae.在菰属内全世界有4种.2亚种,其演化关系为菰Z.latifolia是最原始,由它分别向得克萨斯菰Z.texana及水生菰Z.aquatica演化,再由水生菰演化至沼生菰Z.palustris。  相似文献   

16.
葛属(Pueraria DC.)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24个形态状对葛属进行分支分析,得到了11个最简约分支图和一个严格一致化分支图,葛属的种间关系,根据分支分析结果对van der Maesen的葛属分类系统提出了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以支系和进化主干的视角看待某一类群的系统发育地位更有利于将前进进化与分支进化的认识相结合.关于蝽类昆虫在生命树中的支系位置,近年来积累的证据已经在对于若干节点的认识上有了新的观点.随着现生类群生命树的构建以及化石类群与现生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整合,每个支系所经过的系统发育历程将逐渐变得清晰,并对相关的个体发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致力于将近10年来的各种主流意见更迭完整地体现在对于蝽类昆虫支系地位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8.
论山毛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运用分支分类学方法,对山毛榉科植物进行了系统发育的分析。山毛榉科作为单元发生群包括柯属、锥属、粟属、三棱栎属、水青冈属和栎属。桦木科和南山毛榉属被选择作为外类群。对大量的性状进行评估之后,选择了25对性状作为建立数据矩阵的基本资料。性状极化以外类群比较为主,同时也采用了化石证据和通行的形态演化的基本原则。数据矩阵由7个分类群、2个外类群和25个性状组成。采用最大同步法、演化极端结合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该数据矩阵进行了分析。在得到的3个树状分支图中按照最简约的原则,选出演化长度最短的谱系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山毛榉科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基础。关于山毛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作者的观点如下:(A)现存的山毛榉科的6个属形成了4条平行进化的分支路线,它们分别被处理作4个亚科,即:栗亚科,三棱栎亚科,水青冈亚科和栎亚科;(B)平行进化是山毛榉科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形式。生殖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如:果实第二年成熟,胚珠通常败育等,是影响山毛榉科植物属间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在现存的山毛榉科植物中,柯属是最原始的类群。三棱栎属和锥属的起源也较早,而栗属、水青冈属和栎属是特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几种农用杀菌剂和除草剂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形成和柑桔根系菌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杀菌剂的施用显著地抑制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克菌丹对其它土壤微生物抑制的同时并不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田间应用菌根真菌接种时,结合应用克菌丹处理提高了接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柑桔砧木矮化特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1种柑桔砧木为试材,对根皮率,根导管总面积,栅海比,叶片气孔密度,茎还原性糖含量,叶片还原性糖含量,叶片氨基酸含量,茎蛋白质含量,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9个柑桔砧木矮化预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这些砧木分为矮化砧,半矮化砧、半乔化砧、乔化砧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